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夏谷群体光合速率及不同冠层器官的光合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夏谷品种鲁谷10号3种密度条件下群体光合速率的研究表明,生育期间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都呈单峰曲线型,峰值出现在开花期前后,从抽穗到灌浆初期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但高密度条件下开花后群体光合速率衰减很快。开花期和灌浆后期对不同冠层器官光合贡献的分析表明,两个时期趋势相同,都以上三叶贡献最大,中部三叶次之,下部叶较低,茎鞘只占5%左右,穗部表现为呼吸消耗,且消耗总光合比重趋于上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鲁谷10号亩产400kg以上的群体光合指标为,开花期群体光合速率应达31μmol·m-2·s-1以上,以后应维持在较高水平,至成熟期仍应达12μmol·m-2·s-1左右。还探讨了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夏谷鲁谷10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谷鲁谷10号高产栽培技术付文词,王福余,管延安,赵君实,任德昌(山东省莒南县农业局2766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250100)夏谷新品种鲁谷10号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90年杂交育成。1995年山东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该品种幼苗生长整齐...  相似文献   

3.
对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展谷子杂交育种工作以来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遗传基础的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前,华北夏谷区谷子育种的骨干亲本先后经历了“新农724-日本60日、豫谷1号、冀谷6号、鲁谷2号、鲁谷5号-日本60日、豫谷1号、冀谷6号、鲁谷2号、不5019”的变化过程,对上述骨干亲本的系谱进一步追踪发现,该阶段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遗传基础主要来源于“日本60日、60日还仓、米黄谷、小柳根”4个基础种质,遗传基础相当狭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1994-2003年国家区试和河北省区试参试品种中70%以上含有“日本60日”血缘,严重的年份达100%,40%以上双亲均有日本60日血缘,严重的年份达75%,导致育成品种抗性脆弱,产量品质难以取得较大突破,使我国谷子育种工作长期处于爬坡阶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育种手段的单一化和人们对少数骨干亲本的集中利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品种资源研究,广泛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源,进行亲本材料的创新,并不断进行方法创新,探索一些先进使用的新型谷子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夏谷新品种冀谷15冀谷15系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用鲁谷5号作母本,冀谷6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夏谷新品种。1996年4月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谷15幼苗绿色,生育期85~90天,株高115cm左右,穗长15~18cm,穗呈纺锤形……  相似文献   

5.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4,自引:7,他引:74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期达最大值.紧凑型品种在适宜高密度下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易获高产,平展型品种在适宜低密度下,大喇叭口期上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平展型品种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高产群体光合最适叶面积指数紧凑型品种6-7,平展型品种4-5.玉米开花后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生物产  相似文献   

6.
在田间条件下对6个糯稻品种的群体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及稻米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糯稻群体光合速率随生育期的变化基本上为单峰曲线,在齐穗期达最大值,但不同类型品种间有差异。齐穗期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齐穗后26d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棉花群体冠层结构与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晋棉10号品种9.0万~15万株·hm-25个群体密度梯度下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其与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西特早熟棉区适期播种条件下,晋棉10号品种最适群体为10.5万株·hm-2。该群体下,棉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均优于其他群体,经济产量高出其他群体平均产量25%以上。同时,提出了晋棉10号品种适宜群体的若干指标,为确定棉花高产栽培措施及建立棉花生产管理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志芬  任凤山 《作物学报》1997,23(5):607-614
选择了当前推广的不同穗型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常规测定技术,对其部分生理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在群体根系活力、群体光合速率和物质运转分配等特性的变化上存在较大差异,此三种生理特性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不同品种间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的高低。大穗型品种平均单茎根系活力和单茎光合速率同小穗型品种相比存在较高优势。  相似文献   

9.
对麦茬复播4个向日葵杂交种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葵10号最大叶面积指数为3.6,而新食葵6号最大叶面积指数为5.8。向日葵不同品种在生长期单位面积的干物质积累变化呈"S"型曲线,但新食葵6号的干物质积累较大,与产量不成正比。复播油葵单株光合势变幅在5.93~16.86m2.d,光合势与生物产量和子实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全生育期净光合效率的平均值为10.08g/m2.d。  相似文献   

