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黑麦草(Lolium L.)轮作,分别设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K(施氮钾肥)、PK(施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 5个处理研究施肥对饲草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显著提高苏丹草与黑麦草鲜草产量,2005—2006年与2006—2007年两季饲草分别为162.7 t hm-2、114.9 t hm-2,分别比同期PK、NK、NP处理增产312.9%、26.9%、17.9%和338.5%、20.3%、17.2%。施肥影响饲草的氮、磷、钾含量,且氮磷钾配施可以改善饲草养分吸收,2005—2006年NPK处理的饲草N、P、K吸收量分别为500 kg hm-2、91 kg hm-2和997 kg hm-2,2006—2007年NPK处理的饲草N、P、K吸收量分别为312 kg hm-2、56 kg hm-2和402 kg hm-2。轮作系统中,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氮、磷盈余最少,而钾亏缺。在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随着种植次数的增多,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施磷(NPK、NP、PK)处理的速效磷、施钾(NPK、NK、PK)处理的速效钾均有上升,而NK处理的速效磷、NP处理的速效钾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连续稻草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可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稻高产、养分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基于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双季稻稻草还田定位试验, 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材, 设稻草还田减施化肥(SI+NPK)、稻草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NPK)和单施化肥(NPK)等处理, 以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CK)为对照, 施肥处理中氮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双季晚稻产量、氮磷钾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施用条件下, 连续6年早稻稻草还田处理有利于协调双季晚稻穗粒结构, 协同维持晚稻产量稳定, 保持与其余施肥处理产量基本持平。与NPK相比, SI+NPK处理植株各器官中N、P、K含量及总吸收量在生育前期均较低, 生育后期较高, 且P、K养分吸收量差异显著; SI+NPK可显著提高水稻N、P、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 而SB+NPK只比NPK显著提高了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此外, SI+NPK也比SB+NPK提高了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及偏生产力。总之, 早稻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可稳定晚稻产量水平及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实现南方稻区土壤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包膜互混肥对油菜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明包膜肥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包膜互混肥对‘湘杂油1613’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包膜互混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产量达到2646.1 kg/hm2,增产幅度为26.9%。包膜互混肥能够有效提高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也有小幅提高。包膜互混肥处理氮磷钾积累量相对较高,且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板栗产量效应和养分分配等问题研究尚少,通过3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燕山花岗片麻岩区6年生板栗树产量对氮磷钾的响应及其树体、果实养分分配规律。研究得出氮磷钾对板栗生长影响为:与-N、-K处理比较,NPK处理板栗叶面积分别增加20.2%,27.4%,单叶片叶鲜质量分别增加6.7%,13.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与-P处理相比叶面积、鲜质量均无显著变化。氮磷钾对板栗产量的影响为:与-N、-P、-K处理比较,NPK处理单株栗蓬数分别增加23.3%,50.5%,50.2%,空蓬率分别降低4.8,6.7,3.5个百分点,单蓬粒数分别增加0.7,0.5,0.5个,板栗产量分别增加56.3%,42.2%,39.8%,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氮磷钾去向:地上部吸收氮磷钾按100%计算,枝干和叶片分别占70.2%,85.9%,70.2%,板栗果实(栗蓬和栗果)分别占29.8%,14.1%,29.8%。果实中栗果(栗仁、栗皮)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占板栗果实吸收总量的41.2%,69.2%,67.7%。在未曾扰动片麻岩区板栗树施用氮、磷、钾肥均显著增加板栗产量,施用氮肥主要通过增加单株栗蓬数和单蓬粒数、降低空蓬率增产;施用磷肥通过降低空蓬率、钾肥通过增加单株栗蓬数增产,氮磷钾对板栗增产贡献率为N、KP。  相似文献   

5.
