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优化玉米氮磷钾施用,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开展了杂交玉米禾玉9566氮磷钾配施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作用为氮磷钾。施氮、钾能提高玉米子粒和茎叶中氮、钾含量,施氮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施钾可提高玉米子粒对氮、磷养分吸收量;氮磷钾三因子中促进养分吸收积累作用表现为氮钾磷。氮磷钾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子粒中氮、磷含量和子粒氮磷钾各养分吸收量均为最高,全株养分吸收总量也最高;每100kg经济产量N、P2O5、K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02、0.90、2.21kg,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33.28%、15.43%、48.79%,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3.07、5.59、3.34kg/kg。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肥优化配施对冬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氮磷钾肥优化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积累以及利用特性的关系,推动高产高效施肥,于2017—2018年在河南省的鹤壁市和焦作市同步开展冬小麦田间试验,分析不施肥(CK)、磷钾肥配施(CF-N)、氮钾肥配施(CF-P)、氮磷肥配施(CF-K)、氮磷钾肥优化配施(CF)、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1:1配施(CRU)和农民习惯施肥(FP)对冬小麦产量、地上部养分积累和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F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其两地产量平均值分别较CK和FP提高30.27%和6.50%;与FP相比,焦作市CF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分别提高20.69%、1.03%和23.16%,鹤壁市则分别提高9.99%、3.27%和13.88%;两地CF氮、磷、钾肥利用率较CRU分别平均提高9.57、7.17和9.83个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平均提高0.85、2.20和2.25个百分点。综上,采用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240、105、90 kg/hm2,并按照基肥与拔节肥1:1配施的CF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潮土夏玉米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实现潮土区夏玉米科学施肥,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养分积累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沙壤质潮土夏玉米施肥两年增产6.55%~39.32%和5.53%~21.19%, 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推荐施肥较农户习惯施肥分别增产4.06%和5.04%, 增收21.90%和27.44%。基于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46、25.89和9.93 kg kg-1, 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1.13%、31.48%和50.35%, 化肥偏生产力平均为36.62 kg kg-1。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提高了沙壤质潮土区夏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 促进了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 具有增产增收效应, 肥料利用效率较高, 可作为该地区夏玉米推荐施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配施对超高产夏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深入研究氮磷钾均衡施肥和分别减施氮、磷和钾肥对河北平原超高产夏玉米养分吸收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常规植株养分测试和产量性状分析方法,进行不同养分处理下植株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含量和成熟期产量测定。与不施肥空白对照(CK)相比,氮磷钾均衡施肥处理(T)和分别减施氮素处理(T-N)、磷素处理(T-P)及钾素处理(T-K),显著增加各生育时期、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的植株氮、磷和钾的积累量,提高吸收速率、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T-N、T-P和T-K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吸收速率和产量较处理T显著降低,其中以T-N减幅最大,T-P次之,T-K最小。各处理植株生育期间氮磷钾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氮磷吸收高峰为大口—吐丝期,钾吸收高峰为拔节—大口期。不同处理每生产100 kg 籽粒吸收N为2.07 ~ 2.81 kg、P2O5为0.67~0.83 kg、K2O为2.21~2.52 kg,各施肥处理生产单位籽粒的氮、磷和钾量高于CK。本研究表明,适宜氮磷钾肥配施,具有改善生育期间植株养分积累、提高植株养分含量、增强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糯玉米氮磷钾施用,提高糯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开展了鲜食糯玉米京科糯2000氮磷钾配施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糯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增加糯玉米穗粒数和粒重,提高经济产量与鲜穗商品性,鲜穗产量为988.3kg/667m~2,并可有效促进糯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籽粒含K量和茎叶N、P含量,籽粒和茎叶的N、P、K吸收量均为最高,全株N、P、K养分吸收总量也最高;每生产100kg糯玉米籽粒N、P_2O_5、K_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3.94kg、1.38kg、5.41kg,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41.88%、14.01%、40.10%,农学效率为10.87、3.69、5.16kg/kg。施用氮磷钾3因子中,对糯玉米经济产量的影响和促进养分吸收积累作用:氮钾磷,施氮促进植株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果最为明显。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糯玉米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子,提高产量,增加养分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生产实际中,要优化氮磷钾配合施用,尤其注重氮肥的施用,提升施肥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铁观音茶园施肥过量问题,于2018—2019年在安溪县布置4季田间试验,分析农民习惯、优化施肥以及乌龙茶专用肥对铁观音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环境代价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经济效益、新梢氮磷钾的养分浓度和养分带走量以及茶叶品质无显著差异;乌龙茶专用肥处理较优化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芽密度。(2)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63.8%、112.4%、106.6%,乌龙茶专用肥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72.3%、123.3%、117.3%。(3)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钾肥表观盈余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减少了48.0%、58.0%、65.8%,乌龙茶专用肥处理的氮、磷、钾肥表观盈余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减少48.8%、58.0%、65.8%。(4)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的单位产量的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酸化效应、富营养化效应的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37.6%、36.1%、37.5%、37.7%,乌龙茶专用肥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42.4%、41.0%、42.3%、42.5%。减肥情况下茶叶产量、芽密度和百芽重均未受到影响,且在保证茶叶养分吸收利用、品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磷钾养分的表观盈余和环境代价。此外,加镁显著提高茶芽密度,对实现铁观音茶叶的绿色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施用磷和钙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钙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挥元素间互作优势是作物高产及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为探明外源磷钙配施在花生上的作用效果及磷钙互作关系,在豫南砂姜黑土区开展了施用磷钙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钙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施磷和磷钙配施比不施磷钙肥显著促进了花生生长和增产;磷钙配施比单独施磷显著增产29.75%,主要原因是增加了花生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百果重和出仁率,且磷钙配施比单独施磷显著增加花生体内磷积累量、磷吸收和利用效率,其中磷吸收和利用效率分别增加5.36%和8.08kg/kg;单独施磷比不施磷钙显著增加花生体内钙积累量、吸收和利用效率,其中钙吸收和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72%和3.60kg/kg,表明磷钙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因此,磷钙合理配施可提高花生磷钙吸收效率,有利于花生生长和增产,是花生高产及磷钙高效利用的一种优化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8.
