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四个部位的马脂肪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马油不同部位脂肪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为马油结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气相色谱(GC)对马体四个部位脂肪中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马油中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以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为最丰.马鬃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的66.75;,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4.49;;马脊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的62.49;,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2.63;;肚下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的60.34;,多不饱和脂肪酸占19.87;;内脏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的59.91;,多不饱和脂肪酸占19.61;.[结论]四个部位脂肪中脂肪酸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饲料脂肪源对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鱼种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鱼油(FO)、大豆油(SO)、菜籽油(RO)、葵花籽油(SFO)、花生油(PO)、亚麻籽油(LO)为脂肪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在21~23℃水温下饲喂额尔齐斯河银鲫鱼种(52.78 g±0.10 g)8周。结果表明,对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FO组、LO组分别显著高于、低于其他组。饲料效率FO组显著高于其他组,LO组最低,与PO组无显著差异。各试验组全鱼的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及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粗脂肪含量全鱼中LO组最高,肌肉中LO组显著高于FO组和SO组。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呈明显正相关,FO组和RO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各脂肪酸转化率中植物脂肪源(SO、RO、SFO、PO和LO)组C22∶6n-3、C20∶2n-6、C20∶4n-6高于FO组,C18∶2n-6低于FO组。各试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FO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值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结果表明,鱼油作为额尔齐斯河银鲫饲料中的脂肪源,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优势,亚麻籽油不利于额尔齐斯河银鲫生长;额尔齐斯河银鲫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一定程度上被饲料脂肪酸组成影响;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提高机体的脂代谢水平,饲料中添加豆油有利于鱼体心血管健康。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酸枣仁,以不同产地的酸枣仁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不同产地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酸枣仁皂苷A在3.5~140.0/lg·mL。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良好,不同产地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别,其中以产自河北邢台县的邢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环境下种植的人参皂苷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发展平地栽参技术,并考察其质量,以人参皂苷为指标,比较2种土壤环境下种植的人参皂苷含量。[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提取人参皂苷,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皂苷含量,并用HPLC法测定8种单体皂苷的含量.[结果]不同土壤种植的4~5年生人参的总皂苷含量均在6%以上;8种腐殖土人参单体皂苷含量高于其对应的农田土人参单体皂苷含量.[结论]同年生人参,农田土人参皂苷含量低于腐殖土人参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复合酶法提取酸枣仁中皂苷A与皂苷B的最优工艺,以酸枣仁皂苷A与皂苷B的提取率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酶解温度、酶解pH值、酶活力和酶解时间4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工艺条件温度为40℃、pH值为5.0、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用量均为30 U/g、酶解时间为5 h时,酸枣仁皂苷A与皂苷B的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不同粒色青稞及其生物处理样品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不同青稞样品中总脂肪的含量、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色的青稞样品中,总脂肪含量黑青稞2最高2.58±0.012(g/100 g),总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青稞(柴青1号)的不同生物处理样品中,糌粑最高2.68±0.006,发芽青稞制品1.60±0.012最低,不同生物处理样品中总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g/100 g)为柴青1号原料青稞1.35±0.01、发酵青稞制品1.32±0.01、糌粑1.31±0.01、发芽青稞制品1.15±0.01,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发酵青稞制品和糌粑之间不显著,其他各样品之间差异显著(P0.05);样品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上述结果说明黑青稞总脂肪含量高于普通青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饱和脂肪酸;发芽加工处理能有效降低青稞中总脂肪的含量。该研究为青稞的进一步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浙江会稽山脉地区香榧品种的果实品质差异,以茄榧、细榧、油榧、斯宅木榧、珍珠榧和长籽榧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表型特征和含油率指标进行测定,并对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香榧品种中油榧含油率最高,达到63.26%,而珍珠榧含油率最低,只有41.07%。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香榧种子油脂肪酸组成,香榧种子油主要含有8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占总脂肪酸的80%以上。茄榧、油榧、珍珠榧和长籽榧种子油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与细榧种子接近;除长籽榧外,茄榧、油榧、斯宅木榧和珍珠榧4种香榧种子油中金松酸的含量显著高于细榧,分别为10.30%、10.30%、15.10%和11.60%。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香榧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亚麻种子油脂及其功能特性,以不同亚麻种子为材料,采用脂肪测定仪(SZC-D)和CG-MS联用仪,对其出油率、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及其相关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亚麻籽含油率变幅为30.12%~39.92%,平均值为35.00%;亚麻籽油主要含有的脂肪酸为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此5种脂肪酸的总含量占96.54%,其中,α-亚麻酸高达50%左右。亚麻籽含油率与各类脂肪酸含量存在正相关性,但未达显著性差异。