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超高压辅助脱壳所得到的中华管鞭虾虾仁在冻藏期的品质变化,以虾仁色泽、质构、肌原纤维蛋白相对含量、表面疏水性、总巯基相对含量和Ca2+-ATPase活性为指标,探讨超高压前处理对虾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藏6个月后虾仁L*值、a*值和b*值均有所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超高压前处理对虾仁L*值的影响不显著,但能延缓冻藏后期a*值的增加,对保持虾肉色泽的稳定有一定作用;超高压前处理对虾仁的咀嚼性和弹性影响不显著,但能增加虾仁的硬度。超高压前处理使冻藏初期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增加,而对其溶解性、巯基含量及Ca2+-ATPase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冻藏后期由于虾仁蛋白冷冻变性,致使肌原纤维蛋白溶解性、巯基含量及Ca2+-ATPase活性下降。综上所述,超高压辅助脱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持冻虾仁的色泽和硬度。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超高压技术辅助脱除中华管鞭虾虾壳,生产冷冻虾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宅配小青菜贮藏期间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宅配条件对小青菜品质的影响及准确预测小青菜的货架期,测定了3、10和20℃条件下盒装和袋装小青菜的失重率、Vc含量、黄化率、a*值、b*值和ΔE值的变化,采用动力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建立基于颜色、黄化率和Vc含量变化的综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10和20℃条件下,小青菜的黄化率、a*值、b*值、ΔE值变化均符合零级反应,Vc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以单指标分别建立了货架期预测模型,验证试验表明,各模型的拟合性良好(R2>0.9),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关性高(>0.93);基于主成分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更准确的货架期预测混合模型,该模型相对误差小于10%,适用于宅配期间小青菜货架期的预测。本研究结果为小青菜的冷链宅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干燥温度对重组鸭肉粒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冷冻鸭肉为原料,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不同热风干燥温度烘烤后的重组鸭肉粒水分分布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对重组鸭肉粒感官品质、色泽、TBARS、质构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重组鸭肉粒到达干燥终点的时间明显缩短,其自由水含量下降,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含量逐渐上升;重组鸭肉粒内聚性、L*值、a*值和b*值逐渐上升,而TBARS、硬度和咀嚼性值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干燥温度为60℃时,TBARS、硬度和咀嚼性值最大。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重组鸭肉粒三维网络结构越来越致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当干燥温度为60℃时,重组鸭肉粒整体可接受度最高。综合各项品质指标,确定重组鸭肉粒的最佳干燥温度为60℃。本研究结果为重组鸭肉粒的加工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梅生长指标与果实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成熟期不同品种杨梅(早鲜早色和东魁)的营养生长指标与果实外观、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在成熟采收期,分别对杨梅7个营养生长指标、10个果实外观性状和13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杨梅30个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546%~31.021%,其中维生素C(Vc)含量、果实硬度(HN)和春梢长度(BL)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1.021%、22.092%和15.245%。糖酸比(AS)与果实色度值L*b*C,叶片长度(LL)、宽度(LW)、厚度(LT)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杨梅果实颜色可以预测AS,且在AS的形成过程中杨梅LL、LW和LT发挥了重要作用;叶绿素(Chl)相对含量、HN与杨梅果实多个外观品质、营养品质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提高Chl相对含量改善果实品质;杨梅BL与果实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等13个性状均为显著性负相关,证明杨梅结果枝以中短果枝为宜。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营养生长指标进行优良品质性状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以渝西地区红阳猕猴桃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函数方程对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果实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进行拟合,构建非线性回归方程,并绘制导函数曲线,确定猕猴桃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和各指标的理论生长极值,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果实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猕猴桃果实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都呈近“S”形增长。Logistic函数方程模型的决定系数R2最高可达0.999 78,与实测数据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避雨栽培下果实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的理论生长极值k值分别为97.761 1 g、62.750 4和52.918 4 mm,均高于露地栽培,说明避雨栽培理论上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随着授粉后时间的延长,猕猴桃果实纵径和横径均呈现“快速-缓慢-停滞”的变化规律,果实纵径的增长速率大于横径。避雨栽培下果实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授粉后49~51 d,此时果实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4 g·d-1、2.42和1.23 mm·d  相似文献   

6.
