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不同农业废弃物还田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秸秆、牛粪和鸡粪不同还田量对玉米氮素吸收积累、氮素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通过探讨不同农业废弃物还田对土壤-玉米系统的氮素表观平衡,为农业废弃物与化肥合理配施,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损失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等养分量(N240kg/hm2,P2O5154kg/hm2,K2O197kg/hm2)的条件下,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秸秆、牛粪和鸡粪还田与单施化肥相比均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茎叶和植株的氮素吸收积累量,其中25%鸡粪有机氮还田配施75%化肥氮(S10处理)玉米籽粒、茎叶和植株的氮素吸收积累量最高,分别为129.4、98.4、227.8kg/hm2。农业废弃物与化肥配施能有效降低氮素表观损失,其中S10处理氮素表观损失最低为37.7kg/hm2。适宜的秸秆、牛粪和鸡粪还田量能明显的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在秸秆还田处理中,75%秸秆粉碎还田配施化肥N191.2kg/hm2(S4)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为44.7%比单施化肥(S1)高4.3%;在牛粪还田处理中,25%牛粪有机氮还田配施75%化肥氮(S6)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为51.2%,比单施化肥处理高10.8%;在鸡粪还田处理中,25%鸡粪有机氮还田配施75%化肥氮(S10)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达56.84%。比单施化肥处理高16.5%。因此,综合玉米的氮素吸收量、氮素损失量以及氮素利用率等因素,最佳还田方式为25%鸡粪有机氮还田配施75%化肥氮(S10)。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量对川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川东北丘陵部分稻田氮肥用量偏高的状况,选择重穗型品种冈优188(V1)和稳数型品种阳鑫优1号(V2)为试验材料,设置N0、N1、N2、N3等4个施氮水平,2008年~2009年进行了试验,分析不同施氮量对一季中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的产量影响不同:施氮量为N1 (105 kg/hm2)时,冈优188产量为8623.16kg/hm2,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施氮量为N3(195kg/hm2)时,阳鑫优1号产量最高,达8522.49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吸收氮素的总量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干物质生产效率、稻谷生产效率随之降低.在同一施氮水平上,冈优188的氮素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均高于阳鑫优1号,而氮素吸收利用率则低于阳鑫优1号.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冬马铃薯氮素利用和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N 0、80、160、240kg/hm2)对冬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根、茎、叶及块茎全N含量;施N量在0~160kg/hm2范围,马铃薯茎、叶、块茎及植株全N积累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继续增加施N量,茎、块茎及植株全N积累量增加不明显;马铃薯氮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偏生产力及氮素块茎生产效率随施N量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呈先增加而后降低趋势。马铃薯收获后,施N量为0~80kg/hm2的种植地0~30cm土层碱解氮含量不同程度下降,施N量为160~240kg/hm2的各土层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但施N量对土壤全N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见,本研究条件下施N量应控制在80~160kg/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露地秋季大白菜产量和硝酸盐积累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施氮平均增产5.5%,平均增收570.4元/hm2,施N量在150kg/hm2左右时大白菜经济效益较高;大白菜球叶总干物质积累与总氮素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在150和225 kg/hm2时,大白菜球叶总干物质积累与总氮素积累最多;在施N 225 kg/hm2以下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较高(分别为31.5%~43.1%和18.5~26.3 kg/kg),氮肥表观损失较低(31.5~168.4 kg/hm2),而高量施氮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显著降低,氮肥表观损失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氮素显著积累,土壤中氮素向深层淋洗的风险显著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基于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露地秋季大白菜适宜氮素(N)用量为1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明在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特点。2018—2019年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2640和常规粳稻品种连粳7号(对照品种1)和常规籼稻品种扬稻6号(对照品种2)种植于大田,设置6种施氮量(0、100、200、300、400和500 kg hm-2)处理和15N示踪微区试验。3个供试品种的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甬优2640在施氮量为400 kg hm-2时产量最高,连粳7号和扬稻6号均在施氮量为300 kg hm-2时产量最高。在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15N示踪试验表明,适量增加施氮量(甬优2640≤400 kg hm-2、连粳7号和扬稻6号≤300 kg hm-2),可以增加成熟期植株和穗中肥料氮积累量、土壤中的残留量、肥料氮对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的贡献率、肥料氮的损失量和损失率,降低土壤氮对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的贡献率、肥料氮的植株吸收利用率和在土壤的残留率。在相同...  相似文献   

6.
