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差异,为利用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协同控制榕管蓟马等害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室内测定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比较供试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及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C50和LT50。【结果】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的升高及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榕管蓟马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及死亡趋势的变幅均明显高于斯氏钝绥螨,其中1.00×107和1.00×108 mL-1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10d,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仅是榕管蓟马成虫的13.30%和27.94%。构建的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TDM模型均能通过Pearsonχ2和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结果与试验观察结果相吻合,能够无偏地描述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时间-剂量互作效应。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均明显强于斯氏钝绥螨,5个不同浓度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T50均超出TDM模型估测范围,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侵染3d后的LC50是同一侵染时间榕管蓟马成虫LC50的2.51×102~1.29×105倍。【结论】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的毒力较强,而对斯氏钝绥螨的毒力较弱,榕管蓟马对供试菌株时间-剂量互作效应的响应要远强于斯氏钝绥螨。  相似文献   

2.
测定比较蜡蚧轮枝菌V07、V16063、V3450和Vp28等4株蓟马防控菌株在基质诱导培养前后的胞外酶活性及毒力变化。结果表明:基质诱导培养后供试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蛋白酶活性提高幅度次序为V3450V16063V07Vp28,几丁质酶活性提高幅度次序为Vp28V07V3450V16063,但这种提高不会最终改变他们胞外酶活性的高低次序;基质诱导培养后供试菌株对榕母管蓟马成虫的毒力也均有明显提升,提升幅度次序为V16063V3450V07Vp28,但不同菌株间毒力的高低次序也不会因基质诱导培养而改变。可见,基质诱导培养虽可不同幅度地提高蓟马防控菌株的孢外酶活性及毒力,但不会改变不同菌株间孢外酶活性及毒力的高低次序。  相似文献   

3.
蜡蚧轮枝菌高产毒素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比较6株蜡蚧轮枝菌(V3450、Vp28、V l6063、V0175、V342和V341)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毒力和6株菌株代谢浓缩液对烟粉虱1龄若虫的忌避作用和毒杀作用,筛选出高产毒素菌株.结果表明:6株蜡蚧轮枝菌的LC50分别为2.57×105、6.03×105、6.03×105、1.70×106、7.41×106、1.66×107孢子.mL-1,表明菌株V3450、Vp28、V l6063的毒力比另外3株高;6株菌株代谢浓缩液对烟粉虱1龄若虫的忌避率分别为76.40%、78.22%、73.54%、52.7%、40.80%、53.33%,死亡率分别为80.27%、71.90%、66.66%、50.86%、40.57%、46.67%,表明菌株V3450、Vp28、V l6063的产毒能力比另外3株强,由此筛选出V3450、Vp28、V l6063为高产毒素菌株.  相似文献   

4.
袁盛勇  孔琼  田学军  张虹  李河  伍苏然  杨建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53-4553,4557
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菜缢管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菜缢管蚜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孢子浓度2.4×105个/ml造成大量菜缢管蚜感染致死,其LT50为(6.26±0.35)d;高浓度2.4×108个/ml对菜缢管蚜感染致死LT50为(3.72±0.19)d。MZ041024菌株与其他蜡蚧轮枝菌菌株相比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南瓜实蝇各虫态的室内毒力,为利用蜡蚧轮枝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瓜实蝇的幼虫、成虫和蛹为目标昆虫,利用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孢子/mL 5个浓度的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分生孢子液对其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在室内对南瓜实蝇幼虫、成虫和蛹具有较强的毒力,其中在3.0×108个孢子/mL浓度下南瓜实蝇各虫态的死亡率均达最高,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0.1 1±1.32)%、LT50为4.513±0.359 d、第9d的LC50为(2.907±0.495)×104个孢子、mL;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7.78±1.11)%、LT50为3.585±0.385 d、第9d的LC50为(2.366±0.579)×104个孢子/mL;蛹的校正死亡率为(81.11±2.94)%、LT50为4.152±0.289 d,第9d的LC50为(2.495±0.375)× 104个孢子/mL.[结论]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在室内对南瓜实蝇各虫态均有一定毒力,对各虫态毒力大小表现为成虫>蛹>幼虫;高浓度的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液对南瓜实蝇的防治效果优于低浓度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蜡蚧轮枝菌对烟粉虱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叶片浸液接种法测定了烟粉虱对蜡蚧轮枝菌菌株(Vp28和Vl6063)的感染反应.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的变化作了拟合.