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茶树品质是高品质茶叶成品的源头保障。为探讨铁观音茶叶品质与茶树种植年限的关系,选择种植4年、9年、30年的铁观音茶树及对应的土壤为材料,通过无性繁殖后再移植到不同年限种植土壤及新土壤等处理,对比不同处理方式下茶叶产品品质。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叶品质随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经无性繁殖后的茶树幼苗移栽到4年、9年、30年的土壤后,其茶叶品质依然呈现下降趋势。而移栽到新土壤后的茶叶品质差异较小,表现为茶叶品质得分浓香型铁观音分别为95.60,94.80,94.70分,清香型铁观音则分别为94.90,94.85,94.40分。可见,茶树连续种植后,茶叶品质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种植土壤。  相似文献   

2.
茶树越冬     
新源县茶叶试验站位于巩乃斯谷地东段的阿拉图伯草原。北纬43°,海拔1,480米,年降雨量755.79毫米,其中4—8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0.7%;无霜期80—110天;年平均气温5.9℃,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4.1℃,极端最低气温为-30.7℃,年积温(≥0℃)达3,400℃左右。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5°。综上所述,新源县的丰富热量,以及微酸性的土壤条件等,基本上可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但生长季节短,温差大,特别是漫长寒冷的冬天(表1),加上偏西的寒风和开春的旱风,对茶树生长十分不利。因此,在这样条件下研究解决茶树安全越冬,是茶树引种成功的关键。我们围绕茶树安全越冬问题开展了一些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茶树根部土壤养分及茶树叶片品质变化,本研究以‘金观音’、‘铁观音’、‘黄金桂’3种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施肥2年内茶树根部土壤理化指标及叶片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3种茶树根部土壤p H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下降,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达到肥力Ⅰ级,全磷含量为Ⅲ级肥力,0年茶树土壤全钾含量为Ⅱ级肥力,1、2年为Ⅲ级肥力;土壤速效氮及速效钾含量在0年时为Ⅰ级肥力,1年后为Ⅱ级肥力,2年后为Ⅲ级肥力;土壤速效磷含量在0、1年时为Ⅰ级肥力,2年后为Ⅲ级肥力。(2)随着不施肥种植时间的延长,茶叶品质指标及品质指数呈下降趋势,但茶多酚含量变化较为微弱,茶氨酸、咖啡碱变化则呈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3种茶树在不施肥种植过程中对土壤养分的需求特性上存在差异,导致茶树根围土壤养分含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茶叶品质相关的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4.
杨阳 《茶业通报》1992,14(4):11-14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严寒、干旱、病虫害等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其正常生长,严重时甚至使茶树受害致死。因此,选择茶树良种,不仅要具有优质高产的经济性状,同时,还应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否则,优质高产的经济性状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我国茶区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均在1000毫米以上,基本上能满足茶树对水分要求。可是雨量分布不匀,春夏两季的雨量占全年2/3以上,7—8月份气温高,日照强,湿度低,易产生“秋旱”、“伏旱”,限制夏、秋茶的增产,降低成茶的品质,而不同的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茶叶生产上栽培的茶树品种,主要的是地方群体品种。无性系良种在全国茶树栽培的总面积上占比例很小,如福建省1979年资料报导,无性系良种只占全省生产总面积的30%;其他各省绝大多数都是地方群体品种,如安徽省几乎百分之百是地方群体品种,到目前为止全省还找不到100亩以上连片的无性系茶树良种。但到处都是优劣混杂的群体品种,良莠不齐,必须分离提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根据茶树群体品种特性,提出就利提纯利用的“有—无—有”和“有—无—无”两条繁育途径,繁育推广当地茶树良种。其理论依据和具体做法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池州地区所辖一市三县一处(贵池市、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管理处)均产茶叶。茶叶收入占我区财政收入的17%左右,占山区农民收入的40%以上。茶业的兴衰对全区经济形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89年开始全区实施“茶园低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计划五年时间改造低产茶园10万亩。到目的为止,全区已改造低产茶园6万余亩。我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凉多雨区,无霜期230天,年降水量1600—1700mm,且春多阴雨,夏雨集中,4—7月份茶叶生产季节降雨平均930mm,为全年降雨量62%,相  相似文献   

7.
不同郁闭度林茶复合模式对茶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与生长环境关系非常密切,为探明林分不同郁闭度对茶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郁闭度的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茶(Camellia sinensis)复合系统中茶树为材料,纯茶园为对照(CK),利用便携式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茶树分别在0.3(T1)、0.6(T2)和0.9(T3)郁闭度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参数日变化。结果表明:随郁闭度增加,茶树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片温度(Tl)日均值和差值呈递减趋势,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茶树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随郁闭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均表现双峰型曲线;CK和T1的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午间受到明显的抑制且呈双峰曲线,T2和T3呈单峰型曲线。  相似文献   

