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回顾芳香植物的应用历史,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及人们对芳香植物文化的偏爱。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香世界庄园为例,提出可进一步拓展芳香植物在热带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继承并发扬以传统芳香植物为基础的芳香文化,为游客营造芳香植物观赏、疗养、餐饮、文化沙龙等多种互动体验空间,激发游客审美情趣,增强可参与性,形成热带滨海芳香文化特色体验基地,发展我国热带芳香植物产业,为海南省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全域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千顷荷花竞争艳,万丛荷叶碧连天。盛夏的微山湖荷花飘香、绿苇摇曳,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南阳古镇热闹非凡,码头前不时有游客拿出手机、相机拍摄荷叶连天、荷花映日的美景。而在南阳古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踏着青石板路,在一间间明清时期的青砖瓦房前,感受运河古镇500余年的历史沧桑。在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微山湖,游客们住渔家民宿、品渔家美食,体验撒网和下笼捕  相似文献   

3.
南湾湖茶岛以中国茶文化,以信阳茶文化为载体,通过游客亲身参与茶文化体验、茶文化展示、茶文化观赏互动、茶文化产品销售的方式,充分满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知觉的享受,使游客入茶岛、近自然、亲山水、品文化、怡心情,使茶岛成为具有特异性的主题文化  相似文献   

4.
生态南湾湖     
<正>南湾湖茶岛以中国茶文化,以信阳茶文化为载体,通过游客亲身参与茶文化体验、茶文化展示、茶文化观赏互动、茶文化产品销售的方式,充分满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知觉的享受,使游客入茶岛、近自然、亲山水、品文化、怡心情,使茶岛成为具有特异性的主题文化  相似文献   

5.
旅游体验是游客对旅游区的环境和过程的感官和思维活动而经历的感受,贯穿在整个旅行的过程。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可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以大唐不夜城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挖掘分析景区游客体验,据此提供旅游体验提升建议。研究发现,游客对景区体验总体满意,对人文景观和娱乐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好,对购物、住宿、餐饮感知较弱,在景区环境方面,游客体验较为“拥挤”。景区应深耕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持久吸引力,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提高景区接待能力,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6.
作为5A级景区的宁波奉化滕头村,是新农村建设成果转化为旅游景区的典型案例,对乡村振兴中的村落化景区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宁波滕头村为例,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6软件,使用网络文本分析和ASEB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游客旅游体验,并提出旅游体验提升策略。结果表明:游客对设施服务与旅游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差,其次村落风貌方面体验性较差,游客在景区环境方面体验性最好。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即今后滕头村要在凝练特色与发展优势、改善管理与设施服务、创新体验活动项目与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评价历史文化风貌区道路步行体验,以上海市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选取区内18条道路,基于实地调查和游客感知问卷调查数据,初步筛选出影响步行体验的31个因子;归类描述因子后,运用因子分析法降维并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各因子权重,得到3个二级指标及其重要性降序依次为历史文化特色与美观性、舒适性、安全性,构建出历史文化风貌区道路步行体验评价体系,对该类区域道路步行体验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区规划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光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相似文献   

