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初步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南京某地具典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变的死亡雏鹅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用12日龄鹅胚增殖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到腺病毒样粒子,直径70-120 nm;经与小鹅瘟阳性血清进行中和作用后,接种鹅胚后仍出现死亡。人工感染4日龄健康易感雏鹅,引起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尿囊液制备的沉淀抗原,经琼脂扩散试验,不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  相似文献   

2.
从死亡的具有典型小鹅瘟症状的7日龄雏鹅肝中分离到1株病毒.选用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的12日龄鹅胚,进行鹅胚接种试验,雏鹅表现出典型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鸡胚致死率达到25%;不能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能凝集黄牛精子,经琼脂扩散试验,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液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综上所述,这株病毒初步鉴定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3.
本项研究,企图用鸭胚致弱的小鹅瘟弱毒苗直接免疫雏鹅以防止小鹅瘟的流行。材料和方法种毒:采用我院1961年分离的小鹅瘟疫苗毒株YG_(25),即扬州株小鹅瘟病毒鹅胚继代第25次的毒株。鸭胚:健康邵鸭或麻鸭蛋,孵化10—12天,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4.
无菌采取怀疑患小鹅瘟雏鹅的脑、肝、脾、肾等组织样本,健康鹅胚尿囊腔接种分离病毒,经雏鹅保护试验及鹅胚内中和试验鉴定,确诊病雏鹅的病原为小鹅瘟病毒,应用所分离的病毒制备高免卵黄抗体,经效力检验,取得对小蛾瘟攻毒保护100%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当地鹅场发生的小鹅瘟疑似病例的病变肝脏进行病毒分离,将具有病变的肝脏加hanks液进行研磨后,低温反复冻融3次,除菌过滤后接种12日龄的鹅胚。收集死亡鹅胚的尿囊液,初步分离出鹅细小病毒,经电镜观察、琼脂扩散试验、血清保护试验鉴定为鹅细小病毒。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病毒的潜伏期为5d,病程为1~3d,病死率达100%,对雏鹅半数致死量(LD50)为0.1mL 10-4.5稀释的病毒液。  相似文献   

6.
从江苏某地患病鹅群的脑、脾病料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试验鉴定,该毒株具有血凝性,且可被ND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和中和,而不能被AI(H5亚型与H9亚型)和EDS-76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人工感染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与自然病例有相似的症状和病变.该野外分离病毒的鸡胚半数致死量为每0.1 mL含有10-9.16,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为58.8 h,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41,电境观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粒径100~200 nm,有囊膜和纤突.综合上述结果得出,该野外分离病毒为鹅副黏病毒(GPMV)强毒力毒株.人工感染发病的鹅和鸡其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均与自然发病鹅的相类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近年来引起雏鹅痛风病的新型鹅星状病毒流行毒株的病原学和遗传学特征,于2018—2021年从安徽省疑似感染新型鹅星状病毒的雏鹅中采集病料,使用健康鹅胚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到5例新型鹅星状病毒感染样品,利用鹅胚盲传3代成功分离到5株新型鹅星状病毒,均可在鹅胚上稳定传代,分别将其命名为AHAU2018、DY-19、ZY02、HR2105/2和HR2110/1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5株分离毒株的基因组全长均为7 175 nt。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5株分离毒株均属于致雏鹅痛风的新型鹅星状病毒,但2019年前的毒株与2019年后的毒株处于不同的进化亚分支上。新型鹅星状病毒在我国已发生变异,出现了新的进化亚分支,但优势基因型是否发生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小鹅瘟羊源高免血清的制备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高效价的小鹅瘟高免血清,试验采用从贵州某养鹩场病鹅分离的小鹅瘟野生强毒株,接种于9 d鹅胚,收集24 h以后死亡的鹅胚尿囊液,制备小鹅瘟病毒抗原,与弗氏佐剂混合均匀,多次免疫山革后,颈动脉一次性放血,离心收集血清即得到小鹅瘟羊源高免血清,以琼脂扩散进行血清效价测定,并与市售小鹅瘟鹅源高免血清进行保护率比较.结果显示,试验制备的小鹅瘟羊源高免血清抗体效价在1:8以王,对人工感染雏鹅的保护率为95%,而市售小鹅瘟鹅源高免血清的保护率只有85%.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小鹅瘟羊源高免血清具有效价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小鹅瘟实验室诊断(包括病原分离、血清保护试验及血清中和试验)的结果,表明引起湖南省部分地区雏鹅死亡的病原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10.
采用鹅胚接种方法从南京六合具典型鹅细小病毒病病变的死亡雏鹅体内分离到1株鹅细小病毒(LH 株).在电镜下观察到该病毒液具细小病毒样粒子;8 日龄健康易感雏鹅人工感染后100%发病、死亡,且具有典型鹅细小病毒病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在琼脂扩散试验中,用感染鹅胚液制备的待检沉淀抗原,能与鹅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应用针对GPV VP3特异性引物对LH毒液进行PCR检测,扩增出的片段为1.6 kb,与目的条带大小相符.序列分析发现,扩增产物与已发表的GPV的VP3片段相比较,同源性达99%以上,表明所分离到的LH株是一株鹅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1.
<正>小鹅瘟与鹅流感均为小鹅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常被人们混淆不清、误诊,造成雏鹅大批死亡。现将二者的鉴别要点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两种疾病的区别小鹅瘟是小鹅瘟病毒,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鹅流感是败血贺式杆菌,用普通显微镜就可以看到,多为成对排列,常似双球菌;年龄:小鹅7~10日龄最易感染,死亡率达90%~100%,超过10日龄雏鹅发病较少,30日龄以上雏鹅一般不发病,鹅流感流行初  相似文献   

