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是由2型圆环病毒(PCV2)引起猪的一种疾病。PMWS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淋巴细胞衰竭。目前认为PMWS的发病机理与免疫系统有关。在此,就目前关于PCV2-PMWS-免疫系统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和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是由2型圆环病毒(PCV2)引起猪的一种疾病。PMWS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淋巴细胞衰竭。目前认为PMWS的发病机理与免疫系统有关。在此,就目前关于PCV2—PMWS—免疫系统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和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II型(PCV2)是引起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重要病原。本研究用PCR方法扩增PCV2截短的ORF2基因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命名为pGEX-ORF2,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在37℃经IPTG诱导4小时。PCV2的cap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得到有效表达。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46KD,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4.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特征为贫血、高热和黄疸。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以贫血、黄疸、消瘦和呼吸困难等为特征。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圆环病毒病的症状很相似,在临床上诊断这两种疫病容易混淆,致使养殖户和同行们在用药和治疗上存在误区,治疗效果不佳,给养殖场(户)造成经济损失。笔者结合  相似文献   

5.
正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又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是继蓝耳病之后又一种新发现的猪的重要传染病,其发病机制类似于艾滋病,是可以引起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例猪圆环病毒病,经过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1周后病猪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病是以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为主要特征,并能引发多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一、病原与流行特点 猪圆环病毒(PCV)在猪体内变异产生PCV—Ⅰ型和PCV—Ⅱ型,近年来流行的猪圆环病毒病被确定为PCV-Ⅱ型感染所致。PCV—Ⅱ型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发病机理和致病机制,【研究方法】将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的猪脾脏、淋巴结用胰蛋白酶消化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盲传6代后,病毒已经适应PK-15细胞,【研究结果】然后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ORF2片段中540 bp的基因。第6代细胞病毒液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PCV特征的荧光斑,表明毒株具有感染性。【结论】将病毒纯化后进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直径约17nm,圆形,无囊膜,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猪圆环病毒。  相似文献   

8.
<正>猪圆环病毒感染,又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以仔猪消瘦、腹泻、呼吸困难和体质下降为特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泛嗜性细菌性传染病,仔猪和架子猪的感染性较强,该病多发生于运输疲劳时或应激而引起,临床以肺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往往并发感染于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等病毒性疾病,由猪圆环病毒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的案例较为常见。一、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9.
类猪圆环病毒P1是新发现的一种病原,能引起仔猪出现类似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症状,是目前所知的具有最小基因组的病毒。为了解P1感染范围和基因组分子特征,采用PCR方法扩增P1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后,应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1已在我国猪场流行,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1%~100%,可分为2个亚分支;同时免疫组化结果也证实了P1在样品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猪蓝耳病及继发感染试验诊断与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细菌培养鉴定和血涂片镜检对20例以高热为特征的疑似蓝耳病病例进行病原检测诊断,并根据病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发现蓝耳病(PRRS)阳性率100%,圆环病毒病(PCV-2)阳性率40%,伪狂犬(PRV)阳性率40%,非典型性猪瘟(CSFV)阳性率10%,猪流感(SI)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均为阴性,附红细胞体阳性率90%,并有少量细菌感染。结果表明我市猪高热病为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猪并分别不同程度地混合或继发感染了其他病原体,病原一般3~5种,病原多样化导致病情复杂化,增加了诊断和治疗难度,所以本病宜采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两个棉纤维发育突变体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素会  杜雄明 《棉花学报》2003,15(6):376-379
概述了利用徐州142无绒无絮突变体和Ligon lintless-1在棉花细胞学、生物化学、遗传方式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徐州142无绒无絮突变体和Ligon lintless-1与它们的野生型相比,在胚珠细胞分化、纤维发育过程中的生化物质、分子生物学特性及遗传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这对揭示纤维和短绒发育的遗传规律、大幅度提高棉纤维产量和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木研究中常采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主要包括RFLP、RAPD、AFLP、SSR及ISSR等。本文综述了这些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归纳总结了分子标记在木兰科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利用RAPD、RFLP、cpDNA基因系列测定(psbA-trnH、atpB-rbcL、matK、ndhF)等分子标记在分子水平上对一些群体、个体进行了亲缘关系和分类研究;(2)利用RAPD、SSR和ISSR标记对一些群体、个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3)采用DAF和RAPD获得了厚朴的DNA指纹图谱。分子标记在木兰科植物的其它方面的应用还很少。今后,除了继续对上述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外,还应充分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木兰科植物的分子遗传图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保育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DNA分子标记广泛用于生物研究的许多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RFLP、RAPD、AFLP、SSR及ISSR等几种目前常用分子标记的原理,归纳总结了分子标记在银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获得了2个雄性特有的RAPD标记和2个雌性特有的AFLP标记,为银杏的早期性别鉴定及相关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2)采用RAPD标记和ISSR标记对我国部分栽培品种进行了分子鉴别和分类的研究,编制了一些品种的DNA指纹检索表;(3)利用RAPD和ISSR标记对一些群体、个体及栽培品种或变异类型进行了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发现银杏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个体间、栽培品种及类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4)利用ISSR标记对一些个体的遗传杂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平均杂合率为43.53%;(5)构建了包含62个RAPD标记、19个连锁群的银杏分子遗传图谱;(6)探索了银杏优先保护种群的确定。分子标记在银杏其它方面的应用还很少。今后,除了继续对上述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外,还应充分运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开展银杏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种质评价与鉴别及保育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1型(PCV1)ORF2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PCR方法从PK-15细胞和疑似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仔猪组织病料中分别扩增出PCV1ORF2全基因(702bp)。将此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MD-PCV1-ORF2并对其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PK-15来源和组织病料来源的ORF2基因的同源性为99.4%,二者与Genbank上发表的PCV1ORF2基因的同源性介于97.3%~99.9%,与PCV2-ORF2基因同源性介于67.9%~68.4%,二者编码的蛋白在几个功能区域比较保守;抗原表位预测表明PCV1ORF2编码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多胺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延缓果实后熟进程等作用,但对其研究大多停留在生理水平,还需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深入了解其调控机理以及代谢中各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介绍了多胺生物合成与分解代谢过程,阐述了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理功能,同时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探讨植物中多胺代谢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其研究方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SRAP标记构建甘薯分子连锁图谱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高淀粉甘薯品种漯徐薯8号为母本,低淀粉甘薯品种郑薯20为父本,杂交得到的F1分离群体的240个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SRAP标记技术,共得到770个母本的多态性标记和523个父本的多态性标记,用JoinMap3.0软件和"双假测交"策略,分别构建了2个亲本的分子连锁图谱。其中漯徐薯8号的图谱包括由473个SRAP标记组成的81个连锁群,总图距为5802.46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0.16cM;郑薯20的图谱包括由328个SRAP标记组成的66个连锁群,总图距为3967.90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2.02cM。该高密度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为甘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定位及克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栖居在瘤胃中的厌氧真菌对饲料纤维的降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瘤胃厌氧真菌的生物学分类以及生活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基于核糖体DNA的序列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核糖体间隔基因自动分析(ARISA)、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厌氧真菌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些快速、易于操作的新技术,因其所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而被广泛用于对瘤胃厌氧真菌的分类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中,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瘤胃微生态环境下的真菌生物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