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钱坤  王俊  杨书运 《农技服务》2011,28(10):1487+1489-1487,1489
阐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性措施(优化作物布局、抗逆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建立农业灾害预警机制)和技术性措施(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抗逆新品种选育技术、农田抗旱微集水种植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抗旱覆盖增产技术、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和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变化已引起国际广泛关注。这不仅是一项科学研究,必须在国家利益和全球化的高度层面上加以解决,而且还必须对自然气候演变和人类活动进行全面综合。农业是最脆弱的行业,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导致各种气象灾害,水热资源要素时空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等。本文根据忻州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农业的生产方式。基于山西省光热水土和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维度特征,对山西省农业资源利用的困境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构建以高效种养技术、减量化技术和资源化技术为核心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以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专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对不同类型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专家系统的内涵和特点的认识,针对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规划管理的实质,探讨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专家系统(EUARES)的设计。在剖析了EUARES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基础上,从人员组成、硬件/软件系统、数据库、知识库、方法库、模型库等方面,阐述了系统的组成;从系统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方面,论述了EUARES的系统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省合阳县为代表,探讨了该区农业资源的特点,评价了10 余年来农业资源利用的技术革新情况。在强调以节水高效利用为中心的技术指标体系构建基础上,提出了适应该区21 世纪前10 年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综合农业技术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耕作制度发展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农业起源以来特别是近50 年来我国耕作制度演变的轨迹和7 个阶段的特色与成就; 揭示了耕作制度进步的社会原因、技术原理以及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息息相关的关系;明确了建立高效耕作制度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必然选择, 并提出三条具体措施: a 依靠科技进步挖掘资源生产潜力; b 坚持多熟制, 建立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种植制度; c 发展设施农业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省合阳县为代表,探讨了该区农业资源的特点,评价了10余年来农业资源利用的技术革新情况。在强调以节水高效利用为中心的技术指标体系构建基础上,提出了适应该区21世纪前10年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综合农业技术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粗放式的高碳农业发展模式。高碳农业引发的气候变化危机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而转基因技术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类应对农业一系列危机与挑战的能力。本文研究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发展低碳农业的背景、特点及其必要性,从转基因技术视角分析了其在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资源约束、环境污染、拓展农业碳汇功能等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功能与特点,并对我国加快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低碳农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干热区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云南干热区具有光热资源丰富、气侯干旱燥热、水热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建议在该地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本文在总结生态农业建设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集成了干热区生态农业建设的五大技术体系:农业综合技术体系、生态林建设技术体系、特色经济林建设技术体系、土壤改良技术体系和节水利用技术体系.为云南干热区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河北平原区发展循环农业的需求与技术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北平原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能量高耗、环境污染、产业循环割裂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平原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重点:按照循环农业的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和可控化(Regulation)的"4R"原理,通过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田生物的优化复合配置技术、设施蔬菜循环生产体系关键技术、集约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设备创制,推进农田资源高效利用与牧业废弃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构建河北平原循环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带动河北平原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为全国循环农业发展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技术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并通过对农业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影响直接威胁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农业生产基本数据和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资料数据;根据IPPC第5次评估报告中气候变化影响框架的基本思想,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与农业技术适应情景矩阵;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构建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主要考虑技术本身的特点和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农业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作物适宜性、水资源条件、光温条件、地形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态条件等6个方面;应用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模型,可实现农业技术的区域适宜性评估,获得不同农业种植二级区内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刁军  董晓明  刘凤芝  贺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99-11202
基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和气象学家对我国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从温度、降水、海平面上升等几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并根据气候变化趋势,制定出了防御对策,增强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彩红  祁贵明  戴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08-6610,6613
[目的]研究青海海东农业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方法]利用1961~2009年青海海东农业区有关气象、农业观测资料,对农业区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气候模式输出数据经降尺度处理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海东农业产生的可能影响。[结果]1961~2009年海东农业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37℃/10a,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略有减少,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70 mm/10a和-27.55 h/10a,近49年来极端事件发生日数虽有减少但程度加重。未来100年海东农业区气温上升显著,降水略有增加,气候变化会对农业的生产环境、布局、结构和生产力产生影响,将使农业生产产量波动增大、布局与结构改变、成本与投资增大。为适应气候变化,应积极地有计划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管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抵御能力,增加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实现潜在的效益。[结论]该研究为政府和农业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对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是全球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中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采取了积极政策和科学措施,在保障粮食九连增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气候变化在中国农业影响事实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等有关项目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研制和推行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并相继建立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评估模型和方法,指明了今后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而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在系统梳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推动作用和适应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考验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意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人口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已不能满足需求,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气候智慧型农业可以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生产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依据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进农业生产经验,提出了我国西南地区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建议对策,制定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政策制度,完善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技术措施,综合开发和因地制宜选择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农户对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各界的关注,由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高度依赖性和敏感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逐步成为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碳排放,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研究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干预路径,对有效推动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和中国低碳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基于湖北省水稻产地1 11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改进的UTAUT(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模型构建农户水稻低碳生产技术采纳的概念模型,采用PLS-SEM(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方差分析法)对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干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农户的气候变化认知有助于提高农户采纳低碳生产技术的意愿;(2)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成本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农户对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受周围人群的影响较为显著;(4)技术门槛和实施条件等表征便利条件对农户采纳低碳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暖加大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我国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我国作物生长、产量和农业潜在生产力等产生重要影响,对作物品质和产量带来直接影响,加剧了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进而加大了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同时还影响了我国农业种植制度。本研究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确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 are still shadowed with uncertainty. However, climate change is expected to adversely affect Iran'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hrough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carbon dioxide fertilization. Therefore, adaptation of this sector to the increasing weather events is imperative. This study is aimed to document the likely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Iran's agriculture and the current adaptation efforts made by government and farmers. The review of literature shows that changes in rainfall and water endowments will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rop yield, crops' water requirements and income and welfare of farm families. The extent of the changes in yield depends on the crop type, assumptions related to the CO2 fertilization effect, climate scenarios and adaptation abilities. On adaptation,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in the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irrig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current technology, developing new technologies and policy reforms. Farmers' adaptive responses have also been identified. Som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to increase the adaptive capacity of farmers and reduce negativ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变化对全省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合理规划布局及充分利用农业生态资源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当前全球普遍升温的气候变化,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在Matlab和ArcGIS等技术支持下,分析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初日、终日、持续天数和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农业界限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辽宁省10 ℃农业界限温度初日气候倾向率为-0.445 d/10年,终日气候倾向率为1.757 d/10年,持续天数气候倾向率为2.202 d/10年,积温气候倾向率为53.73 ℃·d/10年;1960~2014年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延后、持续天数增加、积温增加,变化幅度与纬度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从空间变化来看,农业界限温度初日由西南向东北推迟、终日由东北向西南延后、积温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结论]未来辽宁省种植趋势应以辽西山地丘陵区为核心,向中部平原区和辽东低山丘陵区扩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从而推动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同心县和海原县气象站1961—2011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应用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探讨该区域春玉米生产潜力及其变化特征,并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呈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波动减少的"暖干型"趋势变化。2)春玉米温度生产潜力呈逐年增加,降水和气候生产潜力呈波动中减少的趋势。3)研究区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值为5 037kg/(hm2·年),气候生产潜力与年平均降水量有着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与年平均气温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表明降水条件是制约研究区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未来气候变化显著影响着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其中降水量变化对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远大于气温变化的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变率对其限制作用将更明显。因此,应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来适应气候变化,以保证春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