10.
高产冬小麦群体呼吸速率变化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表明,小麦群体呼吸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是单峰型曲线,开花前后达最大值.大群体的呼吸速率高于小群体,其高峰期出现早,后期下降迅速.群体呼吸速率的日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群体呼吸速率所占总光合的比例因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品种、不同密度而异.拔节—孕穗;灌浆中期—成熟是小麦一生中呼吸比例较高的两个时期.两个品种全生育期呼吸/总光合的值平均为31.4%.基本苗少的处理呼吸/总光合的值依次低于基本苗多的处理.小麦群体呼吸速率与每亩分蘖数、叶面积系数、干物重之间,在孕穗期前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产量亦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群体呼吸速率高是群体生长旺盛的表现,但生产上要适当限制过高的群体呼吸消耗.减少基本苗可以适当降低群体呼吸消耗,对籽粒产量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温室水培甘薯树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准确反映水培形式下甘薯树的光合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烟薯18和烟薯20为试材,利用CIRAS-1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两种甘薯树对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变化的响应可以用二次方程来描述,烟薯18和烟薯20的光饱和点为1704.721-1925.037μmol?m-2?s-1, 光补偿点为33.735-39.857μmol?m-2?s-1, 温度在25℃左右时,两种甘薯树光合速率达到最高,CO2的饱和点和补偿点为776.406-819.342μL?L-1和55.667-62.410μL?L-1之间。  相似文献   

12.
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王庆成  牛玉贞 《作物学报》1996,22(2):223-227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改变株型的方法,比较了原型(平展型)与改型(紧凑型)玉米不同密度的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改型群体光合速率比原型平均提高17.2%,籽粒产量增加5.3% ̄8.6%。抽丝期群体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692)。改型玉米群体内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分布比原型相对的“均匀”,是群体光合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认为玉米作物的优化群体结构为紧凑型玉米个体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3的群体光合(CAP)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开花期;但生育前期豫麦49的CAP高于周麦13,而开花后周麦13有明显优势.两品种的群体叶源量(CLSC)具有与CAP相同的趋势.开花期和灌浆中期的CAP日变化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0h左右.不同穗型品种不同密度处理  相似文献   

14.
引种于青藏高原的大田玉米研究: 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杨甲定  刘志民 《作物学报》2002,28(4):475-479
引种于青藏高原的大田玉米, 在拔节期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一单峰曲线, 最大值39.03 μmol CO2*m-2*s-1出现在15:00; 而文献中生长在干旱半干旱交错平原区的同品种玉米, 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最大值20.03 μmol CO2*m-2*s-1出现在12:00. 表明玉米从低海拔平原引种到高海拔地区使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大. 适宜的白天高温、充足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株型的水稻冠层光合生产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于冠层光分布的光合作用模型,以紧凑型和松散型2个不同株型水稻冠层为对象,通过设计不同的模型输入参数组合,定量分析了不同株型水稻冠层直接辐射消光系数的日变化特征、正午时刻直接辐射在冠层内的垂直分布特征、冠层内光合作用速率的垂直分布特征、不同辐射强度下冠层光合作用速率随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日变化等。结果表明,紧凑型的增产潜力依赖于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效能、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辐射强度等。研究结果为水稻高产栽培及理想株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6.
苹果三维树冠光能利用效率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模拟树冠内叶片光能利用效率(LUE)三维分布,构建了三维树冠净光合速率(Pn)和LUE耦合模型,LUE由Pn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比值求出。以27年生开心形‘富士’苹果树(Malus domestica Borkh. cv. ‘Fuji’)为试材,通过实测确定三维树冠内叶片和PAR分布,并据2011—2012年测定数据拟合相关模型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当光合有效辐射低于约750 μmol/(m2?s)时,树冠整体LUE随PAR的增加而增加,超过750 μmol/(m2?s)后,LUE随PAR的增加而略有降低;LUE随空气CO2浓度和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光照充足时[PAR=1500 μmol/(m2?s)],从树冠底部到顶部,树冠整体LUE从0.02481 mol/mol降低为0.01250 mol/mol,降低了50%,树冠两侧和内膛的差异不到10%。在一天当中苹果树冠LUE整体呈双峰曲线,晴天的LUE比阴天高22.7%,约为0.01148 mol/mol。研究显示,该模型可模拟出不同环境条件下苹果三维树冠LUE的三维分布和日变化。  相似文献   

