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际型 《土壤》1977,9(6):296-301
自七十年代以来,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工农业生产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1],在土壤研究中已用钾电极测定土壤溶液中的钾[2];我们也曾用钾玻璃电极测定窑灰钾肥的含钾量和用1NHNO3提取土壤的酸溶性钾,结果都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王毓庆  罗国威 《土壤学报》1963,11(4):405-410
由于固氮菌(Azotobacter)的荚膜上常粘附着一些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使在分离及纯化固氮菌时增加了困难。有许多文献资料报导了固氮菌的伴生菌的种类,和它们对固氮菌的发育与固氮作用的影响。记载较多的伴生菌种是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11,13]。  相似文献   

3.
昆明地区不同母质对红壤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趙其国 《土壤学报》1964,12(3):253-265
昆明地区位于云南省中部,为我国西南高原红壤的主要分布区。关于本区土壤形成过程及发生分类等同题,虽然曾有人做过不少工作,但至今仍存在着一些分歧;有人认为本区土壤的形成过程以砖红壤化为主,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及铁质砖红壤性土[1,2];有人认为棕壤化为本区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应命名为棕色森林土[4];另有人认为本区土壤属红壤,目前的成土过程为红壤化[5],所有这些意见,均因资料不足而难取得统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揭示土壤理化特性与细菌丰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水土流失分区精准治理提供参考。[方法] 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侏罗系中统漳平组中段(J2Z2)、侏罗系中统漳平组下段(J2Z1)、侏罗纪燕山期早期侵入岩(γ52(3) c)、第四系全新统(Qh)4种地层背景,分析测定不同地层背景马尾松林土壤理化特性和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 不同地层背景马尾松林土壤理化指标整体表现为:J2Z1J2Z2Qhγ52(3) c;土壤养分含量各地层背景各有丰缺,J2Z1地层背景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其他地层,Qh地层背景氮含量大于其他地层,而γ52(3) c地层背景磷和钾含量较高;4种地层背景土壤细菌差异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表现为:QhJ2Z2J2Z1γ52(3) c,分别占总OTU数目的21.62%,18.29%,16.79%,12.08%;细菌群落多样性表现为:J2Z2Qhγ52(3) cJ2Z1;J2Z1地层和Qh地层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pH值正相关,J2Z2地层与土壤容重以及全磷含量正相关,γ52(3) c地层与土壤钾含量和速效氮含量正相关。[结论] 红壤侵蚀区不同地层背景马尾松林土壤理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考虑地层背景因素进行分区治理,细菌对不同地层背景土壤性质具有一定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性水稻土中的铁解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群  陈家坊 《土壤学报》1986,23(2):184-188
我们曾发现,苏州地区的某些水稻土的耕层土壤,pH值可低至5.0-5.5,有些土壤的交换性Ca/Mg比值亦明显下降[2,3]。黄棕壤在添加有机物质并淹水培育后,使其交换性镁含量增加和交换性钙含量下降[1],而试样的pH值与交换性钙镁总量之间,出现显著的正相关(r=0.837,n=10)。  相似文献   

6.
尖镰孢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是一种寄生兼腐生的土传性植物病原真菌,这种真菌除引起棉花枯萎病,严重危害棉花生产外,还能侵染大豆、烟草、花椰菜等40多种作物1),以及多种杂草[6]。因此,该种真菌既能在受侵染的棉花植株体内繁殖蔓延,也能在其它宿主体内生存,并随同作物残体进人土壤中以腐生方式生活,或以厚垣抱子等休眠结构维持其生命。  相似文献   

7.
水稻耐盐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宪修 《土壤》1986,18(6):300-303
实践证明种稻是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措施之一。稻田经常维持一定水层,能抑制表土层返盐,并淡化土壤溶液浓度,既有利于水稻生长又可达到土壤脱盐效果[1];另一方面,水稻本身也有一定的耐盐力[2,3]。  相似文献   

