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别用茉莉酸、乙烯利、乙酰水杨酸、色氨酸等4种试剂的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处理温室盆栽的长春花成苗和幼苗。在处理2d后,测定长春花叶片中的吲哚生物总碱、长春碱、长春质碱和文多灵碱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试剂对长春花植物中吲哚生物碱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温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体积分数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处理下长春花幼苗期的胁迫效应以及对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等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体积分数PEG6000处理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缓升到急升的趋势。综合二因素的差异显著分析,选择35%(V/V)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长春花,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的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文多灵(vindoline,VIN)含量先升高后下降,长春质碱(catharanthine,CAT)含量先下降后升高,而长春碱(vinblastine,VBL)含量逐渐升高,24 h达到峰值为0.168 0±0.003 6 mg/g(鲜质量)。  相似文献   

3.
遮光对长春花叶片长春碱含量和相关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红色滤光膜遮光处理和正常日光灯照条件下,研究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无菌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生物碱含量以及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前30d先升高,然后明显降低(P0.05),叶绿素a/b比率低于对照;文多灵(vindoline,VIN)和长春质碱(catharanthine,CAT)的含量稍高于对照后下降,VIN和CAT耦合的重要抗癌产物长春碱(vinblastine,VBL)的含量逐渐高于对照,在处理第15天达到最高为(0.0280±0.0051)mg/g;遮光处理有利于VBL合成路径相关基因(Tdc、Str、Dat和D4h)的表达,表明植物在适应遮光胁迫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为采收后的野生长春花中长春碱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为采收在干扰长春花生长发育的同时也影响到长春碱的合成与积累。采收后20d与采收前相比,长春花各部位的生物量降低,长春花叶片和茎中的长春碱含量也有所降低。采收后20~40d,长春花不同部位的生物量均呈上升趋势;采收后40~60d,长春花各部位的生物量增加相对稳定。采收后40d时,长春花根、叶片和茎中长春碱含量均显著高于采收前;采收后60d时,长春花不同部位长春碱含量略低于采收前。人为采收后长春花单株长春碱总量也有所降低。长春碱的这种动态变化可能与其对外界干扰的拮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天然产物分离》2006,4(4):32-38
7一位取代高喜树碱类化合物及作为药物的用途;一种从长春花中分离文多灵、长春质碱、长春碱和长春新碱的方法;含有来自红豆杉的木聚糖类的降血糖剂、保肝药、抗癌剂;儿茶酚钠配合物及其制法和其在预防与治疗癌和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桑寄生凝集素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长春花的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长春花的农艺性状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长春花农艺性状的动态变化呈现类抛物线型增长。其中株高和一级侧枝数目在4月中下旬就进入快速增长期,株高增速可达11.9cm/10 d,一级侧枝数目增速可达6.4条/10 d;而地径、叶片数目和干、鲜重则于5月下旬或6月上旬进入快速增长期,地径、叶片数目和干、鲜重最快增速分别为1.17cm/10 d、24片/10 d和2.27、15.30 g/10 d。总生物碱含量于6月中旬进入快速增长期,增速可达1.70mg/10 d。[结论]长春花农艺性状都呈现类抛物线型变化,表现为"前期增加缓慢-中期迅速增加-后期缓慢增加"的趋势,总生物碱含量则呈现前期缓慢增长,到6月中下旬进入快速增长期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长春花为重要的抗癌药用植物,综述长春花栽培过程中,土壤水份、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和施肥、喷施外源激素、喷施生物碱合成前体物质、刈割、采收等人为因子对长春花药用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卢衍  常凯  郑月  许宏宣  杨春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793-8796,8808
长春花不仅是重要抗癌药物,也是长春碱与长春新碱的唯一来源,并且还包含有其他多种药用成分。近年来,长春花次生代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不明之处。该研究对长春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阐述了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的2大途径(莽草酸途径和萜类途径),介绍了该途径中已克隆的部分基因及相关酶,总结了近年来长春花TIAs研究中的代谢工程策略,以期为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玉米叶片光合生理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材料,从第9片叶展开期至抽雄期,每天8:30—17:30进行大田人工模拟增温试验,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的光合参数和Ru BP羧化酶、PEP羧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叶片的SPAD值除了ZD958幼嫩叶片略高于对照(自然生长)外,其余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下降,且成熟叶片的下降幅度高于幼嫩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增加,幼嫩叶片的增加幅度高于成熟叶片;成熟叶片和幼嫩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均下降,且幼嫩叶片的下降幅度达到显著水平。高温胁迫下,2个品种成熟叶片和XY335幼嫩叶片的Ru BP羧化酶和SPS活性显著降低,ZD958成熟叶片和2个品种幼嫩叶片的PEP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可见,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叶片的光合性能,且对成熟叶片的影响大于幼嫩叶片,对XY335的影响大于ZD958。  相似文献   

