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微生物菌剂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质量,通过比较法夫曼公司生产的菌剂、有机废物发酵菌曲、落叶堆肥化处理生产的堆肥、酵素菌速腐剂和有机肥5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园林绿化废弃物落叶堆肥中的养分含量变化和腐熟度,筛选适宜在园林绿化废弃物落叶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应用的微生物菌剂。在园林绿化废弃物落叶中添加不同微生物菌剂,分析堆肥腐熟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堆肥的养分含量、pH和EC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堆肥的C/N比低于18,发芽指数大于90%,堆肥达到腐熟程度;随着堆肥化处理时间延长,堆肥中的养分含量增加;添加微生物菌剂显著影响了堆肥中的养分含量,其中添加有机废物发酵菌曲和有机肥处理的腐熟堆肥中的总养分含量高,分别为5.13%和5.01%;添加法夫曼公司生产的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堆肥中的养分含量为4.41%,在所有处理中最低;所有处理的腐熟堆肥,均为碱性,pH接近或大于8.0。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加入有机废物发酵菌曲或有机肥效果好,提高腐熟堆肥中的总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禽畜粪便堆肥化过程中碳氮比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迪  赵兰坡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193-196
本文以鸡粪与牛粪两种禽畜粪便为原料,通过不同比例混合堆肥,重点研究了堆肥过程中,三种不同比例的堆体碳氮比(C/N)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比例的混合堆体,经过49天的高温堆肥发酵,鸡粪:牛粪为1:0.5比例的堆肥处理,其发酵周期最短,仅用30天即可腐熟。三种比例的堆肥处理,总碳含量和总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总碳含量下降速度大于总氮含量。C/N变化为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三种比例的堆肥处理,鸡粪:牛粪为1:0.5的处理发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通过添加外源微生物,加速屠宰废弃物堆肥的腐熟。[方法]本研究向加热烘干的屠宰废弃物添加浓度为0、5%、10%、15%、20%的史氏芽孢杆菌菌液获得堆肥原料,将原料置于60℃、65℃、70℃的环境中,保证通风并不断搅拌,堆肥10h后研究堆料的含水率、pH、电导率(EC)、全碳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和发芽指数(GI)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添加菌剂后,随菌液浓度上升,在60℃环境下含水率下降,65℃和70℃时含水率上升;电导率在不同温度下均随菌液浓度上升呈上升趋势,最低为3.76mS/cm,最高为5.31mS/cm;全碳含量在60℃和70℃时随菌液浓度上升而上升,65℃时随菌液浓度上升而下降;pH、全氮含量受温度影响较大,菌液浓度影响不明显;碳氮比受温度和菌液浓度影响较大,变化范围为14-17;发芽指数在60℃和70℃时均随菌液浓度升高而升高,65℃时随菌液浓度升高而降低。[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史氏芽孢杆菌可以促进屠宰废弃物堆肥腐熟,为屠宰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木薯渣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堆肥周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木薯渣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发酵,研究了堆肥化过程中氮素转化及腐熟程度,以期为木薯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在30天的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在第4天达到50℃,50℃以上维持了20天;补充氮素处理的温度要高于未加氮处理。补充化学氮肥处理的NH4+-N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补充鸡粪处理的NH4+-N含量在堆肥后期维持在600~1130 mg/kg。堆肥结束时,补充氮素处理的NO3--N增加1005~1740 mg/kg。总氮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碱解氮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后期趋于稳定。碳铵不宜作为堆肥的氮源补充剂。可以确定在开放式自然通风、每5~7天翻一次堆的条件下,堆体经过30天已经基本腐熟。  相似文献   

5.
