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临朐县设施果园熊蜂授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长年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203-8204,8207
[目的]验证熊蜂在设施果树上的授粉效果.[方法]于2013年春进行设施果园熊蜂授粉试验.[结果]设施果园内用熊蜂为果树授粉,果树坐果率显著提高,提高了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果实成熟期提前.[结论]应用熊蜂在设施果园内授粉值得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五台山地区火红熊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进行连续观察,发现了火红熊蜂的年生活史:每年5月中旬越冬存活的蜂王陆续出蛰,大约取食2周后开始产卵;6月中旬第1批工蜂出房,并参加巢内各种工作,6月下旬蜂王开始产下第1批未受精卵;7月下旬雄蜂出房,8月中旬新一代的蜂王开始出房,出房后8~10 d性成熟,8月下旬在合适的天气出巢飞行进行交配;10月上旬交配成功的蜂王开始在选定的洞穴内进入休眠越冬状态。了解和掌握火红熊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对火红熊蜂的人工饲养和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熊蜂肠道寄生虫——短膜虫(Crithidia bombi)的流行规律以及不同蜂种、不同地区间寄生的熊蜂短膜虫的亲缘关系。【方法】调查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4个省(自治区)的25种1 007只熊蜂的短膜虫感染情况,对不同蜂种、不同地区间熊蜂短膜虫的感染率进行卡方检验(SPSS 22.0),并对熊蜂短膜虫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利用特异的ITS引物扩增待检测的熊蜂肠道总DNA,之后进行凝胶电泳检测,通过是否扩增出675 bp的熊蜂短膜虫ITS基因片段来判断待检测的蜂群是否感染了熊蜂短膜虫,再进一步测序,分析不同蜂种、不同地区寄生的熊蜂短膜虫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在调查的所有样品中,有20种262只熊蜂被短膜虫感染,感染率为26.0%。感染率最高的两种熊蜂是白背熊蜂(Bombus festivus)和火红熊蜂(B. pyrosoma),而西伯熊蜂(B. sibiricus)的短膜虫感染率最低;青海省熊蜂的短膜虫感染率最高,而内蒙古熊蜂的短膜虫感染率最低;雄蜂的感染率极显著高于工蜂和蜂王。另外,除了甘肃省的黑尾熊蜂(B. melanurus)和猛熊蜂(B. difficillimus),四川省的疏熊蜂(B. remotus)、兴熊蜂(B. impetuosus)和弗里熊蜂(B. friseanus)所感染的短膜虫与其他短膜虫亲缘关系较远之外,其余大部分的熊蜂短膜虫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熊蜂短膜虫对我国熊蜂的感染广泛,且不同蜂种、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级型间熊蜂短膜虫的感染率均有差别。熊蜂经过长期群体进化演变,不同地区形成相对固定的优势种类,因此各地区所捕捉到的熊蜂种类不同。对我国不同地区熊蜂短膜虫感染情况的统计分析侧重于样本量≥30的种类,这些种类是各地区的优势种类,另外一些熊蜂虽未能采集足够的样本,但根据已采集的样本量分析得出的感染率较高。熊蜂短膜虫存在寄主专一性,且对熊蜂宿主的感染具有适应性。我国部分地区熊蜂感染的短膜虫的亲缘关系总体来说较强,但也受到地理位置及其寄主熊蜂蜂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1熊蜂授粉技术熊蜂在我国民间俗称狗熊蜂、熊猫蜂,因其体被绒毛色泽美观鲜艳,酷似熊猫类动物,故称之为"熊蜂"。作为一种授粉昆虫,熊蜂具有以发达的后足、周身的绒毛和长喙为代表的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理习性,这些特征和习性使之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授粉昆虫。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能够缩短或打破蜂王滞育期,实现人工周年繁育;个体大、寿命长、长喙多毛,授粉能力强;阴  相似文献   

5.
大樱桃采用保护地 (塑料大棚 )栽培 ,可提早成熟 ,其效益比露地栽培提高数倍。目前 ,大樱桃塑料大棚栽培主要是采用配置授粉品种和蜜蜂授粉。由于大棚内湿度大、温度高、空气不畅通 ,往往授粉效果不佳。我们于 2 0 0 3~ 2 0 0 4年采用“熊蜂”授粉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熊蜂授粉的特点1 1 耐寒性强 熊蜂比较耐寒 ,开始活动温度为 1 0℃左右 ,开始活动时间早 ,收工晚 ;而蜜蜂开始活动温度为 1 5℃左右 ,开始活动时间晚 ,收工早 ;两者相比 ,熊蜂每天活动增加了 3~ 4小时 ,增加授粉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多 ;即使在蜜蜂不出巢的阴冷天 ,熊蜂…  相似文献   

