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效能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年对引进的紫花苜蓿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期、产草量、叶茎比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生育期测定结果表明:返青期最早的有牧歌、全能+z,WL324。产量性状分析表明:总干物质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品种为:WL324和三得利、德宝;叶茎比最高的品种为WL323ml,较高为全能+Z和三得利。综合评价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是三得利和WL323 ml。  相似文献   

2.
喷施微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氮磷钾基肥供应足量的基础上,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Zn、Fe、Mo、Co、B、Cu、Se、Mn 8种微肥混合喷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其目的是通过喷施微肥试验,为生产提供不同用途的优质牧草。结果表明:几种微肥处理均可极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叶茎比,极显著提高粗纤维含量,并显著影响粗脂肪含量,促进粗灰分的增加,导致无氮浸出物的降低,但对粗蛋白和磷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西藏林芝地区陇东苜蓿不同生育期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磊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391-395
本文研究了陇东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营养物质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返青初期干物质的含水量、粗脂肪(EE)和粗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89.45%和6.42%,15.47%;枯黄期粗纤维(CF)含量最高,达44.92%;返青一个月的粗蛋白(CP)含量最高,达25.33%。随着生育时间的推移,水分,粗灰分(ash)和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粗纤维(CF)含量呈升高趋势。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和饲用品质随着机体成熟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返青初期的品质优良,分枝期的品质良好,结实期的品质差,枯黄期对家畜基本无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头季留茬高度对水稻再生季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实现再生季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杂交稻新两优22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头季收割时设置40(高留茬,HS)、20(中留茬,MS)和5cm(低留茬,LS)3种留茬高度处理,考察不同节位再生穗产量构成因子、稻米品质、叶面积指数、氮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留茬高度降低,2个品种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再生季HS处理产量(4.13t/hm2)比MS和LS处理分别高9.9%和16.3%。随留茬高度降低,再生季稻米碾磨品质显著下降,新两优223整精米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黄华占,前者HS处理分别比MS和LS处理高26.8%和59.7%;随留茬高度降低,稻米外观品质显著提升,蛋白质含量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再生季水稻主茎、叶片和新芽的氮素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HS和MS处理的Pn显著高于LS处理。综上所述,根据品种特性,调节头季收割留茬高度,可促进水稻再生季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国内外42个秋眠级为2~9级的紫花苜蓿品种4个生产年的研究, 探讨苜蓿秋眠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1)不同秋眠级苜蓿的干物质产量均呈第4年≈第3年>第1年>第2年的趋势, 其中第2生长年(2003年)天气温度较低和降雨过量是其低产的直接原因; (2)在郑州地区, 4、2秋眠级苜蓿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非秋眠品种, 其他秋眠或半秋眠苜蓿产量也程度不同地高于非秋眠苜蓿; (3)不同秋眠级的苜蓿品种第1茬产量最高, 其次为第2、3、4茬, 第5茬产量最低; (4)苜蓿的秋眠级与年干物质产量、粗蛋白质(CP)含量呈负相关, 与粗纤维(CF)呈正相关, 认为郑州地区不宜选用非秋眠品种。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是一种主要绿肥作物,在改良盐碱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择中苜1号、阿尔岗金、敖汉、先行者、皇后、WL343HQ、德宝、三得利、赛迪5、惊喜10个紫花苜蓿品种,对其萌发期和生长期的耐盐性测试分析,以期为盐碱地种植适宜的紫花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用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度法,通过计算7个性状指标即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速度、单位面积田间生物量、株高、叶茎比、干鲜比和叶绿素含量,对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两种方法都表明WL343HQ、中苜1号、德宝、先行者的耐盐性好,敖汉的耐盐性最差。综合实验室和田间苜蓿的生长表现,认为灰色关联度法较综合指标法适合评价苜蓿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喷施硫酸钴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钴水平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硫酸钴显著(P<0.05)提高了苜蓿鲜草产量,其中施钴量为300 mg/kg的处理效果最好,比对照CK产量可以提高25%。同时显著能够提高苜蓿叶茎比。