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稻 6号 (原名盐稻 962 1 )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 863 7为母本 ,盐粳 91 3 3 4 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 2 0 0 1年1 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盐稻 6号幼苗矮壮 ,分蘖性较强 ,分蘖发生早而集中 ,低节位分蘖多。成株株型集散适中 ,株高 1 0 0cm左右 ,茎秆粗壮 ,不露节 ,上部三张功能叶片挺直 ,成熟时剑叶上举呈草盖顶 ,秆青子黄熟相好。全生育期 1 55d ,属中熟中粳类型 ,在江苏作麦茬中稻栽培 ,茬口适应性好。盐稻 6号成穗率较高 ,穗型较大 ,穗长1 5.4cm ,每穗总粒数 1 2 5粒左右 ,千…  相似文献   

2.
为选出适合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高效水稻品种,采用大田实验,以南方稻区8种水稻类别的5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在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生育过程中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和磷、钾的累积主要集中在分蘖盛期—齐穗期阶段,氮素累积集中在苗期—分蘖盛期、分蘖盛期—齐穗期这2个阶段;两系晚熟的稻谷、稻草产量和氮、磷累积总量最高,两系早熟的钾累积总量最高,分别比最低的常规早熟增加101.2%、40.9%、85.0%、48.1%、47.5%。随着生育期延长,同一系列水稻的稻谷产量和氮素累积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稻谷产量和各个生育阶段的氮、磷、钾累积量的相关性以分蘖盛期—齐穗期最强。两系早熟的养分利用效率最低,每生产100 kg稻谷需要N、P2O5、K2O 2.15 kg、0.53 kg、3.61 kg,三系中熟的氮、磷养分利用效率最高,钾以三系晚熟最高。综上所述,适合在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高效品种为两系晚熟和三系中熟,同时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保证分蘖盛期—齐穗期的养分供应,就能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水稻不同基因型品种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选出适合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高效水稻品种,采用大田试验,以南方稻区8种水稻类别的5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在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生育过程中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和磷、钾的累积主要集中在分蘖盛期—齐穗期阶段,氮素累积集中在苗期—分蘖盛期、分蘖盛期—齐穗期这2个阶段;两系晚熟的稻谷、稻草产量和氮、磷累积总量最高,两系早熟的钾累积总量最高,分别比最低的常规早熟增加101.2%、40.9%、85.0%、48.1%、47.5%。随着生育期延长,同一系列水稻的稻谷产量和氮素累积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稻谷产量和各个生育阶段的氮、磷、钾累积量的相关性以分蘖盛期—齐穗期最强。两系早熟的养分利用效率最低,每生产100 kg稻谷需要N、P2O5、K2O分别为2.15、0.53、3.61 kg,三系中熟的氮、磷养分利用效率最高,钾以三系晚熟最高。综上所述,适合在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高效品种为两系晚熟和三系中熟,同时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保证分蘖盛期—齐穗期的养分供应,就能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对引自德国的品种‘16亲10188’、大穗抗病种质‘YB’等2个小麦种质的育种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利用西南麦区主栽品种和地方品种分别与其杂交组配,并对其F1代及其亲本进行产量、抗病相关性状的调查。‘16亲10188’具有矮秆、多粒、抗条锈病、抗白粉病的特性,在F1组合中,其矮秆表现为部分显性,高穗粒数表现为隐形或部分显性,条锈病抗性表现为显性,白粉病抗性表现为隐性;‘YB’为大穗、寡分蘖、抗条锈病、抗白粉病材料,其长穗表现为部分显性,寡分蘖表现为隐性,穗粒数、粒重性状在F1中表现为杂种优势,抗白粉病表现为隐性。‘16亲10188’的降秆、条锈病抗性在育种中可以进行早代选择,高穗粒数、抗白粉病性状可以在高代系群体中进行选择;‘YB’的F1组合在产量上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可作为杂交小麦育种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5.
中品六号(6179)夏谷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于1975年以竹矮为母本,8095-2[组合为(北郊十二×六十日)×(磨里×红根谷)]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幼苗叶鞘绿色,有少量分蘖,秆强,很  相似文献   

