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对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实践和成效,并对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促进农业高校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观念的革新和政府应大力加强农业高校参与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在加速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提出利用农业科技文献资源优势,收集、筛选、编制实用性强的农业科技信息,是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利用刊物、网络、广告等信息载体向用户传递科技 信息,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使科技信息快速应用于生产等,是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通过对菏泽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现状调研,分析了菏泽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菏泽市农业科技信息网"探索建立的五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指出只有坚持现代信息服务技术与传统信息服务手段相结合,积极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才能建立起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菏泽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通过对菏泽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现状调研,分析了菏泽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菏泽市农业科技信息网"探索建立的五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指出只有坚持现代信息服务技术与传统信息服务手段相结合,积极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才能建立起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菏泽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深入分析了科技信息动态监测理论和方法,根据农业科技人员的信息需求特征,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流程和服务保障机制2个方面,探索并构建了农业科技信息动态监测服务方式,以期满足农业科研人员精准且实时的信息需求,为农业科技信息动态监测服务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农业科技培训匮乏、农业信息队伍综合素质较低、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不够畅通等,科技信息服务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拓宽渠道,加大对农村务农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多渠道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乡镇信息服务站的信息搜集与服务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管理与农业信息化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农业科技管理对农业信息化的需求变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明确了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信息技术为科技管理服务的具体做法,阐述了农业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功能机制及发展方向,进而提出了增强科技信息服务能力的发展对策。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是科研管理人员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项目、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条件、科技信息等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管理的活动。科技管理要求科技信息的支撑,科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科技信息化的需求内容和服务形式,彼此相辅相承。目前,农业科技信息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农科院图书馆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必要性体现在图书馆知识储备需要高素质信息导航员,改变服务方式,将知识以远程辐射方式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其措施是改革与创新服务方式,加快信息流通与互动;以人为本,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并为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提供支撑保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9.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直以来农业受天气气候的影响较为频繁,因此,农业气象科技服务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年来,惠农区气象为农科技服务覆盖面逐渐拓宽,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着农业气象科技服务信息准确度不够精确、农业气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产品单一、时效性差,新形势下应提高气象为农服务信息精细化水平,提高农业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时效性,丰富产品内容,提高农业气象科技服务队伍整体素质。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式,发挥气象服务在指导农业生产工作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化发展需求的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论述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信息需求的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该体系设计包括三部分内容,即科技信息服务网络设计、科技信息服务组织模式设计以及科技信息服务模式设计.接着介绍了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主要成效以及对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效,指出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不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然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对龙头企业的经营发展作用有限,是今后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农业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的简介,分析农业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最后对农业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基于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包括框架设计、功能设计和子平台设计。详细设计了平台的访问层、业务逻辑层、Web服务层、表示层,为安徽省提供农业科技成果、产品信息、技术需求信息服务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深入到基层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村,提高技术产业化程度和科技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构建促农增收的农业科技服务新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灵活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有助于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广大农民对科技迫切需求的新形势下,在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旨在为科技服务管理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川农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抽样调查,分析个人特征因素及科研特征因素对科研人员参与四川省统筹城乡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三农"热线意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科研人员的技术职称、工作年限、与农民进行直接交流的频繁程度、科研项目类别及科研是否获奖等因素显著影响着农业科研人员参与热线平台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针对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在科技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整合多方优势农业信息数据资源,设计并构建福建省食用菌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为食用菌生产企业、研究单位和从业人员提供产业新闻浏览、实用技术查询、产业信息交流和专家在线咨询等功能。平台的建立有效加强了食用菌实用技术的推广,提升了福建省食用菌产业科技信息服务水平,提高了食用菌产业成果转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研单位干部挂职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干部挂职是锻炼培养干部、加强信息交流、强化服务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干部挂职工作,有助于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更新管理理念和创新管理体制。文章通过总结目前干部挂职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科研单位的特点,提出了适合农业科研单位干部挂职的模式,并对农业科研单位干部挂职工作提出了建议,如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合理编制干部挂职工作规则、拓宽干部挂职培养途径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科技特派员在线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是应用信息技术融合与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的重要体现。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服务存在"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等问题,详细叙述了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成效,提出了建设"互联网+"科技特派员在线服务平台,以期提高科技特派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科技示范和技术支撑作用,切实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标准农田(以下简称“两区一田”)的科学管理,浙江省自2010年起着手开展了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文章主要介绍了浙江省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进展及成效。浙江省目前已基本完成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一期软件研发和9个县(市、区)的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在保障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管理、提升农业部门服务能力、规范农业行政管理活动、降低行政运维成本方面成效明显,初步实现了生产要素管理、农业项目监管、实时监控调度、网络科学决策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创新需要科技情报服务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科技情报资源发挥知识的互补效应,来提高竞争力。基于供应链视角分析高校图书馆科技情报服务的现状,通过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图书馆科技情报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而主要影响因子有: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情报内容的价值性、协同性等,因此从科技情报的技术、内容、意识创新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用并集成现代Internet技术、移动通讯技术、CTI技术、TTS、数学模型等全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手段,探索了具有区域农业特色的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区域特色农业领域为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病虫害的防治、新品种引进、市场信息、法律、政策等提供电脑、电话、手机和广播咨询农业技术培训,建立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农民、企业、政府、专家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农民热线")———农业语音专家系统。"农民热线"为用户提供广泛的声讯信息咨询、专家在线解答、远程教育服务,其在海安、常州等地的初步应用表明,是管理部门与农民和企业沟通的桥梁,是开辟新农村信息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窗口和新渠道,并有效突破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瓶颈,因此本研究对服务"三农"将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