高产麦田氮素利用、氮平衡及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 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 且以180 kg hm-2 (N3)、360 kg hm-2 (N4)处理的产量最高, 且在N4条件下, 继续增施氮肥仍能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 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提高。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 未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主要以氮表观损失和残留无机氮的形式损失, 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 氮表观损失量和土壤残留量均随之增多。通过环境经济学的Coase原理和边际收益分析, 综合考虑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经济和生态效益, 确定202~239 kg hm-2为兰考矮早八兼顾多目标适宜的氮肥用量, 其相应的产量水平为8 628~8 680 kg hm-2, 蛋白质含量为14.6%~14.8%。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华北集约化农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硝态氮累积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施氮量为309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氮量为291 kg/hm2。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施氮量为213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氮量为199 kg/hm2。随着施氮量和种植年限的增加,0~200 cm剖面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施氮量最高的N4处理(小麦季施氮量375 kg/hm2、玉米季施氮量300 kg/hm2)与种植第1季相比,第2季小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增加56.06%,第2季玉米收获后增加62.07%。随着施氮量的增加,100~2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所占总量的比例明显增加。小麦季和玉米季施氮量均为150 kg/hm2时,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利用率最大,分别为46.61%和37.51%。综合考虑氮肥用量对作物产量以及土壤硝态氮的淋失风险,提出华北集约化农区小麦施氮量应控制为250~300 kg/hm2,玉米施氮量应控制为150~200kg/hm2,以保证作物高产,防止过量肥料氮累积,减少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贵州地区糯高粱氮肥高效利用的施肥技术,以品种红缨子为研究对象,设置0(N0)、120(N120)、240(N240)、360(N360)、480(N480)、和600kg/hm2(N600)6个施氮水平,研究了糯高粱的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糯高粱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总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增施氮素较不施氮素能够显著提高糯高粱的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其中以N240处理增幅最大,较N0处理分别增加28.87%、35.83%和49.6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糯高粱氮素表观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呈下降趋势。利用二次多项式和平方根模型分别拟合糯高粱产量和效益的施氮效应,当施氮量分别为294.5和252.6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分别为168.2和132.7kg/hm2时效益最大。兼顾产量、效益及氮肥利用效率,120~240kg/hm2的氮肥施用量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阐明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是挖掘品种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 提高氮素供应与作物需求的匹配度, 进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氮高效玉米品种郑单958、金山27和氮低效玉米品种蒙农2133、内单314、四单19为材料, 在不同施氮量下(0、300和450 kg hm-2), 系统研究了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并分析了植株氮积累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水平下, 氮高效品种的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都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 相关分析表明植株氮素积累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从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来看, 随生育进程, 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土层逐渐下移, 下移速率不受品种氮效率影响, 其年际间差异与降雨量差异显著相关; 但吐丝后氮高效品种的60~100 cm土壤剖面内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氮低效品种, 差异达显著水平; 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则表现为氮低效品种显著高于氮高效品种, 且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从农田氮素平衡来看, 品种的氮效率显著影响农田土壤氮素残留及表观损失, 氮低效品种的农田氮素表观损失是氮高效品种的2.2倍(300 kg hm-2)和1.5倍(450 kg hm-2), 且年际间差异较大。因此, 不同氮效率品种通过对氮素的差异性吸收显著影响农田氮素平衡。选用氮高效品种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硝态氮残留和表观损失, 降低氮素淋溶风险, 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在农民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追氮量不会对小麦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在施氮总量195 kg/hm2基础上配施调控剂处理小麦增产8.3%~24.6%,氮肥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及氮肥贡献率均得到相应提高。在玉米季,以一次性基施适量氮肥同时配施抑制剂的氮肥管理方案为最佳,在施氮240 kg/hm2水平上与不添加抑制剂等氮量一次性基施和基追结合处理相比,增产幅度分别为7.4%~9.6%和13.9%~16.2%,氮肥贡献率、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亦得到显著提高;经过一个轮作周期后,农田土壤氮素盈余量为63.94~126.83 kg/hm2。在总施氮量435 kg/hm2的情况下,与单施尿素相比较,配施氮素调控剂的氮素盈余量降低了27.4%~44.2%,其中脲酶与硝化抑制剂配施效果最佳。但在总施氮量480 kg/hm2的情况下,即使施用了氮素调控剂,氮素平衡盈余率仍在20%以上,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茄子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茄子的产量和效益影响显著,施氮量12kg/667m2时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继续增加施氮量,产量反而下降,产投比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步下降。回归统计分析表明,施氮量12kg/667m2时,茄子产量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表明在此施氮条件下经济回收率最大。  相似文献   

12.