6.
为得到参试品种果肉脆度的遗传传递力指数和估算组合传递力及狭义遗传力,用‘瑰宝’作测试品种,计算每个参试品种的遗传传递力指数,用亲子回归系数估算法,计算不同组合脆肉性状的组合传递力和狭义遗传力。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瑰宝’作父本时,3个品种的脆肉性状遗传传递力指数为‘秋红’最大,‘奥山红宝石’次之,‘玫瑰香’最小;‘瑰宝’作母本时,其后代果肉脆度与父本关系较大,7个品种的脆肉性状遗传传递力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秋红’、‘皇家秋天’、‘粉红太妃’、‘粉红葡萄’、‘无核白鸡心’、‘达米娜’、‘玫瑰香’;通过不同杂交组合的组合传递力比较发现,软肉品种和特脆品种杂交>脆肉品种和较脆品种杂交>较脆品种和软肉品种杂交,亲子回归系数估算,葡萄脆肉质地的狭义遗传力h2=0.9816,说明脆肉性状遗传能力较强。葡萄品种脆肉性状的遗传力和杂交组合传递力的估算对葡萄育种选择选配亲本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盐棉39 是转基因抗虫中熟常规棉品种,耐枯萎病、黄萎病,抗棉铃虫。由盐棉114×GK19 杂交后代系选,2019-2020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统一区域试验,同时参加农业农村部DUS 测试,2021 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生产试验,2022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简要介绍了盐棉39 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干旱胁迫对春小麦萌发期生长的影响,筛选春小麦萌发期抗旱性指标。以宁夏灌区和雨养区的2种粒色(红皮和白皮)40份春小麦的抗旱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胚根长、胚根数、胚芽鞘长和一叶长的影响。利用广义遗传力分析法,筛选春小麦萌发期抗旱性指标。胚根长的广义遗传力最高,均大于0.55,遗传力的控制程度稳定。雨养区的红粒种子胚根长的遗传力高达0.95;雨养区的红粒种子的胚芽鞘长的广义遗传力最高,达0.94,但其遗传力控制程度不稳定,最低遗传力仅为0.06;胚根数和一叶长的遗传力很低,且控制程度极不稳定。春小麦萌发期胚根长的广义遗传力最高,控制程度稳定。其次是胚芽鞘长,但其遗传力的控制程度不稳定。胚根长可作为春小麦萌发期的抗旱指标鉴定抗旱材料,以胚芽鞘的长度为参考值。  相似文献   

9.
一、品种来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肥所1973年用有性杂交方法选育,杂交组合是Platifen×Yaqui,原代号73—12—3。二、特征特性植株性状:幼苗直立,株型紧凑。株高100—110厘米。叶相短宽上举,叶浓绿色。单株分蘖数0.2—0.3个,分蘖成穗率20—25%,第一节间长3.05厘米,第二节  相似文献   

10.
盐优57系江苏省徐州农科所1982年以滇型盐粳902不育系与C57V恢复系配组成的杂交中粳新组合。该组合1984—1986年参加全国北方杂交粳稻区域试验,表现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产量优势突出、米质优良等特点。三年平均商产为594千克,较对照品种京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成都平原水稻直播技术的适宜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杂交籼稻‘德香4103’和常规籼稻‘金农丝苗’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调查测定了直播、机插秧及人工移栽等3 种栽培方式的生育期、分蘖成穗、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栽培方式间产量的差异与品种有关,杂交籼稻品种直播产量与人工移栽产量相当,高于机插秧;常规籼稻直播产量最高,机插其次,人工移栽最低。此外,直播稻群体数量增长最快,成穗以主茎和一次低位分蘖为主,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直播稻群体规模大,采用常规籼稻直播更有利于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依靠穗数优势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成都平原水稻直播技术的适宜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杂交籼稻‘德香4103’和常规籼稻‘金农丝苗’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调查测定了直播、机插秧及人工移栽等3种栽培方式的生育期、分蘖成穗、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栽培方式间产量的差异与品种有关,杂交籼稻品种直播产量与人工移栽产量相当,高于机插秧;常规籼稻直播产量最高,机插其次,人工移栽最低。此外,直播稻群体数量增长最快,成穗以主茎和一次低位分蘖为主,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直播稻群体规模大,采用常规籼稻直播更有利于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依靠穗数优势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分蘖特性比较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分蘖特性差异,以及分蘖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37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比较了不同玉米品种的分蘖率差异,分析了分蘖率与株高、穗位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的分蘖率差异显著,根据分蘖率的高低可将玉米品种分为高、中、低3种分蘖类型。‘DK56’的分蘖率最高,达到93.33%;‘浚单211’的分蘖率最低,为0.00%。分蘖率与株高和低分蘖品种的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3和0.609;分蘖率与穗位高、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等性状相关不显著。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分蘖率差异显著,去留分蘖不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二系杂交小麦的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特征,在大田环境下,以常规小麦为对照,对142份杂交小麦组合进行了群体茎蘖动态和产量构成要素比较。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增产优势明显,最高增产17.3%,增产组合占全部参试组合的27.5%;杂交小麦具有突出的分蘖成穗优势,分蘖高峰主要在越冬前。促进杂交小麦冬前分蘖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群体;穗数和千粒重对杂交小麦产量形成贡献明显,进一步挖掘穗粒数潜力对扩充库容、实现更大幅度的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杂交小麦产量水平,在组合创制方面应重点选育库容量大、恢复结实性能好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安粳314”是贵州省安顺地区农科所1981年用较耐低温且米质优的高秆地方籼型品种“晚白米”为母本,与分蘖强且熟适宜的中矮秆籼型品种“IR261”的杂交后代为亲本,再与韩国高产粳稻品种“密阳23”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  相似文献   

