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棚草莓适宜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荣  钟霈霖  王天文 《种子》2003,(1):77-79
不加温的塑料大棚栽植草莓因其采果期长、经济效益高 ,被广泛采用 ,近年来也在我省兴起 ,从而带来了草莓生产的热潮。草莓品种间的差异性极大 ,因气候条件 ,栽培目的及栽培方式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品种。为了克服盲目引种给生产上带来危害 ,挫伤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我所从 1998年开始 ,不断引进国内外草莓新品种进行大棚草莓栽培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998年至 2 0 0 0年先后从北京、上海、浙江、昆明等地引入了中国品种、日本品种及欧美品种 9个 ,它们是丰香、鬼恕甘、章姬、申旭二号、露沙、常乐、喜事多…  相似文献   

2.
古笛 《山东蔬菜》2007,(2):34-35
草莓采用设施栽培。是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但这一先进栽培方式的技术性较强,在栽培管理上必须掌握以下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设施草莓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采用设施栽培,是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但这一先进栽培方式的技术性较强,在栽培管理上应掌握以下要务。  相似文献   

4.
冯国明 《种子科技》2010,28(12):44-45
在促成栽培中,由于低温和短日照,易诱导草莓植株休眠。因此,在促成栽培中,抑制其休眠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半促成栽培中,保温开始时期草莓植株正处于休眠期。因此,打破休眠是半促成栽培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草莓果实营养丰富,是老少皆宜的时令水果。我国草莓栽培始于1975年,但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草莓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地草莓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由  相似文献   

6.
目前草莓生产多以日光温室栽培为主,日光温室栽培的目的是促使草莓早熟,实现反季节生产。满足生产淡季的市场需求。为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我们进行了草莓脱毒组培育苗和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植株感病率从原来的30%下降到2%,且呈连续现蕾的趋势.单株有效结果数29个.比对照增加10个.大、中果比例增加,平均单果重增加15.3g,每666.7m^2产量达2000kg.产果季节延长1~2个月,草莓鲜果品质明显提高。同时,由于限制了化肥和农药使用,农药残留问题得到解决,每666.7m^2生产成本减少500多元。现将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草莓育苗在草莓栽培上极为重要,无论哪种栽培方式,秧苗质量好坏都是草莓栽培能否优质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超 《科学种养》2010,(8):20-21
<正> 随着农业人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劳动力价值的大幅度提升,农村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逐年下降,果农老龄化程度日趋加重,尤其是苹果产业,后续经营存在较大问题,若要继续发展,省力化栽培势在必行。一、发展苹果省力化栽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草莓品种在广西设施栽培中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中国南方设施栽培、观光采摘且品质优良、高产的草莓品种,对引进的7个草莓新品种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综合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京桃香’、‘京泉香’、‘太空2008’这3个草莓品种表现性状好、品质优,适合南方设施栽培,可进一步扩大示范,其他品种表现相对较差,有待于进一步种植观察。  相似文献   

