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菖蒲花粉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菖蒲花粉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数量分类表明,3个主成分:极轴长、赤道轴长和P/E贡献率达93.28%。唐菖蒲76个花粉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1,(6)
为客观评价披碱草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22份野外采集的披碱草属种质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H′=1.894 6);小花数变异系数(CV)最大(29.94%);株高与茎粗、旗叶长、旗叶宽、倒2叶长、倒2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22份披碱草属野生种质资源分为四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9份种质,具有穗长和花序长最短、花序小穗数最少等特点;第Ⅱ类群包括4份种质,具有最长茎长(包括花序)最长、花序小穗数和小花数最多,千粒重最重的特点,可作为选育种子产量高的品种的优良亲本;第Ⅲ类群包括5份披碱草属种质,具有植株矮小、茎秆较细、叶片细小的特点;第Ⅳ类群包括4份披碱草属种质,具有植株高大、茎秆较粗、叶片宽大的特点,可作为选育饲草产量较高抗倒伏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5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积贡献率达83.16%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披碱草饲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穗长和花序长;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种子长和茎节数;第四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种子宽;第五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小花数。综上所述,22份野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E 22和E 08种质具有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片宽大等优良特点,可以作为亲本用于改良当地披碱草属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3.
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及鲜穗产量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了研究影响超甜玉米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应用多元统计方法,以30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株高、穗位高、叶片数、茎粗、秃尖长、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鲜穗产量等12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大于85%,说明前7个主成分就可以基本表达原12个性状所代表的遗传特征。前7个主成分主要包括产量因子、穗行数因子、穗粗因子、粒重因子、株高因子、茎粗因子和秃尖长因子,这些因子大致代表了供试自交系的综合指标,为超甜玉米自交系的性状综合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扃蓿豆(Medicago ruthenica (L.) Trautv.)不同生态区的20份野生材料种子性状的变异进行系统研究,分别测定千粒重、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长宽比共4个种子形态指标,方差分析表明:扁蓿豆种子性状变异幅度最大的为千粒重,变异系数为12.50%,所有性状均表现差异极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包含了原来4个性状指标的93.74%,足以能够代表所有性状变异的全部信息,特征值总和为3.749.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2时,可以把20份野生材料分为六大类.相关分析表明:种子长和种子宽、种子宽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种子长和种子长宽比、种子长和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扁蓿豆植物野生种质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155-6163
为探究高原青蒜品种的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差异,本研究利用差异显著性、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对5份大蒜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和11个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青蒜品种的农艺与品质性状差异显著,其中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1.03%~60.54%,品质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0.33%~56.81%。相关性分析发现,假茎粗与6个品质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关系,假茎粗是与青蒜营养关联最多的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4个主成分,其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6.19%和26.85%,主成分1中"叶片颜色因子"(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的含量)和主成分2中"株形因子"(株幅,假茎长,假茎长/株高)为青蒜品种评价中的主要指标。青蒜品种的农艺与品质性状综合得分为QS3QS1QS5QS4QS2。综上说明,QS3的农艺与品质性状最佳,可作为优良高原青蒜资源在青海高原地区栽培推广;同时,叶绿素相关指标的含量、株幅、假茎长、假茎长/株高是高原青蒜商品性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将为高原青蒜品种的筛选鉴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来自长江流域的133个茎瘤种质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茎瘤芥种质的表型特性.结果表明,133份茎瘤芥材料的21个农艺、经济性状的总信息量可用8个主成分概括,并能以此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可大致分为8类,且有81.20%集中在第Ⅲ、Ⅵ类和第Ⅷ类,说明利用表型性状可以较科学、系统地将茎瘤芥种质进行分类和鉴定,同时表明参试材料遗传基础相对狭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提高云南香蕉优异种质的保护和利用。对49份香蕉种质的1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并对数据进行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香蕉种质叶片表型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香蕉种质间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发现31对性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8对性状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片表型性状间互相影响,关系密切。