结合出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以中亚2号、日本3号、F2004023等3个亚麻品种较为理想,具有更好的保健油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声回流法提取酸枣仁皂苷A和B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利用超声回流法提取酸枣仁皂苷的新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固定超声功率为1 kW进行超声时间、溶剂体积分数、料液比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中以酸枣仁中皂苷A和B总得率作为检测指标,并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皂苷A和B的得率.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40 min、溶剂体积分数75%、料液比1 g∶ 12mL,在该条件下酸枣仁皂苷A和B的得率为0.077 44%.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与同样条件下的超声提取和索氏提取(温度100 ℃)法进行比较,结果好于这2种方法,说明超声回流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取酸枣仁皂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永州地区、湘西地区、张家界地区、娄底地区及四川甘孜地区这5个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为试验材料,采用比色法对其多糖、总皂苷、总黄酮3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多花黄精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因产地不同而存在着较大差异,多糖含量在8.09%~11.78%范围内变化,以娄底地区的最高;总皂苷含量范围为2.73%~5.01%,以永州地区的最高;总黄酮含量范围为0.21%~0.71%,以张家界地区及四川甘孜地区的较高。总体来看,不同产地多花黄精中多糖含量均较高,总皂苷含量居中,总黄酮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1.
以6种酸枣果肉为材料,采用滴定法测定总酸和Vc含量,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比较不同种质酸枣果肉的几种有机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6种酸枣果肉中总酸、Vc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有显著差异,酸枣果肉的Vc、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很高,值得深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are many report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pumpkin seed oil; however, few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tages of seed development on various fatty acid profiles in developing see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the changes of various fatty acid accumulations in seed oil obtained from the seeds of three pumpkin varieties belonging to the species Cucurbita maxima and Cucurbita pepo. Unsaturated acids (oleic and linoleic) were dominant in various fatty acids, which constituted 38.9%-49.1% and 29.4%-42.7% of the total fatty acids at seed maturity for three pumpkin varieties, respectively, while other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s except for palmitic acid all did not reach 10%. Different varieties exhibited greater effect on various fatty acid contents and the total fatty acid contents in the seeds of pumpkin rather than the species. On the whole, palmitic acid profiles of the seed oil in three varieties all followed the fluctuant decrease during all the stages of seed development, but palmitoleic acid and the total fatty acid profiles of the seed oil in three varieties were just the opposite. Stearic, oleic and linoleic acid profiles of the seed oil in three varieties all experienced the third pattern that fluctuated during all the stages of seed development,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se three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Linolenic acid concentrations of three varieties were on the decline and ultimately close to zero. Myristic and arachidic acid profiles of the seed oil followed different trends in three varieties. Among them, myristic and arachidic acid profiles of the seed oil of Yinhui-1 fluctuated downward all the time until seed maturity, but those of 0238-1 and Jinhui-2 completely changed oppositely.  相似文献   

13.
不同酸枣实生苗抗寒性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龙  唐燕  王新建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0):136-141
为了筛选出抗寒能力强的酸枣类型,以不同种源、株型和树龄酸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设置低温胁迫处理和自然降温对酸枣实生苗离体枝条的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有利于酸枣抗寒;丙二醛含量高不利于抗寒。综合分析河北邢台市种源的酸枣抗寒能力最强,其次是山西太原市、陕西渭南市和辽宁朝阳市。不同株型中,直立枝弯曲型酸枣抗寒能力最强,丛生型酸枣抗寒能力最差。2年生酸枣离体枝条抗寒能力强于1年生酸枣。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作为衡量酸枣抗寒性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沙棘不同优良杂种种子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医疗和保健专用优良沙棘杂种的选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基于生长与结实性状,从蒙古沙棘与中国沙棘杂交子代中选育出43个杂种优良单株,对其种子中VE、黄酮、脂肪酸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沙棘杂交子代优株种子中的VE、黄酮、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分别变化于2.94~16.42 mg/hg、82.37~381.48 mg/hg、4.03~9.59 g/hg、3.15%~39.28%、0.43%~14.72%、3.16~24.43%、4.57%~73.32%、2.53%~44.66%;沙棘杂种种子的黄酮组分主要以槲皮素和山奈酚为主,异鼠李素的含量较少,3个组分的含量均随总黄酮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随着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含量的上升而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3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沙棘杂种子代中,部分单株种子的VE、黄酮或脂肪酸含量高于母本或双亲,超亲现象明显;筛选出了种子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在80%以上8个杂种单株,其属于高不饱和脂肪酸杂种。  相似文献   

15.