12.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小鹅,引起急性死亡,其传染快且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养鹅业的一个重要传染病。病雏鹅和带毒鹅是本病的传染源,被病毒污染的饲  相似文献   

13.
本病是在我国发现的尚未见报道的丹顶鹤病毒性传染病。患鹤肝脏肿大。实验表明,人工感染雏鹅和成年鹅能引起发病和死亡;该病毒还可致死鹅胚、鸭胚和鸡胚,并能在鹅胚和鸭胚成纤维细胞上产生细胞病变。该病毒有囊膜,呈球形,大小约为130-180nm,无囊膜颗粒为95-105nm在CsCl里浮密度为1.29-1.34g/cm#+3,沉降系数为83.4s,对pH3.0敏感,而对pH5.0有抵抗力,1克分子MgCl#-2溶液对病毒无保护作用。该病毒不凝集禽类及动物红细胞。中和试验表明本病毒与小鹅瘟病毒、新城疫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法氏囊病病毒、鸭瘟病毒、小鸭肝炎病毒和猪瘟病毒没有抗原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本地小鹅瘟强毒株C-85 F~2成功地研制了鹅胚化小鹅瘟(简称SEP)和鸭胚化小鹅瘟(简称SGD)疫苗,并对两苗进行了安全试验、无菌试验、效力测定试验和田间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用SEP或SGD原液2lm肌注成年母鹅均安全;经1次免疫(1:1OO SGD或1:100 SEP每只1ml)或2次免疫(1:100 SGD和1:50 SEP每只各1ml)的成年母鹅种蛋所孵的鹅胚或雏鹅,都具有抵抗小鹅瘟强毒的能力,其保护率达90%;在岳阳、怀化等地田间免疫母鹅的跟踪调查,其抵抗自然感染的保护率为95%。  相似文献   

15.
浙江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省某养鸭场类似于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9日龄非免疫鸭胚接种传4代后,能致鸭胚100%死亡,毒力稳定;测得的半胚致死量(ELD50)为10-6.4;人工发病试验能致1~3日龄非免疫雏鸭66.7%死亡,其病变与自然发病相同;经中和试验证实,该病毒鉴定为非经典Ⅰ型雏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6.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后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的一种新的禽腺病毒,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鹅副粘病毒病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的、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小鹅严重下痢,小肠黏膜发生大片坏死并脱落,急性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病原是小鹅瘟病毒,主要侵害出壳后4~20天的雏鹅,传染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 3项指标 ,即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 MDT)、 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 ICPI)和 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 IVPI)等加以评价。将分离到的 1 1株鹅副粘病毒中选取了其中 3株 ,即 HG97C5 、YG97F1 1 、YG98- 2 C4,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致病性试验。结果为 :3株鹅副粘病毒的 MDT分别为 56.7、52 .0、53 .2 ,ICPI分别为 1 .64、1 .69、1 .70 ,IVPI分别为 2 .62、2 .60、2 .60 ,表明这 3株鹅副粘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同时将鹅胚和鹅按照研究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毒力试验。结果为 :上述 3株鹅副粘病毒最小致死量致死 1 3日龄鹅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 68.8、67.4、70 .2 ,1日龄雏鹅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 .52、1 .64、1 .66,6周龄非免疫雏鹅静脉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 .2 6、1 .65、1 .68。目前虽然没有鹅副粘病毒毒力判定标准 ,但从其对鸡和鹅的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这 3株鹅副粘病毒对鸡和鹅均属于强毒力的毒株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三周龄以内雏鹅,多呈最急性和急性病程而迅速致死。本病一旦发生流行常引起大批雏鹅死亡,死亡率最高可达100%。近年来,我县部分养鹅场(户)时有发生,给全县养鹅场(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小鹅瘟的防治十分关键。本文就小鹅瘟的临诊和防治对策作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疑似感染鹅呼肠孤病毒的病料中分离鉴定一株鹅源呼肠孤病毒JS-01,并对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开展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病死鹅的肝、脾组织冻融3次后充分匀浆,8 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接种10日龄鹅胚的卵黄囊,收集24~144h死亡的鹅胚尿囊液,并提取病毒RNA。根据鹅呼肠孤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该引物对所提取的病毒RNA进行RT-PCR,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到DH5α大肠杆菌并在AMP+/LB培养基中培养,对阳性菌落测序,对测得的序列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并绘制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分离病毒JS-01的RT-PCR显示,其基因序列长度380bp,为鹅呼肠孤病毒σC基因片段;系统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分离株JS-01与水禽源呼肠孤病毒处于同一分支,同源性为94.8%~96.5%,而与鸡呼肠孤病毒的同源性仅为40.6%~52.2%;在雏鹅上进行的动物回归试验表明,病毒JS-01可使雏鹅肝、脾、肾等器官发生病变。【结论】分离毒株为鹅呼肠孤病毒,该分离株对雏鹅有一定致病性,应注意本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