9.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游客参与乡村旅游的活动效果、活动体验和活动成本,以及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参加乡村旅游活动体验对游客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参加乡村旅游活动的成本与游客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是反向影响,可见游客活动体验越好、成本越低,越容易达到游客对个体旅游活动的期待,提升游客的出行满意度和行为意愿。而游客的活动效果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不够显著,因此,提出应当不断完善活动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旅游项目本身的品牌影响力;增加游客双向体验项目,提升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的参与度;降低成本,提升游客满足感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旨在指导乡村休闲农庄开发与设计,即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体验巧妙结合,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满足游客的乡村真实体验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休闲常态化的需要,促进京郊休闲农庄的更好发展,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与京郊休闲农庄游客面对面访谈等方法,采用集中趋势分析法分析京郊休闲农庄旅游体验真实性影响因素,提出了打造理想的乡村环境,创造诗情画意的田园景观;挖掘当地乡村文化,打造深度体验活动项目;塑造鲜明的农庄特色主题,提高农庄的吸引力;服务提升农庄真实体验,提升游客重游率等措施,以期为休闲农庄开发提供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周洁  牟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86-15487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马湖风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风景区及村落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璜琅村落的环境特色,包括村落历史与民族风情、景观资源与环境生态品质以及村落空间形态特征,总结了村落建设在风景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物质和精神2个方面探讨了璜琅村落的更新措施,一方面通过整合村落空间布局形态、整治建筑风貌、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更新村落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挖掘村落的莼菜文化,营造水乡舒适的心理环境,使自然景观与休闲文化相结合,以便于游客体验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进而促进璜琅村落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游客对乡村景观的感知评价为对象,在苏州市树山村进行问卷调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 25.0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得到3个主要的游客感知下的乡村景观评价因子,分别是乡村景观的体验感因子、乡村环境的舒适度因子和乡村风貌的形式感因子,并基于树山村的实地考察状况提出满足游客感知的景观设计建议。研究结果可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典型生态文明村居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环境意识水平是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问题,而生态文明村村民的环境意识是影响生态文明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选取海南两个典型生态文明村(儋州市美万新村、侨南村),针对生态文明村居民环境意识和环境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生态文明村居民环境意识水平为中等,主要停留在中绿层,环境教育的实效性差。最后提出“农民需要+农村政策”模式以探讨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 形态 心态——浅析爨底下村居住环境的潜在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京爨底下村是京西古驿道上的明清古村落 ,村内有 70余座明清山地四合院 ,至今仍保持较好的风貌 .山村与自然结合 ,其和谐的布局 ,灵巧的四合院 ,古朴的乡土文化积淀等 ,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该文结合对爨底下村的考察 ,探讨中国传统民居聚落的选址、布局、空间构成及其所蕴藏的潜在意识和文化积淀 ,揭示民居聚落缘何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使其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得以经久不衰 ,并对潜在意识的探索、分析 ,揭示民居聚落在社会约定俗成中所产生的共同哲学基础 ,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提供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辽宁东村人情往来的实地调查,论述了当前农村人情功利化的现状,分析了人情功利化背景下农民的人情往来策略与技术,探讨了农村人情功利化之村庄社会基础,并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文章认为,治理人情功利化以及形成积极健康的农村人情文化需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倡导一种健康文明、新型现代的人情风俗观念;理性看待红白喜事、人情往来,提倡“大事小办小事不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节俭之风;大力整治不正之风,发扬乡村干部、社区精英的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大坪乡水口村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分析了水口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普及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从村委、村民、学校三方面着手,通过上下联动制定实施方案、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增强认知认同、夯实理论基础促进实践养成的方式,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三亚昼家人的居住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村落布局及其文化传承现状的实地考察,借鉴美丽乡村建设的范式,将三亚昼家文化的保存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采取修建昼家海上历史博物馆、昼家传统风格建筑、昼家美食街、渔家乐、海上文化广场等具体措施,构建一个“生活、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的特色鲜明的三亚美丽渔村,实现昼家文化的价值构建及其可持续传播。  相似文献   

18.
张鸽娟  杨豪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80-4684,4784
以明代移民村落城固县韩家巷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传统建筑环境文化特征以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发生场所,分析了村落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对村落文化的影响,着重从村落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建筑造型、村落景观方面解析了村落传统建筑环境的文化特征;在分析村落传统文化发生场所方面,介绍了宗族祭祀及社火活动场所、传统祭祀活动场所、城固曲子传唱场所的布局与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古村落整体空间、村落建筑、村落景观及其文化特征的保护更新建设的文化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位于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的湖南,其佛教造像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色非常突出。文章以明清时期湖南地区的佛教造像为研究对象,从造像形制、造像的组合与一般供设程式、佛装类型及纹饰的基本特征四个方面,分析其程式仪轨与传统的汉地佛教造像的不同之处,进而揭示出明清时期湖南的区域宗教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