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大棚栽培条件下多菌灵在黄瓜果实上的残留量变化,结果表明,大棚黄瓜坐果后向果实直接喷雾,施药7 d后,残留量略高于最高残留限量。多菌灵在黄瓜上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8~273 d,属于易降解农药。但大棚中多菌灵降解速度要慢于露地,生产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用药安全,严格控制用药浓度和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质联用仪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种植区域(江苏南京、广西南宁和湖南长沙)露地和大棚两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残留动态,同时对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施药后,甲基硫菌灵在黄瓜和土壤中均能很快转化为多菌灵[施药后1d甲基硫菌灵未检出(<0.01mg·kg-1)],多菌灵在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低于大棚。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1.4d和1.4d,在大棚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1.7d和2.0d。在3个试验点露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1.7d和2.3d,在大棚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2.0d和2.3d。最终残留试验在最后一次施药后1d采样时,大棚、露地黄瓜中的甲基硫菌灵均未检出(<0.01mg·kg-1),多菌灵在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14~0.162mg·kg-1,而在3个试验点大棚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121~0.561mg·kg-1。参照我国所制定的黄瓜中多菌灵的MRL(0.5mg·kg-1),露地种植方式下所有处理黄瓜中甲基硫菌灵代谢物多菌灵的最终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但大棚种植方式下其残留量有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大棚和露地条件下3种农药在冬种豇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大棚与露地条件下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酮在冬种豇豆上的消解动态差异,旨在为冬种豇豆中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棚和露地条件下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酮在冬种豇豆上的残留量,比较分析3种农药在冬种豇豆上的消解动态规律.[结果]大棚条件下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酮在冬种豇豆上的降解动态方程为C=0.5832e-0.5265x、C=3.2004e-0.2626x、C=1.8176e-0.2535x,半衰期分别为1.32、2.64、2.73 d;露地条件下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酮在冬种豇豆上的降解动态方程为C=0.6098e-0.8168x、C=3.6773e-0.4573x、C=1.774e-0.3486x,半衰期分别为0.85、1.52、1.99 d.[结论]3种农药在冬种豇豆上的消解动态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在大棚豇豆上的降解速度均慢于露地豇豆.  相似文献   

4.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山东寿光当前普遍栽种的两个番茄品种中杂9号和中杂106号为指示植物,研究了当地施用较典型的杀虫剂吡虫啉和杀菌剂多菌灵单施及同时施用对番茄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在0~0.07 mg· L-1范围内、多菌灵在0~0.4 mg· L-1范围内,无论单施或同时施用对两个番茄品种的植株鲜重和叶绿素含量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吡虫啉超过0.14 mg·L-1、多菌灵超过0.8 mg·L-1,随着单施或同时施用浓度的提高,对两个番茄品种的植株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且中杂9号番茄对吡虫啉和多菌灵的耐受性高于中杂106号番茄.如中杂106号番茄B2.8D1.6处理的植株鲜重仅为B0.035D0.2处理的20%,B2.8D1.6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仅为对照处理的8%.两种番茄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随吡虫啉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多菌灵在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对其影响不显著.吡虫啉和多菌灵单施或同时施用均显著提高了中杂9号番茄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而中杂106号番茄由于本身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农药的施用对其酶活性影响并不显著.两种番茄的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比较高,施用农药对二者影响相对较小.单施B2.8、单施D1.6以及同时施用B2.8D1.6后中杂106号番茄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分别是对照处理的2.4、2.4倍和2.6倍.  相似文献   

5.
毒死蜱在4种大棚蔬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制订毒死蜱在冬季大棚蔬菜上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及MSPD-GC检测法研究了毒死蜱在番茄、菠菜、黄瓜和甘蓝4种蔬菜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番茄、菠菜、黄瓜和甘蓝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式,其半衰期分别为8.14、11.05、8.36和11.78 d。  相似文献   

