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汉中炒青绿茶的香气化合物,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测量法(GC-O),对汉中炒青绿茶的香气化合物和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汉中炒青绿茶中总共鉴定出66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含量高的化合物有吲哚、2-乙酰基-2-噻唑啉、茉莉酮、香叶醇、葫芦巴内酯等;香气特征分析显示,汉中炒青的香气特征以焦糖香气为主,其次为花香气、豆香气和药香气;关键香气化合物有芳樟醇、葫芦巴内酯、吲哚、香草醛、α-紫罗酮和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等。  相似文献   

2.
烟草中香气成分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香气是决定烟草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评判感官品质的主要特征。对近年来烟草挥发性成分研究中常用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介绍烟草重要香气鉴定方法。经文献调研发现,同时蒸馏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是常用的提取和鉴定定量方法,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和气味活性值在烟草香气研究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可结合香气重组及添加/缺失等方法深入表征烟草香气,为烟草中香气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紫丁香鲜花香气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固相微萃取吸附采集紫丁香Syringa oblata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对紫丁香鲜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鉴定出大香叶烯-D(22.37%)、β-波旁烯(15.97%)、苯甲醛(11.03%)、β-石竹烯(7.56%)、β-古芹烯(3.43%)、芳樟醇(3.18%)、丁香醛B(2.99%)、α-胡椒烯(2.70%)、β-苯乙醇(2.39%)、苯乙醛(1.99%)、苯甲醇(1.89%)、丁香醇B(1.87%)、α-愈创木烯(1.49%)、丁香醛A(1.46%)、α-蒎烯(1.39%)、丁香醇A(1.03%)、α-草烯(1.03%)等48种化合物。其中所含的4个丁香醇异构体和2个丁香醛异构体是紫丁香鲜花的特征香气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是一种可用于鲜花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的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图1表1参10  相似文献   

4.
【目的】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优劣的最重要因子之一,探明茶叶香气的化学组成可进一步丰富茶叶香气化学理论,为改善和提高茶叶香气品质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GC-TOFMS)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西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比较两种分析技术在分离性能上的差异性;结合质谱数据库匹配、化合物保留时间、结构谱图及峰面积等对通过GC×GC-TOFMS分离得到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进而结合相对高含量化合物(≥0.5%)的气味特征分析西湖龙井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结果】通过与GC-MS的总离子流图及色谱峰对比,GC×GC-TOFMS在分离性能上显示出了强大的优越性;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表明,采用GC×GC-TOFMS技术鉴定出西湖龙井茶样品中存在的522种共性香气成分,归为烯醇、烯、胺、烷烃、醛、烯醛、醚、醇、酯、内酯、烯酯、烯酮、酮、酚、酸、含硫化合物、氮杂环化合物、氧杂环化合物、芳香烃及炔等20类化合物,其中芳香烃的数量最多(77个),烷烃(50个)、烯(43个)、酯(43个)、酮(41个)次之,炔类最少(3个);戊烯-3-醇、顺-3-己烯醇、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丁烷、甲基环戊烷、2,2,4,6,6-五甲基庚烷、十二烷、二十一烷、二十四烷、三十一烷、乙醛、戊醛、己醛、糠醛、庚醛、苯乙醛、壬醛、乙丙醚、2-乙氧基丁烷、乙基丁基醚、1,2-二乙氧基乙烷、戊基乙基醚、正戊醇、叔丁醇、苄醇、苯乙醇、植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酞酸二丁酯、乙基-2-(5-甲基-5-乙烯基四氢呋喃-2-烯)丙基-2-烯碳酸酯、顺-己酸-3-己烯酯、棕榈酸甲酯、乙偶姻、2,4-二叔丁基苯酚、异戊酸、壬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二甲基亚砜、苯并噻唑、吲哚、咖啡碱、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2,3-二氢苯并呋喃、乙苯、丙苯及1-甲基萘这50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较高(≥0.5%),对西湖龙井茶的香气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表明,具有愉悦气味特征的烯醇、醛、醇、酯及芳香烃等化合物是西湖龙井茶优异香气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基础,而无特殊气味或散发难闻气息的烷烃、醚类、酸类、硫化物以及部分低阈值的香气化合物对西湖龙井茶香气品质的贡献程度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结论】该技术在茶叶香气成分分析上的成功应用,可以弥补一维气相色谱分析上的缺陷,使可分析的香气化合物数量提高5倍以上,为后续深入研究茶叶香气成分的化学组成以及揭示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机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剂萃取法对荔枝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分析,经过NIST02谱库检索对比,在荔枝酒中共检测出68个峰,鉴定出67种化合物。醇类和酯类是荔枝酒中香气贡献最大的两类化合物。初步得出该荔枝酒中的特征香气化合物为β-里哪醇、香叶醇和2,6-二甲基-7-辛烯-2-醇。  相似文献   

6.