不同施钴水平对苜蓿营养成分的含量影响不同,苜蓿粗蛋白及磷含量随随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对苜蓿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粗脂肪则随着施钴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施钴水平对紫花苜蓿营养物质产量影响不同,其中粗蛋白、粗灰分、磷和无氮浸出物产量均以Co2处理300 mg/kg最高,都要显著高于对照,粗纤维、钙产量也以Co2处理最高,但与CK没有显著差异,粗脂肪产量则以Co1处理100 mg/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健宝(Jumbo)生长及营养成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健宝是近年来引入我国适于农田种植的新型牧草。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种植株高可达350cm-360cm,株高增长速率最大达5.50cm/d,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值为5.3g/d,最大LAI达14.72,LAI>5的持续日数长达90d之多。粗蛋白质含量与株高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0.9894),粗蛋白质含量(%)与株高(cm)线性回归方程为:y=21.9853-0.0543x;粗纤维含量与株高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0.9765),粗纤维含量(%)与株高(cm)线性回归方程为:y=16.1915+0.0404x。生长季内干草产量持续增加 ,鲜草产量及粗蛋白质产量后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针对西藏"一江两河"高海拔地区豆科牧草种植需求,应用灰色关联综合分析,用总生长高度、茎叶比、鲜干比、越冬率、鲜草产量等指标构建品种评价模型,对20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在该地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的综合表现较好的有‘雷西斯’、‘苜蓿王’、‘中兰1号’、‘德宝’、‘赛特’等品种,而‘阿尔冈金’、‘杜普梯’、‘皇后’、‘博勒维’等品种生产性能较低。评价指标中所占的权重顺序为茎叶比总生长高度鲜干比越冬率鲜草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获得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的优良休眠型苜蓿品种,并利用苜蓿品种的休眠级数来指导国内苜蓿种植区划。采用随机区组法,进行了7个不同休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北京地区的生产性能对比分析田间试验研究,在2010年8月-2011年10月,连续2年对紫花苜蓿的出苗时间、越冬率、生长速度、再生性、草产量、干鲜比、茎叶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休眠类型的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半秋眠苜蓿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非秋眠苜蓿,秋眠性强的品种越冬存活率高,所有品种草产量第l茬>第2茬>第3茬;在北京地区,应主要考虑秋眠和半秋眠的高产品种的培育与引进,秋眠型和半秋眠型的紫花苜蓿均可安全越冬,生产性能较好,适宜北京地区种植,非秋眠型(7~9级)的紫花苜蓿其越冬率相对较低,植株存活率低,生产性能较低,若要在北京地区种植需采取其他农艺措施提高其越冬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以21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不同品种株高、干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和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等营养成分指标,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理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苜蓿各品种在第1茬时株高和产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苜蓿年产量最高的是中苜5号,其次为中苜3号、耐盐之星、WL 414、赛迪7和3010;从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中苜5号、中苜3号、耐盐之星、3010、中苜4号表现突出,为当地建植苜蓿草地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为紫花苜蓿品种的改良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119个苜蓿品种(系)的13个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0.57%(株高,2017年初茬)~45.09%(茎干重,2018年末茬)。相关性分析表明,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二者均与株高、植株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株高和较大的植株密度是高产的重要性状特征。聚类分析将119份苜蓿材料分为3类,类群Ⅰ的植株生长密度大,叶片较大;类群Ⅱ植株枝条数多,叶片数多;类群Ⅲ植株较高,产量较大,茎叶较大,叶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以混合盐碱模拟盐碱胁迫环境,设置0.0%(对照)、0.3%、0.6%、0.9%、1.2%浓度梯度的混合盐碱溶液胁迫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幼苗,通过对株高、根系等生长及叶片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紫花苜蓿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的生长和生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苜蓿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先增后降,均在0.3%盐浓度处理下最高,0.6%、0.9%、0.0%下依次降低,1.2%处理下最低,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根粗、根长均在1.2%盐浓度处理下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生理指标在苜蓿品种间变化不同,但在1.2%处理下,多数品种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MDA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有的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在0.3%处理下最高、1.2%处理下最低,有的品种变化无规律。