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棉区历来实行棉粮套种、粮草(绿肥)间作种植制度。由于棉花、春粮、绿肥经济效益较低,影响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造成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棉地土壤变僵变劣,棉田生态环境变差。草莓是新兴水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生长周期与春粮、绿肥作物基本一致。为提高棉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稳定棉田面积,从1985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棉花、草莓套种四年试验,现将试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磁化水对棉田土壤的脱盐、抑盐效果及磁化水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通过磁化水滴灌大田示范试验表明:磁化水灌溉可以加快土壤盐分的淋洗,促使盐分向深层土壤运移,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在7~9 g/kg的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磁化水灌溉不仅可以提高棉花的抗盐性,还能提高棉花的果枝数、铃数及产量。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的水肥投入是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由于棉田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具有操作的重演性,通过对膜下滴灌高产棉田水肥规律的把握,对提高棉花水肥利用率,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最大限度的提高棉花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棉田种植方式进行系统的研究,棉花宽行密株种植,可推迟封行日期,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棉行间光照强度比对照增加2~4倍;对减少烂铃脱落有明显的作用,能充分的利用土地,增加复种指数,可提高棉田整体经济效益,比对照增产皮棉38%,亩增收428.5元:利用黄豆青茎、叶、荚饲养长毛兔无毒害作用。土地是种植业最宝贵的生产资料。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油、棉争地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已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要发展棉花生产,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增加棉农的经济收入,须从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产和改革种植方式,提高棉田整体经济效益着手研究,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条件下,用3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和一个常规品种,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研究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棉花增加了土壤微生物PLFA的含量。转基因棉花降低了棉田土壤格兰氏阳性细菌的比例,提高棉田土壤的真核生物、真菌和放线菌的比例;转基因棉花在蕾期提高了土壤原生动物比例,在吐絮期比例反而降低;转基因棉花在蕾期提高了棉田土壤格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吐絮期则降低了格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有明显影响。PLFA方法可作为转基因生态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运胜 《作物杂志》1997,13(5):25-25
棉花豌豆套种栽培试验简报张运胜(湖南省安乡县农业局415600)棉花是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植棉面积稳定在2万hm2左右,皮棉产量在1600kg/hm2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棉田综合开发效益,我们利用棉花收获后留有棉秆,而豌豆生长期间又需要攀缘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地膜棉蕾铃脱落规律及增蕾保铃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棉花蕾铃脱落是制约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因 素,也是棉花生产上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地膜覆 盖在棉花生产中的运用,棉花的生育进程提前,脱 落高峰也随着提前,一般棉田脱落在60%-70%左 右,严重的可在80%以上。棉花蕾铃脱落具有生物 学的规律,研究并运用这种规律来减少脱落,对提 高棉花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棉田套作冬绿肥促进棉花增产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棉田种植越冬绿肥对土壤肥力及棉花生长的影响,利用棉田冬季空闲的时间和空间,秋季套种冬绿肥作物二月兰和毛叶苕子,翌年4月中旬种植棉花时结合整地翻压还田作肥料。结果表明,种植翻压绿肥3年后,耕层0~20 cm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均有大幅度增加,土壤转化酶活性都有较大提高;土壤有机质由8.65~8.74 g/kg上升到11.08 g/kg以上,作物必需的大量元素N、P、K也有所增加,土壤全N增加44%~50%;速效磷由6.79~7.01 mg/kg增加到12.80 mg/kg以上;速效钾增加6.04%以上;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明显增加;成桃数显著高于不翻压绿肥处理;籽棉产量增加7.03%~7.68%。棉田套种绿肥并翻压还田不仅提升了土壤肥力,而且增加了棉花产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双龙腐植酸钾-I型原料滴灌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查验该肥料在棉花上的施用效果,特在棉花上进行了不同用量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1)滴出苗水时随水施入腐植酸精钾-Ⅰ原料滴灌肥,可提高棉花出苗率,以施入腐植酸精钾-Ⅰ原料滴灌肥3 kg/667 m^2的棉田棉花出苗率较高,出苗率较对照增加3.6%;(2)对各处理的棉花生长发育及籽棉单产情况进行分析,以施入腐植酸精钾-Ⅰ原料滴灌肥3kg/667m^2的棉田棉花生长发育较好,籽棉增产效果较明显,因此,适当的增加腐植酸精钾-Ⅰ原料滴灌肥可提高籽棉单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棉花播后滴水出苗时随水滴施酸碱平衡护理剂和有机腐植酸钾,研究酸碱平衡护理剂与有机腐植酸钾不同处理对棉花出苗率和土壤盐碱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田滴水出苗滴施酸碱平衡护理剂和有机腐植酸钾对提高棉花出苗率和降低土壤盐碱都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止滴灌棉田次生盐渍化,减少土壤盐分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胁迫,农一师农科所经多年研究,利用磁化水滴灌棉田,可以降低土壤盐分提高棉花产量。磁化水是以一定的流速、从一定强度的磁场(磁化器)中流过,切割磁力线而受到磁场处理的水。水在磁场的作用下,化学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如水  相似文献   

12.