植物激素处理对春油菜结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瑛  张胜  张润生 《华北农学报》2005,20(Z1):50-53
用4种不同植物激素分别处理春油菜-青油46号的角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激素处理对油菜角果的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6-BA(6-卞氨基嘌呤)处理对促进角果长度、粗度和每角粒数的增加作用较大,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籽粒重(PPA)、单位角果皮表面积负担的籽粒数(SNPA)和粒壳比指标也较高.4种不同植物激素均增加了春油菜的千粒重、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配比对不同肥力土壤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合理利用肥料,发挥品种基因型优势,促进油菜高产稳产,本研究以‘丰油10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考查了氮磷钾配比对2种不同肥力土壤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采用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了不同肥力土壤对施肥响应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氮磷钾配比均可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株高、有效分枝高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氮磷钾肥配比为15:9:6时,油菜产量及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均达到最高;相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油菜产量、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株高、有效分枝高、主序有效段长及有效角果数均表现出随土壤肥力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贫瘠土壤中的油菜产量始终低于中等肥力土壤的产量水平。结果说明,土壤肥力对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具有重要影响,平衡配施氮磷钾肥,培肥土壤肥力,保证油菜全生育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养分供给,是实现油菜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花生生产中肥料用量高、养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花生减量施肥提供依据,采用肥料定位试验研究氮、磷、钾对冀东春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磷、钾肥均显著降低了花生营养生长期的生物量和花生的产量,不施氮肥和磷肥主要通过减少花生单株果数而减产,不施钾肥主要是通过降低花生百果质量而减产;氮、磷、钾对花生产量的贡献率为:K N P。其中,-N(PK)、-P(NK)、-K(NP)、1/2P(NK)、1/2K(NP)处理花生产量分别相当于NPK处理产量的81. 9%,82. 3%,81. 2%,86. 2%,83. 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各施肥处理花生产量高低顺序:NPK 2/3N(PK) 1/2N(PK) 1/2P(NK) 1/2K(NP)-P(NK)-N(PK)-K(NP)。1/2N(PK)、2/3N(PK)处理产量与NPK处理比较无显著变化。N、P2O5、K2O用量分别为180,90,90 kg/hm~2,花生产量4 590. 6 kg/hm~2,土壤氮磷钾收支表观平衡分别为:-9. 4%,109. 5%,-36. 9%,考虑土壤供氮磷钾量后的实际盈余分别为:71. 9%,190. 5%,43. 5%。基于花生是豆科植物,冀东花生产区土壤有效磷较高、速效钾较低的土壤肥力现状,花生种植中减肥增效技术为:基肥减施氮肥和磷肥、保证钾肥,推荐基肥N、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67. 5~90. 0 kg/hm~2,45. 0~90. 0 kg/hm~2和45. 0~90. 0 kg/hm~2。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养分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土壤供氮、磷、钾能力以及土壤氮、磷、钾收支平衡状况。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比较,施肥明显促进冬小麦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最终形成对产量的影响。与-N(不施氮),-P(不施磷)处理比较,NPK处理(施氮、磷肥)分别增产10.7%,5.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供氮、磷、钾的能力分别为89.3%,84.6%,96.6%。1/2N、1/2P、1/2K处理的产量分别相当于NPK处理的96.2%,98.1%,97.4%,各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变化。NPK处理的氮磷钾籽粒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6.4%,10.9%,7.4%,氮磷钾回收率(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4.6%,17.1%,41.0%;氮磷钾用量减半,籽粒利用率分别为25.1%,15.2%,6.3%,氮磷钾回收率分别为31.6%,26.0%,49.1%,各处理产量高低顺序为:NPK>1/2P,1/2K>-K,1/2N>-N,-P>对照。冬小麦高产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N,P>K。