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油菜新品种中双11号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镜  张春雷  李首成  吴永成 《作物杂志》2011,(2):125-127,137
为研究种植密度、施氮量对油菜新品种中双11号产量的影响,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建立各因素与中双11号产量及产量各构成因素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是施氮量>种植密度;在直播种植模式下,中双11号油菜品种最高产量可达到2 889.76kg/hm2的栽培模式为纯氮施用量为209.25kg/hm2、密度为52.5万株/hm2。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对产量高于2 000kg/hm2目标产量的栽培措施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2.
高寒地区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变西藏地区马铃薯栽培沿用的传统施肥方法和栽培模式,发挥脱毒马铃薯自身的优良习性,使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为脱毒薯的推广和本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打好基础。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干旱半干旱气候、土壤贫瘠的自然条件下高寒地区的脱毒马铃薯高效施肥技术和合理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氮肥是马铃薯植株健壮生长和获得较高产量不可缺少的基本肥料之一,充足的钾肥,有利于马铃薯植株营养体生长,使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在密度90000株/hm2、氮肥360 kg/hm2、磷肥180 kg/hm2、钾肥300 kg/hm2时,可以获得最高产量,在此试验条件下产量可以达到35808 kg/hm2;种植密度增大减少商品薯,在播种密度为75000株/hm2时,既可以保证产量又有利于增加商品薯。通过试验研究表明:在高寒地区一定范围内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氮肥和钾肥处于第二影响因素,磷肥对产量的增产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短葶山麦冬生长动态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短葶山麦冬生长动态、产量及多糖的影响,以期为短葶山麦冬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定期采集短葶山麦冬样品,测定各器官生长量,采收时测定产量与多糖等含量。不同密度下的短葶山麦冬地上部生长发育规律相似,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发育趋势,地下部块根的生长均为“先快后缓”的生长趋势。种植密度小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先期生长发育均优于高密度。种植密度对多糖含量影响极小,不同种植密度间麦冬产量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短葶山麦冬产量起重要作用,每丛6株、每hm2种植33万丛为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昆药集团新药研制提供优质的原药材,对采自西藏地区的拉萨大黄进行引种栽培,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共有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施氮量N、施磷量P、施钾量K和种植密度,每个因素均设3个不同的试验水平。运用直观及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的拉萨大黄鲜根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的主次因素为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施磷量,其中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云南丽江地区种植拉萨大黄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分别为纯N 450 kg/hm2、P2O5 0 kg/hm2、K2O 45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为三角叶薯蓣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采用种植密度、有机厩肥、氮肥、磷肥、钾肥5个可控栽培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16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2 m2。试验结果表明:16个试验处理的产量折合在6241.67~26416.67 kg/hm2之间,种植密度、钾肥用量、底肥用量、氮肥用量4个试验因子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磷肥用量F值达显著水平,不同试验处理对三角叶薯蓣产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15万株/hm2,施用底肥45000 kg/hm2,氮肥375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80 kg/hm2为该试验设计的最优试验组合。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能有效提高三角叶薯蓣的产量;种植密度、钾肥用量、底肥用量、氮肥用量是影响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运用裂区试验方法,研究了肥料水平和肥料运筹对麦田套播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的影响。明确了麦田套播稻高产(≥600kg/667m^2)栽培的适宜肥料水平为15kg/667m^2,肥料运筹4:6为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薏苡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采用2 因素裂区设计,设置2 种行距(等行距、宽窄行)和4 种密度(7 万、6 万、5 万、4 万株/hm2),研究不同的种植方式对薏苡花后光合生理、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改善了薏苡的群体结构,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和籽粒灌浆能力,与等行距种植的薏苡相比,4 种密度种植的薏苡产量分别提高7.87%、7.90%、7.87%和8.75%;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影响显著,2 种行距配置的薏苡都以种植密度为5 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分别达到4544.1、4901.9 kg/hm2。薏苡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万株/hm2,宽窄行种植是薏苡高产栽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杂交玉米高肥水条件下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产量情况,在息烽县进行5个不同杂交玉米品种、3个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黔804,单产达617.73 kg;兴单131产量最低,单产为559.7 kg;3个种植密度中,密度为4 4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最高达626.38 kg;4 8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598.7 kg,位列第3;40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最低,为521.98 kg;黔804在试验密度范围适应性较好,适宜密度要求较宽,其余品种适宜密度范围要求较窄,只适宜4 400株/667 m2,要根据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以食用向日葵同庆5号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庆5号在塔额垦区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 200株/667 m2,该种植密度下植株个体生长健壮,产量高,商品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探讨优质双低油菜保油8号在保山市的适宜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实现良种和良法配套,进行了油菜密度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14.40万株/hm2,全生育期施肥:纯N 138.00kg/hm2、纯P 120.00kg/hm2、纯K183.60kg/hm2、纯B 1.65kg/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理性,产量达3 797.25kg/hm2。