酸枣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军  王琼  江涛  宋桂龙  韩烈保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58-6759
[目的]寻求提高酸枣种子发芽率的最佳途径。[方法]通过对野生酸枣种子萌发的试验研究,研究了赤霉素处理(0、200、500、800mg/L),室温(21℃)和低温(4和-20℃)层积处理和98%浓硫酸处理对酸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赤霉素溶液浸种可打破酸枣种子的休眠,显著提高酸枣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多重比较表明,用0.8‰赤霉素浸种24 h,可使去壳酸枣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发芽指数达到0.815、0.735和9.340;层积处理(含壳)在室温下,发芽率可达到48.5%,但其效果在4和-20℃下不明显;98%浓硫酸浸泡带种壳的种子处理24 h,种子发芽率与自然萌发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用800 mg/L赤霉素溶液处理去壳的酸枣种子提高酸枣种子发芽率的最佳的种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瓜种子脂肪酸含量、种类与耐低温性的关系。[方法]对15份不同来源的黄瓜材料进行白天12℃,晚上8℃的低温处理,每天光照7.5 h,处理14 d,对黄瓜的耐寒性进行分级,并计算耐寒指数,测定供试黄瓜种子的含油量、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黄瓜种子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16∶0)、棕榈烯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与其耐寒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耐寒指数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种子含油量I、UFA(不饱和度)达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含量、棕榈烯酸含量、硬脂酸含量相关系数很小,各材料的油酸含量基本相同。[结论]黄瓜的亚油酸、亚麻酸、种子含油量I、UFA与黄瓜的耐低温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酸枣种子硬实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枣种子硬实率高达93.4%,自然条件下较难发芽出苗,进行一定的处理可提高种子发芽率,有利于生产实践。试验采用浓硫酸1,5,10,20,30,60,120 min浸泡处理和100,85,70,55℃热水浸种处理,结果表明:酸枣硬实种子浓硫酸处理30 min效果最好,在30℃温度下发芽率达97.5%;温水处理以100℃的最好,在30℃温度下发芽率为58.2%。  相似文献   

18.
以5个沙棘(Hippopha觕rhamnoides L.)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沙棘果肉油和种子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方法。果肉油和种子油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甲醇钠-甲醇法甲酯化衍生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十九烷酸甲酯是气相色谱法测定沙棘果实中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理想内标物。果肉油和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果肉油中棕榈油酸(36.25%)和棕榈油酸(28.92%)含量高,α-亚麻酸含量低;种子油中亚油酸(33.65%)和α-亚麻酸(32.95%)含量高,棕榈油酸含量低。5个品种沙棘的果肉油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亚历山大12号果肉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4.84 g/100 g油;无刺丰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39 g/100 g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合沙棘油脂样品中脂肪酸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菠萝蜜种子的脂肪酸成分,为其种子及果实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菠萝蜜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乙醚回流提取种子中的脂肪,经皂化和甲酯化,用气质联用仪分析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试验得出,菠萝蜜种子含油量约为0.88%,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主要脂肪酸组成,其中亚油酸含量55.20%、棕榈酸含量30.50%、亚麻酸含量5.96%、硬脂酸含量1.81%、二十二酸含量1.7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63.56%。[结论]分析显示,菠萝蜜种子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可为寻找可食用的热带亚热带植物营养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取新疆产地的迪西型鹰嘴豆的油脂,测定脂肪酸含量及组份,并测定迪西型鹰嘴豆的分级蛋白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方法]以新疆产地的迪西型鹰嘴豆为试验材料,提取其种仁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采用微量定氮法和分级提取法测定粗蛋白和分离蛋白,并对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鹰嘴豆中油脂含量高(为18.2%),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为主要成分,占脂肪酸总量80%以上,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鹰嘴豆中粗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3.71%,以球蛋白和清蛋白为主,占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而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比较低。其蛋白质均含18种氨酸酸,属完全蛋白质。谷氨酸含量最高,占蛋白质的15.8%。天冬氨酸含量占10.7%。此外还有精氨酸(9.30%)、亮氨酸(7.56%)和赖氨酸(6.34%),其次为苯丙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氮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少。鹰嘴豆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结论]新疆迪西型鹰嘴豆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豆类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