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微胶囊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同时为验证微胶囊化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促进作用,以微胶囊化前后的苦杏仁油为对象,采用烘箱加速法进行加速氧化试验,每3 d测定1次苦杏仁油和微胶囊中过氧化值、碘值、酸价、皂化值、共轭二烯烃值,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扫描鉴定其中的官能团。结果表明,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料液比1∶16(g/mL),乳化剂添加量2.1%,芯壁比1∶85(g/mL),微胶囊平均包埋率为84.07%±0.37%,符合预测值。苦杏仁油在(60±1)℃的条件下储藏至第12天时,其过氧化值超过国标中的最低限量标准(0.25 g/100 g);而微胶囊化后的苦杏仁油在整个储藏期间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微胶囊化有利于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为开发油脂微胶囊化保存手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冷藏猪肉糜的氧化稳定性和品质,以姜黄素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和β-环糊精为壁材,利用冷冻干燥法将姜黄素微胶囊化。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组(0.20 g/kg 姜黄素微胶囊、0.35 g/kg姜黄素微胶囊、0.50 g/kg姜黄素微胶囊、0.1 g/kg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对照组)冷藏猪肉糜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总巯基含量、总羰基含量、pH、蒸煮损失率及色差,研究姜黄素微胶囊对猪肉糜脂质和蛋白质的抗氧化效果及其对猪肉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0 g/kg姜黄素微胶囊的猪肉糜的TBARS值和总羰基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巯基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添加0.1 g/kg BHA效果接近,姜黄素微胶囊可以减少猪肉糜冷藏期间pH值和颜色的变化,显著降低猪肉糜冷藏过程中的蒸煮损失率。综上所述,0.50 g/kg姜黄素微胶囊能够显著抑制冷藏猪肉糜的脂肪和蛋白氧化,更好地保持其冷藏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核桃粉微胶囊为试材,研究其抗氧化稳定性。通过对微胶囊壁材乳化剂的溶解性和不同溶剂对微胶囊粉中油脂溶解度的试验,确定正己烷对壁材溶解性最佳。通过进行核桃粉微胶囊氧化稳定性的试验,确定其包埋率80.2%,微胶囊的货架期233 d,采用索氏抽提法得到微胶囊油脂含量30.4%。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核桃粉中油脂氧化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核桃粉微胶囊为试材,研究其抗氧化稳定性.通过对微胶囊壁材乳化剂的溶解性和不同溶剂对微胶囊粉中油脂溶解度的试验,确定正己烷对壁材溶解性最佳.通过进行核桃粉微胶囊氧化稳定性的试验,确定其包埋率80.2%,微胶囊的货架期233 d,采用索氏抽提法得到微胶囊油脂含量30.4%.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核桃粉中油脂氧化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肉桂精油微胶囊,探讨固形物含量、芯壁比、均质时间、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出风温度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均质时间300 s,芯壁比2∶3,固形物含量8 g/100 mL,肉桂精油最佳微胶囊化的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95℃,出风口温度95℃,进料速度60 mL/min,肉桂精油的包埋率为93.36%。  相似文献   