有机无机配施对生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作物吸收养分和土壤培肥的作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生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盆栽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精制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较单施化肥贡献率分别提高6.4和6.8个百分点。在等氮量条件下,与单施化肥(100%无机氮)相比,有机无机配施(有机氮:无机氮=4:6)显著增加生菜生物量,促进生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与单施化肥相比,精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和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生菜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8.7%和41.6%;生菜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增加了12.9%和17.5%、7.0%和12.8%、7.3%和17.2%;生菜的氮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2%和13.7%。  相似文献   

9.
养分管理对直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在实地农户种植条件下对直播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试验于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田间稻麦轮作条件下,分别选取茅山东村、茅山西村和冯顾村各8个农户,开展3个不同养分管理模式试验,设置了不施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FFP)和优化施肥(OPT1和OPT2)4个处理,主要研究了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氮累积分配和氮肥利用率等对不同养分管理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1)施肥较不施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优化施肥(226 kg N hm-2)在较习惯施肥(333 kg N hm-2)平均减氮32.1%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水稻产量5.5%,增产原因是提高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OPT2较OPT1平均增产3.1%,其原因是在孕穗期增施了钾肥(18 kg hm-2 K2O)。(2)优化施肥水稻植株各部位氮浓度、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和秸秆氮累积均显著低于习惯施肥,且降低营养器官的氮素分配比例。(3)优化施肥较习惯施肥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其氮肥偏生产力(PFPN)、氮肥农学效率(AEN)、氮肥回收效率(REN)和氮肥生理效率(PEN)分别平均增加55.5%、79.1%、18.7%和48.7%。(4)水稻植株氮累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优化施肥单位氮累积的增产效果高于习惯施肥。因此,基于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和增施钾肥的养分优化管理措施可在实地农户直播稻种植上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施用方式对夏玉米植株、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氮水平下不同肥料、分配方式及与磷、钾配施对夏玉米植株氮磷钾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氮(底施和大口追施)、常规优化施氮(底施和大口、吐丝2次追施)和控释氮素配施2种磷钾水平用量(P2O5105-K2O 120 kg/hm~2和P2O5157.5-K2O 180 kg/hm~2)组合中,各处理大口期前植株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氮磷钾累积量以常规施氮高于控释尿素;成熟期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以控释尿素处理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处理,后者又高于常规施氮处理。等氮处理下,增施磷钾提高了植株磷、钾含量和累积量,植株含氮和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各处理土壤速效氮、磷含量随生育进程不断降低,速效钾含量表现为"V"字型特征;土壤速效养分与植株养分含量表现趋势相反,生育后期控释尿素低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低于常规处理。增施磷钾明显提高各时期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但使土壤氮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单位氮、磷、钾生产籽粒能力降低;各处理中,单位养分生产籽粒以常规施氮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高于控释尿素。肥料养分利用率以控释尿素处理最高,其次为常规优化施氮,常规施氮最低。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控释尿素结合磷钾底施,能协调生育期间养分供应,改善植株中后期氮磷钾吸收、积累和物质生产,是改善养分利用效率、穗部性状和产量的优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连续稻草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可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稻高产、养分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基于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双季稻稻草还田定位试验, 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材, 设稻草还田减施化肥(SI+NPK)、稻草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NPK)和单施化肥(NPK)等处理, 以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CK)为对照, 施肥处理中氮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双季晚稻产量、氮磷钾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施用条件下, 连续6年早稻稻草还田处理有利于协调双季晚稻穗粒结构, 协同维持晚稻产量稳定, 保持与其余施肥处理产量基本持平。与NPK相比, SI+NPK处理植株各器官中N、P、K含量及总吸收量在生育前期均较低, 生育后期较高, 且P、K养分吸收量差异显著; SI+NPK可显著提高水稻N、P、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 而SB+NPK只比NPK显著提高了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此外, SI+NPK也比SB+NPK提高了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及偏生产力。