10.
选取吉林长春当地3个主栽晒烟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晒烟中的生物碱组成及其对烟叶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品种生物碱在叶片发育过程中持续增加,成熟后期趋于稳定,其中大白花的生物碱含量最高,青黄叶次之,大叶黄最少。晒后烟叶中生物碱总量为4.4%~6.0%;烟碱转化率为3.8%~11.2%;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新烟草碱占总生物碱的比例分别为82.00%~89.00%、3.20%~9.10%、0.53%~0.58%、6.70%~8.30%。(2)晒后烟叶的降烟碱、转化率与还原糖、总糖达到极显著负相关,生物碱总量与还原糖、总糖达到显著负相关。晒后烟叶中4种生物碱均与总氮呈正相关且基本达到显著水平。(3)烟碱及生物碱总量与劲头得分呈极显著负相关;降烟碱与灰色得分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香气质、香气量得分基本达到显著负相关;假木贼碱与劲头、燃烧性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烟碱转化率与评吸各项指标均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并与香气质、灰色得分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多年观测的榨汁加工型非结球芽甘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品种非结球芽甘蓝株高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但大致分为4个阶段,即株高缓慢生长期(9月17日—10月17日),株高生长高峰期(10月18日—30日),株高相对缓慢生长期(10月31日—11月16日),株高生长次高峰期(11月17日后);叶片日生长变化大致出现3个阶段,即缓慢增加期、高峰期、又进入缓慢增加期;叶展度生长呈现抛物线生长趋势,即高峰期比较明显,均在10月1日—17日之间;叶片长度大致出现3个阶段,即较快生长期(9月17日—10月17日),缓慢生长期(10月18日—11月16日),又进入较快生长期(11月17日以后),但波峰起伏不大;叶宽的生长变化比较复杂,叶宽增加期主要在前期(9月17日—10月17日),后期叶宽增加减慢,在11月上旬几乎停止生长,11月下旬起叶宽又有所增加;所有品种的茎粗生长,几乎都在9月中旬至10月底前完成,进入11月,茎粗似乎不再生长。最后对当前3个主要推广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以填补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2.
小麦初生叶接种条锈菌后,亲和反应寄主叶片RNase活性,分别在潜育期和产孢期呈双峰型增长;不亲和反应叶片RNase活性在侵染初期高于健康对照,但低于亲和性反应,其后随着病程发展,近免疫反应叶片RNase活性与对照相同,而中度抗病反应叶片也呈双峰增长,峰高及峰延续时间不同于亲和性反应。条锈菌侵染对DNase活性影响较小,亲和反应叶片仅在产孢阶段DNase活性有所增强,中度抗病反应叶片在显症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苗期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合成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苗期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合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6℃夜间低温处理1、3、5、7d对番茄叶片中蔗糖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经过夜间低温处理,番茄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在处理期间6:00时皆大于对照,11:00时则相反;处理和对照植株在6:00时番茄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皆低于11:00时。番茄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在处理期间6:00和11:00时皆较对照有所增加。夜间低温处理使番茄糖代谢酶活性发生了改变,处理期间6:00和11:00时处理植株的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皆高于对照,而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皆低于对照;处理植株11:00时的所有酶活性皆高于6:00时,对照植株11:00时与6:00时相比转化酶活性降低,而合成酶活性升高。在夜间低温处理过程中处理植株的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叶片中11:00时蔗糖增加量小于对照,说明夜间低温处理降低了番茄叶片的蔗糖合成能力。[结论]为番茄设施高产栽培的环境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外源激素对二晚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齐穗期喷施3种外源激素(GA3、6-BA、BR)对二晚生长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测定了剑叶的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与SOD、CAT活性等与衰老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3种外源激素对水稻叶片的衰老都有延缓作用,并能提高结实率,最终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其中以6-BA的效果最好。但外源激素对水稻叶片衰老作用的延缓具有时效性,大约2周左右。  相似文献   