添加糠醛渣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加快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腐熟化进程、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于2011年5月在北京市香山公园,以春季园林绿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适当比例干鸡粪进行高温堆肥试验,主要研究了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体系中加入糠醛渣后温度、全氮、C/N比、植物抑制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的最高温度为46℃,GI值最高为71%,未达到堆肥腐熟要求;添加糠醛渣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在堆肥第3天后进入高温分解阶段,持续时间为14天,较仅添加鸡粪的处理2进入高温分解时间提前了2天,高温持续时间延长了4天。至堆肥结束,添加糠醛渣的处理3全氮含量较处理2增加了12.4%,较处理1增加了36%,3种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73%、87%、90%。添加糠醛渣的处理3可以显著增加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产品的N、P、K养分含量,降低产品容重,提高堆肥总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改善堆肥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研究化肥配施不同用量园林废弃物堆肥对青稞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青稞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常规施肥(225kg/hm2尿素+150kg/hm2过磷酸钙,CK),常规施肥+9000kg/hm2园林废弃物堆肥(D1)、常规施肥+12 000kg/hm2园林废弃物堆肥(D2)、常规施肥+15 000kg/hm2园林废弃物堆肥(D3)和常规施肥+18 000kg/hm2园林废弃物堆肥(D4)。对青稞株高、产量、品质及根际土壤肥力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能够有效促进青稞株高生长;随着园林废弃物堆肥施用量的增加,青稞产量均提高,其中D1处理最高(5821.84kg/hm2),D4处理最低(4724.21kg/hm2),青稞粗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也有所增加,但对粗蛋白有一定的负影响;化肥配施园林废弃物堆肥能够有效降低农田土壤pH和EC值,增加有机质和含水量,提高土壤氮、磷...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潮土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稳产及培肥技术提供指导。以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为平台,选择4个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MNPK)、氮磷钾化肥配施秸秆还田(SNPK)。测定1990-2018年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下小麦产量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中前18 a SNPK和MNPK处理小麦产量大体上低于NPK处理,后11 a SNPK和MNPK处理大体上高于NPK处理,分别提高8.90%,8.93%。与CK相比,NPK、MNPK、SNPK处理均增加产量的稳定性;在施肥处理中,SNPK处理产量可持续性指数最高,为0.66。拟合方程表明,农田基础地力每增加1 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14.35~19.57百分点。长期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其中MNPK处理有机碳、全氮提升作用最明显,年均增幅分别为0.158,0.014 g/kg。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现正相关(R~2=0.620),有机碳含量每升高1 g/kg,土壤全氮含量增加0.078 g/kg。施肥可提高小麦产量,提升小麦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指数。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氮磷钾化肥配施秸秆还田最有利于维持可持续生产能力。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在潮土区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和保障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香蕉茎秆堆肥化处理腐熟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以香蕉茎秆和鸡粪为主要填料进行好氧堆肥,研究了香蕉茎秆堆肥化过程中几种与腐熟度有关的物质含量和参数的变化情况及堆肥腐熟度评价理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N比、阳离子交换量(CEC)、CEC/TOC可以作为香蕉茎秆和鸡粪堆肥化处理腐熟度评价的化学指标,而pH值和水溶性有机碳(WSC)不能作为腐熟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香蕉秸秆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往往被农户直接丢弃而造成环境污染,为促进香蕉秸秆的循环利用,在香蕉秸秆堆肥过程中添加氯化镁和磷酸二氢钾,将香蕉秸秆制成含有磷酸铵镁的优质肥料,实现其资源化。试验设2个处理,空白组(香蕉秸秆+EM堆肥菌),试验组(香蕉秸秆+EM堆肥菌+氯化镁+磷酸二氢钾),每个处理3个平行。结果表明:堆肥结束时,试验组养分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养分含量,空白组和试验组的碱解氮含量分别为996.8 mg/kg和1974.0 mg/kg,试验组的碱解氮含量约是空白组的2倍;空白组和试验组的有效磷含量分别为0.53 g/kg和12.03 g/kg,分别占全磷含量的7.91%和38.35%。在香蕉秸秆堆肥中添加氯化镁和磷酸二氢钾可以有效减少氮磷的流失,增加堆肥产品中氮磷的含量,能有效实现香蕉秸秆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10.
