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T优817是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湘西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用T98A与R441配组合作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在湘西和武陵山区作中稻种植,种植海拔越高生育期延长,海拔200m全生育期135d,海拔800m全生育期155d。2008-2009年参加湖南省中稻组区试,全生育期141.3d。  相似文献   

2.
高产抗寒杂交稻新组合"金优554"的选育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优554系安顺市农科所用金23A作母本,自育恢复系安恢554作父本组配选育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寒性强的中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在2001~2002年两年的贵州省杂稻迟熟A组区试中,平均较对照汕优63增产11.2%,在2002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较对照增产21.9%.株高101.4cm,有效穗18.0万左右/667m2,穗实粒数125.2粒,全生育期145.2~152.5d,抗寒性较强,中抗稻瘟病、纹枯病.经稻米品质分析,该组合是适宜食品加工型的优质专用型稻米.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适于贵州海拔400~1 300m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杂交稻Y两优199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Y两优1998是用湖南省杂优中心选育的"Y58S"作母本,长沙希望农业研究所选育的"新恢1998"作父本,2008年由湖南希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配制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14年通过湖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14007。1信阳市罗山县种植表现1.1主要特征特性Y两优1998属感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信阳市罗山县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d,比Ⅱ优838长3~4d。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对山西亚高山草甸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防止草甸退化,本研究以北部的五台山、中部的吕梁山、南部的中条山为研究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草甸物种多样性调查,探讨山西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随经度、纬度、海拔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在水平方向上,草甸物种多样性呈现中等经度高值、中低经度低值、中低纬度低值的分布格局,其中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随经纬度具显著差异(P<0.05),Pielou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Shannon指数随经度差异显著(P<0.05)而随纬度差异不显著(P>0.05)。(2)在垂直方向上,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呈现中海拔高值、高海拔低值的分布格局(P<0.05),Pielou指数和Shannon指数随海拔升高趋于减小(P>0.05)。因此,山西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符合“中间高度膨胀”的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5.
嘉糯1优6号杂交糯稻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嘉糯1优6号是福建省农林大学作物遗传研究所选用嘉农WXA1与嘉糯恢6号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籼糯稻新组合。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属基本营养型,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8d,比对照两优2186长3d(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6d,与特  相似文献   

6.
攀西地区水稻生育期的垂直变化特点及其积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水稻生育期的垂直变化特点及其积温效应, 本文选用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和常规粳稻3个类型5个代表性品种为供试材料, 在攀西地区海拔540~1 800 m范围内进行了多点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从播种至抽穗所经历的天数(以下简称播抽期)及其所需要的有效积温在不同种植地点和播期之间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播抽期及其所需有效积温与海拔高度和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播抽期和全生育期与种植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呈线性正相关, 播抽期所需有效积温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呈二次函数关系; 播抽期和全生育期随着海拔和纬度的升高而延长, 播抽期所需有效积温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后减, 中海拔地区(1 200~1 300 m)需要的有效积温最多。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安湘S/318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育种专家郭名奇副教授育成,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好等优点。该组合1996年引入我市试种示范,田间表现需肥水平中等,中抗稻瘟病,抗稻曲病,成熟期黄丝亮秆,一般产500kg/667m2~600kg/667m2。且抗寒性较强,特别在海拔较高(500~600m)的山丘区,产量优势更明显,深受种植农民欢迎。1998年在我市参加中稻区试,产量居中熟组首位,全生育期同汕优77。现将该组合制种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 定准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是该组合制种高产…  相似文献   

8.
《种子世界》2014,(2):56-57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7品种名称:内香6优498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内香6A×蜀恢498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8.2d,比对照II优838短0.6d。株高106.7cm,穗长26.0cm,有效穗数221万穗/hm2,粒数173.2粒/穗,结实率81.9%,千粒重30.9g。产量表现:2012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97kg/hm2,比Ⅱ优838增产4.3%。  相似文献   

