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利用1980~1992年全国黄推南片及河南省水地小麦区试资料,分析了“六五”和“七五”黄推南片麦区育成品种特点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根据该区的生态条件、生产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综合条件,提出大面积(亩产350~450公斤)生产条件下对丰产稳产广泛适应性品种性状的要求和今后的有种目标.并在选育广泛适应性品种的方法和途径上,与育种者商榷。黄淮南片麦区是全国的第一大产麦区,孩区横跨豫(中北)、皖(北)、苏(北)、陕(关中)四省,生态、土壤、气侯等条件复杂,对小麦品种的要求比较严格。1980年以来,该区各育种单位开展了联合攻关,培育出很多小麦新品种,!980~1992年仅黄淮南片冬、春水两组区试就鉴定了96个品种,其中有25个经国家或豫、皖、苏、陕等省审定,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对该区小麦单产和总产的不断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因此,了解核区小麦品种选育和利用特点及大面积生态环境对小麦品种的要求,将有助于确定今后育种目标和选育模式,培育出适于该区大面积广泛利用的突破性品种。  相似文献   

2.
赵红  范和君 《种子》1994,(1):35-38
该文利用1980-1992年全国黄淮南片及河南省水地小麦区试验资料,分析了“六五”和“七五”黄淮南片麦区育成品种特点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根据该区的生态条件,生产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综合条件,提出大面积(亩产350-450公斤)生产条件下对丰产稳产广泛适应性品种性状的要求和今后的育种目标,并在选育广泛适应性品种的方法和途径上,与育种者商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9-2015年的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结果分析,供种单位有86个,提供参试品种208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品种60个.按照行业来分,教学单位6个,提供参试品种25个,占12.02%;科研单位26个,提供品种96个,占46.15%;企业46个,提供品种78个,占37.50%;其他8个单位,提供品种9个,占4.33%.4类育种单位分别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数为5个、32个、23个和0.育种效率分别为20%、33.33%、29.49%和0.2009-2015年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的平均产量为518.07kg/667m2,其中冬水组平均产量为529.86 kg/667m2,春水组为511.00 kg/667m2.7年间,试验平均产量与对照种的残差在逐步加大,其中冬水组的产量提高了32.84 kg/667m2,年平均提高4.55kg/667m2;春水组提高了22.38 kg/667m2,年平均提高3.20 kg/667m2.进一步分析年度最优品种和最差品种与对照种的残差,最优品种的残差越来越大,最差品种的残差越来越小,表明该区育种水平不断提高,品种改良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国审新科麦16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针对黄淮南片麦区生态特点制定育种目标,根据生态育种理论,抓住高产主线,从现有推广小麦品种存在的高产、优质、抗性等问题入手,以新麦18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方法创造变异,协调高产优质、高产广适等性状指标间的关系而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5年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半冬性早熟品种,矮秆抗倒伏,综合抗病性好,综合适应性广,且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等优点,在黄淮南片小麦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国黄淮南片面积最大的夏粮作物,单位面积用种量大。为确保优质小麦品种在生产上达到优质、高产,必须选好用好对路品种,并且分析讨论了在推广优质小麦品种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种子》2021,(2)
为筛选小麦优异抗倒性资源材料,分析倒伏严重年份黄淮南片麦区小麦产量构成,本试验以2016—2017年度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81个小麦新品系为材料,结合多点试验抗倒性鉴定结果,利用倒伏指数法、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对黄淮南片麦区小麦新品种(系)的抗倒伏能力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聚类结果显示,有27个小麦新品种(系)抗倒伏能力处于好或较好水平,占参试品种(系)的33.3%,倒伏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5、28.3;抗倒性较差的品种(系)有17个,占参试品种(系)的21.0%,倒伏指数平均值为89.5,表明本年度抗倒性较好的新品系在黄淮南片麦区占据多数,试验品系抗倒伏能力总体较好。倒伏与株高、最高蘖、有效穗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株高越高,群体越大,小麦品种倒伏的风险越大。严重倒伏点率和倒伏指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倒伏越严重,产量影响越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倒伏是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控制倒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有效穗数和穗重,延长生育期,是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黄淮南片冬麦区小麦夏季自然加代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在该麦区夏季就地自然加代的规模化、高效、低成本小麦育种加代操作技术,为加速小麦育种进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许农5号是许昌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005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5005;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7010。在河南省及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生产试验中均比当前黄淮麦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对照品种产量高出5%以上.增产效果显著.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新麦19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1994年配制的杂交组合,用自己创造的新种质(C5/3577)F3d1作母本,新麦9号作父本杂交,用系谱法经多年选择,于2001年出圃,2003年参加预试,2004—2006年分别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试、国家黄淮南片高肥冬水组区试、河南省高肥冬水组生产试验、国家黄淮南片生产试验。2006年9月同时通过河南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豫审麦2006001和国审麦2006015。  相似文献   

