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语言的复杂多样化是普通语言释义的实际表现形式,并且被认为是与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的环境相关。语言与文化是一同发展和进化的,文化导致了对语言的不同解释和反应,其影响是深远的,在它们的整个历史中,二者一直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社会组织的产物,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语言的存在、理解和使用,因使用者所生活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具有明显的阶层特征,因此不同阶层人们的惯用语言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同时这种差异性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表现出话语者的社会特征,体现出语言的社会识别功能。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探究英语国家社会阶层语言的变化规律,可以引导国内英语学习和研究者克服由于自身所在社会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语言偏见,增进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了解,从而回归到标准化、大众化的英语语言上来。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性别,作为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一直倍受语言学家的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语言和性别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上。而对相关汉语方面的实证性的研讨却很少。本文从汉语中蒙学读物与经典文学著作反映性别差异的语料出发,承认我国传统文化中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结合国外语言与性别方面的相关理论及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探讨了汉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根源,同时指出应该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理解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4.
语言中的性意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蕴含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社会价值取向 ,并反映出社会规范与民俗心态。对中国大学生拒绝邀请的礼貌策略的性别差异的调查和研究 ,支持了为 Brown和 L evinson的关于消极礼貌和面子威胁行为的观点 ,暗示中国社会是一个注重消极礼貌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习知识的目的大约有2个方面一是学习知识本身;二是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文化和语言有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可理解性输入起着推动作用.然而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因此,本文试举几个例子,就教学中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做一阐述,目的在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以免发生文化休克,不利于交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间的交往,英语愈加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已成为语言交流和科技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翻译则是语言互换的最直接的行为和方式,它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化时,把握一些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我们对语言本身的掌握和理解。本文介绍了英语翻译中的方法和技巧,旨在为从事英语学习和使用者掌握英语翻译方法,提高英语综合水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背景的差异必然导致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及语言习得中,对词汇文化意义的理解有助于掌握所学语言。  相似文献   

8.
杨桂兰 《吉林农业》2013,(3):304-304
文化的传播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在对语言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认识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因此,翻译工作是两种文化交流接触的重要环节,由于受到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在进行翻译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情感方面的忽视和认识不足,进而导致翻译中出现了情感的丢失现象。  相似文献   

9.
听力是一种重要的理解性输入。听力理解是信息接收的技能,更是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听力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者语言知识的接受、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L2学习者,听力理解过程涉及语言及非语言因素:前者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后者包括听者心理素质、学习策略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等。为了更好地设计和组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本文拟从克服心理障碍、拓展文化背景知识、加强语言技巧训练等方面对EFL听力技能的突破进行探讨,提出了认知、元认知策略训练;文化导入;短时记忆方法;精泛听结合;英语思维培养及高频动词词库的建立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的女性语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差异是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征。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语言和性别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语言对性别差异的反映。通过语言这面镜子,透视一下英语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层面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语言特征,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并且从女性角度,探索了消除语言上性别差异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语义学研究旨在建立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民族文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它从语言符号出发,将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审美观、世界观整合在语言世界图景内,揭示和解释表象、概念、观念在语言符号中的凝结与析出,进而完善我们对语义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英语的静态特征与汉语的动态特征是由中西文化背景和中西方人士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这一语言现象主要体现在表意功能、句法结构和用词频率的差异等方面,翻译时,搞好英语静态与汉语动态之间的转换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西思维的差异、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相对的,是具有可认识性和可克服性的。而正视困难,知难而上,化困难为动力,才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文化活动,而且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意识形态以不同的语言形式隐藏在语篇之中,以各种隐蔽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写作、译者翻译以及读者解读文本。本文拟以批评语言学为主要方法论,强调翻译中语言分析和社会分析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主张翻译研究应以语篇为单位,特别注意考察作者、译者、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三元关系及其在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和解读过程中的作用,以便弄清翻译的本质并有效地解释那些"不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学、教育学以及民族学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外语教育认同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少数民族能够客观认识英语教育,当前针对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环境的缺失,致使他们在外语教育认同上表现出种种矛盾的状态。少数民族外语教育具有民族性和文化多元性,发展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外语教育,需要同少数民族自身特点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介语的可变性是第二语言习得中一个重要而又颇具争议的话题。中介语具有可变性,这种可变性常表现为系统可变性和非系统可变性两种,其主要区别在于语言的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由文化因素而引起的中介语变异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解释和预测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思维模式不同,容易导致习得规则和顺序的不同。研究中介语的系统可变性对语言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既有内部因素的制约也有外部因素的羁绊。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努力构建一个以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为指导,以培养情感为导向,以构建外语教学的跨学科视角为依托,以课程设置的思辨性为载体,以“自下而上”的自主选择性培养为模式,以语言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形成性测试为检验标准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受到内外部文化动力的强力支撑。面对观念的文化桎梏、文化张力不足、文化系统的断层、文化的惯性思维等症结,需要理性对待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文化迷失现象,遵循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逻辑,加强对体育文化本质研究,增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文化张力,形成改革文化系统,打破改革的固有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正是在特定的经济思维主导下进行的。经济思维不仅影响经济建 设,而且影响到社会、文化乃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运动休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而运动休闲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紧密联系才能真正得到发展。现代经济思维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发展的思维,因此 对运动休闲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C语言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规定,掌握程序设计基本算法,开拓思路,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本文从如何提高C语言课程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