接种后4-8d,Vl6063的LC50分别为3.98×108,3.55×107、6.31×106、1.17×106、6.03×105孢子·mL-1;Vp28的LC50分别为6.61×106,1.95×106、1.10×106、7.76×105和6.03×105孢子·L-1.2个菌株的LT50值为105-106孢子·mL-1(约为5.5-10.0d).在小于105孢子·mL-1的剂量下,Vp28的LT50值大于Vl6063;在大于106孢子·mL-1剂量下,Vl6063的LT50值则大于Vp28、Vp28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石斛象甲蜡蚧轮枝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方法]以从石斛象甲上分离出的蜡蚧轮枝菌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对该菌菌落生长和菌落产孢量的影响以及该菌对烟蚜的毒力及其可湿性粉剂对烟蚜的毒力。[结果]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该菌株对烟蚜有较高的毒力,随着浓度升高,杀虫效果明显增强,120h菌株的致死中浓度降到最低,为3.27×10^5孢子/ml。用固体培养法制成的粉剂悬浮率为74.65%,润湿时间为3.08min,在28℃培养48h可湿性粉剂的萌发率可达到85.8%。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该制剂对烟蚜具有较高的毒力。[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石斛象甲蜡蚧轮枝菌防治害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对桃蚜侵染致病力强的蜡蚧轮枝菌菌株,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波特喷雾塔测定法,测定来源于俄罗斯的6株蜡蚧轮枝菌菌株对桃蚜的侵染致死情况.[结果]高浓度处理(>1×106孢子/ml),多数菌株在第5、6天达到死亡高峰;第7天结束观察时,所测定各菌株的最高浓度处理(1×108孢子/ml)若蚜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V3、V4菌株在该浓度下致死中时间分别为4.25和4.11 d.[结论]参试菌株对桃蚜均表现出较高的致病性,V3、V4菌株为更优良的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蜡蚧轮枝菌与化学农药低浓度混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培养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分生孢子,测定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菜缢管蚜的毒力,选取最佳防效的浓度与4种农药不同浓度混配,采用浸渍法对菜缢管蚜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菜缢管蚜的死亡率随MZ041024菌株分生孢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孢子浓度为4.9×108个/m l时毒力最高。菌药混用对菜缢管蚜的防治效果比单用分生孢子液和稀释后的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好。10倍稀释液与生防菌的混合液对菜缢管蚜的防治增效作用高于与100倍稀释液的混合液。[结论]蜡蚧轮枝菌与农药混配对菜缢管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蜡蚧轮枝菌对麦无网长管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Hall生物测定方法,就昆明地区的蜡蚧轮枝菌KM9803菌株对麦无网长管蚜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麦无网长管蚜有很强的致病感染力,较低的孢子浓度1.3×103孢子/mL仍可造成蚜虫的感染致死,其LT50=7.87 d. 而高孢子浓度1.3×107孢子/mL对蚜虫感染致死LT50=3.64 d. 该测定结果与其它蜡蚧轮枝菌菌株测定结果作比较,可看出该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力,这也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该虫生真菌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美洲棘蓟马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蓟马体内Wolbachia的进化位置,为进一步探讨Wolbachia对其生殖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sp基因为目的基因,对美洲棘蓟马体内的共生菌Wolbachia进行特异性扩增和测序,使用Clustal X 1.83软件对所得DNA序列进行比对;在MEGA 4.0软件中采用邻接法对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利用ws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美洲棘蓟马体内扩增出了632 bp的Wolbachiaws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N315668),580 bp的Wolbachia A群的wsp基因片段和405 bp的Mel亚群的wsp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美洲棘蓟马体内的Wolbachia与黑腹果蝇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美洲棘蓟马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群Mel亚群。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者功能反应方程及参数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各螨态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雌成螨、若螨、卵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365、1.276和1.39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对猎物卵和幼若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28℃时最强,对截形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的攻击系数(a)最大,分别为0.639、0.730和0.842;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126、0.075和0.039d;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7.943头、13.405头和25.575粒。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423P-0.747。  相似文献   

13.