间(套)作对棉田病虫害的防控效应及其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是病虫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大田作物之一,近年来基于棉田间作套种的棉花病虫害生态治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通过改变农田的生态结构和环境条件,提高天敌的种群数量,降低或抑制害虫的种群密度,进而起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作用,是棉花病虫害防控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棉田间作套种控制病虫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合理的间作套种更是存在提高用工投入、增加病虫防治难度、加重病虫为害等多种风险。评述了棉田间作套种对防控棉花病虫害的效应及其机制,总结提出了棉田间作套种存在的风险和防控途径,对今后应用间作套种生态治理棉花病虫害的前景和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麦棉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演变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麦棉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是从麦棉多熟种植制度发展而来。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文献搜集和定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麦(小麦)棉(棉花)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演变进程以及典型模式和关键技术,分析了其生态、经济效应。结果表明,麦棉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可以利用生态位原理,发挥不同作物的优势和边际效应,在不降低棉花和小麦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土地收益和生产效率,同时具有保护地温、节水保墒、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功效。因此,构建麦棉多作套种循环模式,能够实现棉田生物多样性、维持棉田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2002—2003年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构建出一种“冬小麦||菠菜/棉花—大豆(或西瓜)”多熟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综合效益明显高于小麦复种和单作棉花受灾后补救的效益。平均年光能利用率达0.54%,比大田单作棉花光能利用率提高了184.2%;且可利用日照时数、可利用太阳辐射量、可利用生理辐射量均比大田单作棉田提高71.6%以上;生长期利用率比大田单作棉田提高了71.3%。在棉田受到较严重的冰雹灾害情况下,年平均总产值18998.7元·hm2,不仅高于未受雹灾的单作棉田12.5%,比受灾单作棉田高145.9%,平均纯收入为7632.3元·hm2,虽然比未受灾单作棉田的纯收入低20.2%,但远远高于受雹灾的单作棉田以及受灾严重又复播玉米田的纯收入,平均增收8144元·hm2。  相似文献   

15.
大蒜、花生是宁陵县的优势作物.近几年,为了提高种植效益,该县采用地膜覆盖大蒜套种花生栽培模式,平均蒜头产量22500 kg/hm2,蒜薹产量4500 kg/hm2,花生荚果产量5400 kg/hm2,经济效益6.75万元/hm2左右.该栽培模式为大蒜优质高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一级商品蒜占90%左右,增产蒜头30%左右,增产蒜薹20%左右;使花生的播种期比麦垅套种提前15~20 d,比麦后直播提前30~40 d,收获期提前10~15 d,增加花生荚果产量20~30%.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粮棉轮作对土壤中养分及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冀中南地区多年连作棉田的土壤环境,分析棉花-小麦-玉米两年三熟轮作种植制度对土壤速效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依托河北省南宫市棉花原种场试验点,采用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及提取各样品中的总DNA,借助Illumina Hi 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丰度等的影响,分析养分变化和群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轮作模式土壤速效磷、全氮残留含量比连作棉田显著增加,而土壤速效钾则差异不明显。轮作模式和连作模式土壤中的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个数分别为783,750个,真菌多样性表现为轮作模式土壤﹥连作模式土壤。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样品被完全区分且菌群的差异性显著,轮作模式土壤较连作模式土壤中的散囊菌目(Eurotiales)、伞菌科(Agaricaceae)显著减少,而粪壳菌目(Sordariales)显著增加。此外通过综合比较发现,不同作物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存在偏好性,可以利用轮作方式改变连作棉田的化肥使用方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使用效率,为茬口衔接节肥技术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同时轮作能够减少土壤中包含许多腐生和寄生有害真菌的散囊菌目菌群种类和数量,增加了大多腐生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和植物残体上的粪壳菌群。由此可以初步认为,对冀中南连作棉田进行轮作,能够提高肥效,优化土壤的菌群结构,从而改善棉田土壤结构,为提高棉田的产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县部分棉田应用乙烯利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去年晚发棉田面积扩大,应用乙烯利技术效果更好。棉田后期乙烯利施用得当,不仅可使晚秋桃提早成熟,增加霜前产量,而且还能促使棉花吐絮集中,提高棉花的光泽度和纤维品质,多产优质棉,增加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8.
路辉  倪迎春 《作物杂志》2003,19(4):34-35
为进一步优化农场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棉田总体经济效益,我场从1998年起确立瓜棉套作无公害生产的技术路线,通过多年研究并实践总结出一整套适合淮北沿海垦区土壤及气候条件的高效无公害瓜棉套作栽培模式,并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 基本情况及效益分析我场常年植棉面积为6700hm2 左右,棉田套种率达100%,其中无公害瓜棉套作面积达1300~2000hm2,2002年瓜棉套面积1600hm2,采用高效无公害瓜棉套栽培技术后生产皮棉1237.5kg/hm2,产值133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膜下滴灌棉花不同中耕处理的土壤处理性状和棉花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耕处理使棉田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增多,叶面积指数增大且峰值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棉花产量明显提高,中耕处理棉花产量比未中耕处理增加13.3%,棉田的氮肥当季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率也明显提高;但中耕次数的增加并没有使棉花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一我省实行棉麦套种的棉田,约占全省棉田总面积的75%左右。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棉麦套种经验,棉麦产量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生产形势的发展要求,棉麦套种在生产上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棉麦套种棉花,出苗后与三麦共生期约20天(大元麦茬)—35天(小麦茬),棉苗受麦株荫蔽,通风透光条件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