6.
我国四省区熊蜂中微孢子虫的自然感染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SUrRNA基因序列检测鉴定方法,初步调查了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26种1008只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种类.结果表明:其中有16种210只被微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20.8%,白背熊蜂和西伯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高,红束熊蜂的感染率最低.内蒙古地区熊蜂微孢子虫的感染率最高,四川次之,甘肃与青海地区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低.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有熊蜂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发现于鳞翅目卷叶蛾科寄主上的Nosema thomsoni.这说明微孢子虫对我国熊蜂的感染很广泛.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保护和利用熊蜂,采用连续饲喂法测定5种常用农药对小峰熊蜂和红光熊蜂的毒力。小峰熊蜂48 h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的毒性最强,其LC50值为1.982 mg/L,其次为代森锰锌(3.167 mg/L)、百菌清(263.319 mg/L)、氟虫脲(297.480 mg/L)和甲基托布津(745.357 mg/L)。红光熊蜂48 h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毒力最强的是代森锰锌(1.039 mg/L),其次是氟虫脲(137.780 mg/L)、毒死蜱(177.992 mg/L)和百菌清(224.256 mg/L),甲基托布津(707.915 mg/L)最低。借鉴中国现行农药对蜜蜂的毒力划分标准可知:代森锰锌对两种熊蜂均为高毒;毒死蜱对小峰熊蜂为高毒,对红光熊蜂为中等毒性;氟虫脲对红光熊蜂为中等毒性,其他药剂对两种熊蜂均为低毒。这说明不同药剂对不同熊蜂的毒力并不一致,杀虫剂对熊蜂的急性毒性不一定强于杀菌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白山常见熊蜂类群及其访花类型进行调查,分析花粉的结构特征及熊蜂携粉足的结构特点,总结出熊蜂偏爱访问植物花粉特征与熊蜂携粉足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熊蜂访花类型是由花粉及携粉足特征、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9.
正熊蜂是蜜蜂总科蜜蜂科的一属,似蜜蜂,但唇基隆起;颚眼距明显,属于社会性昆虫。其职能有分工,分雌蜂、雄蜂和工蜂,大多数种类一年1代。熊蜂个体大,飞行时声震强,有利于花粉传播,授粉效果好、效率高。熊蜂对温室环境适应能力强,在温度低、湿度大、蜜蜂不能工作的环境下仍可以正常工作,并且它能够为具有特殊气味、蜜蜂不能够授粉的作物进行很好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为设施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授粉,观察两种蜂授粉后对果树的落花落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地熊蜂授粉的红灯、大紫和红蜜3个樱桃品种落花率分别为31.5%、31.0%和29.2%,均显著低于意大利蜜蜂授粉处理;红灯和红蜜第一次落果率分别为3.1%和3.9%,显著低于意大利蜜蜂授粉;大紫第一次落果率为3.1%,低于意大利蜜蜂授粉,但差异不显著;地熊蜂授粉的红灯、大紫和红蜜的坐果率分别为58.8%、59.8%和57.1%,均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处理。另外,经过地熊蜂授粉的樱桃单果重分别为10.3、8.8 g和7.1 g,糖酸比分别为26.7%、24.5%和30.5%,也均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授粉处理。以上结果表明地熊蜂授粉不仅可以提高设施樱桃的授粉受精率,还可以改善果实风味,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处于中国中西部内陆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出现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形成生态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的不相一致,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形成。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促进山西省生态改良、实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主要对策,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等。  相似文献   

12.
山西地区农耕文明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在历史、地理、人文、民间习俗的共同作用下,山西传统耕犁形制多样,适合山西不同地域特点,在中国传统农具大家庭里,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从山西农业现状看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视山西农业的优劣势 ,可以看出 :小杂粮、蔬菜、干鲜果、牛羊食畜是山西省的 4项优势产业。其中小杂粮是山西最具地域优势、最值称道的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 ,大力发展小杂粮 ,只有坚持调整种植业结构 ,优化品种 ,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 ,积极培育市场 ,搞活商品流通 ,才能把小杂粮真正发展成为兴晋富民的立省产业。  相似文献   

14.
氯氰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污染和为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对山西运城和陕西延安长期受氯氰菊酯污染的土壤进行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率测定.结果,从污染土壤中分离到17个可降解氯氰菊酯的菌株,当氯氰菊酯浓度为450 mg/L时,其中菌株B5的降解率最高,达76.3%,该菌株的较优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NH4NO3,在培养基(可溶性淀粉3%、NH4NO30.3%、NaCl 0.5%、K2HPO40.1%)中,(37±1)℃、180 r/min培养12 h,其菌体OD600为3.49.  相似文献   

15.
豇豆是山西省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其中春播区长荚菜用型豇豆面积占山西省豇豆总面积的80%以上,随着国家、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国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食品优质优价政策的实施,该地区迫切要求科研单位提供无公害长荚菜用型豇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山西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山西省受自身自然资源、耕地、水资源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粮食生产受到较大制约,历年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需求,产需缺口较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应对山西省粮食短缺的方法有: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改造,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速测法对山西省2003年至2004年10个地级市不同时期的生产蔬菜和市场销售蔬菜共22 846个样品进行了农药残留阳性率的测定调查,研究分析表明,山西省蔬菜上的农药残留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说明各级政府和植保部门对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的重视及采取的治理措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蔬菜生产高峰季节和蔬菜病虫危害高峰期生产的蔬菜农药残留阳性率仍然较高,表明了实施蔬菜病虫无害化生态控制的任务任道重远,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的科学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为此作者提出进一步降低山西省蔬菜农药残留的6项对策。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食蚜蝇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纪录了我们十年来采集鉴定的食蚜蝇40 属63 种。其中国新纪录10 种( 用* 号表示) , 山西新纪录13 属25 种。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秋季降水区划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EOF)、旋转主成分分析(REOF)、小波分析方法,对山西省1960~2004年秋季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分区,并对秋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秋季降水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全省一致的多雨或少雨型,这是山西省秋季降水异常的主要特征。降水异常区域大致可划分为3个区,即北部区、中部区、南部区。各异常区秋季降水都存在10年以上长周期和3~9年短周期振荡,但其显著周期及其年代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山西古代对谷子(粟)生育生态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古文献及农谚内核,讨论了山西古代对谷子生长发育、生态和遗传的认识历史。认为山西谷子栽培历史悠久,不仅栽培技术比较系统,而且理论概括亦达到相当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