3种巨峰系葡萄的香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3种巨峰系葡萄的香气物质含量和种类的差异,实验以夏黑、藤稔、巨峰为试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了葡萄品种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中共测得67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直接对香气有贡献的挥发性化合物16种(OAV≥1)。除了C6类化合物是3个品种共有的基础香气物质外,芳樟醇和C13类、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分别是夏黑、藤稔、巨峰的主要香气贡献化合物。3个品种中的己醛、3-己烯醛、(E)-2-己烯醛、壬醛、癸醛、β-大马酮和β-紫罗兰酮都有较高的气味活性值(OAV),与各自的特征香气物质共同作用决定各个品种的香气特征。夏黑的草本香气浓郁,其次是花香;藤稔的果香最显著;巨峰的草本香也较丰富,其次是果香。  相似文献   

7.
【目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是茶叶香气的重要成分,大多数具有手性结构,存在香气特性完全不同的对映异构体。查明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Supelcoβ-DEX110为手性气相色谱柱,以萜类化合物的不同手性异构体标准品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建立茶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并对代表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及黑茶样品中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9种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发现所有茶样中均能检测到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B的对映异构体:大部分茶样中芳樟醇的主导构型为S型,但英德红茶、云南滇红和印尼白茶中以罕见的R-(-)-芳樟醇为主;芳樟醇氧化物B在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中的构型完全一致,而部分乌龙茶(岭头单枞、文山包种)中该物质的主导构型与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A在绿茶及黑茶中主导构型一致,而在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水仙乌岽单枞及铁观音中构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C和D在所有茶样中的构型均保持一致,且大部分仅检测到单一构型。其他重要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分布情况各异:α-蒎烯仅在正山小种红茶中以高比例的S-(-)-α-蒎烯被检测出;α-松油醇的主导构型及对映异构体过量值在不同种类的茶叶中各不相同;4-萜品醇在所有可测得的茶样中均以R构型为主导,且除六堡茶(黑茶)外,其他茶样中均未检测到S-(+)-4-萜品醇;α-紫罗兰酮在除了绿茶以外的茶样中均能被检测到,且均以单一的R构型存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芳樟醇在大部分茶样中都具有最高的含量,平均含量白茶红茶乌龙茶绿茶黑茶;芳樟醇氧化物B的含量在茶叶中往往仅次于芳樟醇,呈现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绿茶的规律性;而其他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的含量普遍低于100ng·g~(-1),且在不同茶类中含量分布迥异。【结论】明确了不同种类茶叶中9种重要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了解茶叶香气品质的化学实质,为今后茶叶香气品质调控、茶叶品种、产地判别以及质量认证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广泛收集龙井茶样品,基于感官分析表现出的嫩香、清鲜、尚高特征的香气类型分组,利用可控温的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 SDE)提取其香气物质,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技术进行香气组分及特征的比较。结果显示:嫩香类、清鲜类及尚高类龙井茶类型间的香气组分在醇类、醛类、萜烯类、酮类、烷烃类、烯类、杂环类及酯类等化合物上表现出种类及相对含量的差异性。基于主要香气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的结果显示:1)龙井茶嫩香特征与香气组分中的苯乙烯、十六烷、3-甲氧基-1,2-丙二醇等化合物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2)清鲜特征与(E)-β-金合欢烯、反-4-叔丁基环己醇、甲基茉莉酮酸酯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3)尚高类龙井茶样品中的苯乙腈、苯乙酮、1,3-环己二烯-2,2,6-三甲基苯甲醛等组分含量较高。本研究可为龙井茶感官审评中的香气描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芳香物质组成及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芳香物质主要组成成分及含量的差异,为黄瓜的品质育种及其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为材料,采取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并根据其香气值确定黄瓜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从11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中共检测到78种芳香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烃类及酯类,其中醛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芳香物质总量的56.30%~83.95%及7.78%~21.33%,表明醛类和醇类是黄瓜果实芳香物质的主体香气成分;烃类芳香物质1,4-辛二烯在黄瓜中属首次检出。【结论】根据检出芳香物质的香气值,确定(E,Z)-2,6-壬二烯醛、(E)-6-壬烯醛、(E)-2-壬烯醛、己醛、壬醛、(Z)-2-庚烯醛等16种化合物为黄瓜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其中9种特征香气成分为不同基因型黄瓜所共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分析天津产区红富士葡萄果实香气,研究其葡萄果实的活性呈香成分及香气特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提取检测果实香气,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合气味活性值及果实香气轮廓,分析葡萄果实活性呈香成分及香气特征。【结果】天津产区红富士葡萄果实中共定性定量39种香气化合物(总浓度9 737.05μg·L~(-1)),酯类浓度最高,醇类次之;乙酸乙酯、1-己醇、反式-2-己烯-1-醇、丁酸乙酯和反式-2-己烯-1-醛是5种主要香气成分,它们的浓度之和(9 461.79μg·L~(-1))与检出化合物总浓度的比值高达97.17%,其中乙酸乙酯浓度(9 036.53μg·L~(-1))最为突出,分别占酯类浓度、总浓度的98.53%和92.81%;气味活性值结果显示,其果实香气主要由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异丁酸乙酯等12种活性呈香成分贡献;香气轮廓直观地显示,其果实香气主要由花卉类、水果类、植物类、脂肪类、化学类和香料类气味构成,其中水果类气味最为突出。【结论】天津产区红富士葡萄果实香气主要由酯类、醇类和醛类成分构成,含量最为丰富的酯类化合物贡献了突出的水果类气味。  相似文献   

11.