9.
苦瓜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6个苦瓜高世代自交系分成两组,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9个杂交组合。利用11个数量性状计算主成分遗传距离。以遗传距离为自变量,杂种优势为依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果长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分别为显著和极显著直线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7.5718+3.2272X和Y=-5.8529+1.5946X。单果质量和果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无相互关系。分析认为单果质量为产量的重要构成性状,而叶柄长、节间长为果长的重要构成性状。对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可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1987—2005年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种群数量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年均捕获率为6.90%±2.57%,一年内在5—6月和10—11月出现2次数量高峰期,最高峰在6月,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制定了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分级标准。建立了应用早春3 月种群数量基数(X1)、4月种群数量×4月繁殖指数(X2)预测数量高峰期6月种群密度(Y)的2个短期预测预报模型:Y=1.3669X1+5.6175;Y=0.4988X2+7.2940,可提前3个月和2个月预测当年数量峰种群密度和发生程度,经回测验证,数值和数量级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数值预测平均吻合率为86.61%和86.11%,数量级预测吻合率均为78.95%,结果比较准确,故该预测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摘 要:为减轻冬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利用闽清县15个自动气象站最低气温观测数据和1:25万DEM数据,建立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与冬季最低气温地理气候方程,对2009~2010年冬季4个月份的月最低气温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和地理因子,对冬季最低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达到监测要求。随着经度的增加或纬度、海拔高度的减小,月最低气温有增加趋势。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棉铃对位叶碳氮变化特征与其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选用科棉1号和美棉33B两个棉花品种,于江苏南京、徐州进行施氮量(0、240、480kg.hm-2)试验,研究棉铃对位叶碳氮变化特征与棉铃(棉子、纤维)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全碳、全氮含量变化可用函数Y=at2+bt+c〔Y(%):全碳或全氮含量,t(d):铃龄,a、b、c:参数〕拟合,碳氮比变化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进一步分析棉铃对位叶碳氮变化的特征值发现:(1)棉铃对位叶全碳含量达到最小值的时间早、最小含量值高,则可提高棉铃、棉子、纤维生物量快速累积持续期间的平均速率,但缩短了棉铃和纤维生物量快速累积持续期,延长了棉子生物量快速累积持续期。(2)棉铃对位叶全氮含量达到最小值的时间晚,则可延长棉铃和纤维生物量快速累积持续期;全氮最小含量值高,则可延长棉子生物量快速累积持续期。(3)棉铃对位叶碳氮比快速增长持续期长、快速增长平均速率小,则可延长棉铃及纤维生物量快速累积持续期。可见,棉铃对位叶碳氮变化特征与棉铃生物量的关系密切,可通过调控棉铃对位叶碳氮含量及其比值促进棉铃发育。  相似文献   