依据氮磷钾肥产量效应和土壤氮、磷、钾平衡状况提出氮磷钾(N,P2O5,K2O)推荐用量分别为202.5~216,27~54,0~18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稻秆还田方式对油菜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昌本部网室,选择2个不同地点、pH值差异较大的水稻土,设置稻秆不还田(CK)、稻秆焚烧后灰烬与土壤混匀还田(焚烧)、稻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翻压)、稻秆粉碎后覆盖还田(覆盖)4个处理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稻秆还田能增加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其中以覆盖处理最好,相比CK,油菜苗期、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提高16.9%,18.5%,16.8%,籽粒产量平均提高13.9%;除麻城土苗期翻压处理外,覆盖处理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稻秆还田能提高油菜氮磷钾吸收效率,同样以覆盖处理最好,相比CK,油菜苗期、花期和成熟期的养分吸收效率,氮素平均提高18.8%,17.4%,12.9%;磷素平均提高22.3%,18.6%,21.7%;钾素平均提高22.8%,20.0%,17.5%。花期是油菜氮磷钾吸收效率最高时期;成熟期是生理利用效率最高时期,根系在整个生育期内均保持较高的氮磷钾生理利用效率。从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分析,稻秆覆盖还田是一种较为适宜的秸秆资源有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轮作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阴山北麓地区干旱栗钙土长期施肥的施肥效应,基于内蒙古武川旱作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2004—2016),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2016年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NPK养分吸收量,最大叶面积指数为2.19,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36.53 g/株,植株N、P、K养分最大吸收量分别为3.35、0.36、6.99 g/株。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相比于对照,总产量分别提高110.57%和85.44%,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295.11%和247.56%,商品薯率提高25个百分点。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2.98、38.27 kg/(hm 2·mm),相比于对照分别提高104.72%和38.27%。化肥平衡配施(NPK)当季肥料利用率最高,N、P2O5、K2O利用率分别为25.44%、20.78%和61.13%。生产1 t马铃薯鲜薯吸收N 3.79~6.41 kg,平均5.29 kg;吸收P2O5 1.28~1.80 kg,平均1.61 kg;吸收K2O 5.44~11.70 kg,平均7.99 kg。该研究可为阴山北麓地区旱地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阴山北麓地区干旱栗钙土长期施肥的施肥效应,基于内蒙古武川旱作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2004—2016),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2016年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NPK养分吸收量,最大叶面积指数为2.19,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36.53 g/株,植株N、P、K养分最大吸收量分别为3.35、0.36、6.99 g/株。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相比于对照,总产量分别提高110.57%和85.44%,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295.11%和247.56%,商品薯率提高25个百分点。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2.98、38.27 kg/(hm~2·mm),相比于对照分别提高104.72%和38.27%。化肥平衡配施(NPK)当季肥料利用率最高,N、P_2O_5、K_2O利用率分别为25.44%、20.78%和61.13%。生产1 t马铃薯鲜薯吸收N 3.79~6.41 kg,平均5.29 kg;吸收P2O51.28~1.80 kg,平均1.61 kg;吸收K_2O 5.44~11.70 kg,平均7.99 kg。该研究可为阴山北麓地区旱地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多效唑处理对直播油菜机械收获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阳光2009与沣油520为材料,于封行期及蕾薹初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测定倒伏、角果抗裂性及产量相关指标,研究多效唑对油菜产量和机械收获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高产及机械收获条件下油菜的多效唑调控提供技术支撑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多效唑处理均显著提高2个油菜品种的抗倒性、抗裂角性及产量,蕾薹初期喷施300 mg L–1多效唑后油菜抗倒与抗裂角指数增量大,封行期喷施150 mg L–1多效唑则后产量的增量大。多效唑处理降低每角果粒数,但增加油菜品种的单株角果数及千粒重,故而增加产量;且可通过增加油菜根颈粗、鲜重根冠比及抗折力降低株高和倒伏指数,提高油菜抗根倒与抗茎倒能力;通过增加角果含水量、延缓角果成熟度、增加角果皮干重提高油菜角果抗裂性。本研究认为封行期喷施150 mg L–1的多效唑是最佳喷施时期与喷施浓度,既可显著增强易倒伏而减产油菜田块的抗倒与抗裂角能力,最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又可满足油菜机械化生产模式所需的高产、抗倒及抗裂角要求。  相似文献   

13.
