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加快路易斯安那鸢尾育种的进程,以5个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杂交和60Co-γ辐射诱变育种。基于短茎鸢尾和暗黄鸢尾的基于表达序列(EST)开发的微卫星标记(SSR)标记,选择其中14对SSR标记用于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杂交后代和诱变材料共40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的杂交后代均与母本的遗传差异小;而5个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经诱变后获得了与其亲本遗传差异大的诱变材料,5个品种的成活率均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成倍增加而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在2.5、5、10、20和40 Gy剂量处理下成活率分别为20.77%~24.99%、13.33%~17.89%、10.11%~15.71%、3.33~10.14%和1.11%~2.77%,可通过组培快繁观测其表型性状。本研究利用路易斯安那鸢尾组培苗开展60Co-γ辐射诱变育种,并筛选出10对适用于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杂交后代和诱变材料的SSR标记,可为路易斯安那鸢尾杂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和基于SSR标记的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麦单倍体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 γ射线诱变处理杂交当代干种子,以 MW14 和改良 MS 为基本培养基;从MF1 或MF2 代中选择优良单株为供体进行花药培养。针对辐射诱变剂量、低温预处理供体幼穗、变温诱导培养和低温预处理愈伤组织与花培出愈率、绿苗分化率的关系以及越夏控苗和花粉植株移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提高获得遗传稳定的可育性加倍单体—纯合二倍体花粉植株的频率,通过大田系谱法可快速选育出新的小麦突变体品种( 系) 及育种材料。这种小麦单倍体辐射诱变育种途径不仅保留了辐射诱变育种固有的特点,同时可将育种周期缩短3 ~4 个世代,提高了小麦辐射诱变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新春9号为母本,新春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当代种子用80Gy  60Co γ射线辐照,经多代单穗选择,温室加代,培育成早熟、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新春30号。于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稳产高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锈病和白粉病)、抗倒伏性强、生长势好、早熟,属于优质中强筋类型,产量水平为5250~9000kg/hm2。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多年来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结合选育小麦新品种取得的成果表明,辐射诱变与杂交结合的育种技术是选育抗旱高产、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挖掘新的抗病资源、鉴定和利用抗病基因是防治稻瘟病最为经济有效的策略。因此,挖掘新的抗病资源以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持久性,是当前稻瘟病抗病育种的当务之急。空间诱变育种在创造优异新种质、诱导新的基因资源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上已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是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新途径,是未来作物育种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空间诱变手段可对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进行有效改良,且已育成多个抗稻瘟病优良品种。本文对近20多年来水稻空间诱变抗稻瘟病育种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如空间诱变水稻稻瘟病抗性变异特点、空间诱变抗稻瘟病育种成果以及空间诱变稻瘟病抗性变异机理等,以期为进一步揭示空间诱变变异机理和开展水稻空间诱变抗病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小麦花培突变体新品种川辐5号的选育及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1 50Gy的6 0 Coγ射线诱变处理 (绵阳 88 3 3 4× 88 1 1 52 5)杂交当代干种子 ;从MF2 代中选择优良单株为供试材料 ,以MW1 4和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离体花药培养 ,获得MH1代纯合二倍体花粉株系 ;1 996年选育出遗传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花培突变体新品系 60 86及其姊妹系 60 85和 60 87。 2 0 0 2年新品系 60 86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川辐 5号。表明利用辐射诱变并结合花药培养 ,可有效地缩短小麦育种周期 ,提高辐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水稻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21世纪以来,浙江省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水稻穗型、株高、叶形、叶色、花器等性状突变体种质资源的概况,开展相关突变性状的分子定位、克隆、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研究对于水稻新品种培育的促进作用。对浙江省通过直接或间接利用辐射选育而成的245个水稻新品种的分析发现,其中89.9%的品种源自辐农709和浙辐802;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不育系的81.8%源自辐农709。浙江省辐射育种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揭示,继续深入开展水稻辐射诱变创制突变体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有利于丰富水稻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7.
桑树有性杂交后代与双亲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6个随机引物对桑5个杂交亲本和5个杂交后代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它们均表现出丰富的DNA多态性,反映了桑树遗传背景多种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性。杂交后代与双亲间的基因组RAPD图谱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不同引物间有较大差异,5个F1代的DNA片段绝大多数与双亲或单亲相同,但杂交后工中也出现了少数特异性片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辐射进行人工引变,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研究表明,辐射引变,常常具有变异性状稳定早,缩短育种年限的特点,是作物育种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1983年初,我们利用钴—60Υ射线照射大豆风干种子,并对其后代主要农艺性状辐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钴—60Υ射线对生育期、株高、茎粗、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百粒重等性状在M_2、M_3世代的辐射遗传效应,找出其遗传变异规律,应用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9.
航天诱变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诱变是利用微重力、强辐射、超低温等空间特殊环境诱变植物种子或离体组织,获得有益突变体,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或创制优异育种材料和基因资源的技术。本文综述了航天育种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小麦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航天诱变对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航天诱变的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据此探讨了航天诱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旨在为我国小麦航天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空间环境诱变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试验对实践八号返回式育种卫星搭载的3份普通小麦品种(系)干种子的SP1农艺性状变异和SP4、SP5选系的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诱变后小麦SP1农艺性状与野生型差异明显,不同小麦基因型对空间环境诱变的敏感性不同。突变系与野生型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8226~0.8777之间,与野生型相比,突变系在多个位点发生了DNA水平上的改变。突变系与野生型之间的Nei's遗传距离和各品种对空间环境诱变的敏感性结果不一致,其可能原因是人工选择增大了突变后代中有利变异的频率。综上,空间环境诱变引起了小麦分子水平的变异,这为我国小麦的空间育种提供了一批优异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性在水稻改良中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了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的杂交利用技术及其获得的一大批抗性创新种质和育种品系。研究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不同杂交方式、抗性鉴定时期和花药培养的抗性育种效果,证明了复交和回交方式、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体、以及早期(F2)抗性鉴定是在育种上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本项目还配制了大量(293个)杂交组合,进行稻褐飞虱抗性创新品系的选育工作,对选育出的493个遗传稳定品系进行抗性鉴定、运用RAPD标记对筛选出的143份抗性育种品系进行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从中首次获得了一大批(120份)具有DNA分子标记多态性(遗传多样性)的抗性创新种质,为今后培育抗性品种打下基础。研究还初步培育出5个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高产(或优质)抗稻褐飞虱育种品系和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综合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质遗传改良中,分别建立了细胞(或个体)、蛋白质和DNA水平的综合标记辅助选择体系,在育种实践中可快速、准确地从杂交后代选育优质面包小麦、优质面条小麦和糯性小麦。  相似文献   

