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基于此,分析了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生长和产量造成的影响的原因,以及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农户实际进行玉米种植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会影响玉米的植株性状和产量,但具体影响是什么,什么样的种植密度又是最佳密度呢?为了探究此问题,针对海拔1 800~1 900 m的地区,就寻甸县玉米种植的最佳密度,利用3种颇具代表性的玉米品种进行了裂区的试验。试验结果为:"足玉5号"的种植密度为45 000~52 500株/hm2时,对玉米的产量具有最佳影响;"足单808"的种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时,对玉米产量具有最佳影响;"红单14号"的种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时,对玉米产量具有最佳影响。  相似文献   

3.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人们对其产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简要阐述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希望能对玉米产量的提升和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推广应用玉米种植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对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总结玉米种植新技术,分析玉米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玉米病虫害类型及相关的防治措施,以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的我国传统农作物,也是我国粮食的主要来源,玉米的种植质量和产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当前,对玉米栽培的新技术进行优化以及对相关的病虫害的防治策略是提高玉米产量、优化玉米质量的重要条件。基于此,结合玉米种植研究经验,对如何有效优化玉米栽培新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玉米是国内主要粮食的产物之一,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种植,其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且产量较高,所以很多农民都喜欢种植玉米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为了提高玉米的质量和成活率,需要全面应用科学技术。在平时玉米栽培的过程中,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扰,需要种植更多玉米的同时应预防虫病,虫病会制约玉米的生长,影响玉米的产量。因此,采用新技术栽培玉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提高玉米产量,应提出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快速提高玉米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鲜食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倒伏和秃尖是限制鲜食玉米种植密度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试验以京科糯2000、都市丽人和玉美头601为材料,研究在一系列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这3个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产量都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密度达到3600株/667 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商品率也达到最佳状态。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密度则减产,同时商品率降低。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商品率,这些品种推荐种植密度为36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8.
垄沟覆膜集雨系统垄宽和密度效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垄沟覆膜集雨系统中,垄宽和密度效应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垄沟覆膜集雨系统有30、60 cm 2种垄宽,低、中、高3种玉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垄沟覆膜集雨能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同一垄宽的垄沟集雨系统中,玉米株高和单株生物量逐渐下降,玉米单位面积生物量逐渐增加。降雨量较少的情况下,60 cm垄宽的垄沟覆膜集雨能显著提高玉米的叶绿素质量分数,但其在高密度条件下却显著降低玉米叶绿素质量分数。高密度条件下,30 cm垄宽的垄沟覆膜集雨处理,由于玉米种内竞争较激烈而导致有机物质向籽粒输入减少,从而引起产量降低。在所有的处理中,高密度、60 cm垄宽的垄沟覆膜集雨种植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玉米的种植在我国分布较广,目前,玉米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当前,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河北及山东等地区的玉米产量已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0%以上。由此可见,玉米产量对我国粮食总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害问题成为影响玉米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降低玉米产量,且对玉米品质也有较大损害。基于此,对玉米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植物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的不同对夏玉米的冠层、根系的结构和物质积累、叶绿素的荧光和光合特性、产量等都有影响。试验表明,将留苗方式和种植方式改变,玉米根冠特性及产量就会发生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旱地玉米生产受降水分布影响,产量在不同降水年型之间波动较大。为探究种植密度和品种对不同降水年型旱地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设置4个密度(52 500、67 500、82 500和97 500株/hm2)处理,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于2013-2018年连续定位测定收获期产量性状。结果表明,旱地玉米穗长和穗粗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秃尖长则呈上升趋势。不同降水年型,穗长、穗粗差异显著(P<0.05),总体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秃尖长则呈相反变化趋势。降水年型显著影响旱地玉米产量,平水年和丰水年显著高于干旱年(P<0.05),且平水年和丰水年产量稳定性更高。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玉米产量性状,单位面积穗数与种植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种植密度和品种类型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不同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响应不同,豫玉22适宜种植密度为52 500~67 500株/hm2,郑单958和先玉335适宜密度范围为67 500~82 500 株/hm2,且郑单958和先玉335产量稳定性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干旱年,无论在任何密度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在平水年和丰水年,低密度(52 500株/hm2)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在高密度(97 500株/hm2)条件下,百粒质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从产量效益的角度考虑,较高种植密度(67 500~82 500株/hm2)结合耐密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是适宜于旱地玉米的最佳种植模式。