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纳(sodium nitroprusside,SNP),研究了一氧化氮对铜、镉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的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μM的CuCl2或CdCl2处理下,25~200uM的SNP能够提高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和叶片的SOD,POD活性,降低根系和叶片的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表明适当浓度的一氧化氮可以通过提高部分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铜、镉胁迫对平邑甜茶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盐碱地栽培葡萄的研究成果,简介了耐盐碱的葡萄品种和砧木,总结了盐碱地栽培葡萄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园艺植物果实碳素同化物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从果实中主要碳素同化物的种类及变化,山梨醇、蔗糖和淀粉的代谢转运以及碳素同化物代谢的激素和膨压调节3 个方面,介绍了园艺植物果实碳代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苹果根系生理和叶片光合对地面不同覆盖物的差异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苹果根系和叶片对地面覆盖稻草苫等材料的差异性反应,为果园地面合理覆盖提供依据。【方法】于春季将稻草苫、农用地毯、园艺地布和透明塑料膜覆盖在3年生‘红星’苹果树地面,以清耕为对照,于翌年仲春、夏末、中秋和初冬调查根系活力、根系一氧化氮(NO)生成速率、根系硝酸还原酶(NR)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Pn)等生理参数的变化,在秋冬季分析植株生长量及根系构型等。【结果】苹果根系活力、根系NO生成速率和叶片Pn等生理变化对4种覆盖物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4种覆盖物均提高了根系活力、根系NR和NOS活性及NO生成速率,其中透明塑料膜和农用地毯的效果更显著;夏季,稻草苫和农用地毯覆盖显著提高上述所测根系生理参数值,而透明塑料膜使这些参数值显著降低;秋季,4种覆盖均显著提高根系NR和NOS活性;初冬,稻草苫、农用地毯和园艺地布覆盖均显著提高所测根系生理参数值。除了春季,4种覆盖物对根系生理参数的提高,均以稻草苫的效果最显著。4种覆盖物均降低根系生理参数的变异性,其中,农用地毯覆盖下各参数变异最小,透明塑料膜覆盖下变异最大。4种覆盖物均显著提高夏末、中秋和初冬的叶片Pn及秋季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大初冬根系表面积、直径、总长度、体积和根系分形维数,促进新梢生长和干径增粗,稻草苫和农用地毯的效果更显著。稻草苫改善根系生理特性和根系形态构型,提高夏秋季叶片Pn及促进植株生长的效果最突出;农用地毯对根系分形维数的提高与稻草苫相近且高于园艺地布和透明塑料膜,对根系生理变化的稳定作用最突出;园艺地布对夏秋季叶片Pn的提高作用仅次于稻草苫,对根系生理参数的稳定效果不及农用地毯;透明塑料膜在夏末和中秋季节降低根系活力,对秋季叶片WUE的提高及对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小,对根系生理变化的稳定作用也最小。【结论】从改善苹果根系活力和根系构型、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植株生长及稳定根系生理变化的综合效果看,稻草苫的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土壤硝酸盐既是果树的氮素营养来源,也是潜在的环境污染因素;炭化秸秆是作物秸秆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施入土壤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本研究主要探讨苹果根系和根区土壤一氧化氮(NO)及土壤硝酸盐代谢相关酶在土壤施用炭化玉米秸秆后的变化,旨在揭示炭化秸秆对苹果根系及根区土壤硝酸盐代谢的调控作用,从而为控制土壤硝酸盐转化及改善果园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春季,将炭化玉米秸秆与土壤按照0.5%-8.0%(w/w)的比例混匀后装入陶盆,然后将生长势相近的3年生‘富士’苹果幼树(砧木为平邑甜茶)移栽到陶盆中,于移栽120-190 d后定期检测苹果根系和根区土壤NO生成速率以及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并分别测定根系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根区土壤亚硝酸还原酶(NiR)与羟胺还原酶(HyR)活性以及土壤硝化强度的变化等。【结果】苹果根系及其根区土壤NO生成和硝酸盐代谢对炭化秸秆施用量的反应明显不同,根系NO生成速率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在炭化秸秆施用量为1.0%-2.0%(w/w)时明显升高,在8.0%时显著下降;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炭化秸秆施用量为0.5%-2.0%(w/w)时明显升高,在4.0%-8.0%时显著下降;在处理后第120-170天,炭化秸秆对根系NO生成和硝酸还原的作用效果更突出。在炭化秸秆施用量为0.5%时,根区土壤NO生成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明显升高;在炭化秸秆施用量超过1%后,土壤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降低;在炭化秸秆施用量超过2%时,土壤NO生成速率则明显降低;在处理后第120-155天,炭化秸秆对根区土壤NO生成和硝酸还原的作用最明显。施用炭化秸秆还明显促进苹果根区土壤的硝化作用,在炭化秸秆施用量为2.0%-4.0%时,土壤硝化强度提高最明显;随着炭化秸秆用量由0.5%增加到8.0%,根区土壤羟胺还原酶活性逐渐升高;在施用后140-170 d,炭化秸秆对根区土壤硝化作用的效果最显著。【结论】土壤施用炭化秸秆明显干扰苹果根系及根区土壤硝酸盐代谢,较低施用量(0.5%-1.0%)的炭化秸秆促进根系和土壤硝酸盐还原形成NO,较高施用量(2.0%-4.0%)的炭化秸秆增强根区土壤的硝化作用,其中,0.5%的炭化秸秆对根区土壤硝酸盐还原的促进作用最突出,1.0%的炭化秸秆对根系NO的生成作用最显著,根区土壤硝化强度在炭化秸秆施用量为2%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范伟国  杨洪强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9):3907-3913