农田中有机肥氮磷流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综述了有机肥在现代农业中的土壤培肥作用及其增产效果,农田中施用有机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讨论了畜禽粪便、秸秆及沼液3种不同有机肥施用后农田氮磷流失情况,以及控制有机肥氮磷流失的技术及措施。研究表明:畜禽粪便施用初期硝态氮的流失量有所减少,但是随着长期的施用畜禽粪便,会加大硝态氮的流失量;长期施用畜禽粪便既增加田面水中磷的浓度,下渗水中磷的浓度也有所增加;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减少农田氮磷流失,不同的秸秆类型,不同的还田方式以及不同的耕作方式其对氮磷流失的影响不同。沼液施入土壤后,会显著增加淋溶水中氮磷的浓度,对水体造成污染。今后还需要加强有机肥氮磷流失的机理以及不同地区施用有机肥农田氮磷流失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玉米品种基因型氮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京郊5个夏播玉米品种氮肥效应研究,明确了各个 品种对化肥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唐坑5号是一个对化肥不敏感型品种。在中低肥力水平上稳产性能较好,但在高肥力条件下,获得更高的产量却比较困难,为了获得玉米的高产高效率,选用对比化肥比较敏感的品种较为适宜的,对京郊现有的夏播玉米品种进行了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在较低施氮量下,研究了3种类型氮肥(普通尿素、包膜尿素和复合肥)不同施用量(0、90和180 kg N/hm2)对夏播玉米郑单958与农大108氮素吸收、累积、转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氮量增大,植株氮素累积量增加,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与氮肥利用率(NUE)下降。同等施氮量下包膜尿素与复合肥较普通尿素NUE高,郑单958施90 kg N/hm2与农大108施180 kg N/hm2时尤为明显;氮素阶段性累积规律,两品种在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均具有基因型差异。播种至吐丝后21 d氮素累积量太大对夏玉米灌浆中后期氮素累积有一定抑制作用,郑单958表现特别明显;氮收获指数(NHI)具明显基因型差异,郑单958较农大108高近6个百分点。施氮使郑单958 NHI显著降低,农大108变化不明显。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膜尿素与复合肥处理NHI较低,在郑单958施90 kg N/hm2与农大108施180 kg N/hm2时差异达显著水平;叶、茎鞘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氮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叶氮素转运主要在吐丝后21 d至成熟期,茎鞘氮素转运主要在吐丝至吐丝后21d;肥料氮主要在吐丝前发挥作用,且最主要是在12叶展至吐丝期,施氮与不施氮处理的氮素累积量差异在吐丝前后达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稳定氮肥在油菜生产上科学施用问题,2014-2015年于安徽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氮肥用量及施用方式对油菜产量、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相比,10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100%稳定氮肥分次施用、85%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7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分别增产225.6%、232.5%、206.8%和181.2%,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309.2%、327.6%、254.0%和202.1%,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87.9%、273.9%、266.1%和234.0%。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10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分别增产8.2%和10.5%,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15.2%和20.3%,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6.8%和12.6%。等氮施用稳定氮肥较农民习惯施肥显著促进油菜对氮素的吸收累积。氮肥表观利用率施用稳定氮肥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氮,等氮显著高于减氮处理,以100%稳定氮肥分次施用最高。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施用稳定氮肥高于农民习惯施肥。稳定氮肥施氮量在180 kg/hm2且基肥与薹肥6:4分次施用时,能较好地协调水稻高产与稳定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配施对生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作物吸收养分和土壤培肥的作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生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盆栽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精制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较单施化肥贡献率分别提高6.4和6.8个百分点。在等氮量条件下,与单施化肥(100%无机氮)相比,有机无机配施(有机氮:无机氮=4:6)显著增加生菜生物量,促进生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与单施化肥相比,精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和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生菜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8.7%和41.6%;生菜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增加了12.9%和17.5%、7.0%和12.8%、7.3%和17.2%;生菜的氮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2%和13.7%。  相似文献   

17.
施肥方式及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侧深施肥条件下化肥的减量空间,以单季稻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肥效试验比较分析侧深施肥和常规浅施2种施肥方式下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条件下,侧深施肥技术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浅施,其中常量侧深施肥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分别较常规浅施高11.46%、10.18%和34.77%,减量侧深施肥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分别较减量浅施高14.63%、14.79%和39.73%。常规浅施条件下,氮肥用量降低20%造成水稻显著减产,但应用侧深施肥技术氮肥用量减少20%并未影响产量。综上,侧深施肥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应用侧深施肥技术可在保证产量稳定的基础上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缓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几种缓释氮肥在水稻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南中等肥力的土壤上,富岛树脂包膜缓释尿素(CRU5)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但水稻生长后期出现贪青晚熟和倒伏现象,其氮素释放慢,更适合在生育期长的作物上施用。富岛脲甲醛缓释肥料(UF1)和富岛水溶性聚合物包膜缓释尿素(CRU4)比小颗粒尿素增产10.47%,氮肥利用率提高6.67%~15.12%,其成熟期适中,后期叶青杆壮,适合在水稻上施用。大颗粒尿素比小颗粒尿素增产4.58%,氮肥利用率提高6.67%,因其价格较低,可取代小颗粒尿素在水稻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作物生物量的累积与养分累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养分累积是生物量累积的基础,也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迁移、积累及分配是农作物养分利用的重要过程。通过赤峰市元宝山区番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有机肥施用量对番茄养分吸收、养分分配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氮肥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不仅可以弥补减少氮肥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还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N、P、K含量、番茄果实与茎叶中N、P、K养分的比值,通过本试验发现施用氮肥和有机肥都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N、P、K养分浓度,从而增加番茄的产量。调控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改善番茄果实和茎叶中的养分比,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番茄果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施用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不仅可以促进番茄对N、P、K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番茄的产量同时改善番茄果实的品质,还可以减轻因氮肥大量施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说明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和养分含量,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徐小冰 《耕作与栽培》2014,(2):18+22-18
为探讨水稻丢秧栽培施氮技术,以杂交水稻中迟熟品种准两优527为材料,采用旱育小苗丢秧栽培技术,在N素施用量相同情况下,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试验.结果表明:N素分配以70%作基肥、20%作穗肥,10%作粒肥,水稻生长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