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浙江临安茉莉花茶生产,自1979年在杭州高产协作组会上论文交流中,得知茉莉花茶生产前途光明,重点大队随后到广州进茉莉花,到外地学习窨花技术,茉莉花茶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后因发展势头过猛,花源跟不上,技术参差不齐,至1985-1986年花茶销售由供不应求到花茶不受顾客欢迎,原因是第一批人目的很明确,要窨花先学技术,后来居上者到花茶厂观看后窨茶,做出花茶档次低、香低,坏了名声,使临安花茶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加工工艺对茉莉花茶香气的影响,采用HS-SPME/GC-MS/RI方法测定并比较传统窨制和隔离窨制2种方式香气组分的变化,并对2种加工方式的成茶进行感官审评,以期为茉莉花茶新工艺的探索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茉莉花茶主要香气组分为芳樟醇、乙酸苄酯、α-法尼烯、苯甲酸顺-3-己烯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吲哚6种,并且头窨时茉莉花茶香气组分的组成特征已基本形成。2种工艺过程中,烯烃类相对含量差异较小;醇类相对含量在传统窨制中较低,比隔离窨制低7.75%;酯类、含氮化合物相对含量在隔离窨制中低;酮类相对含量较少。经感官审评,传统窨制成茶香气得分高于隔离窨制。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传统窨制成茶香气优于隔离窨制。  相似文献   

3.
花茶窨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勤  王登良 《茶业通报》2002,24(3):31-33
本文从茉莉花吐香机理和茶坯吸香机制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茉莉花茶窨制理论的研究情况,从传统工艺的研究和新工艺的探讨两个方面对茉莉花茶窨制技术的研究情况作了综述,提出了茉莉花茶窨制理论和技术方面可以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无性系品种由单一亲本无性繁殖育成,其后代表现型一致。在相同的采管制茶工艺条件下,其品质基本一致,有利于集约化生产和创品牌。福建是主产乌龙茶的省,是以品种作为茶叶品名。如用铁观音种制的乌龙茶叫铁观音,乌龙种制的叫乌龙。福建安溪县有5.33万hm2茶园,其品种基本上是无性系铁观音种,创造名茶铁观音驰名中外,是我国唯一以产茶为主的百强县。浙江省也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龙井种,创造了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  相似文献   

5.
花茶是我国独特茶类,用清高芬芳或馥郁甜香的香花窨制而成。我国生产的花色品种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代代花茶、柚予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品质优、数量多而畅销。为提高茉莉花茶品质,笔者将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窨制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花茶是我国独特的一种茶叶品类,它以香气鲜灵芬芳、滋味醇厚鲜爽,品质优异而被消费者喜欢。远在一干年前,就有绿茶加入龙脑香的记载,到如今已发展年销售量150万担左右,花茶并已经销往东南亚、东欧、西欧和洲亚各国。虽然花茶产量逐年增加,但是品质不稳定,主要是窨制方法落后,鲜花利用率低。据报道:按现有的窨制技术计算,三级茉莉花茶的香油利用率只有26.26%,大部分都被损耗。为了提高鲜花的利用率,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提出了茉莉花茶“分段窨制、提花拼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韦秀杨 《茶业通报》1992,14(1):40-40
压花在中低档茉莉花茶生产中数量上占有较大的比重,例如四级茉莉花茶70%窨,30%压;而五级和六级茉莉花茶窨和压各占50%;三角片等付茶为全压。因此在压花中如何提高压窨技术,通过花渣对中档茶叶的压窨,减轻中低档茶叶的青粗气和苦涩味及茶的烟、焦、霉味,对提高中低档花茶的质量,促进中低档花茶的销售和降低企业成本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我茶厂压花窨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茉莉花茶窨制新工艺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燮清 《茶业通报》1996,18(3):42-43
茉莉花茶窨制新工艺试验报告谢燮清(苏州茶厂215008)笔者自1986年起,配合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开展“花茶香气”研究,并在骆少君同志的指导下,进行了香花前茶坯喷水等试验,1992年根据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的布置,对新工艺进行验证,现将试...  相似文献   

9.
茉莉花茶窨制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宜豪 《茶业通报》1994,16(3):25-27
茉莉花茶窨制新技术黄宜豪(福建省福州茶厂)茉莉花茶是我国的特种茶类,内销量最大,年产量7万吨左右。长期沿用的传统窨花工艺,工序繁琐、耗大、效低,生产周期长.鲜花利用率低,导致花茶生产成本高。因此,改革传统窨花工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茶叶科技工作者和生...  相似文献   

10.
陈以义 《茶业通报》1992,14(4):37-40
茉莉原产亚热带,性畏寒。其鲜花香气清鲜幽雅,是我国最早主要的窨制花茶的原料。普通窨花用茉莉有单瓣和复瓣两个品种,单瓣茉莉花小而轻,香味很好,但是难种植,产量低,目前栽种不多,复瓣茉莉花较大而重,香味品质虽然不及单窨好,由于它抗病力强,容易栽培管理,产量高。因此,复瓣茉莉是目前窨制茉莉花茶的当家品种。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复瓣窨莉。茉莉鲜花在窨制过程中要正常吐香,茶坯才能够吸附到浓郁幽雅的花香,生产出优质茉莉花茶。茉莉鲜花正常吐香要有一定温度和空气中的氧气。对温度的研究报导较多,  相似文献   

