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品种介绍Co1148本品种为印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品种,1975-76年在北方邦糖厂蔗区种植面积达306016公顷,占该地区植蔗总面积的55%。在哈里亚纳邦种植41466公顷。在旁遮普新区种植28091公顷。本品种种植面积居印度全国之首,占全国植蔗总...  相似文献   

2.
冬油菜新品系828-5-4-1-1是以西欧白菜型油菜Alimeas为母本、地方品种何家湾油菜为父本的种间有性杂交后代采用株系选择和集团混选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124.9cm,千粒重2.75g,生育期280d,耐早性较强,越冬率达86%,为冬性中晚熟品种。该品系在1999年和2000年的10点(次)的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1765.7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0.8%,适宜天水市及周边海拔1800m以下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新品种定丰7号是定西地区旱农科研推广中心用自育品系7633-7-3作母本、引进品种晋2148作父本杂交,经多年北育南繁选育而成。在1991-1993年甘肃省东片春小麦区试中,3a9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108.00kg/hm^2,居参试12个品种(系)的第1位。1995-1997年在定西、渭源等适种区进行的生产示范中,3a57点(次)示范的平均折合产量4139.10kg/hm^2,平均较当地大田种植品种增产20.76%,抗条锈、抗青秕能力强、落黄正常。适宜在年降水量450-500m、海拔1900-2500m的梯田和川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876-2-2-4是天水市农科所用甘蓝型弱冬性油菜品种汉中早丰3号作母本、白菜型冬油菜品系76-6-1-2作父本进行种间杂交,经多代单株、混合集团选择育成。该品系在1997-1999年天水市冬油菜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1645.7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0.2%;抗旱、耐寒、综合性状优良,越冬率90%左右,生育期280d左右,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延农1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延农10号”是1991年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旱田研究所以合丰25号为母本,以绥农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培育而成的,该品种需≥10℃积温2250℃左右,1997-2001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早熟、高产、优势、多抗;2002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宜吉林省高寒山区、半山区早熟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为24-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延农9号”是1987年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旱田研究所以合丰25号为母本,以吉林20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培育而成的。该品种需≥10℃积温2250℃左右,1994-2000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早熟、高产、优质、多抗;2001年4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宜吉林省高寒山区、半山区早熟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为每公顷保苗24-30万株。  相似文献   

7.
在Memuro城镇,位于日本北海道Tokachi地区中部,主要种植田间抗病品种Matida。1998年马铃薯晚疫病在此品种上发生较前几年早。为了了解Matilda品种抗性降低的原因,对1996-1999年Tokachi地区的晚疫病菌基因型的时间变化进行了研究及不同基因型间病菌产生病斑能力进行了比较。在1997年以前基因型JP-1在Tokachi地区占主导地位。在1997年基因型A首次在Tokachi地区被发现并且局限在Tokachi北部。在1998和1999年基因型A遍及整个Tokachi地区,1999年其比例上升至72%。用孢子囊悬浮液接种检测不同基因型病菌对Matilda品种的致病力结果发现,基因型A比基因型JP-1和基因型B产生更大的病斑。然而通过液滴接种所有3个基因型都可产生扩展的病斑。结果表明,Matilda减少的田间抗性是由于基因型A传播到Memuro城镇的Matilda品种上所致。  相似文献   

8.
渭源县北部干旱山区膜侧沟播小麦品比试验结果表明,7个参试品种中86-85-26折合产量为2725.0kg/hm^2,比对照品种8654增产36.3%,适宜在该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S1015和88鉴12折合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5.0%和7.9%,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9.
世树多品系区域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中能  沈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4):504-505,507
对33个在安徽长江沿岸种植的扬树品种系进行了成活率,保存率和早期生长综合评定,认为02-1、02-10、704、09-9、02-20 5个品种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
1996年5月,徐闻县从海南省三亚引进台农一号芒果试种,现已有4年多时间。初步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应性强,早结丰产、抗逆性强,高产稳产。三年平均产量高于本地的主栽品种--紫花芒和粤西1号芒。其果实外观类,商品性好,果汁多,味秀清甜爽口,纤维少、糖分高、较 抗病、耐贮运、品质优,适于外销,是一个早熟优良品种,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自 1 997年秋至 1 998年夏 ,在青岛市城阳区、平度市进行化控多效营养素三种试样对鲁麦 2 1、烟农 1 5小麦生长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 :营养素A、化控营养素 (Ⅰ )和 (Ⅱ )三试样无论浸种或叶喷 ,均能明显增强小麦抗病抗倒伏能力 ,调控作物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增加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亩增产幅度 1 0 .2~ 2 3.9%。  相似文献   