程春梅  郭衍银 《核农学报》2020,34(6):1213-1220
为探讨采前草酸处理在西兰花采后保鲜上应用的可行性,西兰花于采前5 d喷洒20 mmol·L-1草酸水溶液,以喷洒等量纯水处理作为对照,采后2℃贮藏15 d,之后20℃货架贮藏4 d,定期测定生理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采前草酸处理可显著抑制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上升(P<0.05);延缓失重率的上升,抑制L*值的增加和H值的下降,抑制叶绿素含量、Vc含量和硬度的下降,采前草酸处理可提高西兰花的贮藏品质。本研究结果为采前草酸处理在西兰花贮藏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2019年嘉峪关产区马瑟兰葡萄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采收期浆果的可溶性固形物、pH、百粒重、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总酚、单宁、糖酸比、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等18项品质指标进行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可将马瑟兰葡萄的18项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  相似文献   

8.
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在成熟期,分3次采集3个海拔的果实,测定了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果皮厚度、纵径和横径等品质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拔的变化对果实的TSS含量、TA含量和固酸比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于纵径、横径、果形指数与果皮厚度无明显影响。采收期的选择对于TA含量、固酸比和果皮厚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于TSS含量、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无明显影响。果实的纵径、横径与TA含量、固酸比有显著的相关性,纵径、横径越大,TA含量越低,固酸比越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回收加工副产物苹果皮中丰富的酚类物质,缓解因处理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本研究采用真空冷冻干燥(FD)和65℃热泵干燥(HP)预处理苹果皮,然后将干燥的苹果皮粗粉碎,再经振动磨超微粉碎5 和25 min制备苹果皮全粉,探究不同制粉方式对苹果皮全粉色泽、微观结构、粉体行为特性以及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粉体粒径变小,色泽变亮变红(L*a*值显著升高),颗粒外观趋于规则、光滑。与粗粉碎相比,超微粉碎使粉体容积密度显著增大,压缩性显著降低,同时也使得粉体性质变得不稳定,影响了粉体流动性。干燥方式和粉碎程度均会影响酚类物质的溶出,HP和超微粉碎显著降低了苹果皮全粉中绿原酸和表儿茶素的含量,而FD显著降低了金丝桃苷、芦丁和根皮苷的含量。在胃消化过程中,芦丁含量升高了1.05~1.47倍,并有新的酚类物质——儿茶素产生,而其他酚类物质约降解了10.53%~34.08%;小肠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的降解程度是胃消化的2~8倍。经透析后测得儿茶素、芦丁、金丝桃苷和根皮苷的生物利用度分别约为237.07%、18.35%、29.52%和41.04%。本研究结果为副产物苹果皮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苹果皮制粉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董敏  丁之恩  闫晗  尹良凡  汪青  高健 《核农学报》2016,(6):1143-1148
为了揭示板栗种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及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以10年生南方优良板栗品种蜜蜂球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板栗种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中淀粉、还原糖、可溶性总糖、蛋白质、脂肪以及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体积等指标,建立板栗果实的生长发育模型。结果表明,果实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与果实生长天数间的关系符合多项式方程,果形指数变化与果实生长天数间的关系符合Logistic方程。在板栗种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中的糖类与淀粉发生了相互转化;在整个生长发育期,果实营养物质含量及果形指数均呈规律性变化,并且两者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板栗栽培确定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指导合理施肥、获得优质果品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曹森  李江阔  马超  吉宁  巴良杰  吴洋  王瑞 《核农学报》2019,33(8):1519-1526