苜蓿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在1.2%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由此得出苜蓿苗期相对耐盐碱,当盐浓度为1.2%时,生长和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变化较大,此浓度可作为苜蓿苗期耐盐碱性鉴定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性状的影响及其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阐明盐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性状表现和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能强弱,同时为改良盐碱化土壤提供更加耐盐碱的植物品种,提高盐碱化土地资源利用率,本试验以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处理(0、0.4%、0.8%、1.2%),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对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苗高、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性状均有较大影响,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苗长和根长明显缩短,而且,高质量浓度盐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性状的影响尤为显著。不同苜蓿品种在不同盐浓度间的差异显著;品种间各指标的表现不尽相同,发芽势与发芽率指标在品种间的差异显著,苗高和幼根长指标在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综合单项指标耐盐系数和品种综合耐盐指数来看,5个苜蓿品种的耐盐性能强弱顺序为‘Magnum salt’>‘中苜1号’>‘维多利亚’>‘巨人201T’>‘皇冠’。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温期非秋眠紫花苜蓿的生长状态以及高温期刈割对紫花苜蓿再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 个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在8 月上中旬分别进行4 次刈割试验。结果表明:‘WL656’、‘WL712’和‘WL903’在高温条件下保持较好生长状态,植株高度、鲜重显著增长;高温期刈割后可正常生长,但刈割当天气温会影响再生植株长势;8 月1 日和8 月5 日刈割处理的紫花苜蓿再生速度显著慢于8 月10 日和8 月15 日刈割处理;品种间再生速度趋势基本一致。刈割时期和苜蓿品种对苜蓿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总体来看,‘WL656’、‘WL712’和‘WL903’属于较耐热型品种,夏季产量和品质可维持在较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采取播种量、播种方式及品种三因素正交设计为试验处理,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对紫花苜蓿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水平结构特征系数除消光系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特征系数呈显著性差异,产量性状除株高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处理不同冠层垂直结构特征系数不同,同一冠层不同处理茎重、叶重及总重呈显著性差异.以处理5(亮苜5号,条播,12.0 kg/hm~2)和处理6(亮苜5号,撒播,22.5kg/hm~2)下的冠层结构较理想,获得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2006—2008年调查了12个国外引进苜蓿品种头茬单株干重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主、侧枝数及主、侧枝节间数是构成苜蓿单株产量性状的第1主成分,占总方差的58.05%,其中侧枝数(r = 0.689)、侧枝节间数(r = 0.526)与单株干重显著相关(P<0.05),可作为苜蓿高产品种选育主要目标性状;苜蓿株高与单株干重不相关,与主枝数(r = –0.650)、主枝节间数(r = –0.637)显著负相关(P<0.05),栽培管理中适当限制植株高度有利于产草量的提高;依单株干重聚类的I类苜蓿(Pondus、WL-414)头茬年均侧枝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苜蓿,年均侧枝节间数与II类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III类(P<0.05)。I类苜蓿年均叶茎比分别比II类、III类提高了6.05%和10.91%,且与III类苜蓿差异显著(P<0.05),是具高产优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和生产性能比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筛选能够适应东北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笔者对吉林省东部地区14个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播种当年生育期,生长第2年的越冬率及不同茬次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等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品种生育期差异不显著,翌年‘陇中苜蓿’、‘甘农3号’、‘甘农6号’返青较早;‘WL525HQ’、‘WL712’、‘WL656HQ’、‘WL903’越冬率较低且产量及综合评价较低,不适于在吉林省东部地区推广种植;‘WL440HQ’、‘甘农3号’、‘甘农6号’、‘WL168HQ’的越冬率较高且综合评价中表现良好,适合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广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于洞庭湖区气候条件下优质紫花苜蓿品种,[方法]本试验于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洞庭湖区对1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播种第一年共刈割5茬,第一茬干草产量为全年最高,随着茬数的增加干草产量呈现递减的趋势;全年平均株高与秋眠级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秋眠级高的品种株高显著高于秋眠级低的品种。所有供试品种干草品质均达到特级或一级标准,[结论]其中WL525、55v12、吉利、南苜701、WL656等5个品种各项指标表现较好,综合排名靠前,适宜于湖南洞庭湖区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