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品种齐穗期库源结构对稻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源库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源库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原因在于,随着杂交组合每穗着粒数的增加,单位颖花的源占有量减少,稻穗籽粒灌浆速率降低,灌浆历期延长,籽粒容重增大,整精米率提高;当籽粒灌浆  相似文献   

2.
北疆高产棉田群体光合速率及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研究了北疆2250kg·hm-2高产条件下棉花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250kg·hm-2高产棉田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在盛花期以前稳定上升,至盛铃期达最大,值为4.05g·m-2·h-1,吐絮盛期尚保持较高水平。全生育期平均值为2.63g·m-2·h-1。群体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也呈单峰曲线,在1d内至北京时间14∶00~15∶00达最大值。与其它产量条件下棉花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盛花结铃期和吐絮期群体光合速率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生产上,加强棉田后期管理,保持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有利于棉花高产。  相似文献   

3.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4,自引:7,他引:74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期达最大值.紧凑型品种在适宜高密度下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易获高产,平展型品种在适宜低密度下,大喇叭口期上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平展型品种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高产群体光合最适叶面积指数紧凑型品种6-7,平展型品种4-5.玉米开花后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生物产  相似文献   

4.
复合群体中小麦光合特性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娟 《作物杂志》2007,23(5):39-41
通过对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中小麦的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蒸腾系数、水分利用率、相对湿度、叶室温度、叶片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生态生理指标在一日内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群体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叶片温度、蒸腾系数和水分利用率日变化均为单峰形曲线;群体光合速率和气孔阻抗的日变化呈S形曲线,但趋势相反,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蒸腾系数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光合速率与气孔阻抗呈显著负相关。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影响群体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要提高复合群体的经济产量,主要靠调整群体结构,即在保证光合面积的前提下,改善群体内部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提高群体的光合能力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同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水稻的合理使用肥料奠定基础。本试验以‘天隆优619’和‘盐丰47’两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共设置4个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处理,分别为CK(0 kg/hm2)、T1(15 kg/hm2)、T2(30 kg/hm2)和T3(45 kg/hm2),测定并分析水稻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后,水稻的产量、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619-T2和47-T2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9.15%和18.45%,与CK相比差异显著;光合速率与CK相比差异显著,619-T2和47-T2在齐穗期和灌浆期分别提高8.40%、10.62%和9.84%、8.77%;在品质方面,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现增加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呈现降低趋势,蛋白质含量呈现增加的...  相似文献   