6.
研究壳聚糖- nisin复合包装膜处理对烧鸡保鲜的作用。采用3种包装形式(普通包装、1%壳聚糖膜、1%壳聚糖+0.02% nisin复合膜)对烧鸡进行处理,定期测定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脂肪氧化(TBARS值)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处理组样品货架期为7~14 d,对照组样品货架期约为3 d。低温贮藏过程中,处理样品的pH值、 TVB-N值、 TBARS值、菌落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南瓜籽油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以超临界CO2萃取的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壁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配比>芯材与壁材配比>总固形物含量;由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配方的最佳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总固形物含量为25%(W/V)。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中影响微胶囊化效率的主次顺序是: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均质压力;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30MPa。在上述条件下南瓜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90.2%,微胶囊产品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过氧化值(POV值)为指标,在猪油和花生油中添加番石榴叶多酚,研究其对食用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番石榴叶多酚对食用油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油溶剂型番石榴叶多酚对食用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水溶剂型番石榴叶多酚,当番石榴叶多酚添加量为0.01%~0.02%时抗氧化效果明显。因此,番石榴叶多酚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防止即食辣椒萝卜中的油脂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氧化,而使产品品质下降,往辣椒萝卜中加入适量的BHA,BHT,TBHQ,PG和VC,在室温下贮存60d后,对其过氧化值(POV)和酸价(AV)进行测试和分析,并比较它们在即食辣椒萝卜中的抗氧化效果。从过氧化值和酸价指标综合看来,同时添加BHT0.075g/kg,BHA0.06g/kg和TBHQ0.04g/kg,对辣椒萝卜中油脂的抗氧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护紫苏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活性,扩大紫苏籽油的应用范围,以阿拉伯胶和β-环糊精(β-CD)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研究该微胶囊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紫苏籽油微胶囊含水量2.17%,堆积密度0.43 g/cm3,休止角36.27°,溶解度74.65%,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粒径大小合适,平均直径17.52μm,不会产生吞咽感,包埋率86.52%。微胶囊紫苏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70.85%,与未微胶囊化紫苏籽油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喷雾干燥法未破坏紫苏籽油的营养成分。微胶囊在92.85℃产生玻璃态转变,说明日常的温度处理不会破坏微胶囊的表面结构。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微胶囊过氧化物值(POV)和巴比妥酸值(TBA)上升速度显著低于紫苏籽油(P<0.05),说明微胶囊贮藏稳定性更好。由此可知,该紫苏籽油微胶囊可以添加到热饮品中,尤其是婴幼儿配方乳粉,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比例菜籽油和棉籽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为食用油的掺假甄别提供参考.利用甲酯标样定性、面积归一法定量,根据一些特定脂肪酸含量与棉籽油添加比例的相关性方程,判定菜籽油中所掺棉籽油比例,准确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龚旌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88-292
探索一种价廉、无毒增塑剂的合成方法。以废弃大豆油脚为原料制备环氧大豆油甲酯,采用FT-IR和1HNMR方法对产品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环氧化工艺条件为:m(大豆油甲酯):m(甲酸):m(双氧水)=1:0.2:0.65,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5.5h。所得产品环氧值达4.59%,色泽浅,质量稳定。为废弃大豆油脚作为环保增塑剂的开发利用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大豆油在碱催化剂(KOH)的作用下与甲醇发生转脂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成分及含量。探讨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添加量为1.3%,反应时间为40min,在此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高达92%。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橄榄油与菜籽油的调和比例对花椒油挥发性物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和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联用技术对7个花椒油样品(纯橄榄花椒油GL、纯菜籽花椒油AJ、花椒油1-9(菜籽∶橄榄=1∶9)、花椒油3-7(菜籽∶橄榄=3∶7)、花椒油5-5(菜籽∶橄榄=5∶5)、花椒油6-4(菜籽∶橄榄=6∶4)、花椒油8-2(菜籽∶橄榄=8∶2))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椒油都有各自的特征峰区域,GL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是糠醛、乙酸异丁酯、乙酸乙酯、3-甲基丁醛、正已醇,AJ的特征风味物质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柠檬烯、正戊醇、丙酸、E,E-2,4-庚二烯醛、乙酸-3-甲基丁酯、羟基丙酮、2-庚酮等;根据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分析发现,与GL风味最为接近的是花椒油1-9,与AJ风味最为接近的是花椒油8-2;GL中角鲨烯含量为2 912.11 mg/kg,花椒油3-7、5-5、6-4、8-2中角鲨烯含量均极显著低于GL(P<0.01);GL中甾醇含量为1 427.56 mg/kg,花椒油5-5、6-4、8-2中甾醇含量均显著高于GL(P<0.05);6个橄榄花椒油样品中的α-生育酚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可见,花椒油中的挥发性物质、营养成分与菜籽油-橄榄油的调和比例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菜籽-橄榄花椒调和油的调和比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花生油掺伪棉籽油的检验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碱式甲酯化方法制备脂肪酸甲酯,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测定纯花生油、纯棉籽油和不同浓度模拟掺伪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棉籽油掺入纯花生油后,原有脂肪酸组分随掺入油种脂肪酸的含量而发生变化,以山嵛酸甲酯含量的变化趋势,能较准确地测定掺伪棉籽油的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电导率法,鉴别食用油中潲水油实验条件的选择,最终选择将提取的潲水油经过回收和精炼以后,用15mL正己烷溶剂溶解,加入20mL去离子水,置于温度为25℃磁力搅拌器上,以转速100r/min进行搅拌,混合搅拌分层后,用电导率仪快速测定水相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合格食用油的电导率较低,都在10μs/cm以下,潲水油的电导率较大,最大可达到166.7μs/cm。且食用油中潲水油的加入量和电导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用电导率来作为鉴别合格食用油和潲水油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西双版纳采集并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测量其出仁率,并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琴叶风吹楠种仁油脂的提取。结果表明:34株琴叶风吹楠的种仁率为78.23%~86.75%,平均为84.36%;含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7%,属于高含油量种子,各单株间的种仁含油率达到极显著差异,有望从中选出种仁含油率高的单株,为该树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福建省泉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果蔬园柠檬良种筛选圃内9份柠檬种质植株的花、茎、叶片和果皮4个部位进行精油提取,出油率分别为花0.052%~0.139%,茎0.034%~0.116%,叶片0.211%~0.358%,果皮0.029%~0.241%;柠檬植株花、茎、叶片、果皮精油出油率在不同种质间的差异均主要与基因型有关;柠檬植株4个部位出油率的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果皮、花、茎;出油率在不同柠檬种质之间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果皮、茎、花、叶片。  相似文献   

19.
高油玉米杂交种品质及其花粉直感效应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环境对高油玉米品质的影响,以100个高油玉米杂交种和200个高油花粉直感的当代组合为材料,对品质性状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油玉米杂交种组合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间的含油量差异平均为1.00%,最小为0.17%,最大相差可达1.91%,不同组合间油分变化有一定差异,即不同品种在油分性状表现的稳定性上存在差异。年份和地点效应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程度接近,不同年份和地点间的最大差异在1.00%左右;年份间的淀粉差异在0.4%左右,地点间的差异在1.7%左右,而单个组合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间籽粒淀粉含量的最大差异则达到5.81%。普通玉米籽粒高油花粉直感后,在地点和年份间油分变化最大的组合其油分变化达到1.88%,最小的组合为0.37%,总体平均为1.00%;单个组合的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间的最大差异达到3.37%,最小为0.61%,总体平均为1.78%;单个组合的淀粉含量在不同年份和地点间最大相差6.21%,变化最小的组合相差0.71%,所有组合平均为2.95%。  相似文献   

20.
食用植物油制取及加工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食用植物油制取及加工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传统的压榨法制油和当前广泛使用的工业浸出法制油的优缺点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比较,列举典型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对食用植物油制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