8.
覃士才 《茶业通报》2002,24(3):23-25
应用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新茶园,是提高茶园建园质量,开发名优茶、提高茶叶品质的基础,是培植五峰新世纪茶叶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我县茶叶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的一项重大科技措施。因此从1997年冬开始,我县引进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云6号”、“白毫早”等,在全县3000多个农户中栽植茶苗2800万株(其中自繁240万株),建无性系茶树良种园250hm2,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85%,实现了“一年栽、二年采、三年亩收入过千元”的目标,最高的茶农亩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春茶开园…  相似文献   

9.
内生菌根普通存在于自然界中。Meyer(1973)估计,有外生菌根的只占3%,而绝大多数的显花植物都有内生菌根。与国民经济有重要关系的栽培植物,除十字花科和黎科植物外,都有内生菌根。Hayman(1978)预言未来的十年,内生菌根的研究将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Satyanarayana(1979)发现,茶树根系中也有丛枝状内生菌根存在,这是茶树栽培业中的新发现。近年来,我国的严学成等对茶树根的显微观察中,也先后观察到  相似文献   

10.
肯尼亚茶产业与茶树资源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肯尼亚是世界重要的茶叶生产国,非洲第一大产茶国,以生产CTC(crush, tear, curl)红茶为主,茶叶的品质位居世界前列。茶叶现已成为肯尼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DP)4%;产量的95%以上用于出口,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占26%的出口换汇收入。目前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收集保存了250余份茶树种质资源,已经释放了50个国家级茶树品种。茶树育种技术从传统的杂交育种,逐步向生物技术育种等新技术发展。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肯尼亚茶叶产业发展简史与概况、茶树种质资源、育种技术、育成品种、新品种保护及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4.17”森林灭火飞机增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飞机人工增雨工作在森林灭火等应急气象服务中的特点和规律,利用2011年4月17日在秦皇岛抚宁地区森林大火上空进行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所取得的云物理资料,结合适时天气、卫星、雷达等资料,分析了降水过程的天气背景条件、催化前后云中微物理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催化后云体明显发展,云粒子含水量明显增大,云粒子浓度约增长30%~50%,粒子谱变宽,云中冰晶浓度和降水粒子浓度增加。火场及附近地区普遍降雨0.3~5.0 mm,对灭火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地面降雨量的主要因素:(1)西风槽系统弱,且偏北,使火区云带狭窄;(2)前期相对湿度低,云层中含水量低,云粒子最大含水量1.318 g/m3;(3)高层云下部的层积云较弱,两云之间存在夹层,影响降水粒子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的变化特征,揭示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利用近50年(1959-2008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面测站降水资料,给出了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的划分标准及其推进特征,并分析了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雨平均在5月下旬开始,由东南向西北推进。当东北地区春雨开始偏早(晚)时,东北地区5月的降水偏多(少);主要以全区一致型,南北反相型和东南向西北“-+-”的空间分布特征;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存在准2~3年的年际振荡特征。此外,当前期12-4月中国东部沿海海温偏高(低)时,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偏早(晚)。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选育适制六堡茶优良茶树品种的速度,笔者从六堡茶品质特点及其形成机理着手,探索、分析、研究广西历史上制作六堡茶茶树品种与六堡茶品质相关性较大的遗传标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茶树品种鲜叶中茶多酚含量为28.77%~34.94%、氨基酸含量为2.83%~3.83%、水浸出物含量为42.65%~46.83%,叶片厚224.6~404.7μm,叶片海绵组织厚130.7~201.0μm;茶树外部形态多为小乔木型大叶种或灌木型中叶种。由此可见,适制六堡茶的茶树品种要求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等含量较高,叶片厚度及海绵组织厚度较大,一般以小乔木型大叶种为好。该结果为尝试用遗传标记指标参数来进一步选择适制六堡茶优良品种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加快选育种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贵州西南部大树茶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贵州西南部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兴义市等地现存大树茶,进行4项常规生化成分含量测定并与贵州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作比较分析,研究大树茶的生化特性、适制性、栽培利用价值及饮用价值等。结果表明,贵州西南部各地大树茶与‘福鼎大白茶’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地大树茶资源的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总体来看,贵州西南部各地大树茶的氨基酸含量较低,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则较高;酚氨比值均在8以上,适制红茶,直接栽培利用价值不大,可作为高咖啡碱、高茶多酚茶树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气候变暖和内蒙古马铃薯区域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晚疫病危害已成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一大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内蒙古中部马铃薯生长季节主要气象要素与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关系,研究了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气象适宜指数,建立了基于开花期中尺度气象要素数值产品的晚疫病病菌流行期定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为6--7月上旬的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影响该病流行的气象条件中,温度和降雨最为重要,利用预报模型的计算结果结合孢子囊形成期的气象适宜指数进行判别,即可做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程度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7.5%.  相似文献   