16.
旱作条件下,选用4个高肥小麦品种与4个抗旱小麦品种,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6个杂交组合。同时将4个旱地亲本进行M2.5辐射处理,同样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6个杂交组合。通过对辐射前后主要性状遗传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和辐射前相比,辐射后,中优9507、洛优9906、洛优9909的单株粒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增加,其产量构成因素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生物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增加。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株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有所增加,但总小穗数的广义遗传力增加的幅度较大。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穗长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有所降低,但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和穗长的狭义遗传力降低的幅度较大。穗粒数和单穗粒重的广义遗传力下降,狭义遗传力提高,但穗粒数的广义遗传力下降的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将12个甜高粱品种(系)分成两个组,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3×3)配成18个杂交组合,对 F_1的含糖量(BX),磷酸值和乌头酸三个性状估算了遗传变异组成和遗传力等参数。试验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组成中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讨论了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的选择问题。由于甜高粱乌头酸的遗传力低,可以在较晚世代进行选择。反之,其它二个性状 BX 和磷酸值的遗传力较高,可以在较早世代开始选择。  相似文献   

18.
豫薯四号是洛阳农科所以高干率型较抗黑斑病甘薯品种济南红为母本,以高产、抗黑斑病材料宁薯一号为父本,1980年杂交选育而成。1990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河南省命名的第一个食用型甘薯品种,获省科技三等奖。形态特征特性顶叶、叶均为绿...  相似文献   

19.
吸器(Haustorium)是条锈菌产生于小麦细胞内的唯一器官,为了研究小麦持久抗性品种中条锈菌吸器的遗传规律,选用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Aquileja (AQ)、Libellula (LB)、咸农4号(XN)和感病品种铭贤169(MX)配制杂交组合MX×AQ、LB×XN和AQ×XN,组成亲本及杂交一代(F1)杂交二代(F2)和回交一代(BCp1、BCp2)6个世代,接种条锈菌后取样,测定单位菌丝面积内的吸器数目。结果表明:AQ和LB中条锈菌的吸器数目分别为44.2/mm2和23.74/mm2,两个品种对吸器均表现较强的抗性;XN中条锈菌吸器数目(89.83/mm2)与MX(102.02/mm2)无差异,未表现出明显的抗性。小麦持久抗性品种中条锈菌吸器的遗传为部分隐性,显性度为-0.47~-1.83;控制条锈菌吸器数目的基因大约有1~2个。尺度模型检验结果表明MX×AQ组合中条锈菌吸器的遗传符合加性模型,遗传力较高为68%,而LB×XN和AQ×XN经尺度检验分析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20.
以三系杂交糯稻嘉糯Ⅰ优72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下的分蘖动态变化及成穗规律,分析了穗粒结构特点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为22.5万穴/hm~2时最高茎蘖数适宜,成穗率最高,较好地协调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能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