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1996~2008年高淳县土地变更数据为基础资料,分析了12年中土地变化的特点及主要驱动力因子,表明:(1)12年来全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大幅度下降和建设用地的增加;(2)通过NOSA分析得出,影响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3)GM(1,1)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为耕地和未利用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加速增长,园地和林地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0~2006年宝鸡市马营镇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力,并结合GM(1,1)灰色模型预测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6年间马营镇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的输出和建设用地的输入为主要特点;面积变化大小为: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园地;速度变化大小为:建设用地>园地>未利用地>耕地;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活动对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影响日益强烈,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是马营镇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GM(1,1)趋势分析表明,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影响因子不变的前提下,耕地、园地和未利用地将持续减少,建设用地仍会增加。  相似文献   

3.
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六大类,研究广西柳州市区201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选取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个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柳州市区201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征是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和经济的增长、粮食产量、政策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为柳州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兰州市1999~2008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耕地变化景观指数分析了兰州市耕地变化格局特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引起兰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兰州市耕地增加的方式有4种,即开发、复垦、整理和农业结构调整.10a间耕地增加最多的方式为土地开发(1 159.75hm2),其次为农业结构调整(159.39hm2),复垦增加为0;兰州市土地减少方式有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灾毁、建设用地等,其中,生态退耕减少15 516.28hm2,建设用地减少3 863.88hm2,灾毁面积1.13hm2,其他原因减少为351.65hm2.兰州市耕地增加的方式单一,优势度相对较高,均匀度低;耕地减少的方式较增加的方式多样,优势度低,均匀度高.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土地生产力是影响兰州市耕地变化的3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兴国县1997~2005年的统计资料和2005年全县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全县耕地变化驱动力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影响兴国县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为人口、经济发展与政策因素、粮食生产力因素;预测表明,2020年兴国县耕地面积达3.15万hm2,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渭南市临渭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渭南市临渭区1995~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依据,分析其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程度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耕地、未利用地、水域面积大量减少,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及交通用地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因素是引起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7.
1996—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文献查询法、统计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法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从可持续利用的视角分析了1996-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阐述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得出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导致耕地大量减少,耕地从1996年的129 286 hm2下降到2012年的84 567 hm2;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幅度较大,交通用地单一动态度接近7.1%.通过对广州与其他发达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导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天河区和越秀区的土地经济密度增加率呈现较高水平.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看,广州市未来土地利用需要更好地协调各业用地之间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一系列土地整治活动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广州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以长沙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1995、2000、2005、2010年长沙市5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计算出了19902010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各地类实际面积的转移矩阵以及20102010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各地类实际面积的转移矩阵以及20102030年每10年间隔的各地类预测面积的转移矩阵,分析了长沙市19902030年每10年间隔的各地类预测面积的转移矩阵,分析了长沙市19902010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特征,并对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土地利用/覆被转移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19902010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特征,并对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土地利用/覆被转移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19902010年建设用地保持持续高速增加,而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则逐年下降,并且绝大部分转化为建设用地;(2)在20102010年建设用地保持持续高速增加,而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则逐年下降,并且绝大部分转化为建设用地;(2)在2010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将会保持大致为6658.7 hm2/年的增速继续增加,增速大约为2000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将会保持大致为6658.7 hm2/年的增速继续增加,增速大约为20002010年的两倍,此期间的主要变化表现为林地面积的减少;(3)到2020年左右,长沙市各个地类的土地利用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4)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社会因素为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97-2006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相关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十年间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构建了影响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作定性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对各个驱动因子作定量分析;应用回归分析法,着重分析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对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驱动作用,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该文旨在分析沂河流域近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为未来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建议.基于1995—2015年遥感影像,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沂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比例60%以上,其次是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其中耕地和建设用地是减少和增加趋势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二者转移程度最为显著.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是城市化过程中的趋势,定向的人类活动是地类间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land-use database updated with the survey of 1996, 2000, 2004 and 2008,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land-use changes in the typical transect area along National Highway 106 with the aid of GIS technology and quantitative mod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rable land had been continuously decreased from 1996 to 2008, with a loss of 65.85× 10^3 hm2 and an average decrement of 5.49×10^3 hm^2 per year, and the loss in northern areas was larger; garden land and woodland were gradually centralized to the predominance area with an increment of 25.73×10^3 hm2 and 22.37×10^3 hm2, respectively;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land increased year after year, and the transportation land showed the equalized developing spatial pattern; the increment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encroachment on arable land in the area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national macroscopic land-use policies, the rapid advanc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Through this case study, it i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ial land- use policies should be adopted to create goo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o guarantee food security and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99~2008年数据分析重庆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效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1999~2008年间重庆市耕地急剧下降,其面积净减293 679.7 hm2,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其面积净增74 334.1 hm2.②重庆区域建设用地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较大,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增加值与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表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土地资源的开发.③重庆市1999年的ESV为849.80亿元,2008年为901.44亿元,平均增幅为0.7%,总体变化不大,虽然重庆市的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但总体价值仍不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8年共3期昆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昆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为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90—2008年,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逐渐减少,而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逐渐增加,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建设用地和耕地,盘龙区、五华区和官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快,草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  相似文献   

14.
旨在了解人类活动对晋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影响,为研究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晋北地区2008—2013 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在ERDAS、ArcGIS 等软件的技术支持下,解译影像处理数据并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域近5 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3 年期间,晋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62561.10 hm2,林地增加55774.23 hm2,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增加22895.49 hm2,草地减少15395.60 hm2,水域面积增加1090.24 h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1803.29 hm2。这与研究区域在研究时段内大量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等人类活动相关。综上,2008—2013 年期间,晋北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江苏省吴江市1996~200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农用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主,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2.91%2、6.42%、14.83%和13.31%;8年来吴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的减少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快速增加为主,其中耕地减少了19.26%,交通运输用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别增加了38.23%、22.08%。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口因素、比较经济效益和宏观政策因素是吴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转移矩阵和动态度方法对佛山市鲁岗村1998—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的变化最大,其次是水域和建设用地;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较大,达到3.34%,反映出1998—2008年10年间是研究区土地利用一个剧变期;耕地、林地、草地等拥有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类型大幅减少,而建设用地相应的增加,改变了研究区域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迅  司泽宽  彭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26-6927,6995
贵州地表起伏度大,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耕地紧张,村庄整治是解决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居住环境差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措施,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是土地合理利用的必要前提。该研究通过预测贵州农业人口的变化规律及理论建设面积,结合现状村庄面积,得出新增耕地的潜力,并揭示各影响因素影响力的大小。结果表明:自2003年以来贵州各个地区农业人口一直表现为逐渐减少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在未来10年,农业人口将会继续减少,农村耕地整治潜力在20万hm2左右,人均新增耕地面积将达到0.018~0.022 hm2;高起伏地表条件下耕地整治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建设用地指标缺口、地方年财政收入和土层厚度。  相似文献   

18.
唐娟  高敏华  王宏  李悦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5-128,134
利用1996年、2003年和2008年TM影像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并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1996年-200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变化,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结构的变化。1996年-2008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十分剧烈。草地增加的幅度最大,达66019.78hm2,未利用地减少的幅度最大,达85958.67hm2。1996年-2008年生态服务总价值呈持续增加的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值52.45亿元。1996年-2003年,水文调节功能价值比例上升最多,主要是由于水文调节价值系数最高的水域增加引起的。2003年-2008年,上升速度最快的是气体调节价值,主要是气体调节价值系数最高的林地增加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结构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因此,区域发展规划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