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蔬菜种植模式对涂地土壤性状及蔬菜连作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蔬菜种植模式和种植年限对蔬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生长障碍发生的影响,在浙东滨海涂地区按蔬菜种植年限(5~10年和10~20年)和种植模式(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露天蔬菜、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和常年大棚蔬菜)分组鉴定土壤质量与蔬菜地连作障碍,并与长期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农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植蔬菜后,土壤容重呈增加的趋势;与长期种植水稻的用地相比,露天蔬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和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但长期种植大棚蔬菜则可导致土壤结构的恶化。种植蔬菜后,土壤酸度增加,有机碳下降,磷素、氮素、有效钾和盐分明显增加,对大棚蔬菜地的影响比露天蔬菜地更为明显。土壤中磷素、氮素、有效钾的积累和土壤酸化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种植蔬菜也显著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研究区内蔬菜地连作障碍类型主要有病害、地下虫害、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和缺素等,其发生比例随蔬菜种植年限明显增加,由低至高依次为: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地<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地<露天蔬菜地<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地<常年大棚蔬菜地。研究认为,蔬菜与水稻轮作可减少蔬菜连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说明四川省郫都区轮作模式的可持续性,及其潜在的经济及环保价值。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对郫都区5种典型轮作种植模式构建价值投入产出表与投入产出系数表。通过传统轮作模式与现代连作模式的比较,以及传统模式之间的比较,直观地对郫都区现有的轮作模式进行可持续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由于传统的轮作模式符合作物自然生长规律,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性远低于现代连作模式,并较好地保持了农作物的生物多样性,但其单位面积产出低于连作模式。对稻蒜、稻韭、稻菜、稻姜和稻萝5种传统的轮作模式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发现,5种模式单个产品投入和产出占比几乎一致,说明郫都区这种水旱轮作模式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而又协调。要使传统的轮作模式得以发扬与传承,郫都区应打好天府水源地有机绿色农产品品牌,政府在相关政策方面应予以相应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说明四川省郫都区轮作模式的可持续性,及其潜在的经济及环保价值。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对郫都区5种典型轮作种植模式构建价值投入产出表与投入产出系数表。通过传统轮作模式与现代连作模式的比较,以及传统模式之间的比较,直观地对郫都区现有的轮作模式进行可持续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由于传统的轮作模式符合作物自然生长规律,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性远低于现代连作模式,并较好地保持了农作物的生物多样性,但其单位面积产出低于连作模式。对稻蒜、稻韭、稻菜、稻姜和稻萝5种传统的轮作模式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发现,5种模式单个产品投入和产出占比几乎一致,说明郫都区这种水旱轮作模式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而又协调。要使传统的轮作模式得以发扬与传承,郫都区应打好天府水源地有机绿色农产品品牌,政府在相关政策方面应予以相应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探究贵州丘陵坝区(播州区)水稻-油菜轮作区不同施肥施药栽培模式下油菜产量及效益,为油菜生产模式优化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采取7种模式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油菜进行减肥25%~35%优化模式比传统翻犁移栽模式增加效益19.7~93.9元。  相似文献   

5.
<正>福建省福清市水稻种植以早、中、晚稻为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劳动力转移,目前福清市大部分土地已流转集约经营,种植大户大多采用"早稻—再生稻—蔬菜"和"中稻—蔬菜—蔬菜"的耕作模式随之产生一些农业企业与种植大户对育秧秧龄掌握不准确、移栽期偏迟而造成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明确不同秧龄对早稻生产的影响,结合福清市早中稻的生长特点开展不同秧龄移栽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凉山州贫困山区“吨粮万元”的发展目标,高效利用安宁河谷地区秋冬光温资源,本研究在安宁河谷地区设置“水稻-小葱-马铃薯”一年三熟种植新模式、“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2种传统模式。结果表明:“水稻-小葱-马铃薯”模式较当地传统的“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模式复种指数提高了50%,原粮产量与“水稻-油菜”模式相当,总产值和净产值比“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模式提高了3.6~4.1倍。扣除劳动力成本后,“水稻-小葱-马铃薯”模式的纯收益较“水稻-小麦”模式提高3.19倍,较“水稻-油菜”模式提高6.16倍,且其新增纯收益率达到4.19~6.16元/元。