【目的】根系构型是根系的重要形态特征,也是影响植株养分吸收的重要因素,栽培容器可以通过特异的根域形状影响根系形态、结构和养分吸收特性;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是优良的苹果砧木,对根域环境反应敏感,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形状的根域对平邑甜茶新梢生长、根系构型参数及根系养分吸收的影响,为分析和塑造理想根系构型及改善苹果砧木养分吸收和植株生长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盆口直径小于盆高、盆口直径大于盆高和盆口直径等于盆高3种陶土盆,创造深窄形根域、浅宽形根域和等高等径根域3种根系构型环境,早春将等体积、同类型的营养土装入盆中,并选择植株长势和根系形态相近的平邑甜茶幼苗移栽至上述陶盆中,8个月后取样调查根系形态构型参数、新梢生长量、根系活力和根系养分吸收速率。【结果】在根域形状不同的3种栽培环境中生长8个月后,平邑甜茶幼苗新梢生长、根系构型和养分吸收特性差异明显,其中,生长在深窄形根域中的幼苗一级侧根数量最多,一级和二级侧根长度最短,植株根/冠比最大,其根系活力和对钾的吸收速率最低,对磷、钙和锌的吸收速率较低,对铁的吸收速率较强。生长在浅宽形根域中的幼苗新梢粗长、叶片多,新梢生长量最大,一级侧根和二级侧根最粗和最长,二级侧根数量和毛细根数量最多,根/冠比较小,根系对钾的吸收速率最高,对磷和锌的吸收速率较高,对钙的吸收速率较低,对铁的吸收速率最低。生长在等高等径根域中幼苗新梢细短、叶片少,新梢生长量最小,主根最细,一级侧根数量和毛细根最少,根/冠比较小,其根系活力最高,对钙和锌的吸收速率较高,对磷、钾和铁的吸收速率较低。【结论】根域形状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形态构型、养分吸收性能、根/冠比和新梢生长影响显著;深窄形根域使幼苗侧根长度和直径变小、一级侧根数量增多,植株根/冠比增大及对铁的吸收能力提高;浅宽形根域使平邑甜茶幼苗侧根粗且长、毛细根更丰富,植株对磷、钾的吸收能力和新梢生长增大;等高等径根域使幼苗主根直径变小、一级侧根和毛细根数量减少,使根系活力和植株对钙的吸收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洛麦21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麦21的生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洛麦21的幼穗分化总体表现为前期慢、后期快,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的时间缩短。平均灌浆速率在1.453~1.697之间,在10月4日播种下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时间35~38 d,千粒重稳定在45 g以上。针对灌浆速率而言,以10月上旬适期播种对洛麦21最为有利。洛麦21主要依靠主茎和第1、2个一级分蘖成穗。随着播期的推迟,洛麦21的总分蘖数明显降低,成穗率提高。以10月1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旱作条件下,选用4个高肥小麦品种与4个抗旱小麦品种,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6个杂交组合。同时将4个旱地亲本进行M2.5辐射处理,同样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6个杂交组合。通过对辐射前后主要性状遗传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和辐射前相比,辐射后,中优9507、洛优9906、洛优9909的单株粒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增加,其产量构成因素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生物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增加。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株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有所增加,但总小穗数的广义遗传力增加的幅度较大。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穗长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有所降低,但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和穗长的狭义遗传力降低的幅度较大。穗粒数和单穗粒重的广义遗传力下降,狭义遗传力提高,但穗粒数的广义遗传力下降的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试验利用20个旱地小麦品种,在育种圃种植模式下,对生长后期(挑旗期、抽穗期、半仁期、顶满仓期)上部三片叶的叶片含水量及其它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上三叶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同一育种目标对上三叶的性状要求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叶片对抗旱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贡献也不同。叶片含水量和抗旱性之间直接效应不大;从整体上可以看出,上三叶越长、长/宽越大,抗旱性越强;旗叶叶片较窄且薄,倒二叶、倒三叶宽度较小是抗旱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10.
依据1990-2006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分析了17年来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对照种和区试中居前三位的品种(系)在产量、成产三因素方面的变化趋势,并主要依据所有参试品种(系)的平均值,分1990-1998、1999-2006两个阶段来分析育种目标的演变。结果表明,在1990-2006年17年中.成产三因素的变化趋势是:在争取提高产量的基础上,穗数比较稳定,穗粒数逐渐增加且趋于稳定,千粒重略微增加;两个阶段育成的品种(系)表现为:产量变化从每公顷4482kg增加到5192kg.每公顷穗数稳定在520万左右,穗粒数由28.4粒增加到31.1粒,千粒重稳定在39g左右。依此提出今后旱地小麦的育种目标为:产量达到每公顷6000kg,穗数稳定在520万-540万/hm^2,穗粒数达35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同时应注重旱地优质小麦新品种(系)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