13.
粳稻不同发育时期剑叶含氮量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分析水稻剑叶含氮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的相互关系,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以46份不同地理来源的优质粳稻品种为材料,测定抽穗后不同发育时期剑叶的含氮量,并于成熟期收获籽粒测定蛋白质含量及稻米食味值.结果表明,抽穗期和抽穗后7 d剑叶含氮量与食味值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635**和-0.661**.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建立了根据剑叶含氮量预测稻米食味值的最优回归方程Y=74.879-2.450 X_1-2.622 X_2,且发现当抽穗期和抽穗后7 d剑叶含氮量小于或等于3.7%时,稻米食味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柠条种子害虫复合防治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和掌握柠条种子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而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于2003年采用田间与室内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柠条产区种子害虫防治指标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建立了中间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erophylla)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等3种柠条上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rtae(Liao))、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 Motschulsky)、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等3种种子害虫幼虫数与种子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模型:Y=-0.254X1-0.595X2+0.173X3+116.236;Y=-0.045X1+0.480X2-0.760X3+30.453;Y=0.04766X1+0.04374X2+0.01845X3+2.380;同时得出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上种子害虫幼虫复合防治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2.34707=-0.04766X1-0.04374X2-0.01845X3;116.1461=0.254X1+0.595X2-0.173X3;30.3332=0.045X1-0.480X2+0.760X3。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青海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了解近50年青海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选用青海高原43个气象站的基本气象数据,分析整个区域和4个生态功能区生长季日照时数在过去50年中的变化趋势和变化成因。结果表明:青海高原整个区域和柴达木盆地生长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他3个生态功能区变化趋势不明显。空间分布为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小。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整个区域和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突变时间分别为2004年和1999年,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和三江源地区在2006—2008年之间发生突变。影响青海高原整个区域和生态功能区生长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子是云量,而次要因子表现略有不同。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分布随着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经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早春覆盖对长江中下游绿芦笋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绿芦笋早春生长的影响,促进嫩茎提早萌发,以芦笋品种‘井冈701’为试材,研究了地膜、小拱棚、稻草、草木灰等覆盖方式对芦笋嫩茎萌发、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拱棚和单层地膜均能显著提高地温,促进嫩茎提早萌发与采收,并能大幅提高前期产量和春季总产量,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其中小拱棚处理效果最佳,可提高地温2.1~6.7℃,比对照提早20天采收,产量比对照提高18.57%,每666.7 m2收益比对照提高了136.67%。稻草覆盖对芦笋的生长、产量和效益的促进作用较小,而草木灰则不能显著提高相关指标。试验筛选出了一种能使早春绿芦笋采收时间大大提前,且产量显著提高的简便农艺方法,对于促进本区域甚至全国的芦笋均衡供应以及提高芦笋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进一步开展循环农业的相关研究及制定相关政策,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系统阐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该地区循环农业具有历史悠久性、结构复杂性、模式多样性、技术先进性、功能高效性、发展可持续性等显著特征。并指出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着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劳力缺乏、意识淡薄、机制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进循环农业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提高认识;(2)制定规划;(3)完善制度;(4)增加投入;(5)培养人才;(6)扩大规模;(7)延长链条;(8)加强研发。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秧龄对双季机插晚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机插晚稻移栽秧龄过长的问题,选取温光特性及熟期各不相同的4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移栽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感温性水稻穂、成熟期均明显推迟,而感光型水稻生育期受影响较小;感温性迟熟品种25 天、30 天移栽产量显著下降,而感温性中早熟及感光性迟熟品种至30 天移栽产量才发生显著下降。最佳移栽秧龄为感温性晚稻15 天左右,感光性晚稻20 天左右。感温性品种作双季晚稻种植时应选用中早熟品种,而感光性品种可选用高产的中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应用增效缩节胺(25%DPC水剂,简称DPC+)进行化学封顶的可行性。【方法】于2015―2017年在江苏大丰、安徽宿松和湖北武汉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化学封顶时期(人工打顶同期、人工打顶后5 d)和封顶剂DPC+剂量(750,1 125,1 500 m L·hm^-2)对麦(油)后直播棉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打顶相比,DPC+化学封顶处理的株高和果枝数增加(最多分别增加21.6 cm和4.8个),中部和上部果枝(尤其是上部果枝)缩短,除个别点次外果节数不受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化学封顶处理的产量多与人工打顶相当,低剂量DPC+处理的产量在降水量大的年份有一定程度下降,化学封顶时期对产量影响较小。【结论】应用DPC+对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进行化学封顶有较好的可行性,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技术参数、建立稳发稳长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小麦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定性,应用Francis-Kannenberg模型分析法、线性回归Eberhart-Russell模型分析法、适应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新育成的13个小麦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8个,占61.5%,但丰产稳产的小麦品种较少,只有微红225和扬辐麦2049,仅占15.4%。用高稳系数法评价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是可行的,将高稳系数法与3种稳定性参数法相结合则更能准确反映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