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林市粒用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在玉林市推广种植的粒用玉米新品种,通过对13个普通玉米新品种在玉林市的种植鉴定,从品种产量、抗病性、性状表现等方面综合筛选出康农20、河玉397、康农玉007、万千969、天艺153、隆瑞888等6个品种适宜在玉林市范围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前我国可耕种土地面积越来越少的现状,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玉米种植在农业建设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要使玉米产量得到较大程度提升,必须更新相关的种植技术和方法。目前,地膜玉米种植技术颇受欢迎,其有着地理、气候、温度等多方面的优势,但近些年因为种植人员的操作和使用方法问题造成玉米产量明显降低。基于此,对地膜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分布、方法、优势以及前景进行探索,为玉米种植提供指导方向,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新助力。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和品种更替对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50 a中国东北地区正经历着一次显著的增温过程,年平均气温每10a增加0.38℃。明确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新品种对产量的贡献对实际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利用通过参数调试与验证后的APSIM-Maize模型,对吉林梨树县春玉米的产量潜力进行模拟分析,解析了不同年代育成的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明确了气候变化对春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以及品种对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假设1961-2010年种植的玉米品种不改变,种植20世纪60年代的农家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7 879 kg/hm2,种植70年代育成品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11 482 kg/hm2,种植80年代育成品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12 148 kg/hm2,种植90年代育成品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13 400 kg/hm2,种植2000年以后育成的玉米品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14 139 kg/hm2,随玉米品种育成年代的后移而增大;1961-2010年随着新品种的育成而不断更替品种时,产量潜力50 a平均值为11 537 kg/hm2。在栽培管理措施不改变的条件下,1961-2010年种植同一品种,产量潜力呈下降的趋势,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表现出负效应,减产率在22%~26%,生育阶段内日照时数的下降是产量潜力下降的主要气候因素;当品种不断更替时,玉米的产量潜力呈上升的趋势,新品种的增产贡献率为46.1%~79.0%,品种的改良对气候变化的负效应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新玉米品种从开花到成熟生育阶段天数延长,成熟期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增大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玉米间作大豆充分发挥了高秆作物玉米的边际优势,在不影响或很少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了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从地块选择、机械整地、施足基肥、选择品种、适期播种、扩行缩株、确保全苗、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间作大豆栽培的关键技术,分析了该种植模式下的产量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5.
改变玉米行距种植对豌豆/玉米间作体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间作体系中改变作物的种植行距可改变体系作物的种间互作效应,影响作物产量。本研究通过设置豌豆/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玉米的5种种植行距(0 cm、20 cm、40 cm、60 cm和80 cm),以期揭示间作体系中作物种植行距变化对体系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豌豆/玉米间作体系产量优势明显,各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玉米种植行距在0~80 cm区间改变时对体系产量的影响总体表现为随玉米行距增大,产量先增后降,且玉米种植行距与体系混合产量和间作玉米产量均呈现二次曲线相关关系,产量峰值出现在玉米种植行距为40 cm时,间作玉米产量达10 118 kg.hm 2。玉米行距变化对豌豆产量的影响不明显,间作体系产量主要受间作玉米产量影响。改变玉米行距种植明显改变了玉米的产量性状,主要表现在穗粒数上,行距为60 cm时,穗粒数最大,达549粒。种间相对竞争力总体表现为随玉米行距的增大玉米相对于豌豆在产量形成方面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在玉米行距0~60 cm之间,豌豆相对于玉米的种间相对竞争力均<0,表明竞争力玉米强于豌豆,而当玉米行距为80 cm时,种间竞争力为0.14,表明此时豌豆竞争力强于玉米。因此,通过合理调整玉米种植行距从而提高间作玉米产量有利于提高豌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整体产量。  相似文献   

6.