该研究结果可为旱地有限降水的高效利用和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广、种植数量多的传统农作物,其产量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导致玉米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虫害问题,不仅无法保证产量,还无法获取经济效益,损失严重。基于此,重点围绕玉米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玉米种植和病虫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玉米在农业生产中是很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出发,了解影响玉米产量的相关因素。在对影响玉米产量因素探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种植改良,从而,探究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质量的目的。最后,对玉米种植相关技术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和研究期望,从实质问题上解决玉米产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农民种植玉米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了全面解决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需要开展各种综合防治技术,对玉米病虫害实施治理。基于此,对玉米病虫害的种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病虫害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最终使得玉米病虫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得到有效缓解,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玉米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非常重视玉米的种植技术,国家也将关注点放在了其种植水平、收获产量以及质量上。我国农业种植水平在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带动下也在不断提高,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根据当前我国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玉米植物种植过程中,科学的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种植产量,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治植物的病虫害,因此种植技术的提高是人们种植过程中注重的一个环节。我国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地区的种植产量和种植质量相比较其他地区的产量与质量较好,玉米植物在种植过程中有着较强的适应性,所以如何将科学的种植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国家养殖业、能源工业和人们生活需求,玉米产业只有不断提升产量和质量,才能增加社会有效供给量。目前,如何提升玉米产量与品质已成为主攻方向。经过大量实际数据研究与推算,综合考量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各个因素,在确定对无关变量实施控制的同时,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合理密植,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对一些粮食生产大省而言,玉米是对其经济发展非常的重要,为了满足玉米种植的需要,必须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玉米栽培种植技术。一般情况下,玉米的播种可以分成两种,分别是夏播和春播两种,但无论是进行夏播还是春播,对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若是出现问题,很容易给玉米产量造成较大影响,这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笔者主要分析了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技术,希望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东北雨养区玉米生长状况和田间水分对种植密度和地膜覆盖的响应,201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试验场设置了低(67 500株/hm~2)、中(82 500株/hm~2)、高(97 500株/hm~2)3个种植密度水平和覆膜、裸地2种方式的玉米田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土壤水分、玉米根系及其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在0—20cm土层中,整个生育期内,覆膜对于低密度处理的土壤田间含水率影响显著(p0.05),生育前期、中期和末期覆膜比裸地田间含水率分别提高了9.80%,15.93%,12.77%;在20—40cm土层中,生育前期,中密度覆膜种植的玉米田间含水率比裸地高13.83%(p0.05);在40—60cm土层中,覆膜对中密度玉米土壤含水率影响显著(p0.05),生育前期、中期、后期覆膜比裸地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15.47%,4.11%,8.96%。(2)种植密度对玉米根系的根长、总投影面积、总根体积和根系表面积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四者均呈减小趋势;在种植密度相同时,覆膜相比裸地提高了玉米根系的根长、总投影面积、根系总体积和根系表面积;中密度时,覆膜对玉米根系的4项指标提高最为显著(p0.05),分别比裸地提高了44%,38%,38%,33%。(3)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玉米产量和百粒重均最大,百粒重为36.83g,产量为12 573.69kg/hm~2。结果说明:在水肥条件相同情况下,玉米种植存在一个最优密度,在最优密度内,玉米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了最优密度产量呈现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对东北雨养区种植密度和覆盖方式的优化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春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品种和种植密度是辽西地区春玉米节水高产栽培的参考依据。以稀植型品种丹玉12(DY12)和密植型品种中地77(ZD77)为试验材料,各设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性状、耗水量、产量性状、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同时比较两类型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两品种茎粗、单株叶面积均逐渐降低,株高、群体叶面积指数(Leafarea index,LAI)逐渐增加,DY12茎粗和ZD77株高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DY12的茎粗、株高均大于ZD77,而ZD77的LAI大于DY12表现出较强的耐密性。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ZD77小于DY12。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除穗粗、穗行数及百粒质量外,种植密度对DY12其余产量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种植密度对ZD77各产量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在WUE方面,DY12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时,WUE达到最大值(2.48kg/m3);ZD77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该地区生产上应选择密植型春玉米品种进行合理密植,可以达到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