13.
从辐射育种的发展来展望航天育种的前景   总被引:25,自引:17,他引:25  
陈子元 《核农学报》2002,16(5):261-263
核农学中的辐射育种与航天育种从育种技术的角度看均属诱变育种,都是利用物理因素对植物进行诱发产生遗传变异,通过选育而培育成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植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选育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利用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稻新种质、新品种的选育 ,显著地提高了其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 ,提高了诱变育种的选择效果 ,育成了 1个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及一批优质水稻新种质和新品系 (组合 )。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新品种湘早籼20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早籼20号是采用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1个迟熟偏早的高产优质抗病早籼新品种。本文就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及生产示范表现等进行了叙述。并对湖南省水稻诱变育种的新进展、育种目标及选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核农学报》2008,22(2):F0003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现有科研人员110余名,研究所所在的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农业部重点学科和福建省“211”重点学科。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专利,育成20多个水稻品种,并培养出一批科研人才。最近10年的研究重点为水稻的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先后建立了e-杂交稻、  相似文献   

17.
氮离子束注入谷子种子后代基因组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试验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氮离子注入和γ射线辐射谷子种子引起的后代个体基因组DNA变异进行检测并作比较。145份材料在经筛选后的10个具多态性的随机引物上扩增得到94个多态性位点,145份材料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8。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谷子种子可以引起体内基因组DNA发生突变,经氮离子束注入的后代遗传差异大于γ射线处理引起的后代遗传差异。其中剂量为2.5×1016N+/cm2的氮离子束处理引起的后代遗传差异最大,平均遗传距离为0.1920,表明离子束注入应用于谷子诱变育种可以引起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品种改良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辣椒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品系)培育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通过空间诱变与常规育种相结合 ,田间选育与遗传标记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新技术。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的空间诱变“宇椒一号”(原代号卫星 87 2 )甜椒新品种 ,还选育出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辣椒新品系  相似文献   

19.
为创制不结球白菜新种质,并利用其选育新品种,通过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创制了不结球白菜晚抽薹新种质SP67,并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选育了不结球白菜晚抽薹杂交新品种艳春。形态观察表明,艳春植株直立,中矮箕类型,生长势强;叶深绿色,叶面光滑;叶柄淡绿色、较宽;耐寒性强,抗病抗逆性好,抽薹晚,品质优良;播种后35 d采收平均产量为2 750 kg·666.7 m~(-2),全国各地均可种植。艳春通过空间诱变结合传统育种技术选育而成,该品种的选育说明空间诱变对不结球白菜具有明显的诱变效应,对后代农艺性状的改良具有促进作用,对解决春季不结球白菜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烟农5158系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高空气球对鲁麦14进行高空诱变处理后,以中选的变异后代品系烟航选2号为母本、烟农1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再将其杂交F1材料进行返回式卫星二次搭载处理,通过系谱法选育成的高产优质高自小麦新品种.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通过了山东省(审定编号:鲁农省2007042号)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