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振洪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43-144,172
对海岸内侧丘陵山地马尾松采伐迹地采用木麻黄和马占相思混交造林进行更新试验,通过5a生林分在生长量、防风效果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与马占相思多行(3∶3)混交林在生长量和防风作用上与木麻黄、马占相思单行混交林及木麻黄纯林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木麻黄与马占相思多行混交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养分的提高。沿海地区海岸内侧丘陵山地马尾松林地更新以木麻黄和马占相思多行混交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吴炳其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42-143,165
根据闽南沿海木麻黄防护林2代更新生产力下降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营造林措施和树种混交研究木麻黄2代更新效果,结果表明:木麻黄2代更新造林采用客土伴磷肥的造林措施,与不放客土磷肥相比,木麻黄造林保存率增加了15.93%,林分平均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分别提高了46.74%、38.09%、160.38%和201.84%,林分郁闭成林早,防护功能强;木麻黄更新选用木麻黄无性系601与相思或桉树混交,能促进木麻黄快速生长且林地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  相似文献   

3.
在海岸带风口沙地开展木麻黄不同品系和不同造林方式试验,在木麻黄前沿林带选择木麻黄和湿地松两种树种实生苗按1∶2和2∶1两种比例进行林带更新,并按客土量分别为30kg/穴、15kg/穴和0kg/穴试验.结果表明,惠安1号和澳C38木麻黄无性苗在风口造林中成活率高、抗风力强;以惠安1号木麻黄无性苗为种植材料,采用行状、篱式及丛状造林其成活率都较高;林带更新树种木麻黄和湿地松随客土量增加其生长量增大,更新树种比例不同对树种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施成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40-141
针对闽南沿海地区大面积发展桉树纯林引起地力下降、病虫害及水分过度丧失等问题,在闽南海岛东山县丘陵山地进行了桉树与木麻黄带状混交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与木麻黄混交能提高桉树生长量,丰富林下植被,形成较为稳定的复层林,而且混交林土壤的持水能力、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建议在闽南地区推广营造桉树木麻黄带状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针对沿海地区防护林树种单一,人工林结构简单、生态稳定性不强的局面,开展木麻黄与柠檬桉混交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与柠檬按混交后,木麻黄生长量增加,混交防护林防风效能增强,而且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肥力增加。木麻黄与柠檬桉插花混交是沿海防护林营造的一种合适结构模式,柠檬桉为木麻黄较为理想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6.
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木麻黄分别与厚荚相思、刚果12桉、湿地松混交造林研究表明,与木麻黄纯林相比,木麻黄混交林能有效提高防风固沙效能和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中以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表现得最明显,其次为木麻黄与刚果12桉混交.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林是沿海地区理想的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7.
沙岸木麻黄柠檬桉混交林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柳清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154-155
针对沿海地区防护林树种单一,人工林结构简单、生态稳定性不强的局面,开展木麻黄与柠檬桉混交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与柠檬按混交后,木麻黄生长量增加,混交防护林防风效能增强,而且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肥力增加。木麻黄与柠檬桉插花混交是沿海防护林营造的一种合适结构模式,柠檬桉为木麻黄较为理想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8.
该文针对沿海风口和基干林带木麻黄造林历来存在着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根据惠安县的沿海自然条件,分析影响木麻黄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总结不同造林地段、不同造林方式的造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工程、技术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9.
滨海沙地后沿几种木麻黄混交林防护功能与土壤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茂瑾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88-189
针对沿海防护林树种单一化的现状,在惠安赤湖林场海岸后沿沙地开展木麻黄分别与台湾相思、柠檬桉和尾细桉混交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与台湾相思、柠檬桉和尾细桉混交后,防护功能增强,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得到改善;参与试验的3种混交林中,以木麻黄与台湾相思混交对防护效果的提高及土壤肥力的改良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蓬  王海荣 《农技服务》2012,29(5):593-594,602
通过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管理的桃山林场柳塘子营林区和石人梁营林区的针阔混交林的迹地人工更新造林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落叶松-桦树-柞木组合模式中的落叶松长势最好。从混交方式、配置方式、混交树种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形成了更合理的更新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 1 4年生不同密度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及同一密度不同混交比例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的生物量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林分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蓄积量、生物量最大 ,分别达6 1 .47m3 · hm-2 和 1 97.6 4 t· hm-2 ,优于木麻黄、湿地松纯林 .相同密度 (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随着湿地松混交比例的增大 ,生长效果越差 ,其蓄积量、生物量大小顺序为 :混交比例1∶ 1 >2∶ 3 >1∶ 4.因此建议在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时 ,造林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比例控制在 1∶ 1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森林的更新及培育多数以混交林为主,这种造林方法不仅能对森林物种的多样性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相结合。但在实际造林中,特别是有关培育混交林方面,需要注意诸多细节,且需在已有的技术上不断创新和完善。基于此,解析造林方法和混交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木麻黄无性系对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和后沿造林研究,结果表明:以木麻黄粤501、粤601、粤701、惠1#等无性系为造林材料对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改造,其生长快、形质优良和防护功能强;木麻黄无性系混系造林其生长量随海岸距离增大而增大且生长快于本地实生苗。  相似文献   

14.
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造林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造林工程建设中的造林作业设计、林种确定、树种选择、混交造林和树种更新、造林密度、造林种苗及苗木处理、整地、苗木根系处理、造林、造林季节、抚育管护、有害生物防治、检查验收与技术档案建立。  相似文献   

15.
调查退耕地香椿混交造林不同保水措施对香椿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水处理对香椿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明显。在水热条件较好的黎平等南方地区,提高香椿造林成活率只需常规泥浆浆根并适时选择冬春雨季造林即可,为确保植苗均匀成活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大穴表面保湿处理。香椿阳坡生长量大于阴坡,实施退耕地混交造林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木麻黄无性系在闽南山地造林的可能性,分别在闽南沙地和山地两种立地类型土壤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平潭2#和A13造林试验,并在山地以当地普遍造林的桉树速生无性系DH32-29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平潭2#和A13在沙地和山地造林,成活率都较高,达90%以上,木麻黄无性系在山地生长量低于沙地,也低于山地速生桉树无性系DH32-29,但木麻黄无性系在山地造林当年高生长量达1m以上,表现出速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在寒冷低湿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上营造出速生、丰产、优质的杨树混交林,1981-1994年采用高台整地进行不同类型混交、不同方式混交。不同密度混交、施肥混交造林技术措施的研究。经过10多年的试验与观测,利用杨树混交林丰产造林技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7.1-42.5%,单株材积生长量提高25.4-117.1%。  相似文献   

18.
在青海化隆县开展了中国沙棘不同造林株行距和树种混交方式的不同造林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棘生态经济林营建最佳造林模式为青海云杉×中国沙棘混交方式下按照造林株行距2.0m×4.0m进行营建,此模式下沙棘的株高与根径生长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沿海沙质海岸木麻黄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木麻黄造林、更新以及低效林改造技术等方面内容,沿海防护林的营造需因地制宜,从树种选择、密度控制、结构调控、土壤管理等综合措施入手,才能提高林分的集约水平,形成良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造林地选择、细致整地、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混交造林等方面总结了侧柏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