不同农田施肥方式下土壤碳氮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农田施肥方式对土壤碳氮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碳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在土壤剖面中呈上高下低趋势,秸秆还田作用主要发生在0~10 cm处的耕层;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秸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长期无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明显下降,单施化肥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长期化肥配施秸秆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4年内增幅分别达到35.8%和17.3%;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8, P<0.01),两者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太湖地区土壤C/N比呈下降趋势,现阶段土壤C/N比主要集中在10.0左右,化肥配施秸秆可以增加土壤C/N比,促进土壤碳氮循环。化肥配施秸秆能够改善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农田生产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典型畜禽粪便配伍食用菌菌渣堆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三种典型畜禽粪便工厂化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物理化学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典型禽畜粪便和食用菌菌渣废弃物有机肥料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别以新鲜牛粪、猪粪和鸡粪配以2倍质量(DW)的食用菌菌渣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铵态氮、硝态氮和发芽指数等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堆肥过程中牛粪、鸡粪和猪粪处理在55 ℃以上的持续时间均超过15 天,堆体温度均超过70 ℃。堆肥结束时,猪粪、鸡粪、牛粪处理的pH值分别为7.59、7.81、7.48,符合腐熟堆肥pH值在 5.5 ~ 8.5的一般标准,种子发芽指数(GI)均大于80%,总养分(N+P2O5+K2O)分别为4.31%、5.01%、4.57%,只有鸡粪处理满足有机肥养分标准(NY525-2012)。堆肥过程中各处理铵态氮含量逐渐下降,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至堆肥结束时牛粪、鸡粪和猪粪处理铵态氮的减少量分别为45.6%、29.2%、33.9%,而相应地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到2.59 g kg-1、2.57 g kg-1、2.15 g kg-1。[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适度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进行堆肥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强化型EM菌剂对金针菇菌糠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EM菌剂在菌糠堆肥中的应用效果,加速腐熟进程,改善堆肥质量,采用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高产菌株黑曲霉SNH-7、蛋白酶高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SNK-103与EM菌剂进行复配,研制强化型EM菌剂,并研究其对菌糠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EM菌剂相比,接种强化型EM菌剂的处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代谢更加旺盛,温度、pH、EC值、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C/N、腐植酸和黄腐酸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幅度更大,腐熟进程加快;成品堆肥的GI提高,C/N降低,总氮、硝态氮、总腐植酸和游离腐植酸的含量升高,生物安全性更好、肥效更高。说明在EM菌剂中补充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高产菌株,可强化其对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的降解能力,在无辅料、高C/N、低pH的不利条件下,添加该菌剂能加速堆肥进程,提高堆肥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针对重庆山地果园普遍存在的土壤肥力障碍、农业生产和加工废弃物资安全处置与利用等问题,以生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质焦、有机质(秸秆、菌渣)碳汇途径,研究不同碳汇处理对柑橘园土壤理化指标及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降低了柑橘土壤的pH和容重,提高了柑橘土壤的有机质和全钾含量,提高了柑橘叶片全钾含量,但对柑橘土壤和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影响不存在规律性变化。其中,柑橘树每株施用6 kg菌渣,土壤容重降低至1.48 g/cm3,达到显著水平;每株施用3 kg秸秆,土壤有机质升高至36.47 g/kg,全钾含量达到9.68 g/kg,均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可提高柑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降低果实总酸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促进柑橘果实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14.
探究澳洲坚果果皮发酵生产有机肥工艺,为澳洲坚果废弃物利用提供方法与依据。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合适的辅料为麦麸、菌种添加量为3%、含水量为60%。以风干澳洲坚果果皮为堆制原料,加入麦麸,利用好氧菌进行分解,测定不同发酵时期养分与有机质含量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使用麦麸为辅料,按3%接种菌剂,前期(前40天)保持50%~60%的含水量,后期(40天后)不加水,堆制55天后,其碳氮比低于20%,有机质含量为89.1%,氮、磷、钾总量为5.19%,pH 6.92,含水量为25.79%,从外观形态来看呈现褐色,无臭味,质地柔软,完全腐熟,达到了国家有机肥标准。总之,利用澳洲坚果果皮废弃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是处理澳洲坚果果皮废弃物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添加菌剂(mI)对鸡粪稻壳堆肥进程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实现鸡粪工厂化堆肥处理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的过程控制,本试验以鸡粪和稻壳为堆肥原料,以是否添加菌剂[菌剂以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为主]为试验处理,进行了为期40天的条垛式堆肥研究,并对堆肥进程和质量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K和MA处理的堆温维持在50℃以上的天数分别为21天和22天,均达到了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试验结束时,CK和MA处理的pH值、EC值、含水率等一系列过程参数和腐熟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实际生产中应进行菌剂的空白对比试验,以免盲目使用增加成本。此外,堆肥物料固相碳氮比初始值较高,严重减缓了堆肥进程,为加快堆肥进程,需对堆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更新、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对高寒地区的小蒿草原生草地天然群落、多叶老芒麦+冷地早熟禾混播人工群落、小嵩草退化群落的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分析;0~20 cm处土壤全氮水平、有机氮含量依次为原生小嵩草群落(2.6495、1.5905 g/kg)>退化草地群落(2.5490、1.5700 g/kg)>人工草地群落(2.34、1.5015 g/kg);0~20 cm土层中全碳、有机碳的含量依次为原生小嵩草群落(15.6355、14.37 g/kg)>退化草地群落(13.609、11.359 g/kg)>人工草地群落(10.876、10.810 g/kg),植物群落的C/N均为原生小嵩草群落(5.90)>退化草地群落(5.10)>人工草地群落(4.65);本研究表明原生植物群落对氮的吸收能力最强,具有最高的有机质保持能力维持原生小嵩草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为高寒地区土壤的更新、土壤的恢复与重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