总之, 早稻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可稳定晚稻产量水平及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实现南方稻区土壤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长期定位轮作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阴山北麓地区干旱栗钙土长期施肥的施肥效应,基于内蒙古武川旱作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2004—2016),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2016年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NPK养分吸收量,最大叶面积指数为2.19,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36.53 g/株,植株N、P、K养分最大吸收量分别为3.35、0.36、6.99 g/株。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相比于对照,总产量分别提高110.57%和85.44%,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295.11%和247.56%,商品薯率提高25个百分点。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2.98、38.27 kg/(hm 2·mm),相比于对照分别提高104.72%和38.27%。化肥平衡配施(NPK)当季肥料利用率最高,N、P2O5、K2O利用率分别为25.44%、20.78%和61.13%。生产1 t马铃薯鲜薯吸收N 3.79~6.41 kg,平均5.29 kg;吸收P2O5 1.28~1.80 kg,平均1.61 kg;吸收K2O 5.44~11.70 kg,平均7.99 kg。该研究可为阴山北麓地区旱地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港流域夏玉米肥料效应与养分平衡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黑龙港流域典型农业县域玉米施肥产量效应及土壤养分利用平衡状况,以夏玉米为供试材料,设计不同氮磷钾用量水平处理,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增加夏玉米产量,且在本区域内,氮磷钾三大元素中,玉米产量对氮素最为敏感,其次为钾,最后为磷;随着氮磷钾肥用量增多,土壤中氮磷钾盈余随之增加。研究中夏玉米氮磷钾肥利用率为10.0%~31.6%、13.3%~23.3%和52.5%~60%。综合考虑产量、养分平衡和吸收利用情况,推荐本区县域氮磷钾合理用量为:N 225~255 kg/hm2,P2O5 60~75 kg/hm2,K2O 120 kg/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砂区小麦套作花生、小麦和花生接续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及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套作花生相对于二作物接续种植有明显的产量优势。4年平均增产分别为27.7%和14.3%,在不施化肥时,这种效应更为明显,但其与施用化肥的增产效应相比甚小。两种方式下,单施或配合施用氮磷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率对黄河流域棉株生物量、养分积累、产量、氮磷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图探索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替代率,为有机肥、无机肥在黄河流域棉田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始于2016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基地设置6个施肥处理:T1:不施肥,T2:100%化肥,T3:20%有机肥+80%化肥,T4:40%有机肥+60%化肥,T5:50%有机肥+50%化肥,T6:100%有机肥。经3年施肥后,2018年进行田间取样,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积累、产量、氮磷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1)有机肥替代50%化肥处理提高棉株生物量、养分积累和籽棉产量。(2)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均有增高趋势,全部施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3)棉株全氮、全磷积累量与棉株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棉株根、茎氮磷比与籽棉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减少化肥用量,连续应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具有增加土壤肥力的趋势;有机肥替代50%化肥处理能增加棉花生物量、养分积累量,提高籽棉产量,替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玉米主产区农田土壤施肥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邢月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166-169
2005年春季对辽宁省玉米主产区147个农户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玉米主产区施用尿素、复合肥和磷酸二铵的样本比例分别为84.6%、80.3%和40.1%,有机肥施用比例仅占34.2%。从不同区域施肥量来看,尿素用量大致相同,磷酸二铵用量趋势为辽中北>辽西>辽南,复合肥用量趋势为辽中北>辽南>辽西,有机肥用量趋势为辽西>辽中北>辽南。全省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用量分别为234.4 kg/hm2、104.8 kg/hm2和53.5kg/hm2,且氮磷钾的投入以化肥为主。不同区域氮磷钾肥用量不同,氮磷肥用量为辽中北>辽西>辽南,钾肥用量为辽南>辽中北>辽西。从玉米施肥氮磷钾的比例来看,各地均相对重视氮肥的施用,而磷、钾肥的比例相对偏低,尤其是钾肥的比例。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养分施用量和氮磷钾比例结果表明,高产水平玉米的K肥用量和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作物生物量的累积与养分累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养分累积是生物量累积的基础,也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迁移、积累及分配是农作物养分利用的重要过程。通过赤峰市元宝山区番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有机肥施用量对番茄养分吸收、养分分配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氮肥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不仅可以弥补减少氮肥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还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N、P、K含量、番茄果实与茎叶中N、P、K养分的比值,通过本试验发现施用氮肥和有机肥都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N、P、K养分浓度,从而增加番茄的产量。调控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改善番茄果实和茎叶中的养分比,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番茄果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施用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不仅可以促进番茄对N、P、K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番茄的产量同时改善番茄果实的品质,还可以减轻因氮肥大量施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说明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和养分含量,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