10.
兆丰 6 号(国审麦 20220153)是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育种团队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其遗传基础丰富,血缘中含有矮抗 58、周麦 22、邯 6172 这些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生产上主导品种的遗传基因;试验表现为高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其特征特性进行介绍和分析,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笔者根据1991-2000年国家黄淮南片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资料,采用灰色点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该麦区“八五”和“九五”期间冬水组小麦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期该区小麦冬水组育种在产量潜力的提高上有一定进展,增产幅度为6.3%,“十五”期间黄淮南片小麦冬水组新品种选育的策略应当是产量,品质并重,同步提高,在保持千粒重不变(40g左右),稳定或略增穗数(600万/hm^2)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五”期间黄淮南片冬水组小麦新品种选育的具体参考目标。  相似文献   

12.
西农2208(原代号91(22)08-0-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2000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西农2208,该品种已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品种区域试验3a,在河南、安徽、山东试种,特别是在江苏已大面积试验示范,试种2000h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2006年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形势喜人,大部分地区获得了丰收,特别是河南省小麦生产连续三年增产。这其中既有气候适宜的原因,也有政策激励(粮食生产补贴、良种补贴)的效果和新品种利用面积加大,布局渐趋合理的作用。为今后生产上更合理利用小麦品种,规避风险,现根据近几年大面积生产和中间试验中的品种表现提出参考意见。1黄淮南片麦区的气候和生产特点及对品种的要求1.1黄淮麦区是气候灾害的多发区从黄淮南片麦区生态气候特点考虑,该区位于南方冬麦区和北方冬麦区的过渡地带,在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多变,灾害频繁。其中最常出现的灾害是暖秋冷冬…  相似文献   

14.
三年多点区试表明,新麦26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好,比对照新麦18平均增产1.94%,较对照周麦18号增产0.45%,两年区试混合样化验面粉稳定时间平均27.3min。分蘖力较强,穗粒数多,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1级标准,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豫麦 62是周口市农科所围绕高产、优质、多抗的育种目标 ,选择高产、多抗、大穗矮秆自育的骨干亲本周 842 5A为母本 ,优质、抗病美国小麦品种SW73 2 9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 8年连续优选而成。 1 996~ 1 999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和国家黄淮南片生产试验。 1 999年 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豫麦 62 ,2 0 0 0年 6月被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 62 ,被农业部推荐为适合农业结构调整的优质品种之一。1 特征特性豫麦 62为半冬性 ,中熟品种 ,全生育期一般为 2 3 3d,比豫麦 2 1早 1~ 2d。…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黄淮南片麦区的40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弱春性品种11个,半冬性品种29个。强筋小麦3个,中筋小麦37个。从地域分布看,河南省26个,江苏省7个,山东省3个、陕西省2个,安徽和河北各1个。从育种单位类型看,各级科研单位育成25个,农业大学育成5个,种子公司及试验站共育成10个。与十一五初期相比,十一五末,国审小麦新品种的亩穗数增加了4.4万,穗粒数下降了1.1粒,千粒重下降了0.2g,产量提高了16.8kg/667m2。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周麦18的综合表现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西  宋小霞  张勇跃 《种子》2005,24(6):82-83
多年多点区试表明,周麦18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7.50%;具有分蘖力较强、单位面积成穗数较多、千粒重高、产量三要素协调、株高适中、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麦区及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早、中茬种植的半冬性、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周麦18是河南省周口农科所利用内乡185与周麦9号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02~2003年年参加河南省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高肥冬水组,平均产量居第1位;2002- 2004年同时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冬组及河南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高肥冬水组和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均居第1位。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引起了省内外广大用种单位的极大关注,已经迅速在黄淮南片推广。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黄淮南片麦区多数主推品种存在的高产与稳产难以兼顾这一现实问题,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工作者通过多年探索,选用优良变异株进行有性杂交,使其优缺点互补,增强丰产性,稳产性,选育出了稳产,高产,广适于一体的新品种豫农035,并与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审定,先将其选育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董昀 《中国种业》2006,(4):61-61
新麦208(区试代号为郑育麦029)是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用豫麦18作母本、冀麦5418作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于2000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区试二年和一年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5013.已申报国家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