旨在建立一种可以应用于临床样本同时检测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多重PCR方法。根据NCBI上已收录的沙门菌hut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 kmt1基因和大肠埃希菌23SrRNA基因的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3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分析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从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及3种细菌的混合物中扩增出3条大小分别为286 bp、457 bp和652 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对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77×10 、1.99×10 、2.01×10  CFU/mL;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表明,该方法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检测出3种病原菌。可见: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检测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斑马鱼GDF9、BMP15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 PCR方法扩增获得日本白鲫GDF9、BMP15基因片段。日本白鲫GDF9基因片段长778 bp,编码145个氨基酸;BMP15基因片段长811 bp,编码27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日本白鲫GDF9与斑马鱼的同源性最高,为78%,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在58%~78%之间;日本白鲫BMP15与斑马鱼同源性最高,为80%,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在30%~80%之间。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鱼类的GDF9基因独立聚成一支,其中日本白鲫的GDF9基因与斑马鱼的GDF9基因聚成一支;鱼类的BMP15基因独立聚成一支,其中日本白鲫的BMP15基因与斑马鱼的BMP15基因聚成一支。半定量PCR结果显示,BMP15 mRNA在脾脏、肝脏、鳃、脑、心脏、肌肉、肾脏、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中表达量最高;GDF9 mRNA在肝脏、脑、心脏、肌肉、卵巢中均有表达,而在脾脏、鳃、肾脏中表达量极低或不表达,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为进一步研究日本白鲫GDF9BMP15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镰孢菌(Fusarium)分泌多种真菌毒素引起的枯萎病、赤霉病、根腐病和穗腐病等植物病害,造成重大的作物生产损失。化学防治是防治镰孢菌的重要手段,但其带来的镰孢菌抗性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病害管理中使用生物防治剂为控制镰孢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和可持续的手段,因此生物防治具有比化学防治更深远的优势。在生物防治剂中使用最广泛的生防微生物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成员,其可通过多种机制为植物提供有效控制镰孢菌入侵的方案。芽孢杆菌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防治剂已被广泛研究,其可通过生态位竞争、产生抗菌物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和塑造根际健康微生物组来拮抗镰孢菌侵染,本文从以上4个方面对芽孢杆菌拮抗镰孢菌的机制进行综述,为农业生产中芽孢杆菌防治镰孢菌病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鉴别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3种细菌基因组序列,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快速检测3种细菌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可分别扩增出3种细菌对应的目的片段,对Ⅰ群禽腺病毒4型(FAV-4)、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spp)、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DNA和灭菌双蒸水均无扩增;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低检测量分别为24.3pg/μL禽多杀性巴氏杆菌、21.4pg/μL副鸡嗜血杆菌和28.6pg/μL鸡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应用该方法对83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与其他已建立的单重PCR检测一致,说明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临床上3种细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以核盘菌菌株NGA4提取的总RNA为模版,利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SsXYN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菌落PCR、酶切鉴定和cDNA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核盘菌SsXYN基因。从pMD19-T : SsXYN载体上,用BamH I和Sal I 双酶切切下目的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菌落PCR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2a : SsXYN。利用热击法将该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BL21,获得携带SsXYN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为进一步研究激发子诱发植物抗病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在临床样本能够同时检测猪种、牛种、羊种、绵羊种布鲁菌的多重PCR方法,根据NCBI已收录的布鲁菌全基因,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4种布鲁菌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从4种布鲁菌以及4种细菌混合物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276、494、733和976bp的特异性条带,对照组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对4种病原菌基因组DNA的检出量为猪种32.2pg、牛种21.3pg、羊种27.5pg、绵羊种43.2pg;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特异地检测出4种病原菌。应用该方法对200份临床奶山羊乳样进行检测,结果检出4份阳性。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检测4种布鲁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1例皮肤病患犬进行诊断和有效治疗。结合患犬临床症状,采用寄生虫学、血液学和微生物学等方法进行诊断检查,并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结果显示,经皮肤刮片和皮肤细胞学镜检,观察到犬蠕形螨;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查显示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升高、总蛋白含量升高,表明患犬有严重慢性感染和炎症;细菌分离培养获得1株呈金黄色菌落的革兰氏阳性菌和1株呈乳白色菌落的革兰氏阴性菌,利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种细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而对其他8种药物存在耐药差异;经选用多拉菌素抗犬蠕形螨治疗、丁胺卡那霉素抗菌治疗,结合对症治疗和提高犬体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方法,连续治疗4周后,患犬病症消失,生理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明显。本治疗方法可为犬蠕形螨混合细菌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用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分别施用于苗期和成株期的青蒿,统计比较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均能显著促进青蒿幼苗生长,但对大田成株青蒿没有显著促生作用.深绿木霉适合作为青蒿苗肥,部分替代化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