12.
利用矮败小麦诱导单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药剂和远缘花粉处理矮败小麦筛选诱导单倍体的最佳处理组合.结果表明:单独用药剂或玉米花粉授粉诱导效果不理想,其中以0.5mg·L-12,4-D的最好,诱导率为12.7%-13.1%;油菜或玉米花粉授粉后24和48h再经10g·L-1二甲基亚砜(DMSO)+15mg·L-12,4-D处理,以及玉米花粉授粉后再经4mg·L-1BA+10g·L-1DMSO处理,诱导频率较高,达54.8%-77.0%,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玉米花粉授粉的诱导效果明显好于油菜花粉的;10g·L-1DMSO+15mg·L-12,4-D处理优于4mg·L-1BA+10g·L-1DMSO处理,两处理诱导率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03~2004年采自云南省中部地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病标样52份,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本年度云南省中部地区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状况。共鉴定到9个小种和致病类型,有条中32号,条中31号,Hybrid46-8,-7,-5,-4,水源11-14,-12和洛13-8。条中32号和Hybrid46-7为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位居第一,出现频率为48%,其次为Hybrid46-7(24%),Hybrid46-4和Hybrid46-5的出现频率相当(6%),为一般流行小种,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Hybrid46-8,水源11-14和洛13-8,其它为稀有小种和致病类型。抗锈育种应以条中32号和Hybrid-7,-5,-4为主要对象,兼顾Hybrid46,水源11和洛13的其他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14.
2003~2004年采自云南省中部地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病标样52份,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本年度云南省中部地区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状况。共鉴定到9个小种和致病类型,有条中32号,条中31号,Hybrid46-8,-7,-5,-4,水源11-14,-12和洛13-8。条中32号和Hybrid46-7为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位居第一,出现频率为48%,其次为Hybrid46-7(24%),Hybrid46-4和Hybrid46-5的出现频率相当(6%),为一般流行小种,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Hybrid46-8,水源11-14和洛13-8,其它为稀有小种和致病类型。抗锈育种应以条中32号和Hybrid-7,-5,-4为主要对象,兼顾Hybrid46,水源11和洛13的其他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15.
离子注入在小麦诱变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剂量不同能量的离子处理小麦新品种豫麦 39和优质小麦品种豫麦 47、陕优 2 2 5、兰考 90 ( 6 ) - 4,PH82 - 2 - 2和一些高代品系 ,发现出苗率、株高等性状的变异相差很大 .结果证明 ,用 30keV ,3× 10 17N+·cm-2 离子注入豫麦 39效果最佳 .M1代株高比Ck(未处理的本品种 )降低 12~ 2 9cm .M2 代共选 18株 ,株高 6 7~ 83cm ,平均 76 8cm ,克服了豫麦 39植株偏高的缺点 ,保留了该品种的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小麦中的脂肪氧化酶(LOX)是影响小麦面粉颜色和其储藏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中国黄淮麦区的306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脂肪氧化酶活性分析及等位基因检测,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测定参试样品的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并利用控制脂肪氧化酶活性的位于1AL上的QLpx.caas-1AL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Xwmc312以及位于4BS上的TaLOX-B1位点的功能标记LOX16LOX18,采用特异引物的PCR扩增技术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进行参试材料的LOX基因型鉴定。【结果】表型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平均值为65.73 AU·min-1·g-1,标准差为13.54,变幅为27.09-99.55 AU·min-1·g-1,变异系数为20.6%。参试材料中小于40 AU·min-1·g-1和大于90 AU·min-1·g-1的小麦品种(系)分别为7个和8个,可作为对当前主栽小麦品种进行脂肪氧化酶活性改良的重要资源材料。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QLpx.caas-1AL位点存在3种等位变异类型,Xwmc312227Xwmc312235Xwmc312247所占比例分别为30.4%、18.9%和50.6%。参试材料的TaLOX-B1位点存在TaLOX-B1aTaLOX-B1b两种变异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 28.7%和71.2%。分析其基因型组合发现,参试材料中共有6种基因型组合类型,依次为TaLOX-B1a/Xwmc312227TaLOX-B1a/Xwmc312235TaLOX-B1a/Xwmc312247TaLOX-B1b/Xwmc312227TaLOX-B1b/Xwmc312235TaLOX-B1b/Xwmc312247,所占比例分别为7.2%、9.5%、12.1%、23.2%、9.5%和38.6%。分析不同LOX基因型与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关系表明,1AL位点上拥有Xwmc312235基因型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P<0.05),4BS位点拥有TaLOX-B1a基因型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拥有TaLOX-B1b基因型的小麦品种(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LOX基因型组合与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关系表明,拥有TaLOX-B1a/Xwmc312235基因型组合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76.80 AU·min-1·g-1)显著高于其他5种基因型组合,而拥有TaLOX-B1b/Xwmc312227基因型组合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5种基因型组合,仅为62.44 AU·min-1·g-1。