绿肥稻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的增产和培肥短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是稻田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本文基于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肥稻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于2018—2020年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进行,设置5个处理:(1)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2)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常规施氮(NPK);(3)冬种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氮(GRN1);(4)冬种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减氮20%(GRN2);(5)冬种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减氮30%(GRN3)。结果表明:水稻产量方面,年际间差异较大, 2019年度GRN1处理‘荃香优1521’产量最高为10,047 kg hm–2,显著高于NPK处理,增幅为6.7%;其次为GRN2和GRN3,但与NPK差异不显著;2020年度GRN2和GRN3处理‘黄华占’产量较NPK处理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6%和5.8%。绿肥稻秆协同还田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较CK和NPK增幅分别为67.9%~83.0%和2.8%~6.7%。土壤养分方面,紫云英稻秆协同还田提高了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 GRN2处理较NPK处理分别提高了...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辣椒轮作中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平衡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肥料定位试验与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北方裸菜地主要种植方式大白菜—辣椒轮作中土壤自然供氮、磷、钾、锌、硼能力,土壤氮、磷、钾的收支平衡及相应土壤养分的消长状况。主要结果:大白菜—辣椒轮作中:全肥处理(NPKZnB)大白菜和辣椒的年均产量分别为111.6,23.7 t/hm2,-N、-P、-K的相对产量分别为全肥的56.7%,63.6%,84.7%;辣椒上-N-、P-、K、-Zn-、B的相对产量分别为全肥的45.8%,45.9%,67.7%,88.0%,84.9%,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大白菜限制产量的因子为:N>P>K,辣椒为:N,P>K>Zn,B。P2O5用量180kg/hm2,K2O用量300 kg/hm2的处理,土壤磷和钾养分分别盈余70.3%和2.0%,土壤有效磷(Olsen-P)、有效钾分别年均增加3.3和37.2 mg/kg,积累的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分别占土壤磷和钾积累量的7.1%和28.3%。大白菜茬口N,P2O5,K2O推荐用量为225,90,150 kg/hm2,辣椒茬口分别为337.5,213,337.5 kg/hm2并配合施用一定的锌和硼肥。  相似文献   

15.
油稻轮作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油稻轮作田间试验,研究了等养分条件下4种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地表径流N、P流失浓度和流失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即:化肥(CF)、化肥+低量有机肥(OC1)、化肥+中量有机肥(OC2)、化肥+高量有机肥(OC3)。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在满足作物养分需求,保持相对较高的产量水平基础上,能显著或明显减少农田径流水铵态N、硝态N和全P的流失浓度和流失量,尤以中、高量有机肥处理效果最显著;各处理径流液全N浓度范围在0.60~27.89mg/L,总P浓度范围在0.059~0.353mg/L,均大于富营养化水体标准,污染周边水环境;N流失指数明显高于P,且硝态N是N流失的主要形式;中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保证作物产量,并能有效降低N、P的径流流失,为适宜该地区油稻轮作的合理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16.