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给嵩 《南方农业》2015,(1):14-15,2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玉米种植技术得到大力发展。玉米双株高产种植作为一种新型玉米种植技术,通过双株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降低资源损失,提升玉米种植质量,可大大提高玉米的产量。分析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势及注意事项,阐述重庆市永川区应用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玉米免耕播种直接省去耕地作业这道工序,可以提高播种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在我国已经广泛使用。基于此,论述玉米免耕种植播种技术的优势,从产量、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分析了玉米免耕技术的优点,并分析研究了玉米免耕播种的高产高效措施,提出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桂中地区十二个玉米品种与‘正大619’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打破桂中地区玉米品种过于单一化的格局,2009年引进了12个玉米新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正大619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熟期适中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大619相比,正大16、苏玉10、正大185早熟8~10d,但产量较低;PAC224平均单产达7808kg/hm2,产量高3.98%,抗逆性较强,果实外观品质较优,在桂中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得以应用至农业生产。同时,由于玉米的特点与优势,致使玉米销售市场逐渐扩大。因此,玉米种植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与重视。玉米属于禾本科范畴,亦被称之为包谷、棒子和玉茭等。玉米具有味甜的特点,且可做各式菜肴,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玉米栽培过程中,不同的施肥措施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种植玉米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应以种植区域的特点为依据,结合自然环境,采用最优化的施肥处理方式,保证玉米产量,推动农业发展。以屯玉65玉米春玉米品种为对象,采用不同的施肥措施,对比分析玉米栽培。  相似文献   

10.
为加速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筛选出适宜西南地区种植,农艺性状好、抗逆、高产、品质优的玉米新品种,于2010—2011年对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普通玉米新品种(组合)PY1号、PY2号、PY3号、PY4号、PY5号、PY6号、PY7号、PY8号进行了品比试验。通过对新组合的产量性状、株型及抗逆性等进行分析评议,发现PY5号的产量、生育期、商品性、抗性等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基于此,分析了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生长和产量造成的影响的原因,以及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农户实际进行玉米种植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民勤县普遍采用的甜瓜与棉花、食用向日葵和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产量、吸氮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瓜棉复合种植对棉花和甜瓜产量影响较小,对甜瓜和棉花间的空间优势影响较小。甜瓜套种棉花的经济效益远高于甜瓜套种食用向日葵和甜瓜套种玉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打破桂中地区玉米品种过于单一化的格局,2009年引进了12个玉米新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正大619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熟期适中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大619相比,正大16、苏玉10、正大185早熟8~10d,但产量较低;PAC224平均单产达7808 kg/hm2,产量高3.98%,抗逆性较强,果实外观品质较优,在桂中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息探索》2008,(5):24-24
由科技部和山东省科技厅共建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研究专项“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2008年4月19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启动。据测算,如果每年种植推广266.7万hm^2超级玉米,我国每年的玉米产量就能增加60亿kg,相当于新增100万hm^2耕地。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湖南省玉米产量,满足人民对新品种不断增加的需求,特进行玉米新品种青青009、青青515的引种试验,对照(CK)品种为临奥一号。通过在全省10个地区设立20多个试点进行引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青青800、青青515抗逆性强、丰产性高、适应性强,特别适合在湖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在玉米植物种植过程中,科学的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种植产量,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治植物的病虫害,因此种植技术的提高是人们种植过程中注重的一个环节。我国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地区的种植产量和种植质量相比较其他地区的产量与质量较好,玉米植物在种植过程中有着较强的适应性,所以如何将科学的种植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宽窄行种植对东北风沙土区玉米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4,(4):939-946
为了研究宽窄行种植模式对东北风沙土区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通过2010年和2012年在吉林省梨树县田间实测的降水资料、土壤水分、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分析了宽窄行种植对玉米水分利用和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地常用种植密度(6万株hm-2)下,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的日耗水强度分别显著高于等行距种植14%和27%,而在灌浆~成熟期显著低于等行距种植24%。宽窄行种植显著提高了玉米苗期地上部生物量,但对其它生育期的生物量,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全生育期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无显著影响。由于降雨年型的不同,2012年相比2010年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在本试验种植密度等条件下,与等行距种植模式相比,宽窄行种植模式没有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农民种植玉米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了全面解决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需要开展各种综合防治技术,对玉米病虫害实施治理。基于此,对玉米病虫害的种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病虫害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最终使得玉米病虫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得到有效缓解,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与小麦、水稻共称为三大粮食作物,其本身有着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产量也相对较高,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发现,玉米种植密度会对其产量和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想要实现玉米优质高产,需要做好种植密度的合理把控。基于此,以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为例,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就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一直备受关注,被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从而使玉米种植行业得到很好的发展,通过研究可以不断优化玉米种植技术,从而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玉米双株种植技术作为玉米高产技术的重要技术,经过优化可以适应现有的种植环境,提高种子成活率,对提高单位面积内玉米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探讨了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