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8个叶片表型性状简化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80%,反映了香蕉种质叶片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对49份香蕉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遗传距离为10时香蕉种质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丛生野生蕉、大蕉和粉蕉、野生蕉、香芽蕉,同时发现叶姿、叶柄基部边缘形状、叶柄基部斑块颜色、叶柄槽形状是区分不同类群的主要性状。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多样性丰富,分析筛选得到的11个性状为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8.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分析鉴别化橘红种质资源,以期为化橘红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SPSS 19.0对化橘红种质资源17项主要植物学数量性状指标和6项理化指标进行变异性和主成分分析,采用MEGA7对SNP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化橘红种质资源在有效成分、花和叶片性状上变异明显;存在黄酮因子、果形因子等6个主成分因子和柚皮苷、总黄酮、雌蕊粗度等12项影响力较大的指标;种质资源共聚为2类,不同聚类拥有各自性状特征。本研究分析化橘红种质资源的方法和结果,可为进一步系统评价化橘红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西辽河地区高粱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199份高粱种质资源为材料,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6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地区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在6.51%~53.7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介于0.678~2.046之间,株高(53.75%)和穗形(50.06%)的变异系数最大,茎粗(2.027)、穗柄长(2.020)、千粒重(2.046)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6个农艺性状简化为9个主成分,累计遗传贡献率为86.702%。构建高粱种质资源评价方程,作为评价高粱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99份高粱种质划分为四大类群,分别对应早熟矮秆高粱、中早熟紧凑型高粱、中熟抗倒伏高秆高粱以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育种亲本,可在高粱新品种选育时根据育种需求有目的地选取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10.
对31个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在0.5g/LNaCL胁迫下的抽穗期、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成穗率、单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籽粒重等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积贡献率为86.86%的前5个主成分;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31个品系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D=2、0的水平上将其划分成4大类群:第一类群属于多穗类型,共有10个品系;第二、四类群综合经济性状较好,共有16个品系;第三类群属大粒类型,共有5个品系。  相似文献   

11.
64份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hannon-Wienerˊs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F值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干旱地区64份苦荞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630,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高,为30.6%;主成分分析将苦荞种质的11个农艺性状降维为累计贡献率达87.580%的6个主成分;综合得分F值与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苦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根据综合得分F值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7份具有不同育种目标选择潜力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2.
油用向日葵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高产是油用向日葵育种的主要目标,为探讨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对11个国内外油用向日葵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1个品种的变异系数在2.9%~29.1%之间,其中,小区产量、单盘粒重和叶片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9.1%、16.5%和13.9%,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盘径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982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486处将11个品种分为3个群体,第Ⅰ群体为高产群体,第Ⅱ群体为早熟中产群体,第Ⅲ群体为低产群体,各群体间产量差异明显,在育种中应根据育种目标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A collection of sixty-three accessions of Ae. tauschii belonging to different eco-geographical regions were used to evaluate its genetic diversity by 15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The data recorded were analyzed on all accessions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ndicated that first six principal components with eigenvalues more than 1 explained 77.2% of the variability amongst accessions.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according to Euclidian distance and UPGMA method, accession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Knowledge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Aegilops species provides different levels of information which is important in the management of germplasm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4.