【结论】中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绝大多数处于中间类型,拥有极低(小于40 AU·min-1·g-1)或极高(大于90 AU·min-1·g-1)脂肪氧化酶活性类型的小麦品种所占比例较低。黄淮麦区所发现的6种不同LOX基因型组合中,拥有TaLOX-B1a/Xwmc312235基因型组合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相对较高(P<0.05),而拥有TaLOX-B1b/Xwmc312227基因型组合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相对较低(P<0.05)。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籽粒硒的含量及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取样调查和田间叶喷硒肥试验,研究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籽粒硒含量状况、硒含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硒含量的农艺措施。【方法】分别于2008-2009、2009-2010、2010-2011年小麦季收集中国不同麦区73份春小麦和582份冬小麦共计655份田间小麦样品,调查籽粒产量并测定籽粒硒含量。于2010-2011年在14个省(市)的30个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开展叶面喷施硒肥试验,设叶面喷施清水或0.017%亚硒酸钠2个处理,于拔节中、末期各喷施1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测定拔节前植株样品的硒含量和收获后籽粒产量和硒含量。【结果】655份小麦籽粒样品平均硒含量为64.6 µg·kg-1,远不能满足以小麦为主食人群对硒的营养需求,变幅为0-821.0 µg·kg-1,春、冬小麦平均分别为67.5和64.2 µg·kg-1。有63%缺硒,19%偏低,仅有8%富硒,未发现有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中毒水平。小麦籽粒硒含量在不同区域表现为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各地的田间试验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喷硒和喷硒平均产量分别为6 650和6 649 kg·hm-2。叶喷硒肥使籽粒硒含量显著提高,不喷硒时,籽粒硒含量平均为31.0 µg·kg-1,喷硒116 g·hm-2使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到647.8 µg·kg-1,达到了富硒水平,但没有达到中毒水平。每施用1.0 g Se·hm-2,籽粒硒含量平均提高5.3 µg·kg-1,施用51 g Se·hm-2可将小麦籽粒硒含量从平均31.0 µg·kg-1提高到300 µg·kg-1以上。小麦籽粒硒含量不受产量的影响,但不喷硒时籽粒硒含量与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硒含量和拔节前植株硒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硒含量在6.3-30.7 µg·kg-1每增加1.0 µg·kg-1,不喷硒时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2.1 µg·kg-1,拔节前植株硒含量在0-147.2 µg·kg-1每增加1.0 µg·kg-1,不喷硒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0.7 µg·kg-1。喷硒后籽粒硒含量和硒强化指数均与拔节前植株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拔节前植株硒含量每增加1.0 µg·kg-1,喷硒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5.7 µg·kg-1,籽粒硒强化指数平均增加0.043 μg·kg-1(g·hm-2-1。【结论】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拔节前土壤施硒提高土壤有效硒水平、在拔节中期或末期叶面喷施硒肥等,均可使植株累积较多的硒,并在灌浆期向籽粒转移,从而提高籽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中高产麦田水分变化规律及节水灌溉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90年,在高产地力条件下,进行了麦田水分变化规律及节水灌溉方案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结果:1.麦田0~3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可分为苗期供水层、中期供水层、后期供水层及稳定供水层等层次。2.小麦亩产184.9~456.1kg,耗水量为147.5~451.6mm。高产(400kg以上)小麦耗水量为338~536mm。耗水量的水源分别来自:降水占31.1%~53.7%,灌水占23.4%~33.6%和土壤供水占22.8%~32.7%。3.0~140cm上层的供水量为107~233mm,约占土壤有效贮水量的1/3~1/2。4.高产麦田的节水灌溉方案:灌水次数2~3次;灌水量低限80~115mm,高限125~180mm,干旱年份取高限。灌水时期:播前(底墒)、起身(二棱期)或拔节期、孕穗或灌浆期。  相似文献   

19.
黑淑梅 《吉林农业科学》2012,37(2):14-15,2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浓度Cr6+对小麦幼苗根系的DNA含量和DNA胞嘧啶甲基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Cr6+导致小麦幼苗根系DNA含量显著降低,3 d龄幼苗根系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10 d龄幼苗。(2)5~80mg.L-1和5~100mg.L-1Cr6+依次引发了3 d和10 d龄小麦幼苗根系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的提高,而100mg.L-1Cr6+则导致了3d龄幼苗根系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的降低。说明Cr6+可通过影响小麦幼苗根系DNA甲基化的水平,进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优质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2004~2005年河北省优质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科农1093、金麦54、藁优9618、冀7639、邯00-7050、金麦一号、藁优9908、绿麦一号、河农4198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邯00-7050抗白粉病强;小偃81和藁9618对条锈和叶锈病抗性较强;金麦一号、藁优9618和藁优9908比对照晚熟2~3 d,其它品种熟期与对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