“水稻-小葱-马铃薯”一年三熟种植新模式在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实现了“吨粮万元”的发展目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选择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长期连作棉田(20年)为研究对象,研究连作棉田(CM),采用轮作玉米(YL)、轮作大豆(DL)、玉米-大豆间作(YDJ)和休闲免耕(XX)4种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团聚体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均以D53-250团聚体含量最高,团聚体含量分布范围为39%~53%;相比连作棉田,短期轮作玉米和轮作大豆模式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脲酶酶活性增强。轮作大豆和轮作玉米模式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D250团聚体中最高;在不同轮作模式下,蔗糖酶活性表现为D250D53-250D53,随着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蔗糖酶的活性降低;磷酸酶活性顺序表现为D250D53D53-250。不同轮作模式均能影响土壤酶活性,团聚体酶活性均集中在大团聚体中。大豆轮作和玉米轮作有利于酶活性的增强,可作为长期连作棉田短期轮作倒茬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原位试验,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避涝作物种植模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该地区低碳作物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利用静态箱法研究水稻-小麦(WRR)、黄心乌-茭白(WZR)、黄心乌-毛豆-荸荠(WECR)、水芹-芹芽-水稻(CCRR)和莲藕(LR)种植模式下农田的N2O、CO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N2O、CO2和CH4的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CO2排放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CH4和N2O排放呈现夏季>秋季;WECR、WRR和CCRR种植模式土壤CO2排放量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WZR,LR模式;WRR、CCRR和LR种植模式土壤N2O排放量极显著高于WZR和WECR模式;LR极显著高于CCRR种植模式土壤CH4排放量,而WZR、WECR和WRR极显著低于LR和CCRR。不同种植模式综合温室效应大小WRR>CCRR>WECR>LR>WZR,可见黄心乌-茭白模式综合温室效应最低,是长江中下游易涝区域低碳农业的较佳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选择蔬菜和水稻等2类农作物,进行了为期2年的7个田间试验,探讨了配施商品有机肥对蔬菜和粮食作物产量及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可显著增加蔬菜的产量,但对水稻的增产效果较小。施用商品有机肥可增加土壤中Cr、Cu、Zn、Cd、Pb和As等重金属的积累,累积量因有机肥来源不同有所差异,并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短期施用商品有机肥一般不会导致蔬菜和水稻等农产品中重金属的超标,但可增加蔬菜和水稻产品中Cu、Zn、Cd和Pb等重金属的含量。蔬菜地、油菜-晚稻种植模式和草莓-早稻种植模式下商品有机肥年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50~500、100-200和500 kg/亩,作基肥一次施用。  相似文献   

10.
朱立民  赵杰 《科学种养》2008,(11):25-25
近年来,我县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但是,随着面积的扩大,常年在同一块地种植蔬菜带来的土壤连作障碍等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研究探索,示范推广了水稻与蔬菜轮作的新模式,此种模式适于人少地多、劳动力紧张且有一定种菜习惯的地区推广。水稻收获后,耙地晾垡,熟化土壤,建造跨度为6~8米宽的塑料大棚,春菜定植前15—20天施肥整地,扣棚提温,适时定植,收到了蔬菜高效、稻米丰产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选择蔬菜和水稻等2类农作物,进行了为期2年的7个田间试验,探讨了配施商品有机肥对蔬菜和粮食作物产量及土壤、农产品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可显著增加蔬菜的产量,但对水稻的增产效果较小。施用商品有机肥可增加土壤中Cr、Cu、Zn、Cd、Pb和As等重金属的积累,累积量因有机肥来源不同有所差异,并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短期施用商品有机肥一般不会导致蔬菜和水稻等农产品中重金属的超标,但可增加蔬菜和水稻产品中Cu、Zn、Cd和Pb等重金属的含量。蔬菜地、油菜-晚稻种植模式和草莓-早稻种植模式下商品有机肥年推荐施用量分别为3750~7500、1500~3000、7500 kg/hm~2,作基肥一次施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陕西关中地区粮食种植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种植规模之间的关系,以陕西省关中地区高陵县、泾阳县、岐山县3个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生产技术效率,并对外生影响因素变量进行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等经营规模农户生产效率高于小规模农户和较大规模的农户;在影响因素中,劳动力年龄、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农业与非农收入比例、农户播种面积、粮地租出比例、规模这些因素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和土地租出率均对生产技术效率无显著影响。因此,从生产技术效率较高的角度来看,陕西关中地区粮食种植应该以中规模为主,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的调节,可以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而有效率的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3.