‘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红茶、‘紫娟’普洱熟茶都是用云南所特有的茶树特异新品种‘紫娟’(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的新梢加工而成的茶叶创新产品。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检测了‘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83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16个组分中,醇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62.538%;其次为醛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21.031%。‘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酚类、烃类、含氮类和萜烯类等11类101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1个组分中,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19.077%;其次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12.210%。本研究结果对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紫娟’茶创新产品,促进云南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昌黎原产地域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对我国葡萄酒实施原产地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溶剂微萃取法提取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用内标法对检测峰进行半定量分析,经气相色谱-质谱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共分离出43个峰,鉴定出35种香气物质,其中醇类、酸类、酯类分别为8,9,14种,占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总量的52.12%,12.32%,33.52%;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苯乙醇、琥珀酸单乙酯、异戊醇、琥珀酸二乙酯、辛酸、2-甲基-1-丁醇、五氧四氢呋喃-2-羟基乙酯、2-羟基-3-甲基-琥珀酸二乙酯、3-甲硫基-1-丙醇、香草酸乙酯。35种香气成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下。说明采用的溶剂微萃取法准确度高,分析结果可靠,能真实反映葡萄酒香气成分的组成,适用于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蟠桃采后贮藏前后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采后新疆蟠桃在贮藏前后期果实香气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 - SPME)与气-质联用(GC - MS)技术对蟠桃果实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比较溶剂萃取(LLE)、水蒸气蒸馏(SDE)和HS - SPME 3种提取方法对蟠桃香气成分分析的影响.[结果]HS - SPME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头50/30μm DVB/CAR/PDMS灰色,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50℃;HS - SPME - GC - MS在蟠桃果实贮藏前后期分别检测出53和44种挥发性物质.[结论]贮藏前后期蟠桃果实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差异,作为蟠桃香气的特征组分酯类和内酯类物质在贮藏第4周后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
柑橘加工制品中香气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气成分是构成柑橘加工制品特有风味,影响其整体品质的重要因子,研究其香气化合物对于保持橙汁的特征香气,防止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橙汁的整体香气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概述了国内外柑橘加工制品中香气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对香气化合物的提取方法,香气活性物质的鉴定,香气活性物质阈值的研究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柑橘加工制品香气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4种纤维头对草莓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对草莓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和质谱数据的自动鉴定方法,为草莓品质育种及其深加工提供一种简单、准确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自动质谱解卷积鉴定系统检测成熟草莓果实中的香气成分。【结果】在成熟草莓果实中共检测到97种香气成分,主要成分为酯类、醇类、酮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分别占已检出香气成分总数的42.3%、13.4%、10.3%和6.2%。草莓的特征香气成分至少有8种,根据贡献大小,依次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沉香醇、呋喃酮、丁酸甲酯、己酸甲酯、2-庚酮和橙花叔醇。50/30μm DVB/CAR/PDMS纤维头的灵敏度最高、检出的物质最多,其余依次是100μm PDMS纤维头、85μm PA和7μm PDMS。4种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对酯类物质均有较好的萃取效果,50/30μm DVB/CAR/PDMS纤维头对酮类、萜烯类、醇类和醛类物质的萃取效果明显高于其它纤维头。【结论】50/30μm DVB/CAR/PDMS纤维头较适用于草莓香气成分的萃取。