15.
燃煤烟气对土壤-小麦系统中汞累积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燃煤烟气对土壤-小麦系统中汞积累和分布的影响,在小麦苗期和成熟期采集河南省商丘市某燃煤电厂周围农田土壤和小麦植株样品,用ZYG-Ⅱ型智能冷原子荧光测汞仪测量样品中的汞含量。结果表明,小麦苗期和成熟期,土壤样品中汞含量没有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限值。燃煤电厂周围表层土中汞含量要明显高于深层土,呈表层富集现象,苗期小麦根的汞含量高于茎叶,其根、茎叶的汞含量与表层土的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麦从苗期到收获期,表层土、小麦根和茎叶的汞浓度升高。小麦从苗期到收获期,茎叶面积迅速增加,小麦叶片直接从大气中吸收燃煤烟气中的汞,使小麦茎叶通过叶面吸收的汞浓度增加,收获期燃煤电厂周围小麦各器官汞含量为茎叶>根>颖壳>籽粒。成熟期小麦根的汞含量与表层土的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茎叶汞含量与表层土的汞含量无相关性。因此,燃煤烟气中汞沉降影响燃煤电厂周围种植的小麦各器官对汞的吸收和累积。  相似文献   

16.
茶饼病菌的侵染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在20℃左右,用茶饼病菌(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的担孢子接种于感病的茶树品种上,2小时后叶面上的担孢子开始萌发(萌发率3.1%),4小时后的萌发率为7.9%,24小时则高达21.3%。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气温在18~20℃的条件下,从病菌的侵入到症状的出现为10~13天;在20~23℃时,则为8~10天。 2.担孢子在茶叶面露水中萌发率最高。萌发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达90%以上才能萌发,而以在水滴中最适。在散射光下萌发率较高。担孢子寿命在18~23℃条件下,仅为4~7天。病斑在3~4天内有再产生担孢子的能力。 3.在茶树生长期间,担孢子全年可产生8~9次。担孢子借气流传播,每天以凌晨1:00—5:00时捕捉的孢子量最多。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高温胁迫对一串红生长发育的影响,以3个一串红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播种期及高温胁迫对一串红开花、部分形态指标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4月10日至5月25日期间播种,对一串红生育期的影响较小;对植株的生长率、着花率、成活率等形态指标的影响较大,可作为评价一串红耐热性指标。叶片POD活性的强弱与一串红的耐热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小长蝽以前未见报道该虫在枸杞上为害,其为首次在宁夏发现。为了明确小长蝽在枸杞田中的发生为害规律,并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7年在宁夏中卫市的枸杞地中,用目测法对小长蝽的分布为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长蝽成虫在7月份开始为害枸杞,7月15号为为害高峰期,形态为成虫,若虫和卵,成虫和若虫群集主要为害花蕾,果实等,亦可为害叶和嫩枝。其为害花蕾的时期正是小长蝽交配产卵期。  相似文献   

19.
 以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9704A,8214A和它们相应的保持系9704B,8214B为材料,研究了叶片和不同发育阶段花蕾的总呼吸速率(Vt)、抗氰呼吸速率(Valt)和抗氰呼吸速率所占总呼吸速率的比例(Valt/Vt)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不育系中,随着花蕾的发育,总呼吸速率(Vt)、抗氰呼吸速率(Valt)和抗氰呼吸速率所占总呼吸速率的比例(Valt/Vt)呈下降趋势;而在保持系中总呼吸速率(Vt)变化趋势不明显,抗氰呼吸速率(Valt)和抗氰呼吸速率所占总呼吸速率的比例(Valt/Vt)呈上升趋势;在叶片中,不育系的总呼吸速率(Vt)、抗氰呼吸速率(Valt)和抗氰呼吸速率所占总呼吸速率的比例(Valt/Vt)均小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比较生理学的方法研究了糖用甜菜和饲用甜菜生育期间蔗糖变化规律及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动态。结果表明,(1)生育期间甜菜叶片、叶柄和根中的蔗糖含量皆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1对真叶时,胚轴中就已有蔗糖存在,并在8片叶脱皮时蔗糖含量即高达10%左右。其中叶片和叶柄中为饲用甜菜高于糖用甜菜,根中则正好相反。(2)叶片中蔗糖积累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又下降趋势,但糖用甜菜上升幅度小;叶柄中表现为先上升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