可作为优质双低油菜保油8号在保山市优化栽培模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西瓜新品种‘黄晶’的品质和产量,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研究了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该品种的最佳育苗方式为营养钵育苗,最佳栽培方式为白色地膜覆盖+单蔓整枝,种植密度以株距25 cm、11000~13200株/hm2为最佳,基肥施用量以硫酸钾型复合肥(狮马牌)975~ 1200 kg/hm2 +有机肥30 t/hm2混施为宜。该品种在春播设施栽培条件下及推广应用中,采用单蔓整枝、白地膜覆盖、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可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旱地覆膜栽培条件下适宜机械化高粱水氮利用效率,本试验于2015、2016年以机械化生产高粱品种晋杂34、晋杂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种栽培措施(B1:裸地,B2:覆膜)、3个施氮量(C1:0kg/hm 2、C2:225kg/hm 2、C3:450kg/hm 2)条件对高粱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壤贮水量、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效提高了高粱不同生育期0~60cm土层土壤贮水量,但施氮水平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两年试验覆膜处理平均产量比裸地显著提高11.63%,降雨偏少年度(2015)增产12.03%,降雨偏多年度(2016)增产11.17%;不同施氮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与品种或覆膜方式的交互作用差异也不显著,但覆膜有效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尤以施氮225kg/hm 2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降雨偏少年度的水分利用率、降水生产效率显著高于降雨偏多年度。与裸地处理相比,2015年覆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93%;2016年提高12.21%。两年试验晋杂34、晋杂35都以覆膜施氮225kg/hm 2处理水分利用效果最佳,2015年表现尤为突出,水分利用效率和增产率分别为37.01、31.72kg/(mm·hm 2)和19.076%、38.286%。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覆膜、施氮225kg/hm 2为晋杂34、晋杂35高产、水氮高效利用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措施对云木香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云木香产量的影响,为云木香GAP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底肥施用量、追肥量和采收期4因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因子和单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云木香获得高产的最合理密度为20 cm×30 cm;底肥最优施用量为每公顷30000 kg,复合肥450 kg;追肥最优施用方法为复合肥450 kg/hm2+尿素300 kg/hm2混合施用;次年10-11月采挖有利于提高云木香根茎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遮荫方式及遮荫率对滇重楼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不同遮荫方式及遮荫度对云南重楼根茎增重倍数、存活率及产量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了遮阳网、向日葵、玉米、三分三4种不同遮荫方式条件下云南重楼生长情况。【结果】:优选出最适宜的遮荫方式和遮荫度。【结论】:10g左右的种苗移栽种植3年期间,最佳的重楼遮荫方式采用遮阳网,遮荫率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夏直播棉花在增密、减氮和简化施肥(见花一次性施用)等措施下增密、减氮的适宜范围,2016-2017年在湖北省3个棉花主产区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高密度和低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以及纤维品质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种植密度从7.5万株/hm 2提高至9.0万株/hm 2时,棉株中上部果枝长度在2年中分别变短1.3和1.8cm,中部果枝第一果节长度分别变短0.5和0.6cm,单位面积成铃数增加9.0万/hm 2,生育进程、实收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均无显著差异;氮肥用量在135~255kg/hm 2范围内,棉花理论产量、实收产量、纤维品质和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设置的高密度和低氮肥范围内,简化施肥夏直播棉可获得比较稳定的产量和品质。具体而言,湖北省棉花主产区实施这一种植模式时,密度可增至9.0万株/hm 2,氮肥用量可降至135kg/hm 2。  相似文献   

16.
In a two year factorial field trial the influence of slight shading (daylight reduced by 27 %), row spacing (15 and 30 cm respectively) and N fertilization (60 and 120 kg* ha?1*cut?1 respectively) on yield and nutritive value of Lolium multiflorum (Lam.) was investigated. Three cuts were taken in the seeding year and four in the full harvest year. Shading reduced DM yield by 4 % at low and 16 % at high level of N fertilization. Higher amount of N fertilizer increased yield by 28 % without and 12 % with shading. Row spacing was of minor importance; on average wider spacing decreased yield by 9 %. Increasing N fertilization and shading had the same effects on nutritive value: crude protein (CP), nitrate content and protein/energy ratio (P/E) went up, whereas energy value (NEL) went down. Compared to the effects of shading or N fertil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sward density on nutritive value was small. The effect of shading and high fertilization on nutritive value was similar in both years. However for vegetatively grown forage in the seeding year shading caused P/E values and nitrate contents too high for an adequate ruminant feeding which was already evident at low level of N fertilization; also increased supply of N fertilizer without shading deteriorated the nutritive value. On the other hand forage of the full harvest year (at reproductive stages) showed too high P/E values only in shaded and highly fertilized plots. Therefore N fertilization ought to be limited at periods when the grass only grows vegetatively and/or light intensity is low, like e.g. in autumn. None of the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had any marked effect on the fibre content of the forage (ADF) in the seeding year; in the full harvest year, however, when plants grew reproductively, shading as well as higher N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ADF cont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DF and NEL for vegetatively grown plants but a close relation for plants which were at reproductive stages.  相似文献   

17.
