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产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其目的是筛选合理的间作模式 ,为生产实践服务 .试验设置了 5种不同毛白杨行距梯度和无林地对照 ,观测了不同毛白杨行距以及同一行距下的不同林地位置间作的甘草、桔梗、天南星 3种药用植物的产量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甘草和桔梗产量在行间呈现“低 高 低”的抛物线型分布 ,而天南星产量在行间呈现“高 -低 -高”的抛物线型分布 ,根据数据可以拟合出 3种药用植物在毛白杨行间的产量分布抛物线方程 ;另外 ,甘草产量随着毛白杨行距的减小而减小 ,桔梗和天南星产量先增加后降低 ,它们与毛白杨行距之间均呈抛物线型相关 ,通过方程可以确定 3种药用植物与毛白杨间作时毛白杨的最佳行距和该种行距下药用植物最大产量  相似文献   

2.
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光合和蒸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该文以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药用植物丹参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合和蒸腾作用,其目的是探讨林药复合系统中药材的生理生态特征,为发展果药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杏-丹参复合系统中,杏树行中间测点的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与对照一致,都是单峰曲线,但是峰值低于对照.树行的东西冠下测点的日变化规律是对称的,前者上午出现峰值,后者下午出现峰值.树行中间、东林冠下和西林冠下日平均光照强度比对照分别减小25.6%、68.5%、62.6%;统计分析表明各测点光照强度达显著差异.②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得到丹参叶片的光饱和点约为236.4 μmol/(m2·s),光补偿点约为15.88 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56 1 mol/mol.丹参叶片CO2补偿点为30 μmol/mol, CO2饱和点为800 μmol/mol,叶片的羧化效率为0.075 2,说明丹参为C3植物.③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降低,且各测定点间差异显著,日变化曲线规律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杏-紫花苜蓿复合系统中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舍和蒸腾速率,结果表明:(1)杏-紫花苜蓿复合系统中,杏树行中间测点的光照度日变化规律与对照一致,都是单峰曲线,但是峰值低于对照.树行的东西冠下测点的日变化规律是对称的,前者上午出现峰值,后者下午出现峰值.树行中间、东林冠下和西林冠下日平均光照度比对照分别减小28.0%,61.9%和67.2%;(2)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紫花苜蓿的光合速率降低,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等光合参数值相应减小;(3)杏-紫花苜蓿复合系统中紫花苜蓿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降低,日变化曲线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林菌间作地林下生态因子变化规律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菌间作林内的微生态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和分析,探讨了林下栽培食用菌对二者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地行间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与对照一致,春季林内的日平均光强为35.46%,夏季降低为5.54%,秋季有所升高,为14.23%。间作地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光强一致,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与光强和地温的变化相反。林菌间作林木与食用菌可互相促进生长,提高食用菌产量和林木出材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对造林1年后毛白杨幼林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林农复合经营是解决林农争地的有效途径,本文为探究新品种毛白杨幼林根系在造林1年后不同林农复合模式下的分布情况,研究了毛白杨幼林间作条件下细根根长密度(FRLD)和细根根质量密度(FRBD)在不同造林密度和间作模式下的空间分布,旨在筛选较佳的林农复合模式,为毛白杨幼林林下物种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1年生‘北林雄株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2个毛白杨常见造林密度:2 m×3 m和3 m×4 m,副区设置2个当地常见的林下间作模式:毛白杨+花生+菠菜(花生、菠菜轮作)、毛白杨+花生,以幼林常规抚育模式作为对照,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造林1年后,每个处理及对照组选取3株标准木,沿树体行间水平方向每隔30 cm取根样,取到150 cm处;垂直方向从地表向下每20 cm取根样,取到80 cm处,共取根样1 080个。通过对毛白杨FRLD和FRBD的分析,研究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对2年生毛白杨幼林根系的影响。结果造林1年后,不同造林密度对2年生毛白杨单株的FRLD和FRBD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后期还需继续观测;造林1年后的不同间作模式对2年生毛白杨FRLD和FRBD均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毛白杨的FRLD和FRBD无显著影响。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细根集中分布区相同。