10.
日本草莓育种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霈霖 《种子》2005,24(12):98-100
日本是草莓生产和消费大国,无论是早熟品种的选育、促成栽培技术手段还是栽培作型、成花、休眠理论的研究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生产普及程度高,鲜食消费量大.笔者2003年受贵州省政府的派遣在日本佐贺县进行草莓栽培育种研修,对日本草莓育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缓解“水稻-草莓”种植模式中水稻收获与草莓移栽的茬口时间矛盾,以草莓常规裸苗稻田起垄移栽为对照(CK),以稻田构建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栽培草莓为处理(PR),观测了不同栽培措施下草莓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PR处理下,草莓产量连续2年较CK明显增加,总产量增产率分别达53.97%和8.27%,其中对12月上旬至次年1月中旬的早期、1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中期草莓产量提升作用达显著水平,分别在试验第1年增加了0.49、6.19 t/hm2,在试验第2年增加了0.92、4.69 t/hm2;草莓的茎基宽、地上与地下部干物质量、净光合速率等性状均显著优于CK处理,表现为在试验第1年和第2年分别较CK处理增加40.65%和19.89%、42.51%和38.57%、49.01%和41.14%、9.16%和36.89%;应用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方式栽培草莓,有利于草莓早中期产量的增产、提升草莓种植的销售利润,符合中国现代农业以“稳粮增效、产业富民、绿色高效”的导向,具有较好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连作草莓根际土壤特征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连作障害是制约草莓(Fragaria ananassa)发展的最大因素。笔者对国内外草莓连作障害的研究亮点进行了综述。土壤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有益微生物减少,病原菌增加,有害化感物质积累是产生连作障害的主要原因。杀灭土壤病原菌,去除有害化感物质,把“病土”修复成“健康土”,是克服连作障害,实现草莓连茬种植的根本之路。对草莓连作障害机理的深入研究、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草莓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伊犁盛产草莓,但上市集中,不易贮存。通过对草莓酒生产工艺的研究,初步形成一套草莓酒生产工艺技术理论,希望为本地草莓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栽培密度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草莓品种‘明宝’为试材,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 cm株距栽培密度下,草莓平均单果重达到11.23 g,单株平均产量达到223.18 g,平均产量最高达到29.46 t/hm2,其果实品质显著高于10 cm的常规栽培密度,且与25 cm和20 cm 2个低密度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大田生产中适宜推广15 cm株距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草莓内源SA(Salicylic acid, 简称SA)含量与其抗病性的关系,并探索人们从草莓等植物性食物中摄取SA的总量,本研究用HPLC分析比较了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下五个对白粉病抗性不同的草莓品种果实的SA含量。结果表明,所测五种草莓红熟期果实内源总SA含量差别明显,露地栽培条件下为1.904µg/g~5.023µg/g,设施栽培条件下为1.068µg/g~4.201µg/g,与各品种的抗白粉病能力无明显相关性。草莓果实中SA均以结合态为主,五个品种结合态SA含量是游离态SA的4~20倍。游离态SA和结合态SA含量都随着果实的成熟而逐渐下降。说明草莓果实中内源SA含量不仅受基因型的影响,并且受栽培环境和成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嘧菌环胺在设施栽培草莓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依据《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嘧菌环胺在草莓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上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整,探索最适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以800倍液施药1次,嘧菌环胺在设施栽培草莓上的降解半衰期为3.180天;随施药浓度和次数的增加,嘧菌环胺残留量和膳食风险会加大,因此,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7.
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环境友好是当前玉米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玉米耕层障碍、秸秆处理难和群体质量差三大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发出了玉米推茬清垄精播技术。该技术在前茬秸秆堆积地块,可对播种带的行内进行推茬清垄、播种带中间深松、深层施肥、小双行错位精量播种等多项作业过程,通过机械一次性完成,构建了玉米以推茬清垄精播为特点的机械化密植轻简栽培技术体系。在我国玉米主产区进行该技术示范推广,证明该技术可改善土壤耕层条件,提高玉米免耕直播的播种质量,并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能量消耗及预防秸秆焚烧,实现了玉米增产、降本、控焚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基质栽培下,探究设计的优化施肥套餐对草莓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以农户传统为对照,测定基质栽培条件下优化施肥套餐对草莓缓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开花现蕾率、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农户传统相比,优化施肥套餐(控释肥育苗、苗期和花期24-8-18+TE水溶肥、果期18-6-31+TE水溶肥)使草莓缓苗时间缩短5-8天,提高缓苗率43.3%,茎粗提高20.4%,叶面积显著增加77.1%;优化施肥套餐显著提高草莓的单果重和果数,显著提高草莓产量40.9%,平均提高每茬果草莓糖酸比15.8%,提高草莓经济效益35795元/667m2。优化施肥套餐能促进草莓的缓苗和生长,显著提高产量,提升草莓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A cradle-to-farm-gate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study is conducted for open-field (OF) and greenhouse (GH) strawberry cultivation in Guilan province, Iran. The initial data including input materials and energy inputs exercised during production season was collected from 33 greenhouse holders and 77 farmers in the studied region. Data for the production of used inputs were taken from the EcoInvent®2.0 database, and SimaPro software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primary data. Ten impact categories including Abiotic Depletion potential (AD), Acidification potential (AC), Eutrophication potential (EU),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for time horizon 100 years (GW), 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 (OD), Human Toxicity potential (HT), Freshwater and Marine Aquatic Ecotoxicity potential (FAET and MAET), Terrestrial Ecotoxicity potential (TE), and Photochemical Oxidation potential (PhO) were selected based on CML 2 baseline 2000 V2/world, 1990/characterization method. One ton of produced strawberries was chosen as the functional unit. The evaluation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OF production system in all selected impact categories was more environmentally profitable than GH production system except AC and EU. Based on the results electricity, natural gas and N-based fertilizers in both production stage and application in GH strawberry production produced the most environmental burdens. Moreove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and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s (ANFIS) were compared to model environmental indices of strawberry production on the basis of input material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NFIS models due to employing fuzzy rules are able to predict ten environmental indices with minimum error and the highest accuracy.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筛选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适合草莓无土栽培的基质,[方法]本试验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研究了6种基质对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自配基质A(草炭:蛭石:珍珠岩:沙子=7:1:1:1)、B(草炭:椰糠:蛭石:珍珠岩:沙子=5:2:1:1:1)和C(草炭:椰糠:蛭石:珍珠岩:沙子=3.5:3.5:1:1:1)在草莓果实品质、产量等方面和商品基质无明显差异,均表现较好;在植株生长量上,A、B和C处理的株高、叶柄长度、叶柄粗度和叶面积等方面均大于商品基质CK。[结论]因此,基质A、B和C处理可以用作草莓无土栽培的基质,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