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景观都市主义中设计自然的景观基础设施、生长性、生态性和文化性等主要理论观点,结合荆州市明月公园的规划设计从图纸设计阶段到项目落地全过程跟踪调查研究,走访并收集公园建设实地踏勘至开园接受游览期间周边民众对公园游览的感受以及对公园文化景观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并总结了明月公园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植物配置的原生性和景观的流动生长性、灰色基础设施绿色化、生态性设计、景观的文化性等原则的适用性,论证了类似公园规划设计景观先行、文化先行理论的正确性,并展望了这些原则在旧城更新、棕地改造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理论可行性,相关设计原则能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胜兰  彭重华  姚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62-2563,2566
根据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原理,通过对长沙市景观生态格局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长沙市城市景观的基本途径,包括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景观,保持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维持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和建立城市中具有生态功能的廊道等。  相似文献   

3.
以三星堆文化为主题的南公园和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北公园是德阳市两座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主题市政公园。笔者对南公园和北公园的建筑雕塑、水景、植物、园林设施及园路等景观元素加以比较分析,发现两座市政公园在满足市政服务与改善生态环境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精细的景观元素实现了现代文明与古蜀文化的融合,使得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市政公园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诠释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8-21849,21867
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提高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景观面貌。以贾汪南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为线索,介绍了景观特质营造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策略。从生态、人文、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方法,提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陈祺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79-11081,11164
结合礼县西汉水风情线规划设计,在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紧扣“文化再现”这一主题,探索城市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巧妙融合,以充分认识城市文化意蕴对城市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央公园不仅具有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更应是居民工作和生活延续的场所。在城镇化及城市迅速扩张的背景下,城市大型中心绿地先行,带动新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而怎样在城市新区现代景观设计要素中融入地域文化,使公园景观植根于当地而不失特色,以榆林空港生态园区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为例,从公园整体景观结构与功能布局入手,探讨公园地域性与极具现代气息的构景要件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城市中央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结合武功县五彩渭水园规划设计,在自然湿地景观塑造中,紧扣"农耕文化再现"这一主题,探索城市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湿地生态两方面自然融合,以充分认识城市文化意蕴对城市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龙凤山公园景观资源的调查,分析其构成及分布状况;对森林景观类型进行分析归类;对公园自然景观特色、人文景观特色和借景景观资源进行深入阐述分析,为公园建设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提供详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都花鱼塘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景观营造手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总结地域特色景观的概念,研究地域特色景观在湿地公园中的营造手法,并得出3个营造要点,即遵从自然环境,创造宜人的游憩空间;传承地域文化,寻找心灵的故乡;选择合理材料和技术工艺,彰显时代的气息。以江都花鱼塘湿地公园为例,在现状调查、规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分区以及主要特色景观设计来避免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日益严重的趋同现象,以期为今后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成为景观设计的指向标,因此,城市区域性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为了保持、延续和突显城市的文化特色,以新型城市区域性公园莱州市掖县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民俗文化在城市区域性公园的融合方式.调查结果表明:公园使用者的年龄分布主要为31~60岁,据访谈可知参与活动锻炼的主要是中年人,老年人以散步为主.公园使用者主要目的是广场活动和散步休闲.市民从非专业的角度体验公园景观的功能,大部分使用者对名人雕塑大道和民俗园印象深刻.由此可见,莱州市掖县公园中民俗文化的融合给市民带来深刻的印象,市民愿意置身于其中品味民俗文化,也从活动中重拾旧时民俗文化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是现代区域农业迅猛发展的产物,不仅展示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还作为一个地区的形象代表对外展示其特色,其景观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景观特征的分析,树立园区特色形象。依据其景观特征,合理规划其功能分区,并运用其园区内景观元素个别特性,以达到园区内生产、科技研发、文化等示范性的最优质化与精准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州西湖公园滨水景观资源进行调查,首先阐述了公园的滨水景观属性,进而从观赏性、生态性、宜人性等方面对公园的驳岸、植物、园路以及景观小品等要素进行分析;另外还探讨了公园滨水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并提出了建议性的思考,以期能为城市滨水景观的营造提供一些参考,为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宇亮  王志学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04-4906
围绕兰州黄河风情线景观分布,从黄河的生态湿地、特色文化风情、桥梁枢纽、近水公园和滨水广场方面总结了兰州滨水景观多元化模式。重点概述了银滩湿地公园的生态风情;兰州水车、龙源石碑、羊皮筏子和"黄河母亲"石雕的文化内涵;中山铁桥、银滩大桥、七里河立交桥和雁滩黄河大桥与黄河融为一体,贯通南北的桥梁枢纽功能;结合休闲、娱乐、观光与餐饮于一体的近水公园与滨河文化广场。最后提出,在兰州沿黄景观规划中不仅要达到防洪、交通与环境共生的目标,还要凸显景观、生态环境、特色文化和经济基础的协调,逐步使兰州滨河两岸的湿地、河道、绿化、交通、餐饮、休闲与居住呈现多元化立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用地较为紧张的滨水绿地,不仅承担着景观的作用,还有防洪的功能,因此它对滨水城市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实践案例龙山县果利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其生态廊道、梯度横断面、立体景观交通体系和滨水植物景观设计,为城市滨水公园构建景观安全格局、完善区域绿地系统生态设计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伊河洛阳新区段滨水景观规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虹  陈茜  张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54-6656
分析了伊河洛阳新区段的总体概况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从水体、驳岸、植被、交通可达性4个方面对伊河洛阳新区段的现状加以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伊河滨水景观规划在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定位,强调伊河洛阳新区段滨水景观规划应遵循生态性原则、文化性与地域性原则、公共服务性原则、可达性原则以及人本性原则。以期为伊河洛阳新区段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以此推动伊河洛阳新区段滨水景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恢复角度对淀山湖景观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结果表明,该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须根据湿地生态恢复理论,利用生态文化资源,展现上海淀山湖滨水绿地空间景观特色,营造滨水园林景观和湿地保护景观,创造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环境,并针对该景观各功能分区做出相应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适于双城市城市发展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公园、滨水和道路3种绿地作为设计实例,对双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实地调研。公园绿地主要强调生产要素和景观要素的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景观空间;滨水绿地主要是为双城市增加景观多样性,打造具有休闲、游憩功能的短暂停留空间;道路绿地主要是与防护、生产绿地结合,塑造生态性与景观性相融合的城市绿线。  相似文献   

18.
滨水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是园林中富有活力的生态景观区,具有丰富的园林景观和历史文脉价值。在充分认识现代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在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中可应用的生态学原理,包括主导因子原理、群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竞争原理和生态演替原理。并提出了生态驳岸、构建人工植物群落两种滨水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阐述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4种常见类型及各自特点,然后通过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的介绍及国内外滨水景观规划实例的赏析,总结出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郑燕宁  江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08-10510,10513
解析了滨水场所的概念及我国城市滨水区城市景观的建设现状,介绍了滨水环境的设计方法。以南宁市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分析了场所意象现状,解读了场所精神,认为场所设计应依据特色性和可识别性意象,统一性及多元化意象,整体连续性意象,可达性和人本性意象,景观敏感区生态保护性意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场所规划设计思想,划分了功能分区,进而详细说明了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景观组织。旨在形成具备人性化、生态化、特色化、可识别的独特乡土文化的滨水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