17.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CO2通量和水汽通量的变化特征对于探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涡度相关系统测定了晴天条件下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抽穗期的水碳通量,分析其日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大,用米氏方程拟合达到极显著水平,最大潜在碳通量为3.63398 mg/(m2· s);(2)CO2通量上午和下午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存在气孔抑制现象;(3)水汽通量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大,但下午的水汽通量显著大于上午,其原因在于下午的饱和水汽压差远远大于上午,造成下午的蒸腾和蒸发更大;(4)冠层导度随时间的推移基本呈减小的趋势,到11:00 左右基本保持恒定,到14:00左右随着光合有效辐射越来越弱,冠层导度逐渐减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露水蒸发引起上午冠层导度被高估。  相似文献   

18.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研究了两个观赏凤梨品种红星(Guzmania ‘Rana’)和丹尼斯(Guzmania ‘Denise’) 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及其光响应和CO2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且红星的净光合速率在全天都高于丹尼斯。高温、强光引起的气孔部分关闭及光抑制是导致观赏凤梨光合“午休”现象的主要原因。丹尼斯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高于红星,但其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都远小于红星。二者的CO2补偿点比较接近,但红星的CO2饱合点显著高于丹尼斯。红星在CO2饱合点的净光合速率远大于丹尼斯,但二者的羧化效率相同。最后依据本研究的结论,为合理安排生产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冠层内的光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快速、简便、可重复、无损伤、较经济地鉴定小麦产量有关性状对提高育种效率有重要促进作用,于1998年和1999年两个种植季节,在密度为650-700万穗/hm^2的田间试验中利用数字冠层图像分析仪测定了津麦2号、京411、中麦9号和8017-2等4个北部冬麦区代表品种的冠层内光分布参数。结果表明,灌浆中期测定较能反映整个灌浆期的冠层光分布状况。在相似密度下的直接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在年份间差异不显著,而在品种间差异显著。冠层上部的消光系数与冠层下部及冠层平均消光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建议育种中选择冠层上部消光系数小的基因型来改良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20.
Low radiation reduces wheat grain yield in tree-crop intercropping systems in the major wheat planting area of China. Here, two winter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cultivars, Yangmai 158 (shading tolerant) and Yangmai 11 (shading sensitive), were shaded from jointing to maturity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low radiation on crop growth, photosynthesis and yield. Grain yield losses and leaf area index (LAI) reduction were less than the reduction in solar radiation under both shading treatment in both cultivar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0), grain yield only reduced 6.4 % and 9.9 % under 22 % shading treatment (S1), while 16.2 % and 25.8 % under 33 % shading (S2) in Yangmai 158 and Yangmai 11 respectively. The reduction in LAI was 6.0 % and 9.2 % (S1), and 18.2 % and 22.2 % (S2) in Yangmai 158 and Yangmai 11 respectively. However, decline in canopy 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 (CAP) was 15.0–22.9 % (S1) and 29.5–49.6 % (S2),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duction in radiation. The reduction in LAI was partially compensated by increases in the fraction of the top and bottom leaf area to the total leaf area, which facilitated to intercept more solar radiation by the canopy. The decrease in photosynthetic rate ( Pn ) of flag leaf was partially compensated by the increase in Pn of the third leaf from the top. In addition, an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low Pn and the high Chl content in flag leaf was observed at 30 DAA. This could be explained that more excitation energy was dispersed via the non-photochemical approaches in the photosystem II (PSII) of flag leaf after long-term sha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