6.
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王庆成  牛玉贞 《作物学报》1996,22(2):223-227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改变株型的方法,比较了原型(平展型)与改型(紧凑型)玉米不同密度的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改型群体光合速率比原型平均提高17.2%,籽粒产量增加5.3% ̄8.6%。抽丝期群体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692)。改型玉米群体内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分布比原型相对的“均匀”,是群体光合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认为玉米作物的优化群体结构为紧凑型玉米个体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7.
高产冬小麦群体光合能力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1,自引:12,他引:79  
董树亭 《作物学报》1991,17(6):461-469
研究了高产麦田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前后达最大值。大播量、大群体前期群体光合上升快,高峰期进入早,后期下降迅速;小播量,小群体则有利于后期群体光合能力的提高和保持。群体光合速率受单茎的发育状况、叶面积指数及光能截获率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夏谷群体光合速率及不同冠层器官的光合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夏谷品种鲁谷10号3种密度条件下群体光合速率的研究表明,生育期间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都呈单峰曲线型,峰值出现在开花期前后,从抽穗到灌浆初期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但高密度条件下开花后群体光合速率衰减很快。开花期和灌浆后期对不同冠层器官光合贡献的分析表明,两个时期趋势相同,都以上三叶贡献最大,中部三叶次之,下部叶较低,茎鞘只占5%左右,穗部表现为呼吸消耗,且消耗总光合比重趋于上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鲁谷10号亩产400kg以上的群体光合指标为,开花期群体光合速率应达31μmol·m-2·s-1以上,以后应维持在较高水平,至成熟期仍应达12μmol·m-2·s-1左右。还探讨了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的光合性能及物质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 6个玉米品种在旱作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 (LAI)大 ,衰退慢 ,成熟时LAI仍在 2 0以上。吐丝后光合势明显提高 ,较低产品种平均增加4 6 8%。总光合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8867 )。叶片光合速率增强 ,干物质积累增多 ,向外转移减少。群体穗数与产量无明显相关 ,但单株穗粒数与群体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r =0 874 7)。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群体光合性能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在整个生育期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散粉至乳熟期间,因不同品种而异。净同化率则呈“马鞍”型曲线变化。多分蘖品种科试1号、植株高大品种东陵白与农大647在生育期间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较高,东陵白生育前、中期群体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且高值持续时间较长,这是其生物产量高的生理基础。生产中,采取合理栽培措施,克服此类品种植株高大、个体繁茂、群体郁蔽导致植株病害和倒伏严重的不足,可实现青贮玉米群体生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收获期对北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收获时期对北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米质性状的影响,为今后从栽培措施上改良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米质提供理论依据。以2个杂交粳稻和3个常规粳稻为试验材料,从齐穗后30d开始,每7d取样收获1次,共取样收获7次,风干后统一测定米质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期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影响显著,随着收获时期的延后,糙米率、精米率先逐渐增加,在齐穗后65d达到最大值后显著降低,整精米率在齐穗后65d之前波动较大,无明显规律性,齐穗后65d之后显著下降;杂交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常规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整体差异不显著,5个品种的白度值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收获时期对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大多未达显著水平。食味值除丰锦品种在不同收获时期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4个品种随收获时期的推迟整体呈下降趋势,在0.05显著水平上有差异,在0.01显著水平上差异大多不显著。同一收获时期间比较,常规粳稻的加工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优于杂交粳稻,杂交粳稻的白度值显著优于常规粳稻。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性状的表现上,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在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间并无显著的差异,在最佳收获期上也无显著差异。若要改善加工品质,需适当延后收获,一般在齐穗后58d收获较好;若要改善外观品质,提高食味值,则需适当提前收获,在齐穗后30~37d收获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同一穗上弱势粒占强势粒千粒重的百分比表示籽粒相对充实度。2003-2004年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了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籽粒相对充实度化学调控及其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速率在灌浆初期(花后5~12 d),强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256%;而在灌浆盛期(花后12~19 d)及后期(19~32 d),弱势粒平均分别比强势粒高16.67%、154.55%。PR1处理可明显促进弱势粒的起始灌浆速率,及早启动弱势粒的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在花后5~12 d迅速降低,花后12~19 d迅速上升,花后19~32 d缓慢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偏“V”型动态曲线。PR1处理在花后19 d籽粒相对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灌浆中、后期(花后19~32 d)的籽粒相对充实度基本上与平均千粒重、经济系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弱势粒的糙米率呈显著正相关,花后19 d的相对充实度与弱势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施氮水平设置为120,150,180,225 kg/hm2(分别记作N1、N2、N3、N4),考察各处理的产量及其形成和分蘖动态、剑叶SPAD值、剑叶光合速率以及干物质积累等变化指标。结果表明: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各处理产量均呈N1、N4、N2、N3依次增加的变化趋势;4个供试组合在分蘖盛期的总生物量呈N1、N2、N3、N4依次增大的变化趋势,在齐穗后13 d、成熟期4个组合的总生物量均呈N1、N4、N2、N3依次增大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发现,齐穗后13 d、成熟期的叶干质量、茎鞘干质量、穗干质量、根系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生物总量和剑叶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试验结果说明,在120~180 kg/hm2,增加施氮量有利于双季稻取得高产;增加施氮量可促进分蘖盛期干物质的积累,但过量施氮会影响生长后期干物质的积累;齐穗后较大的生物总量和较高的剑叶光合速率有利于双季稻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该稻区不同时期主栽的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总的趋势是前期低、后期高、中期次之;不同水稻品种抽穗前、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比例不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量由高到低的品种为‘松粳9号’、‘松粳3号’、‘松粳2号’、‘松粳6号’、‘五优稻1号’、‘藤系138’;产量由高到低的品种为‘松粳9号’、‘松粳3号’、‘松粳6号’、‘松粳2号’、‘五优稻1号’、‘藤系138’;拔节至齐穗期和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穗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合理提高拔节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提高本稻区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提高杂交中稻结实率的措施,2012-2013对杂交中稻品种抽穗期前后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观察,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受气象因子的制约,特别是水稻抽穗期前后20d的气象因素对水稻结实率影响较大,Y两优585受抽穗期前10d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奇优894、金优785受抽穗期后10d天气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双季水稻叶片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水稻叶片温度与产量关系,以双季早晚稻12个品种为材料,2008-2009年应用红外测温仪记录叶片温度,并分析大气温度、气叶温差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叶片温度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幅度小于气温;在不同生育阶段品种间气叶温差存在明显差异。各生育时期14:00点的气叶温差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抽穗期的相关程度最高;抽穗期和抽穗后的剑叶日平均温度与产量呈负相关,剑叶的日平均气叶温差与产量呈正相关;超级稻的气叶温差高于非超级稻。  相似文献   