豇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豇豆育种中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对41份豇豆品种资源15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与豇豆产量关系密切的单荚重和单株嫩荚数2个农艺性状,与株型、嫩荚长、单株花序数和单荚种子粒数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嫩荚数与开花期、叶宽和单株分枝数呈现显著负相关。15个主要农艺性状可以归纳为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包括株型、初花节位、嫩荚长、单荚重、单荚种子粒数、单株花序数、单株嫩荚数和单株分枝数;第2主成分包括开花期、叶长和叶宽;第3主成分包括种皮颜色和嫩荚宽;第4主成分包括嫩荚颜色;第5主成分包括枯萎病发生程度。41份豇豆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25处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15处分为Ⅰ、Ⅱ、Ⅲ类,其中第Ⅰ类的品种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确定适宜加工龙井茶的茶树品种的多性状评价指标,建立龙井茶适制品种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体系,为鉴定筛选优良龙井茶适制品种或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对浙江省15份主要栽培茶树品种(系)的芽叶长宽比、百芽重、展叶角度、亮度值(L)、红绿属性(a)、黄蓝属性(b)、色彩饱和度(C)、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酚氨比、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17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比较,并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对茶树品种(系)的龙井茶适制性进行综合评价。17项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05%,百芽重的变异系数最大(28.15%),叶底的变异系数最小(0.86%),适制龙井茶农艺性状变量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7个评价指标压缩成6个综合指标,经过分析6个主成分函数式中的17项农艺性状系数,可以将17项农艺性状分为外形因子、内质因子、感官因子3个主要指标,这3个主要指标可以较准确地评价龙井茶适制品种,其中芽叶长宽比、a值、茶多酚、酚氨比、外形、香气和汤色是主要性状。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将15个品种分为2个大的类群,采用层次分析可以将茶树品种采制龙井茶的适宜性进行综合排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5份茶叶品种的17项农艺性状进行龙井茶适制性综合评价是可行的,结合层次分析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排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较全面客观评价,为龙井茶适制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棉花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骨干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对114份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衣分、单铃重和马克隆值的变异系数较大,整齐度的变异系数最小;子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伸长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3.91%;单铃重与衣分和子指均为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子指为极显著负相关,纤维品质性状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子指与纤维品质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单铃重和衣分与纤维品质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大群,第Ⅰ大群主要为彩色棉品种;第Ⅱ大群为纤维品质优异、产量性状一般的材料;第Ⅲ大群的产量和纤维品质综合表现较好。本研究明确了各类材料的典型特征,为材料的高效利用和亲本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A large number of soybean (Glycine max L.) genotypes of diverse growth habit and adaptive character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Soil salinity-induced changes in nine morp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of 30-day-old seedlings of 170 soybean genotypes were compared in the study. The first and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s (PC)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results accounted for 97 and 2.5%, respectively, of the total variations of soybean genotypes. The variation for the first PC was composed mainly of relative total dry weight (DW), relative shoot dry weight, as well as petiole dry weight. There were four clusters distinguished in the cluster analysis. The genotypes in cluster IV performed better in respect to relative total dry weight and relative shoot dry weight and hence having salt tolerance. The genotypes clusters III performed very poorly and those of clusters II and I were moderate to poor. D2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cluster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each other.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DFA) again asserts strongly that more than 92% of the genotypes were correctly assigned to clusters. Both PCA and DFA confirmed that the relative total DW followed by shoot and petiole DW were the major discriminatory variables, and the root DW were the secondary important variables to distinguish genotypes into groups. In this study,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used in identifying the soybean genotypes of desirable traits for salt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玉米地方品种与其选系重组再选系方法的效率,探索优异地方种质资源发掘、利用新途径,采用表型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沃30’与8个重组系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地方品种选系材料的综合评价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1)‘沃30’与重组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各性状变异系数为1.49%-46.79%,‘A3’和‘A4’的多个性状优于‘沃30’;(2)综合评价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0.46%,供试材料表型性状综合得分为-1.414-2.550,‘A4’、‘A3’和‘A1’综合得分高于‘沃30’,散粉期等6个性状与综合得分显著或极显著相关;(3)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为0.78-2.045,当阈值为1.414,可分为三大类。通过地方品种‘沃日黄’优株与其选系重组再选系的方法能够改良目标性状,利于进一步发掘与利用地方品种中的优良基因。  相似文献   

19.
三江平原地区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不同作物种类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土壤肥力状况,为三江平原地区土壤的农业利用和布局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促进该区域土壤养分状况监测和农业管理措施的研究。以三江平原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代表土壤性质的7个指标作为分析参数,对其进行经典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养分指标在研究区域均呈现中等程度的变异,土壤有机质的变异程度达到了66.39%;除全磷、碱解氮与速效钾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外,其他各养分指标间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一主成分代表土壤综合养分,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供应状况;聚类结果反映了五类地区不同的综合肥力状况。三江平原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较为分散,不同地区养分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湿地开垦和不同种植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养分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强化田间管理,针对土壤养分状况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利于该区域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