6.
吡虫啉在青菜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施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在青菜生产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青菜中的浓度变化符合动力学方程y=y0ekx。在11月初,用药量为45m L/hm2条件下,吡虫啉在青菜上的半衰期为3.8d,安全间隔期为6d。因此,在青菜生产中使用吡虫啉时,应充分考虑所用农药的半衰期,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确保生产出质量安全的青菜。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黄瓜中吡虫啉、多菌灵的极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检测器进行分析,建立同时测定吡虫啉、多菌灵的方法。结果表明,吡虫啉回收率为95%~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1%~5.3%;多菌灵回收率为90.5%~108.0%,相对标准偏差为1.2%~8.2%。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测试时分离效果好,定性和定量的准确性非常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六种常用农药在番茄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番茄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喷施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乐果和马拉硫磷农药在番茄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品种在番茄中的残留量差异较大,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果实中的残留量较少,4种农药在推荐和加倍用量下不到5 d均达到国家限量标准。在加倍用量时百菌清降解半衰期7.70 d,半衰期最长。两种有机磷类农药在推荐用量和加倍用量下,乐果的半衰期分别为5.22 d和5.89 d,马拉硫磷半衰期分别为3.79 d和4.54 d,为确保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应充分考虑农药的半衰期,以利于无公害番茄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采用PSA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了露地和大棚条件下1.5%苦参·蛇床素水剂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为番茄栽培中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种栽培模式下苦参碱和蛇床子素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18~6.70 d(番茄)、7.45~8.08 d(土壤)和1.70~1.99 d(番茄)、2.30~2.67 d(土壤)。距末次施药后1、3、7 d采样,苦参碱在番茄中的残留量为ND~0.427 4 mg/kg(露地)、0.010 2~0.522 8 mg/kg(大棚);蛇床子素在番茄中的残留量为ND~0.388 7 mg/kg(露地)、ND~0.395 2 mg/kg(大棚)。苦参碱和蛇床子素均属易降解农药,二者在大棚番茄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均长于其在露地。在相同施药剂量、次数和采收间隔期下,除个别情况外,苦参碱和蛇床子素在大棚番茄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高于其在露地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10.
百菌清和毒死蜱在大棚番茄中的分布与降解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棚和露地环境下,分别对番茄植株一次性喷洒推荐剂量的百菌清(CHT)和毒死蜱(CHP),研究喷药后两周内农药在番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布的持久性及其动态降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百菌清在大棚番茄中的残留浓度分布呈现为叶片>果实>茎>根;毒死蜱呈现为叶片>果实>茎>根.大棚番茄各部位的最高残留浓度出现时间滞后于喷药时间8~60 h;空间浓度分布上表现为大棚中间区域浓度高于两侧,这与棚内的空气对流有关.大棚番茄果实中百菌清和毒死蜱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5.8d和7.2d,明显高于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1.
设施番茄和黄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及其对蚯蚓的急性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设施蔬菜田土壤中残留农药对蚯蚓的急性危害风险,在山东省济阳县蔬菜基地,分别选择番茄和黄瓜连作种植区,于产中、产后及后茬产中三个时期采集耕层土壤,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评估土样中噻虫嗪、噻虫胺、多菌灵、吡虫啉、阿维菌素、噻唑膦、甲基异柳磷、克百威和三羟基克百威的残留,并通过风险商值法评价其对蚯蚓的急性风险。结果表明:在39个设施番茄土壤中,噻虫嗪、噻虫胺和吡虫啉的检出率(检出浓度均值)均较高,分别为90%(0.107 mg·kg~(-1)dw)、79%(0.100 mg·kg~(-1)dw)和49%(0.233 mg·kg~(-1)dw);在30个设施黄瓜土壤中,噻虫嗪(63%,1.18 mg·kg~(-1)dw)和吡虫啉(57%,0.126 mg·kg~(-1)dw)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均值均较高。在95%的番茄土样及97%的黄瓜土样中,目标农药对蚯蚓的急性风险商值小于1。在3例土壤中发现风险商值大于1,包括2例吡虫啉和1例噻虫胺,应用风险商值逆推,吡虫啉和噻虫胺对蚯蚓的土壤安全阈值分别为1.07和0.593 mg·kg~(-1)dw。研究表明,所调查区域设施蔬菜土壤中目标农药对蚯蚓的急性风险总体较低,对于高风险农药应监测其土壤残留浓度,确保低于安全阈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氯氰菊酯(Cypermethrin)在番茄上的残留试验及样品分析方法。在夏季,番茄生长期喷施50ppm的氯氰菊酯溶液,喷药后10天,药液在番茄果上消失80%以上,残留半衰期约4天。番茄的生长稀释,降低了番茄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在番茄成熟期,喷施10%氯氰菊酯乳油25~100毫升/亩,施药2次(2次间隔10天),第二次施药后1天,在番茄全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0.2毫克/公斤。在去皮的番茄果肉中未检出农药(残留量低于0.003毫克/公斤)。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进行了拟除虫菊酯农药在黄瓜、蕃茄、茄子和菜花上的残留降解试验。四种农药在这些蔬菜上的起始残留浓度为74.7~354.0ppb,远低于在叶菜上的浓度,一般不超过所推荐的农药卫生标准。四种农药在这些蔬菜上的降解速度很快,其半衰期为0.50~3.51天,与在青菜和豇豆上的降解半衰期基本一致。虽然黄瓜、蕃茄和茄子属多次采收性蔬菜,但因起始残留浓度低和降解速度快,正常使用这些农药不会造成该类蔬菜(包括菜花)的显著污染而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对代森猛锌、乙撑硫脲在大棚、露地黄瓜上的残留动态进行了对比研究。喷药后,代森锰锌在大棚黄瓜上的降解动态方程为Ct=1.058e^-0.1282t,露地为Ct-0.751e^-0.4689t。半衰期分别为5.4d和1.4d。代森猛锌在大棚黄瓜上的降解速率要慢于露地黄瓜。乙撑硫脲在大棚黄瓜上的降解动态方程为Ct= 0.152e^-0.1794t,露地为Ct=0.059e^-0.1366t。半衰期分别为3.0d和5.4d。乙撑硫脲在大棚黄瓜上的降解速度要稍快于露地黄瓜。  相似文献   