水平方向上,毛白杨+花生+菠菜、毛白杨+花生、常规抚育3种不同模式下有超过56.36%的FRLD和FRBD分布于0~30 cm土层范围内;垂直方向上,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范围内FRLD和FRBD约占测量总体的78.95%以上。对3种模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FRLD和FRBD进行多重比较,发现毛白杨+花生+菠菜和毛白杨+花生2种模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FRLD和FRBD均高于毛白杨幼林常规抚育模式。结论不同林农复合模式下,2年生毛白杨幼林根系水平方向主要分布于0~30 cm,垂直方向主要分布于0~20 cm和20~40 cm,毛白杨幼林间作农作物在造林1年后可以促进林木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核(桃)农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核桃间作类型:核(桃)麦间作(5m×6m,6m×8m)、核(桃)棉间作(6m×8m)系统中各项小气候因子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核(桃)农间作系统的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同一类型中行间各点小气候水平分布也有区别,其中光照强度变化较大;不同间作类型相比,受光量排列顺序为核(桃)麦间5m×6m〈6m×8m〈CK-1(小麦地),核(桃)棉间作6m×8m〈CK-2(棉花田);同一间作类型内各点受光量排列顺序为中测点〈冠下测点〈冠外测点〈对照;3种间作类型下核桃的平均遮荫度分别为32.3%,22.0%,24.8%;其他小气候因子在不同间作类型间和同一间作类型各点间没有光因子的变化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桔梗质量的影响,找出合适延边地区桔梗栽培的密度,为生产高产优质桔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株距和行距的不同处理对桔梗质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合桔梗生长的最佳栽培密度。[结果]结果表明,1年生和2年生桔梗均在株距为4cm和6cm时,根长较长,侧根数较少,且侧根数随着行距和株距的增加而增加,适合于1年起获的蔬菜用桔梗的最佳栽培密度为6cm×25cm,适合于2年起获的药、蔬兼用的桔梗的最佳密度为6cm×20cm和6cm×25cm。[结论]1年生桔梗的最佳栽培密度为6cm×25cm,2年生桔梗的最佳密度为6cm×20cm和6cm×25cm。  相似文献   

8.
间作系统中作物种间距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生产力,因此,合理的种间配置是间作获得高产的前提。本研究总结归纳了2010年甘肃武威和2014年甘肃张掖的小麦/玉米、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玉米行距试验,旨在探明间作玉米在不同种植行距下对间作体系生产力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差异。试验设置5个间作玉米的种植行距处理(D0:10 cm、D20:20 cm、D40:40 cm、D60:60 cm、D80:80 cm),测定了作物产量、产量构成、生物量累积。结果表明:间作玉米行距变化对间作配对作物产量无显著影响,主要影响间作玉米产量; 2010年,两间作体系间作玉米产量、体系混合产量、系统生产力(system productivity)均以D60最高,2014年均以D40最高;随玉米行距增大,系统生产力先增加后减小,拐点均出现在D60;玉米行距变化显著改变了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小麦/玉米体系,两年单株粒重峰值分别出现在D60(132 g·株-1)和D40(216 g·株-1);蚕豆/玉米体系均出现在D40,分别为158 g·株-1(2010年)和220 g·株-1(2014年);不同行距处理下玉米共生期和单独生长期生长速率均存在差异,共生期各处理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单独生长期,无论哪个时期,D40和D60处理的生长速率均占优。河西灌区小麦/玉米和蚕豆/玉米间作中玉米种植的最佳行距为40 cm和60 cm,此行距下间作系统可得到最大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枣麦间作系统冠层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带枣麦间作系统的林冠开放度(canopy openness)和叶面积指数(LAI)进行观测研究,结合间作系统内小麦产量的测定,分析不同树龄、不同株行距的枣麦间作系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新疆枣农间作模式的优化及合理株行距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鱼眼冠层仪获得新疆若羌县枣麦间作系统中枣树带的林冠影像,得出LAI和林冠开放度指标,并测定间作系统内枣树生长指标和小麦产量.[结果](1)同一株行距、不同树龄的间作系统,冠幅越小,开放度越大,LAI越小;(2)同一树龄、不同株行距的间作系统,株行距越小,开放度越小,LAI越大;(3)由于间作地枣树保护带宽2.5 m,且小麦距枣树垂直距离为1.25 m,所以测试区间作系统内小麦产量受到枣树影响较小,且开放度的高低并不影响单位面积的小麦产量.[结论]枣麦间作系统是适合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干旱区大面积推广的枣农间作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牛皮杜鹃组培苗为供试植物,通过多因子交叉重复试验对影响牛皮杜鹃组培苗快速生长的各主要因素及其水平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旨在探索并建立一种牛皮杜鹃种苗快速生长的调控方法。结果表明:最适合牛皮杜鹃组培苗快速生长的主要因素及其水平是光照时间为13 h· d-1、营养液追施间隔时间为21~22 d、光照强度为700~800 lx和温度为26℃。经过25 d的调控处理,牛皮杜鹃组培苗纵向生长高度和横向直径分别达到17.6 cm和6.0 mm,对照组仅分别达到8.8 cm和2.0 mm;50 d后纵向生长高度和横向直径分别达到26.0 cm和7.4 mm,而对照组仅分别达到10.2 cm和2.9 mm。