11.
茉莉花茶改进制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延平 《茶业通报》1990,12(3):25-27
在我国茉莉花茶窨制的传统工艺中,茶花拼和后窨堆的高度通常是30—40厘米甚至更高。这样往往造成堆温上升快且高,不利于茉莉花正常吐香和茶坯正常吸香;同时中间需要通花散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我们采取降低窨堆高度、相对延长在窨时间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性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茉莉花茶窨制中的鲜花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是以精制的烘青茶坯和洁白的大朵茉莉鲜花窨制而成。要得到浓度、鲜度均优的茉莉花茶,技术因子比较复杂,涉及到水分、温度,湿度、时间等等。但是,对于鲜花的培养是窨制茉莉花茶的重要技术。茉莉花的芳香物质以甙类的形态存在于成熟的花蕾,在鲜花的维护过程中,由于满足了氧气和温度条件,经过酶的催化和糖甙分解,芳香物质才得以挥发。茉莉鲜花采下后,呼吸作用仍然十分旺盛,而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通气状况,摊叶厚度都有密切的关系。鲜花进厂后,要按品种分开堆放,剔除青蕾、病虫花和其他夹杂  相似文献   

13.
花茶中茉莉花茶的窨制最为讲究,窨制技术变化多,用花量幅度大,品质差异悬殊。用花量多少是随着茶坯老嫩程度而变化,嫩茶多,老茶少。窨制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茶叶和鲜花的充分拌和接触,茶叶吸收鲜花水分,拌随着吸收花香。但是,在复火工序中,香气又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部分逸出。因此在窖制过程中存在着吸香与失香的问题。正确认识这一矛盾,对窨花技术设计与技术掌握极为重要。在生产实践中已有许多经验积累,反映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花茶已有很久历史。公元960年茶民就发现茶叶吸收异味的特性,以“龙脑香料”、“珍菜香草”加入茶叶中“以助茶味”。到明代花茶加工已有了很大发展。顾元庆删揖的《茶谱》中详细记载了窨制花茶的鲜花种类和窨制技术。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福州长乐邦茶号已开始用茉莉鲜花窨制花茶销售。1890年前后全国各地茶商纷纷运茶到福州窨制花茶,福州逐渐成了我国的花茶窨制中心。  相似文献   

15.
窨花前茉莉鲜花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秀扬 《茶业通报》1993,15(2):28-30
茉莉花茶的原料主要是茶坯和茉莉鲜花。没有好的茉莉鲜花,就不可能窨出香气优良的茉莉花茶。所以茉莉花窨前要进行技术处理,主要是通过堆摊创造当天成熟的茉莉鲜花。促使鲜花开放的温度是35~37℃。一般以85%以上的开放率,开得匀,吐香浓,才适合窨制要求。但在实践中由于整个花期的气温高低不一,进厂鲜花具体情况有不同,因此对鲜花处理的方法不同,现将我厂对鲜花处理的一些做法和要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青茶是我国独产的特种名茶,乌龙茶是青茶类的一个花色品种,主产福建、广东和台湾省。乌龙茶独特的香味,深受海内外人民的欢迎,尤其是广大侨胞更惜为珍品。根据我省茶区现有茶树品种资源、制茶设备和气候条件,生产多种茶类,既能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也能满足国内外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此,从1980年春茶起,用四川中叶群体品种的鲜叶试制乌龙青茶,进行不同做青技术对比试验,从中找出较合理的做青技术,达到提高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1980年第五期发表的《乌龙茶名考》一文,其中说:“在十一世纪北宋时代,刘(?)的《龙云集》曾说明乌龙茶是指产地而言的。‘……今日策茶者取郝源为上,至于日德、实峰、闵坑、双港、乌龙、雁荡、顽渚、双井、鸦山、狱麓、天枯之产,虽雀舌枪旗者品中胜绝,殆不得与郝源并驾而驰也。’郝源是在福建建瓯所在地,而其中所指的乌龙,是在何处?值得考查。”笔者翻阅了有关历史资料,认为《龙云集》中所指乌龙并非是今日所考的乌龙茶。查福建建瓯有壑源,是否同音异字。《中国地名大字典》,郝源未能查到,只有郝  相似文献   

18.
茉莉花茶的销售量逐年增长,且增长率相当大。如以北京市花茶销售量为例,1979年作为基数以100计,则1982年为112.29%,1983年增到125.59%,1984年又猛增到142.95%。销售级别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上升,从前以中低档为主,现在以中档为主正转向高档。茉莉花茶的级别升高,窨制中茉莉花配花量也随之增长。如五级茉莉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一份记录福建省安溪县自然灾害的史志文献,发现大雪成灾的气候时间段(1720-1727)与一个有关“铁观音”诞生传说的时间(1725年)重合,通过观察现代实验中“铁观音的气孔大小”数据,得出“铁观音气孔明显小于其它乌龙茶品种的气孔,呈最小值”这一事实,推断1720-1727年间的大雪气候和铁观音的诞生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最后得出结论:1、安溪县在18世纪20年代上半期,气候突然连续数年变冷,外因的变化诱发一些乌龙茶茶种发生了变异,生成新的茶种——铁观音;2、铁观音的“观音韵”与这个气候段有相关;3、指出天气温度在铁观音培育种植过程中的重要性,低温的度数范围和持续时间,是“观音韵”研究要把握的一个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日益繁荣、继1986年之后,乌龙茶市场再次出现购销两旺。日本,去年进口乌龙茶约比前年增加3000吨,达18000吨;据日本海关统计,从1月至11月,进口我国特种茶15033吨,比前年同期增加175吨,其中乌龙茶13000多吨,各种用途的乌龙茶总消费量比前年增长9%,其中罐装乌龙产量创下新记录,突破90万斤的大关。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近几年,许多场合以茶代替其他饮品,乌龙茶成了无碳酸气饮品的佼佼者。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各国,喝茶习惯由来已久,也具备了潜在的乌龙茶消费容量,据马来西亚《国内新闻》最近报道,马来西亚合邦茶商会约有七十六名商号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