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农业信息化在中国农业发展和“三农”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概况的分析,指出信息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农业信息化则是中国提升农业和缓解“三农”窘境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2.
美国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在科技发展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期货市场建设和全球信息监测等方面建立了完备的农业发展体系,使得美国农业发展相对其他国家具有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分析美国的农业发展政策及其影响,对中国相关农业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在新时期中国亟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新技术的推广,建立符合国情的高效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并提升中国在全球农产品定价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述中国发展低碳农业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以及德、美、日等国家发展低碳农业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低碳农业发展理念;健全低碳农业法律体系,落实财政补贴和管理制度等4点发展中国低碳农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包括大田农业和精细农业,农村金融的活力来自于现代农业对融资的需求.与大田农业和精细农业不同,传统农业对融资的需求是非生产性的,农村金融不可能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和壮大起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踌躇不前,虽然与中国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不明.大田农业和精细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它决定了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以政策贷款和小额信贷为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低碳农业的法律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低碳农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提出应该从修订现有法律,注入低碳农业的理念和内容,并制定低碳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方面对中国发展低碳农业进行法律构建,以促进中国低碳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7):187-189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在整个中国范围来看这一方面浙江省一直发展在前面,通过了解浙江省的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而了解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都市农业是依托大城市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探索,它是现代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都市农业是一种新形态,它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大批小城市、小城镇、县城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已经转为城市,都市型农业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应运而生。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都市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从都市农业产生的背景出发,对都市农业的基本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描述,同时对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目前中国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中日农业科技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在剖析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日本的现实差距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日本农业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推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建议。强调要提升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必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及健全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农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强 《甘肃农业》2004,(8):60-61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的农业信息化情况做出的比较 ,阐述了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指出了中国现今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点阐述了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农业发展应该跟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中国与加拿大农业现代化发展在生态农业、规模农业和科技农业上的现状,并针对具体指标比较了两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分析了中国现代农业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借鉴加拿大农业发展的经验提出较为完整的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期,特别是生态农业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建设现代化农业、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等一系列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简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生态工程和西方精确农业发展的状况,比较了农业生态工程和精确农业的异同,指出了我国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不足和发展方向,针对我国农业生态工程和精确农业研究建设现状,提出了目前可以着重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从总体上分析评价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客观基础,本研究基于对农业强国的理论认识和前人相关评价研究基础,重点体现农业强国国际共性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初步提出了农业强国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农产品供给能力、农业产业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绿色发展能力、农村现代化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政策支持力度7个维度35个指标。通过国别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评价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实现度。对标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农业强国实现度达到的67.20%,表明中国建设农业强国已经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攻坚阶段。具体来看,在全部35个指标中,中国已有11个指标达到世界农业强国平均水平;在农业绿色发展能力和农业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基本达到了世界农业强国平均水平,但在农业产业竞争力、农村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产品供给能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短板。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要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能、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制定我国农业强国建设规划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本文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出发,探讨了中华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农业因素,从而提出赓续传承、提升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曲庆红 《北京农业》2012,(6):245-246
农业机械机械化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来是十分重要的,定位好农业机械化不但可以有效地推进全国农业化进程,还可以促进中国工业农业的大幅度迈进。农业机械化的改进彻底改变了中国农业的传统生产模式,加快了很多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开发。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的新型农业人才大批涌现,使得全国一直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急速飞跃发展,构建其一整套完善的农村服务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涛 《湖南农业科学》2006,(3):106-108,111
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出发,阐述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提出了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肖淑兰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03-105,109
政府的公共财政支持是加快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农投入体制,财政支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集中农业资金,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96-2009年中国27个省级地区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核算了相关省份农业生产导致的二氧化碳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利用各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全国层面和东、中、西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从业人口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各地区的农业碳排放量,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则一定程度地减少了农业碳排放量,而农业生产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有助于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并将提高中国农业长期竞争力。本文在总结中国入世五年来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业面临的新挑战,进而提出了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秦王朝之建立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由此跨入整体发展时期。秦统一,推动了中国农学的哲理化趋势;加强了中国农业的政策制度建设;促进了中国农业文明远播。秦农业是秦、汉帝国之兴盛与建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质量农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国际农业大市场建设,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质量农业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质量农业所具有的产品品质的主导性,市场环境的适应性,质量保证的全程性,生产活动的精确性等特点。据此,提出了发展我国质量农业的几点措施,即积极建立质量家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深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农业生产企业化经营: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拉动质量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