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小麦光敏雄性不育系A31在不同生态地点的育性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在不同生态点的育性试验,观察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的育性表现和育性转换特性。A31在7个不同生态点的自交结实率结合各试验点的光温条件分析表明,其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日长是影响A31育性的主导因素,在日长相近条件下,温度对A31育性也有一定的效应;A31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约在14.5h左右。  相似文献   

2.
赵光明 《种子》2002,(6):57-59
通过利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W6154S分期播种试验,在乐至县自然光温条件下进行育性观察。结果表明:W6154S在7月10日前抽穗,花粉育性表达正常;7月10日至7月13日为育性转换期;在7月14日至9月4日扫抽穗 ,育性基本表现不育,在此期间出现了三次育性波动,少量稻穗的部分颖花裂药散粉,自交结实;在9月4日以后,育性逐渐恢复止常。温度是诱导W6154S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姚克敏  储长树 《作物学报》1995,21(2):187-189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是由抽穗前5至15-20天的光温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育期内育性表现为一偏向高温(长日)的单峰型曲线,其数量关系可由结实率量化模型表达。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变化由温度主控,光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在日长大于最适日长时由日长主控,短于最适日长时由温度主控,光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由温光条件共同作用。温光当量可作为比较温度和日长对育性影响大小的具体量值。育性转换是一个可逆连续过程,其恢复和  相似文献   

4.
水稻籼粳杂种IR36/Kamairazu花粉育性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47个水稻籼粳杂种F1的花粉育性,平均值为(79.9±31.2)%,其中68%组合的花粉育性低于90%。研究了代表性组合IR36/Kamairazu不同世代的花粉育性,F1的花粉育性为79.5%,其衍生的63个F2单株的平均花粉育性为(91.0±15.7)%。花粉育性高达98.3%的F2单株A4-3衍生的81个F3单株的平均花粉育性为(95.9±11.1)%,而育性为61%的A4-6衍生的51个F3单株的平均花粉育性仅为(74.3±35.2)%。在A4-3衍生的F3中选用2个花粉育性分别为99.2%和99.5%的单株,其衍生的F4群体的平均花粉育性分别为(93.0±7.4)%和(94.9±3.5)%,而2个花粉育性均为69.2%的单株衍生的F4群体的平均花粉育性则分别为(88.5±22.1)%和(89.8±6.7)%。IR36/Kamairazu的花粉育性受多基因控制,符合多基因座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在F2、F3和F4群体中,平均育性水平较高的群体,单株花粉育性与小穗受精率无显著相关性,而在平均育性水平较低的群体中,花粉育性与小穗受精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36个水稻骨干系进行了RFLP分析,并对这些水稻材料的162个杂交组合育性进行了分组分类研究。杂种育性的遗传基础研究表明,亚种内杂交组合育性显著高于亚种间杂交组合育性。亚种间杂交不育性是由籼粳两个亚种间深刻的遗传分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光敏核不育水稻在热带稻区的育性转换特性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自国  杨静 《作物学报》1995,21(4):485-491
选用来自全国不同育种单位的各种类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材料,在海南省进行周年播种,对育性转换进行观测。试验表明,育性转换不同光温反应类型的品系在海南的育性转换存在很大差异,而同类不育系则表现了相同的转换趋势,其中育性转换可育上限温度高的高一低高型不育系在海南有明显的育性转换。由此,作者提出,低一低型和低一高型不育系在海南可以作为不育系用于水稻杂处优势利用,低一低型不育系可以考虑在海南繁殖,在海南冬繁时  相似文献   

7.
潜育性稻田是我国南方稻区主要的一种低产土壤。根据潜育性水稻土特生,以提高选育水稻耐潜育性品种的育种效率为目标,开展了育种新方法、筛选鉴定技术与指标等研究。  相似文献   

8.
甘兰型双低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黔油2AB育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遗传学原理,采用测交、回交、自交及兄妹交的方法,研究黔油2A的育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黔油2A属双基因显性“杂合两型系”,其育性是受两对显性基因MsMs和Rf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恢复基因,同时抑制不育基因性的表达,使育性恢复可育。其不育株基因型为Msmsrfrf,保持株基因型为msmsrfrf,恢复株基因型Ms-RfRf和msmRfRf。  相似文献   