8.
中国玉米化学氮肥利用率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化学氮肥施用是保证玉米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 但过量施用也会导致环境问题, 所以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和利用率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资料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 探索中国过去几十年玉米各种植区化学氮肥的当季单位面积施用量(application rate, AR)和回收利用率(recovery efficiency, RE)、农学利用率(agronomic efficiency, AE)、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PFP)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 中国玉米生产中当季AR总体呈增长趋势, 从1970s的93.3 kg·hm-2持续增长至21世纪初的238.2 kg·hm-2; RE和AE都呈下降趋势, 分别从1970s的42.1%和17.0 kg·kg-1下降至21世纪初的26.4%和9.5 kg·kg-1; PFP在各个时期均趋于稳定, 维持在40.0 kg·kg-1左右。在全国各玉米种植区内, 北方春播玉米区的AR各时期均较其他各区低且增速缓慢, AE和RE则偏高; 黄淮海平原春、夏播玉米区的AR增速同全国平均增速基本持平, 较全国略高, AE和RE较全国平均水平低。另外, 本研究还证实平衡施肥、使用氮高效品种以及优化农业管理等举措可成为提高我国氮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磷肥施入土壤后,能迅速地转化成难以被作物利用的状态.武玫玲等人[1]指出,可溶性磷酸盐施入土壤2小时后,有40%转化为0.5N HAc不能溶解的状态,经过一个月增加到80%以上.许多研究亦指出,土壤可溶性和交换性盐基的性质和含量[2]、土壤粘土矿物组成[3]、土壤的pH值[4]、影响化学平衡的时间、温度和水分舍量等[5],都可影响磷肥的转化过程.陈魁卿等[6]认为,黑土中的活性铁铝合量与磷酸的吸收没有规律性;而白浆土<0.01毫米的物理性粘粒与磷肥吸收关系较大.综上可见,磷肥肥效受到土壤诸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甘蔗等高种植与新植适宜的配置比例,为甘蔗种植区减少坡面沟蚀和养分流失、提升耕地质量和合理种植甘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野外测量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确定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4个甘蔗生长时期内低、中、高3种等高种植和新植比例的甘蔗坡面沟蚀量和养分流失量,并明确其影响因素。[结果] ①整个甘蔗生育期,那辣流域甘蔗种植坡面沟蚀及其导致的全氮、全磷流失量分别在31.3~66.3 t/hm2,39.0~82.5 kg/hm2,18.0~38.4 kg/hm2之间; ②苗期是那辣流域沟蚀和养分流失的主要时期,其贡献量占甘蔗全生育期的比例为47.7%~57.7%。③全生育期,高比例等高(HC)的坡面沟蚀和养分流失比低比例新植坡面(LC)低33.03%~35.42%(p<0.05),但中比例等高(MC)和HC,LC的流失量均不显著;低比例新植(LRp)坡面沟蚀和养分流失量比高比例新植(HRp)低27.41%~32.98%,比中比例新植(MRp)低21.02%~25.86%(p<0.05),凋落物覆盖度和根系密度是影响沟蚀与养分流失的重要因素。④全生育期,坡面全氮和全磷流失量分别占年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24.1%~39.5%和107.0%~156.7%。[结论] 在甘蔗种植时,60%以上的等高种植比例和30%以下新植比例,可以有效减少坡面土肥流失。  相似文献   

11.
松嫩平原盐渍土主要类型、性质及其形成过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昌华  何万云 《土壤学报》1963,11(2):196-209
松嫩平原是我国内陆盐清土主要分布地区之一.这里的盐清土从很早以前就已开始受到注意.川岛[17]池田[16],[18]宋达泉[6.10]、陈恩凤[1-3]熊毅[4]、B.A.柯夫达[7,9]И.П.格拉西莫夫和焉溶之[5]、程伯容[8]等的研究对这个地区盐清土的剖面性态、理化性质、发生分类和地理分布砚律方面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土壤中格合态低铁的测J定,现在还没有一个满意的提取方法。自从Bremner等[1]建议用焦磷酸纳作为土壤中格合态铁的提取剂以后,它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土壤学的研究工作中;最近,Mandal[2]并用它来提取水稻土中的格合态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气候阻力的温室黄瓜蒸腾速率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方地区玻璃温室内,观测黄瓜生长期叶温与温室内微气象因子,利用基于能量平衡方程和水汽扩散理论的叶-气温差方程计算植株气孔阻力(ri),结合同期气候阻力(r*)和边界层阻力(re)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天气条件下ri/re的比值与r*/re比值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晴天时:ri/re=1.207(r*/re)-0.326(n=328,r=0.8055),阴天时:ri/re=0.169(r*/re)+0.278(n=222,r=0.8076)。根据此拟合方程,以r*/re代替ri/re代入修正后的P-M公式中计算温室黄瓜的蒸腾速率,与直接代入ri值的计算结果比较,结果晴天与阴天条件下的相对误差均<10%,一致性指数达0.96以上,说明利用拟合方程建立的模型模拟效果很好。此模型能够直接利用气象数据计算温室作物气孔阻力并进而计算蒸腾速率,使温室作物蒸腾速率的计算更简单方便,该文结果对同类温室和作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林和阔叶杂木林土壤养分平衡因素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李昌华 《土壤学报》1981,18(3):255-261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ata)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人工林分布面积很大。在多年的林业实践中,发现杉木人工林,特别是速生的林分在连续栽植之后,一代不如一代,地力逐渐衰退。因此,连栽二、三代之后,就使其轮荒恢复杂木林。而阔叶杂木林则有恢复土壤肥力的作用,因而杉木一般以在常绿阔叶林或阔叶杂木林砍伐后第一次植杉的土壤上生长为最好[1]1)。  相似文献   