17.
淹涝胁迫条件对水稻形态的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分析不同品种早稻对水淹胁迫的响应,于2012年3—7月分别对不同品种水稻的分蘖期、抽穗扬花期耐淹能力及不同淹涝强度对一些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期不同品种籼稻在不同的淹涝强度处理间的株高变化结果不一。不同淹水处理小区出现主茎穗和分蘖穗发育进程不一致,生育期延长天数与淹水天数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为‘湘早籼24’植株相对比较矮,受钻心虫危害比较严重。钻心虫发生面积和淹水强度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淹水处理造成水稻产量降低,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产量降幅随淹水时间延长而加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播期对江西晚稻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以荣优华占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及对江西长序列气候资料的分析,研究播期对江西双季晚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生育期内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晚稻产量呈下降趋势(降幅达2.0%~38.1%)。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57~0.991),穗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在不同年份相关性存在差异。温光资源利用率和积温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且全生育期积温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比1991-2020年江西省晚稻安全齐穗期和成熟期可知,2006-2020年较1991-2005年赣北安全齐穗期基本无变化,赣中和赣南分别推迟2和3d;2006-2020年较1991-2005年赣北、赣中和赣南安全成熟期分别推迟11、6和6d。因此,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用生育期适宜的品种,在确保早稻成熟条件下,适时早播晚稻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9.
粳稻不同发育时期剑叶含氮量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分析水稻剑叶含氮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的相互关系,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以46份不同地理来源的优质粳稻品种为材料,测定抽穗后不同发育时期剑叶的含氮量,并于成熟期收获籽粒测定蛋白质含量及稻米食味值.结果表明,抽穗期和抽穗后7 d剑叶含氮量与食味值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635**和-0.661**.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建立了根据剑叶含氮量预测稻米食味值的最优回归方程Y=74.879-2.450 X_1-2.622 X_2,且发现当抽穗期和抽穗后7 d剑叶含氮量小于或等于3.7%时,稻米食味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施氮量与‘松粳9号’干物质积累、产量、氮肥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明确最佳氮肥施用量,使其在生产中真正发挥超级稻的增产潜力。以超级稻‘松粳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超级稻‘松粳9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齐穗期,地上部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吸氮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地上部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吸氮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产量与成熟期稻穗和植株干物重、齐穗期稻穗含氮量、成熟期稻穗和植株含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肥生理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量195 kg/hm2能实现超级稻‘松粳9号’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