西南旱地油菜间作紫云英和秸秆覆盖的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地区旱地的农田生态环境脆弱, 绿肥应用匮乏, 季节性干旱是限制油菜生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西南地区旱地引入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与油菜间作, 并结合秸秆覆盖, 探讨其对油菜光合特征、农艺性状、生物量、根系形态、油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作紫云英和秸秆覆盖改善了油菜的根颈粗、叶片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等农艺性状, 提高了油菜根系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系直径等根系形态及蕾薹期和开花期的根、茎、叶生物量; 还提高了油菜苗期光合作用强度, 间作和秸秆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比油菜单作分别提高了31.12%和39.89%; 但对油菜品质的影响较小。间作、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下间作的油菜群体产量分别比单作提高10.30%、13.20%和40.16%。在西南地区旱地, 间作紫云英是提高油菜产量的可行途径, 而且结合秸秆覆盖的生产效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肥用量对油菜角果抗裂性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角果抗裂性存在显著差异的2个油菜品种,于2012—2014年进行氮肥(0、90、180、270和360 kg N hm–2)、磷肥(0、60、120、180和270 kg P2O5 hm–2)、钾肥(0、75、150、225和300 kg K2O hm–2)用量对油菜角果抗裂性相关性状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用量对油菜抗裂角指数的影响均呈波峰曲线变化,华双5号和华航901达最大抗裂角指数的纯氮用量分别为160 kg hm–2和140 kg hm–2、P2O5为120 kg hm–2和160 kg hm–2、K2O均为180 kg hm–2;油菜抗裂角指数的变化大小因肥料种类而异,氮、磷、钾3种肥料中,钾肥对抗裂角指数的影响最大;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处理条件下,角果果壳重和植株株高的变化是影响油菜角果抗裂角性的重要因素,可作为初步、快速筛选油菜抗裂角种质资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糯玉米氮磷钾施用,提高糯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开展了鲜食糯玉米京科糯2000氮磷钾配施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糯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增加糯玉米穗粒数和粒重,提高经济产量与鲜穗商品性,鲜穗产量为988.3kg/667m~2,并可有效促进糯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籽粒含K量和茎叶N、P含量,籽粒和茎叶的N、P、K吸收量均为最高,全株N、P、K养分吸收总量也最高;每生产100kg糯玉米籽粒N、P_2O_5、K_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3.94kg、1.38kg、5.41kg,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41.88%、14.01%、40.10%,农学效率为10.87、3.69、5.16kg/kg。施用氮磷钾3因子中,对糯玉米经济产量的影响和促进养分吸收积累作用:氮钾磷,施氮促进植株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果最为明显。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糯玉米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子,提高产量,增加养分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生产实际中,要优化氮磷钾配合施用,尤其注重氮肥的施用,提升施肥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配施对超高产夏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深入研究氮磷钾均衡施肥和分别减施氮、磷和钾肥对河北平原超高产夏玉米养分吸收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常规植株养分测试和产量性状分析方法,进行不同养分处理下植株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含量和成熟期产量测定。与不施肥空白对照(CK)相比,氮磷钾均衡施肥处理(T)和分别减施氮素处理(T-N)、磷素处理(T-P)及钾素处理(T-K),显著增加各生育时期、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的植株氮、磷和钾的积累量,提高吸收速率、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T-N、T-P和T-K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吸收速率和产量较处理T显著降低,其中以T-N减幅最大,T-P次之,T-K最小。各处理植株生育期间氮磷钾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氮磷吸收高峰为大口—吐丝期,钾吸收高峰为拔节—大口期。不同处理每生产100 kg 籽粒吸收N为2.07 ~ 2.81 kg、P2O5为0.67~0.83 kg、K2O为2.21~2.52 kg,各施肥处理生产单位籽粒的氮、磷和钾量高于CK。本研究表明,适宜氮磷钾肥配施,具有改善生育期间植株养分积累、提高植株养分含量、增强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露地西兰花的NPK合理施用量,提出科学的施肥配比。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NPK供应水平对露地西兰花产量和地上部NPK吸收累积的影响,并评价了其肥料效率。结果表明:施用N、P肥对西兰花有显著增产作用,而施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相对于N0和P0处理,增施N、P肥可分别提高23.6%~36.2%和7.6%~11.5%的经济产量。适当增施NPK肥能显著提高西兰花的地上部NPK养分累积。西兰花的肥料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都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每施用1 kg N、1 kg P2O5、1 kg K2O分别可生产50.9~184.7、89.3~369.1、53.9~220.2 kg西兰花经济产量,其随施肥量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西兰花经济产量与施N量(R2=0.886)、施P量(R2=0.906)和施K量(R2=0.794)都呈二次曲线关系。综合考虑蔬菜产量、养分累积和肥料效率,建议宁夏引黄灌区露地西兰花的施肥量分别为N 189.8~200.0 kg/hm2、P2O5 79.8~86.8 kg/hm2和K2O 80.2~112.5 kg/hm2 ,其施肥配比为1:0.42~0.43:0.42~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