初步得到牛皮杜鹃种苗速生的优化组合,该组合将有利于牛皮杜鹃种苗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常见野生草本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为开发利用和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从物种组成、科属特征、区系组成、药用部位、药效性能等方面初步探讨黄河三角洲常见野生草本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结果]黄河三角洲地区拥有野生草本药用植物64科176属262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9属10种,单子叶植物13科40属60种,双子叶植物42科127属192种,以菊科、豆科、禾本科及蒿属、蓼属、蔗草属、苋属为优势科、属.就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可将该区常见草本药用植物的176属划分为15个类型9个变型,植物分布具有明显温带性质.从入药部位来看,以全草入药为201种,根与根茎入药为99种,果实与种子入药为63种,花入药为32种,叶入药为19种,树脂和乳汁入药为1种,其中包含多部位入药为102种,以全草、根与根茎入药为主,药效以清热、利水渗湿、理血为主.[结论]黄河三角洲草本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丰富,开发利用价值较大,应结合各地实际加强综合开发利用和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以知母、桔梗、白术、板蓝根和紫丹参等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响应参数的分析及其根部浸提液的生物测定结果,筛选出适宜杨树林下种植的药用植物。结果表明,知母、桔梗、白术和紫丹参的耐萌性相对较强,而板蓝根的耐荫性相对较弱;知母、板蓝根、紫丹参的化感作用相对较弱,而桔梗、白术的化感作用相对较强。综合来看,知母、板蓝根、紫丹参较适宜杨树林下种植。应根据林分不同生长时期选择相应药用植物进行复合经营,从而实现高效、可持续的杨树复合经营。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海蜇的药用价值、药理作用、营养价值、食品加工和食用方法的研究、利用现状: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研究与资源利用的方向,展望了海蜇食品与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分类鉴定和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摸清了江口县木本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状况,江口县有木本药用植物种质资源92科249属417种。论文对其药用功能作了简要介绍,为江口县药材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博文  赵宪军  周剑 《广东农业科学》2009,(11):207-208,211
中药材种植作为中药材产业的第一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和中药产业的发展.结合统计河北省中药材种植历年数据,对河北省中药材种植业现状进行阐述,对河北省中药材种植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被广泛用作家庭医疗和制药工业的原材料。随着消费量和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药用植物真菌毒素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在生长、收获、处理和储存的过程中,药用植物都可能会受到各种霉菌的污染,从而导致其发霉并产生真菌毒素。加之缺乏对这些天然药品质量和毒性的有效监测,其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本文对药用植物中主要的真菌毒素污染种类及其天然存在情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措施,并对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采取的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不同林地因其郁闭度差异,为了判断林下种植的中药其指标性成分含量是否能够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方法]在林下不同郁闭度(0.2、0.5、0.7)种植几种中药植物,测定不同郁闭度下药材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药材产量.[结果]结果表明:林地不同郁闭度对中药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药材产量有明显的影响,穿龙薯蓣、苍术、菘蓝、知母适应0.7郁闭度的林下环境;牛蒡、射干适应0.5郁闭度的林下环境;紫苏适应0.2郁闭度的林下环境;红花在0.2、0.5、0.7郁闭度下,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均未达标.[结论]北京林下中药材大部分可以在郁闭度0.5~0.7的林下种植较为适宜,红花、紫苏耐荫性差,适宜种植在低郁闭度林地或种植在林缘.  相似文献   

18.
除草剂萘丙酰草胺在4种药用植物根中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GC-MS-SCAN)仪器测定了使用无药害的萘丙酰草胺正常剂量2 kg(a.i.)/hm2条件下的桔梗、轮叶党参、当归、地黄根中丙酰草胺量.结果表明,4种药用植物干燥根中未能检测出萘丙酰草胺残留痕迹.  相似文献   

19.
几种中药复方提取物对仔猪腹泻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观察了几种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仔猪腹泻作用,并对抗腹泻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白头翁、苦参、黄芪、三颗针、黄柏、党参等复方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P<0.01或P<0.05),对K88大肠杆菌明显抑制;能够极显著地降低番泻叶及蓖麻油所致小鼠实验性腹泻的频率(P<0.01);对乙酸所致小鼠腹膜的急性炎性渗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能够极显著地抑制小鼠小肠的运动(P<0.01)。试验结果提示:这几种中药复方提取物对仔猪腹泻的防治作用与促进水、钠向肠上皮细胞转运,抑制肠道炎性渗出及抑制小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