9.
植物激素与雄性不育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从不同育性植物内源激素水平的差异,环境条件影响雄性育性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和外源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雄性育性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植物激素与雄不育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套以粳稻品种Asominori为遗传背景、籼稻品种IR24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覆盖全基因组的CSSL群体,研究了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和02428/IR24杂种小穗低育性的遗传基础。结果发现,Asominori/IR24组合的育性主要受第5染色体上的2个育性位点S-24(t)和S-31(t)及第6染色体上的 S-5位点控制,其中S-31(t)为本研究发现的新育性位点,粳稻品种02428带有该位点的亲和性基因。02428/IR24组合的低育性主要受S-24(t)花粉育性位点的影响。育性基因的表达受遗传背景的影响,在粳稻遗传背景中,S-24(t)位点处在Si/Sj杂合基因型时可使杂种小穗育性下降70%左右,而S-31(t)和 S-5为杂种半不育位点。在籼粳全基因组杂合遗传背景中,当S-5i/S-5j基因型置换成S-5i/S-5i基因型后,亚种间杂种小穗育性可平均提高22.5%,接近正常育性水平。在S-5i/S-5j遗传背景中,S-24(t)和S-31(t)的Si/Si纯合基因型不能改善亚种间杂种的小穗育性。说明S-5位点是影响亚种间小穗育性的关键位点,在亚种间杂交稻育种中,必须首先克服S-5位点造成的育性障碍。提出了等位基因置换法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小穗低育性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36个水稻骨干系进行了RFLP(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对这些水稻材料的162个杂交组合育性进行了分组分类研究。杂种育性的遗传基础研究表明,亚种内杂交组合育性显著高于亚种间杂交组合育性。亚种间杂交不育性是由籼粳两个亚种间深刻的遗传分化引起的。广亲和性品种为亲本之一的杂交组合多数(71.7%)具有正常的育性,RFLP分析表明,这些杂交组合的遗传基础特殊,其遗传距离大于典型的亚种内组合距离,而小于典型的亚种间遗传距离。广亲和性水稻种质的创建、改造和利用潜力是大的,广亲和基因作用及其与杂种优势表现有关的若干遗传育种学问题要协同一并去解决。  相似文献   

12.
邵明波  李风华 《种子》2006,25(1):73-75
利用甘蓝型黑籽隐性核不育两系材料与其它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复试杂交,回交转育,通过对育性、经济性状、抗病性、结实性和耐脊性的选育和定向培育。于2003年育成植株综合性状好、不育株结实好、配舍力高的黄籽高油分优良隐性核不育两系8187AB。从8187AB组配的杂交组合上看,该不育系的配合力较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光敏色素与光敏感雌性不育苎麻育性转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恒蔚  周瑞阳  徐俐 《作物学报》2006,32(4):597-600
利用红光(R)/远红光(FR)逆转的标准试验技术,对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进行长暗期(14 h/d)光间断处理。结果表明R间断诱导雌性败育,延迟现蕾和开花;而FR可以逆转R的效应,使雌性可育;暗间断对雄性的育性没有明显影响。暗示光敏色素是PFSR雌性育性光敏性的光受体。  相似文献   

14.
广州的短日照对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1S育性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通过在广州对宜D1S的周年育性观察及人工短日处理对其育性转换的影响分析得到:(1)宜D1S是一个光敏性较强的材料,在广州一年中具有明显的从不育→可育→不育的育性转换特点。(2)宜D1S的光敏期为幼穗分化Ⅰ期~Ⅲ期。在常温下光敏期适当的短日处理可使育性趋于完全不育,但在高温下光敏期短日不育效应被削弱。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成功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的机理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已定位和克隆了控制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基因。2006年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上发表论文揭示:BoroⅡ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由线粒体编码的细胞毒素肽引起,两个含PPR蛋白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均可破坏或降解细胞毒素肽使植株育性恢复,从而在分子水平解释了BoroⅡ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性的机理。这是中国科学家对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的最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仅凭群体不育株率、不育度、不育期与可育期结实率评价光敏核不育种质是不充分的,应当注重依据已知的光周期效应指数(PE)、温度效应指数(TE)、完全败育临界日长值等育性转换参数以及育性转换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分类  相似文献   

17.
温光条件对龙特浦A育性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来顺  高恒 《种子》1994,(2):50-51
龙特浦A的育性受温光条件的影响,具有温光敏特性,而温度是诱发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掌握这一特性,扬其长,避其短,对龙特浦A的合理利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人们从墨西哥玉蜀黍中驯化玉米时就已经开始对多育性(主茎发育穗枝的潜力)进行选择。因为单穗玉米有利于手工收获,所以直到20世纪早期的机械化前,人类的选择都偏爱单穗玉米。然而,多育性具有增强集约管理条件下胁迫耐性的潜能。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是:(1)评价194个F3家系群体的多育性和15个相关形态性状的变异。这些F3家系来源于自交系A679和一个多育性强的S1植株的杂交后代,而该S1植株又来源于Golden Glow品种的23轮多育性混合选择;(2)弄清这些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并推断哪一些性状是由相似遗传因子控制。  相似文献   

19.
珍汕97A育性观察及其自交结实后代表现安徽省巢湖市种子公司朱同贵杂交稻不育系育性是选育新的不育系和“三系”亲本提纯选择不育系单株、决选株行的重要依据,是影响不育系原原种纯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不育系种子纯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不育系育性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育系龙特甫A变异株有四种类型,抽穗期前10d温度对其育性作用最大,r微效恢复基因的存在及保持系变异也是影响育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