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稻田生态养殖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为了提升传统的稻鱼共生模式的产量,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水稻移栽密度和复合肥(N:P:K=14:2:7)施用量对稻田养鱼产量的影响,以及在不产生面源污染的情况下最适宜稻鱼共生系统的生产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的处理所得到的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鱼产量为750 kg/hm2模式下,适当的增加水稻移栽密度(25 cm×25 cm)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05)而不影响田鱼产量(P=0.175);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产量可以降低对复合肥的依赖,将复合肥施用量水平从750 kg/hm2减少到600 kg/hm2,水稻和鱼产量都没有显著性改变,生产成本下降,环境面源污染风险降低。本试验研究提出适合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习惯的稻鱼系统管理模式是:水稻移栽密度30 cm×30 cm,复合肥施用480 kg/hm2,投放规格为55±3 g的冬片9000尾/hm2,设计产量为稻7500 kg/hm2、鱼1500 kg/hm2。实践证明,这种优化模式能较好地利用稻鱼共生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不产生面源污染等环境压力,可以推荐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地所在的青田县及其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生态条件及生产消费习惯类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福建龙岩红芽芋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了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福建龙岩红芽芋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为福建龙岩红芽芋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龙岩红芽芋为材料,采用不同肥料配施、种植密度、覆盖方式、品种比较和芋膨大期观察试验。【结果】基肥(有机肥500kg/667m2)+中期(有机肥500kg/667m2)有利于获得高产,综合品质最好;密度(40cm×60cm)产量最高;地膜覆盖可明显提高植株高度、叶宽、叶长、成叶数、茎基粗度、子芋和孙芋重量;红芽芋子芋重量和产量在芋膨大中期(7月14日)具有明显的快速增长现象;适当增加株高和茎叶产量有利于母芋产量的增加,母芋产量的增加有利于子芋个数、子芋产量、孙芋个数、孙芋产量的增加,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采用综合栽培技术可显著提高龙岩红芽芋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甜菜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探讨施用氮、磷、钾肥用量及其比例对黑龙江省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甜菜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以120kg/hm2N、90kg/hm2P2O5、90kg/hm2K2O获得甜菜最高产量和最高产糖量,对甜菜的增产效果为氮>磷>钾,在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用比例为:西部地区1∶0.60∶0.44,中部地区1∶0.41∶0.19,东部地区1∶0.51∶0.48。  相似文献   

20.
探究全膜覆土种植和施肥水平对半干旱区旱地苦荞土壤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7年连续3年进行定位试验,全膜覆土种植方式下,设置高量(N 120 kg hm-2+P2O590 kg hm-2+K2O 60 kg hm-2,HF)、中量(N 80 kg hm-2+P2O560 kg hm-2+K2O 40 kg hm-2,MF)、低量(N 40 kg hm-2+P2O530 kg hm-2+K2O 20 kg hm-2,LF)和零施肥(ZF),以传统露地种植不施肥为CK,共5个处理,以明确全膜覆土种植和施肥对半干旱区苦荞的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全膜覆土种植后集雨保墒效果明显,能够改善土壤水分环境,增加花前贮水,LF能够根据不同降水年型和土壤水分状况调控苦荞花前花后土壤耗水,在干旱年LF较ZF、MF、HF、CK能够提高苦荞花后土壤贮水量2.8~23.5 mm,增加花前0~100 cm土层土壤剖面水分耗散量26.3~32.4 mm,增加生育期总耗水量44.5 mm,提高耗水模系数、耗水强度,显著增加成熟期干物质量1.2%~58.8%、灌浆期叶面积指数4.1%~68.5%,增加单株粒重1.6%~61.6%,提高籽粒饱满率0.6%~29.2%,增加生物量1.1%~182.5%,提高产量1.1%~130.4%,提高水分利用效率0.3%~102.7%。可见,旱地苦荞全膜覆土种植低量施肥处理贮水效果明显,能够达到水肥耦合作用,且能够根据降水等环境条件调控植株生育期耗水,显著提高苦荞生物产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适宜于半干旱区苦荞增产增效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