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考察了光敏不育晚熟粳稻与北方早粳杂交F2群体的个体育性频率分布,共考察了可在北京自然长日照条件下抽穗的6个群体。直观方柱图可均匀为偏态连续分布,双峰型:过渡型:单峰型=3:1:2。只有半数群体呈双峰分布,而且它们的峰(或谷)值所在区间自交结实率小于10%(尤其是自交完全不结实)个体的频率亦不相同。当然,在其它分布类型的群体间这类个体的频率也不相同,而且数值更小。利用Kruskal-Wallis  相似文献   
2.
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相关蛋白产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立军  薛光行 《作物学报》1995,21(2):251-253
寻找与光敏不育基因表达特异相关的蛋白产物是近年来对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光敏核不育现象是外界环境因子中光周期、温度、光周期与温度互作等多因子参与调控的综合结果。目前通常以花粉败育度及自交结实率来判定败育程度,但这两者仅为植株整体水平的和生理过程最终的表现型。所以,利用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知特定时空点光敏不育基因的分子水平表型,即特异相关蛋白产物,才能较准确地判断在其表达的生理进程中  相似文献   
3.
4.
水稻光敏不育临界日长估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光敏不育临界日长(包括诱导败育临界日长SDx和完全不育临界日长LDx)值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当日平均气温由27.6℃下降至25.1℃时,,农垦58s的LDx由13.8h增加到14.5h,每降温1℃约增加0.2h以上;参试农垦58s、N5088s和7001s在25.1℃的SDx约13.0h,LDx约14.5h;在23.6℃低温下栽培的同一光敏不育水稻的样本内个体的LDx值不一致。笔者就光敏不育临界日长值的选择方向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光敏感雄性不育性状由强感光型向弱感光型粳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利用太谷小麦可育株证实了同一朵小花里的大孢子母细胞(EMC)和花粉母细胞(PMCs)减数分裂节律基本同步的现象。随后,以这种可育株作标准,与含 Tal 基因的孪生不育株比较,初步证实:该基因的存在对 EMC 的减数分裂节律和分裂相表征无明显影响;但对 PMCs 的减数分裂早在造孢细胞期或PMCs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便显出它的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光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薛光行  陈平 《作物学报》1992,18(6):429-438
在北京(N39°56′)自然变温和人工控温条件下分别对比观察光敏感雄性核不育(pgms)水稻的育性对10小时、16(或15)小时两种光周期的反应。试验结果指出: 1.在适宜水稻发育的温度范围内,pgms水稻均有因光周期不同而发生的育性转换。而且光周期效应远大于温度不同所引起的育性变化。 2.温度变化可诱发长日光周期状态下pgms水稻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仅凭群体不育株率、不育度、不育期与可育期结实率评价光敏核不育种质是不充分的,应当注重依据已知的光周期效应指数(PE)、温度效应指数(TE)、完全败育临界日长值等育性转换参数以及育性转换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分类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不敏不育临界日长估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光敏不育临界日长(包括诱导败育临界日长SDx和完全不育临界日长LDx)值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当日平均气温由27.6℃下降至25.1℃时,农垦58s的LDx由13.8h增加到14.5h,每降温1℃约增加0.2h以上,参试农垦58s,N5088s和7001s在25.1℃的SDx约13.0h,LDx约14.5h;在23.6℃低温下栽培的同一光敏不育水稻的样本内个体的LDx值不一致。笔者就光敏不育临界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