为研究60Co-γ辐照结合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粉蓝蓝莓为试验材料,对采后蓝莓生理指标、营养指标及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0±0.5℃条件下6种处理(1.5 kGy辐照处理记为A、2.5 kGy辐照处理记为B、1.5 kGy辐照+1 μL·L-1 1-MCP 处理记为C、2.5 kGy辐照+1 μL·L-1 1-MCP处理记为D、1 μL·L-1 1-MCP处理记为E,不进行任何处理记为F)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F)比较,4种处理(A、C、D、E)均能够抑制果实腐烂率的上升和风味指数的下降,延缓果实的生理代谢,更好地保持果实的营养品质和酶活性,而2.5 kGy辐照处理(B)降低了果实的硬度、L*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色苷含量,加快了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上升。其中,在贮藏80 d时,A、B、C、D、E、F组蓝莓的腐烂率分别为24.94%、38.36%、13.87%、30.78%、22.96%和48.38%。因此,1.5 kGy 60Co-γ辐照结合1 μL·L-1 1-MCP处理蓝莓对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为蓝莓的贮藏保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何毅  王丹  梅星月  汪菡月  刘亮  高鹏  黄敏 《核农学报》2021,35(8):1816-1824
为探讨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麦冬的影响,以川产道地药材麦冬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剂量0 (CK)、2、4、6 kGy电子束辐照对其微生物数量、感官品质、理化品质、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明显降低麦冬中需氧菌、酵母及霉菌总数;此外,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及沙门氏菌(Salmonella)。电子束辐照有利于提高麦冬总皂苷含量,对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总黄酮、总多糖、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电子束辐照后麦冬颜色变暗,主要表现为a*值增加。主成分分析(PCA)及线性判别分析(LDA)结果表明,2 kGy电子束辐照剂量对麦冬风味影响较小。综上,2 kGy辐照处理能有效降低麦冬中微生物数量,对其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影响,能保持麦冬的色泽及风味品质。本研究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麦冬及其制剂的加工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产量的高低取决于源和库的大小及彼此间的协调程度。为了了解不同源库基因聚合后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4个已克隆的水稻源库基因NAL1LTGNP1TQGhd7MH63Ghd89311构建的不同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彼此杂交培育不同源库基因的F2分离群体,标记辅助筛选遗传背景近似的不同单基因及双基因纯合聚合单株,考察其F3家系的源、库及产量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聚合的产量效应差异较大,其中NAL1 LT +Ghd7 MH63NAL1 LT +Ghd89311Ghd7 MH63+Ghd89311这3种基因聚合方式表现出较明显的增产效应,聚合系的单株产量分别比高值亲本显著增加26.45%、45.47%和48.03%,表明这3种基因聚合对聚合系的产量性状具有正向协同作用。相反,另外3种聚合方式(NAL1 LT +GNP1 TQGNP1 TQ +Ghd7 MH63GNP1 TQ +Ghd89311)的聚合系的产量相关性状有增有减或基本与双亲持平,产量聚合效应不明显。研究认为,复杂性状的聚合育种必须首先开展基因间的产量聚合效应研究,明确不同基因的聚合效果,以确保聚合育种的事半功倍。本研究结果为分子聚合改良水稻源库性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低温胁迫下桃果实蔗糖代谢的影响,以湖景蜜露品种水蜜桃为试验试材,采用5 mmol·L-1外源GABA和100 μmol·L-1 GABA-T抑制剂(VGB)处理桃果实,比较分析水蜜桃出汁率、GAB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代谢中间产物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GABA处理和GABA复合VGB处理通过提高桃果实贮藏后期内源GABA含量和蔗糖含量,从而有效抑制桃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此外,外源GABA处理抑制了贮藏后期蔗糖降解相关酶基因PpSUS5的表达,减缓了桃果实中蔗糖含量的降低速率,从而提高了果实抗冷害的能力。外源GABA复合VGB处理增强了贮藏后期蔗糖合成相关酶基因PpSPS1、PpSPP1和PpSUS3的表达,从而维持桃果实较高的蔗糖含量,抑制果实冷害发生。本研究结果为桃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