15.
屈久祁  刘琳  王善琦 《水土保持通报》2024,44(1):399-409,431
[目的] 探究片蚀泥沙轻组有机碳(LFOC)和重组有机碳(HFOC)不均匀富集的水动力学和碳同位素特征,为正确理解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库变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 以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三区"移动式变坡钢制土槽,结合人工模拟降雨技术,测定径流水动力学参数和泥沙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组成及其δ13C值,并辅以棕壤侵蚀泥沙有机碳δ13C值和水力参数,验证土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①雨强和坡度较小时,侵蚀泥沙LFOC和HFOC易发生富集,且相较黏粉粒和微团聚体,大团聚体LFOC与HFOC含量受雨强和坡度的影响更大; ②侵蚀泥沙黏粉粒中有机碳δ13C值与其有机碳活跃分数(λ)呈负相关,而其他粒径团聚体有机碳δ13C值与其λ呈显著正相关(p<0.05); ③流速与黏粉粒λ显著正相关(p<0.05),雷诺数与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δ13C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片蚀过程中流速越大,黏粉粒中LFOC越易于优先输移,而紊流加剧则促进低δ13C值团聚体有机碳的优先输移; ④对于侵蚀泥沙黏粉粒,流速和雷诺数越大,其有机碳δ13C值越小,λ越大;对于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雷诺数越小,其有机碳δ13C值与λ越大。[结论] 片蚀过程中轻重组有机碳流失与流速和雷诺数密切相关。并进一步验证了13C同位素对侵蚀泥沙有机碳示踪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周杨  石思雨  司友涛  马红亮  高人  尹云锋 《土壤》2022,54(4):756-762
采用盆栽试验,选择三氯异氰尿酸(TCCA)为土壤消毒剂,研究不同施用量TCCA对马铃薯连作障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TCCA施用量设置分别为:0(CK),30 kg/hm2(S30),60 kg/hm2(S60)和120 kg/hm2(S120)。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S60和S120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P<0.05),分别提高0.15个和0.26个单位;显著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 (P<0.05),增幅分别为30.4% 和83.5%;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P<0.05),分别提高3.3倍和9.7倍。同时,S60和S120处理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与CK处理相比,在门水平上,S60和S120处理下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增幅达55.3% 和85.9%,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增幅达16.7% 和35.1%;在属水平上,S60和S120处理下显著降低马铃薯致病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相对丰度(P<0.05),降幅达35.7% 和57.1%。主坐标(PCoA)分析表明,S60和S120处理与CK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截然不同。除了TCCA直接杀菌的影响,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pH和铵态氮含量亦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7.
顾永明  汪寅虎 《土壤》1986,18(3):120-125
自从张守敬和Jeckson(1957年)提出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以来,国内外许多土壤农业化学家对土壤有效磷与各级无机磷之间的关系[1],作物吸磷状况与土壤无机磷组成的相关性[2],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有效磷增加的机理[3],以及磷肥对土壤无机磷组成的影响和转化等方面作了广泛的研究[4]。  相似文献   

18.
胡荣梅  陈定一 《土壤学报》1961,9(Z2):129-132
土壤吸收性能的研究,自上世纪Way,Bemmelen 以来,吸引过很多土壤化学家的注意,诸如К.К.Гедройц[1],А.Н.Соколовский[9].Н/П/Ремезов[8],Н.И.Горбунов[3]等。  相似文献   

19.
土壤湿度计,又名张力计[4]、负压计[1],是测量土壤吸(水)力的一种仪器。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黄土地区幼龄侧柏叶蒸腾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人工控制水分,形成单株幼龄侧柏的不同土壤水分梯度环境。在自然环境下对侧柏叶片定时、定位进行蒸腾速率及林冠层的光照、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叶水势和土壤水分等因子的同步观测。蒸腾速率与各个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黄土半干旱地区侧柏蒸腾速率ηt/(μg·cm-2·s-1)与光照强度E/(μmol·m-2·s-1)、空气饱和差pv/kPa、叶水势Ψ/kPa、气温t/℃的关系可以分别表示为:ηt=>αEb,ηtpvb,ηt=αψb,ηt=αt2+bt+c;侧柏的蒸腾速率ηt与气孔阻力Rs/(s·cm-1)和土壤含水量W/%有密切关系,可以分别表示为:ηt=α+bW+cW2+dW3,Rs=α+bW+cW2+dW3。用气温、空气饱和差、叶水势3个因素建立了半干旱黄土地区幼龄单株侧柏蒸腾速率的非线性指数预测模型:ηt=0.6950exp(0.03158t-14.2492/pv+0.7606/Ψ),经检验获得了满意的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