自动质谱解卷积鉴定系统处理鉴定质谱数据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速度快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湖龙井茶香气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优劣的最重要因子之一,探明茶叶香气的化学组成可进一步丰富茶叶香气化学理论,为改善和提高茶叶香气品质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GC-TOFMS)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西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比较两种分析技术在分离性能上的差异性;结合质谱数据库匹配、化合物保留时间、结构谱图及峰面积等对通过GC×GC-TOFMS分离得到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进而结合相对高含量化合物(≥0.5%)的气味特征分析西湖龙井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结果】通过与GC-MS的总离子流图及色谱峰对比,GC×GC-TOFMS在分离性能上显示出了强大的优越性;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表明,采用GC×GC-TOFMS技术鉴定出西湖龙井茶样品中存在的522种共性香气成分,归为烯醇、烯、胺、烷烃、醛、烯醛、醚、醇、酯、内酯、烯酯、烯酮、酮、酚、酸、含硫化合物、氮杂环化合物、氧杂环化合物、芳香烃及炔等20类化合物,其中芳香烃的数量最多(77个),烷烃(50个)、烯(43个)、酯(43个)、酮(41个)次之,炔类最少(3个);戊烯-3-醇、顺-3-己烯醇、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丁烷、甲基环戊烷、2,2,4,6,6-五甲基庚烷、十二烷、二十一烷、二十四烷、三十一烷、乙醛、戊醛、己醛、糠醛、庚醛、苯乙醛、壬醛、乙丙醚、2-乙氧基丁烷、乙基丁基醚、1,2-二乙氧基乙烷、戊基乙基醚、正戊醇、叔丁醇、苄醇、苯乙醇、植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酞酸二丁酯、乙基-2-(5-甲基-5-乙烯基四氢呋喃-2-烯)丙基-2-烯碳酸酯、顺-己酸-3-己烯酯、棕榈酸甲酯、乙偶姻、2,4-二叔丁基苯酚、异戊酸、壬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二甲基亚砜、苯并噻唑、吲哚、咖啡碱、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2,3-二氢苯并呋喃、乙苯、丙苯及1-甲基萘这50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较高(≥0.5%),对西湖龙井茶的香气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表明,具有愉悦气味特征的烯醇、醛、醇、酯及芳香烃等化合物是西湖龙井茶优异香气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基础,而无特殊气味或散发难闻气息的烷烃、醚类、酸类、硫化物以及部分低阈值的香气化合物对西湖龙井茶香气品质的贡献程度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结论】该技术在茶叶香气成分分析上的成功应用,可以弥补一维气相色谱分析上的缺陷,使可分析的香气化合物数量提高5倍以上,为后续深入研究茶叶香气成分的化学组成以及揭示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机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南红河地区两个菠萝品种(巴厘和卡因)香气成分的特征,为提高果实品质和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菠萝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别各成分,比较两个菠萝品种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巴厘品种的香气成分主要有辛酸甲酯、己酸甲酯、癸酸甲酯、己酸乙酯、4-辛烯酸甲酯、辛酸乙酯、3-甲硫基丙酸甲酯等,还有少量的Z-3,7-二甲基-1,3,6-辛三烯、古巴烯、α-依兰油烯等;卡因品种仅检测出少量的己酸甲酯、辛酸甲酯、(3Z,5E)-1,3,5-十一碳三烯、1,3,5,8-十一碳四烯、α-依兰油烯、古巴烯等成分,除了(3Z,5E)-1,3,5-十一碳三烯在巴厘品种中检测不出来外,其他香气成分含量远低于巴厘品种。【结论】云南红河地区两个菠萝品种的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且巴厘品种的香气成分和含量远高于卡因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元烟区烟叶的特征香味成分,从致香物质角度探明广元烟叶的香型风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广元烟区20份烤烟样品(C3F),对其主要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典型香型产区烟叶的致香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广元烟叶香味物质总量丰富,五大类香味物质含量表现差异,其中新植二烯和苯甲醇含量较高;广元烟叶与三大香型典型产区烤烟的香味物质种类及含量也表现差异,与玉溪、许昌烤烟均差异显著,而与遵义烤烟差异不显著,且与遵义烤烟的相似系数最高。[结论]研究可为广元烟区烤烟特色定位和烟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宜昌市主要红茶产区4个红茶茶样的香气化合物组成及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106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共有香气化合物63种。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得到了宜昌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酯类、碳氢类、醛类、酮类为主,其中醇类含量最高,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59%、16.38%、13.49%、5.61%、4.47%。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及氧化物、苯乙醇、苯甲醇、β-荜澄茄烯、顺-茉莉酮、苯甲醛、β-紫罗酮、香叶酸、己酸叶醇酯、橙花叔醇这12种成分的含量达到了64.82%,是宜昌红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呈现出了宜昌红茶的花果甜香特征性香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香气成分,研究新疆玫瑰花品种的香气物质。【目的】为新疆特色玫瑰产业的加工技术及产品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新疆和田地区两种玫瑰花酱中的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香气成分。【结果】和田大马士革玫瑰花酱香气成分的种类主要为醇类(28.57%)、醛酮类(17.14%)、烷类(31.43%)、酸类(2.86%)、酯类(5.71%)、烯烃类(8.57%)、胺类(5.71%)。和田紫枝玫瑰花酱香气成分主要为醛酮类(12.90%)、醇类(22.58%)、烷类(35.48%)、酯类(19.35%)、芳香族化合物(9.68%)。【结论】不同品种的玫瑰花虽含有一定的香气物质,但由于香气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使得其拥有不同的结构及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