15.
张斌 《现代农业研究》2019,(10):124-125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对黄瓜中吡虫啉、多菌灵两种农药进行残留分析。用乙腈提取, 1:25~1:10 之间4 种体积比的甲醇:二氯甲烷淋洗,氨基柱净化,紫外检测器分析。试验结果吡虫 啉回收率为78.1%~93.5%;多菌灵回收率为72.1%~92.3%。该方法准确度达到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喷施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三唑酮农药在黄瓜中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推荐用量下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三唑酮的半衰期分别为1.29、3.15和4.63d。高效氯氰菊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量少、降解速度快,二次喷药后3d其残留量远低于我国无公害黄瓜的最高限量标准。在推荐用量下,氰戊菊酯在第3天、三唑酮在第7天的残留量均达到无公害黄瓜标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并且对食品中低农药残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农业生产中,多菌灵和吡虫啉作为高效、低毒、广谱性杀毒剂被广泛用于蔬菜、水果的病虫害防治,但残留过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特别是在无公害认证中农业部更有明确限量规定,所以相关检测部门要经常对多菌灵和吡虫啉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按照相关的规定,现行标准中对多菌灵农药残留的检测依据标准为NY/T1680-2009,吡虫啉的检测依据标准为NY/T1275-2007,两者均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近些年反复研究和试验,并且结合农业部最新颁布的农药残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指在蔬菜种植生产过程中选择良好的生产地,采取控制农药、化肥使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含量和其它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生产。一、实施配方施肥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和土壤供肥状况,确定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与相应的施肥技术。大棚蔬菜对氮、磷、钾的最大需求期分别为:黄瓜在种植后75~140天,番茄在30~52天,甜椒在30~60天。最佳化肥氮、磷、钾施用比例为:黄瓜1∶0.67∶1.83,番茄为1∶0.38∶  相似文献   

19.
加瑞农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番茄叶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瑞农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番茄叶霉病药效试验张德满,李秀深,王光明,杨玖涛,嵇俭黄瓜霜霉病和番茄叶霉病是大棚蔬菜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近年来,随着大棚蔬菜面积的扩大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病菌抗药能力增强,致使用药量提高3~5倍。47%加瑞农可湿...  相似文献   

20.
吡虫啉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推荐使用剂量225 g/hm2下,吡虫啉在番茄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4 d;在加倍剂量450 g/hm2下,降解半衰期为5.8 d。采收前7 d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2.5 g/hm2喷药,其残留量均低于国际上现行的限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