<正>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是有三十余年种菜历史的老菜区,传统种植模式是简易日光温室早春黄瓜-秋延后番茄,连作障碍严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2012年4月铜山区农委承担了"省级设施蔬菜高效创建项目",将该镇原有300亩简易日光温室改建成标准(苏式)日光温室,采用石灰氮太阳能高温消毒,种植模式改进为标准日光温室早春嫁接黄瓜-秋延后抗病毒番茄,并配备卷帘机、保温被、防虫网、遮阳网、二氧化碳发生器、补光灯,滴灌、温室娃娃、粘虫板、杀虫灯等设施生产所需的先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种植效益,经4年试验示范,探索出贵州中部地区春大白菜—夏秋南瓜—青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年纯收入10225~12705元/666.7m~2,是油菜-水稻种植模式的6.6~7.9倍,比一年两熟蔬菜种植模式辣椒-白菜、茄子-白菜增收52.5~96.9%。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肥施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增产措施,旱-旱和水-旱周年复种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主要种植模式。为探究氮磷钾养分对不同轮作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差异,于2017—2020年在湖北省沙洋县连续3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用旱地油菜(玉米-油菜)和水田油菜(水稻-油菜)2种轮作模式,各轮作分别设置氮磷钾(NPK)、不施氮(–N)、不施磷(–P)和不施钾(–K)4个处理,分析了油菜籽产量、产量构成和养分吸收情况,并对肥料利用率和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进行了评估。3年试验的平均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N、–P和–K处理的旱地油菜分别减产68.4%、89.6%和7.0%;水田油菜分别减产71.0%、84.7%和6.4%。对产量构成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旱地油菜还是水田油菜,施肥对角果数影响最大,其次是每角粒数,对千粒重影响最小。与NPK处理相比,旱地和水田油菜的角果数因缺氮、缺磷和缺钾分别减少61.6%和52.0%、82.0%和67.8%、16.2%和19.7%。相同施肥处理的旱地和水田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N、–K和NPK处理,旱地油菜产量均高于水田油菜,分别高...  相似文献   

16.
周江  谢宜章  向平安 《作物杂志》2021,37(1):175-2436
比较不同作物系统的投入产出,是优化作物生产结构和设计农田可持续经营政策的重要前提。采用能值分析法,对湖南油菜、棉花、烤烟和水稻系统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各系统的能值评价指标。研究发现,整体上这4种作物系统的投入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较低,主要依靠市场投入,具体表现为机械与燃料能值投入增加,农用化学品投入占比基本不变,人力投入与有机肥投入减少。尽管4种作物系统的环境负载率均小于3,但都呈上升趋势。这4种作物系统的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顺序为油菜>棉花>水稻>烤烟。本研究表明,传统利润率严重低估油菜、棉花和水稻系统对环境的贡献。鉴于油菜系统对环境压力较小,在注意控制其环境负载率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其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17.
1现状1.1种植资源库的建立广西区种子行业基础信息现在已经建立起了广西主要农作物品种种植、生产、经营资源库,主要农作物品种涵盖了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西瓜、蔬菜、甘蔗、薯类、花生、果树、桑蚕、中药材等种子。  相似文献   

18.
镉污染稻区油菜–中稻替代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镉污染稻区油菜-中稻替代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在湖南省湘潭县中度镉污染稻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油菜-中稻与双季稻模式下的作物生育进程、产量、经济效益与镉含量。结果表明,双季稻、油菜-中稻均能在10月20日前成熟;双季稻早、晚稻产量分别为5233.7和6298.3kg/hm2,油菜和中稻产量分别为1875.5和7531.0kg/hm2,中稻产量较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43.9%和19.6%;与双季稻模式相比,油菜-中稻模式成本降低13.5%,产值提高2.1%,纯收入提高42.6%,总纯收入与劳动力比值升高38.5%;早、中、晚稻根、茎、叶和籽粒等器官镉含量差异明显,均表现为晚稻>中稻>早稻的趋势;糙米镉含量在0.43~0.82mg/kg之间,油菜籽镉含量为0.11mg/kg。综合种植季节、产量、经济效益和籽粒镉含量来看,油菜-中稻模式可作为镉污染双季稻区替代双季稻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水稻-蔬菜-小麦(油菜)三熟制的效益与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稻—麦或稻—油两熟种植的基础上,利用大春水稻收获后,小春作物播栽前40—50天间隙增种一季短期蔬菜,如莴笋、白菜、莲花白、花菜、萝卜等,实行水稻—蔬菜—小麦(油菜)三熟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是在离城镇较近、交通方便的平坝地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水稻-蔬菜-小麦(油菜)三熟制的效益 1990年在我市平坝地区已推广稻—菜—麦三熟制25500亩,这种新的稻田耕作制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冬种绿肥对后茬早稻病虫草发生和产量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持。以马铃薯、油菜和紫云英为绿肥植物,以冬闲田处理作对照,研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变化特征及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冬种绿肥翻压后,对水稻病虫草发生种类无影响,主要病虫草害均为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鸭舌草和稗草,而对纹枯病、鸭舌草和稗草发生程度有显著影响,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量无显著影响。在水稻孕穗期,纹枯病株发病率表现为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至黄熟期表现为冬闲田—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鸭舌草和总草密度均以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而稗草则以冬闲田—水稻油菜—水稻马铃薯—水稻紫云英—水稻。冬种绿肥对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在病虫草发生初期,选用适当的农药可有效控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在江西红壤稻区,冬种绿肥可抑制纹枯病和杂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绿肥选择上以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病虫草害控制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