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河南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河南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规范发展非正规金融、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内容,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可从转变经济结构、减少交易与风险管理支出等方面推动经济发展。采用2008—2017年中国农村的面板数据,以农村贷款转化率、农村金融结构、农村金融效率以及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平均GDP等为指标验证了农村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基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创新存在体制、市场、服务与产品等方面的困境,提出了明确体制改革路径、创新市场与服务体系以及信贷产品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08,(12):4-4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11月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决定在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选择粮食主产区或县域经济发展有扎实基础的部分县、市,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  相似文献   

4.
自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发表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意见》以来,各地积极进行了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创新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以资阳市的实地调查,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创新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农村金融创新的途径和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河南省政府决定把信阳市作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按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要求,试验区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型的供给主导型改革创新模式,构建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组织机制,健全了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了农村金融信贷产品,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但因行政推动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创新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问题,必须向需求诱致型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既是海南省银行业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改进海南省农村金融服务的客观需要。但在海南农村金融创新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服务的核心是产品和服务方式,而产品和服务方式的设计要立足于农户借贷的实际需要。对制约黑龙江省农户借贷的外部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立足于农户借贷的实际需求和农村金融创新实践,从信用、定价、额度、期限、偿还方式、办理程序、支付手段和网点建设方面提出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改革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给侧改革对农村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理念的转变;拓展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多元化创新。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的策略主要有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日前联合发布Ⅸ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在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选择粮食主产区或县域经济发展有扎实基础的部分县、市,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促进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积极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大力支持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现代金融机构的业务种类、水平和数量是由真实经济对金融的需求所决定的.在当前农村金融需求发生新变化、参与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因地制宜地加快金融创新,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满足金融需求、提升竞争实力的根本对策.本文就推动农信社加快金融创新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信用社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抑制一直是困扰农村金融市场流动性的主要问题。农村金融抑制的存在,致使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很难发挥。克服农村市场金融抑制现象,只能依靠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历史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现行农村金融制度的缺失,并从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两方面指出农村金融制度缺失导致了农村经济融资能力低下。由此提出在实践中有一定进展的新型融资方式,即农业价值链融资。据此思路,通过传统融资与价值链融资对比,分析了价值链融资的优势。基于分析,提出了推动金融制度改革一些建议,以期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安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18-15920,15947
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小额信贷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开发农村金融市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贴近客户需求,创新小额信贷运作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晓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831-1833
以甘洛县为例,从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介绍和分析了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基本情况。研究表明,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受到甘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支撑。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支持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机构深入农村,拓宽农民的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规避价格风险的工具,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邓玲  王雅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14-7216
随着农村金融准入的放开,目前各大外资银行看准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通过各种方式为农村地区提供信贷服务。由于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有效竞争环境的改善,因此该文借鉴其他国家在金融监管的一些做法,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外资银行监管从市场准入和资金投向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严格监管的改进措施,包括严格审查外资银行资格,限制外资银行的股权比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并将其履行义务情况同相关权利的获得挂钩等。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介的金融联结模式已经成为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方式以农业产业链为轴线、农业供应链为纽带,将农业信贷资金供需主体有机联结起来,形成了完善的动力促进机制、业务运行机制以及履约担保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信贷市场上农户的抵押品不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及监督成本,提高了及时还款率,确保了农村信贷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这种金融联结模式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增强金融联结能力,着力解决农户对农村金融信贷资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吴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17-12718,12724
根据2007~2010年江苏省县域的经济金融数据和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数据,分析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后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对原有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促进了原有的金融机构增加对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但是对农户贷款增加的效应并不显著.可见新型金融机构与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在小企业领域,对农户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应通过构建新型金融机构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与分散机制、创新适合农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建立并完善金融制度基础设施来加大其对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厘清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和比较,以科学认识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的水平,探寻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总体水平偏低,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对当地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首要影响;良好的农村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信用环境是促进区域内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保障,农村社会的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为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建议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提升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丰富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健全农村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担保信用体系;加大政府多种补贴支持,提供良好公共环境等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农村金融效率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了农村金融效率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效率评估框架及方法,发现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缺陷,为此,在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内涵,从经营效率与服务效率二维视角全面审视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探讨其效率提升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