16.
为开展利用气候资料进行茶树生长季气象服务工作,研究了茶树生长季的气象要素指标值,利用长清地区(1981—201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热量、水分和光照条件的分布特征及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探讨了有利和不利的气候因素以及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冬、夏两季气温相差较大,影响茶树的生产周期和旺季生长;1—4月的低温冻害,对茶芽的萌动和春茶的产量有一定影响;长清月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大,5—9月降水量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冬春季节(12—4月)的降水量偏少,加上空气干燥,不利于春茶产量的提高;光照时数能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但在茶树生长季的6—9月,日照百分率>45%,茶叶品质受到影响。准确掌握当地气候条件的利弊,为建设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气象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一株高耐铜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茶园土壤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并鉴定一株耐铜富铜菌株并用于环境中重金属铜的清除,从有一定圈养时间的生猪养殖场周围土壤中,运用微生物筛选的方法广泛分离筛选耐铜微生物,再反复分离纯化筛选目标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和分子鉴定,在400倍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并将基于5.8S rDNA通用引物扩增的测序片段在GenBank数据库中使用BLAST工具进行比对。得到10株不同耐铜浓度的真菌菌株,其中耐性最高的菌株A4,其耐铜浓度达到940 mg/L。A4菌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综合确定该菌株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菌株A4对茶园土壤中的铜有一定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土壤湿度时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黑龙江境内松嫩平原土壤湿度是制约粮食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研究该区域土壤湿度的时序变化对了解土湿演变过程十分必要。选取松嫩平原16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气象观测站,1980—2010年共30年的时间序列,固定地段逐旬平均土壤湿度等观测资料,采用M-K趋势检验及突变分析法,分析了本区域作物生长季内(5—9月)表层(0~30 cm)平均土壤湿度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松嫩平原5个地区土壤湿度年际变化各地区存在较好的一致性,为减小趋势,但看不明显。20世纪80年代松嫩平原大部地区多为土壤湿润阶段,土壤湿度较大,处于偏湿或正常状态,偶有个别市县出现土壤偏干现象,频率较小。20世纪90年代土壤湿度明显下降,土壤逐步由湿润状态向干化态势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土壤多为正常或偏干状态,出现偏干的频率增加,土壤出现变干趋势。基于M-K法分析得出,土壤湿度的趋势变化除南部不明显外,其余各区均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且趋势性达到显著性水平。显著的突变年份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土壤湿度突变时间为2002年;中部为1991年;北部为1991年;西部为1997年。发生明显突变性演变的地区基本都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与年际变化图相比,除南部存在差异外,其余各部分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贵州大树茶儿茶素组分及其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贵州大树茶(Camellia thea L.)儿茶素组分含量、品质及酯型儿茶素比例等问题,以安顺、六盘水、兴义、黔西南大树茶资源和‘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平均数差异性分析对各资源的6项儿茶素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顺、六盘水、兴义、黔西南大树茶资源及‘福鼎大白茶’的酯型儿茶素比例(EGCG、ECG、GCG)依次为81.55%、41.10%、83.13%、77.03%、82.85%,儿茶素品质指数依次为5.39、19.79、7.84、5.25、6.65。当欧式距离阀值为0.9~3.2时,兴义大树茶资源与‘福鼎大白茶’较为相似,安顺与黔西南的大树茶资源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20.
旨在为川牛膝高产栽培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定期在不同生育时期对3份不同的川牛膝材料A3、B1、B2进行取样,分别测定其各自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及其氮、磷、钾含量,探讨氮、磷、钾分配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川牛膝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随着生育进程不断增加.川牛膝不同生育时期各部分中氮、磷、钾含量和吸收积累量皆不同,3种营养元素吸收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氮、磷、钾含量皆以营养生长期间含量最高,从生殖生长时期开始降低;对氮的吸收积累集中在营养生长阶段,磷、钾吸收积累多集中于生殖生长阶段.生产上,每生产100 kg干物质需要N、P2O5、K2O分别为4.90~6.69 kg,0.71~0.79 kg,2.98~5.16 kg.川牛膝大田栽培时应施足底肥,保证7、8月快速生长时的需求;川牛膝生殖生长期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生产上应在8月底(生殖生长之前)追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