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中国野生葡萄(Vitis pseudoreticulata)抗黑痘病(Sphaceloma ampelinum)基因RAPD标记OPS03-1354的全长序列,设计合成了两个寡聚核苷酸R1(5'-CAGAGGTCCCTAGCTAAT-3')和R2(5'-ACA ATCACCCAACTCCTC-3')作为引物.首先对获得该RAPD标记的种间杂交组合白河-35-1(V.pseudoret-iculata clone Baihe-35-1)×佳利酿(V.vinifera cv.Carignane)亲本及其F2 51株进行PCR分析,其中寡聚核苷酸R2能在抗黑痘病植株中扩增出约1100 bp的DNA片段.进一步用R2对另一种间杂交组合广西-1(V.pseudoreticulata clone Guangxi-1)×京可晶(V.vinifera cv.Jingkejing)F1 339株进行PCR检测,R2能在抗病植株中扩增出约1100 bp的DNA片段.最后用R2对48份葡萄资源包括中国野生葡萄、美国野生葡萄和欧洲葡萄进行了PCR检测,在抗病株系和品种中也能扩增出这一片段.结果表明,获得的约1100bp特异片段为葡萄抗黑痘病基因的序列特异性扩增区(SCAR)标记,凡扩增出该SCAR标记的植株即是抗黑痘病基因的携带者和抗黑痘病性状的表达者.将该SCAR标记克隆与测序,其实际长度为1110 bp,命名为SCS03-1110.获得该SCAR标记的18 bp寡聚核苷酸R2(5'-ACAATCACCCAACTCCTC-3')具有检测葡萄抗黑痘病基因的DNA探针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葡萄白粉病田间鉴定适宜条件,并筛选有效的葡萄抗白粉病分子标记探针,选取8个栽培葡萄品种(秋红宝、早黑宝、晚黑宝、无核翠宝、丽红宝、晶红宝、夏黑、克瑞森无核)与2个野生葡萄品种(北冰红和河津-1)为试材,设置不同温度梯度(4、20、24、28、32、36℃),采用针刺注射法对葡萄叶片进行白粉病菌人工活体侵染,琼脂玻片法对白粉病菌孢子进行萌发培养,观测其萌发及侵染动态,并将田间自然鉴定和苗期分子标记(葡萄抗白粉病RAPD标记OPW02-1756、SCAR标记SCO11-914)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对10个葡萄品种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分级及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较适宜温度为32℃;在各参试葡萄品种中,北冰红和河津-1为高抗品种(HR),秋红宝和晚黑宝为高感品种(HS),其他为中抗品种(MR);葡萄抗白粉病RAPD标记OPW02-1756适用于秋红宝、早黑宝、晚黑宝、晶红宝、丽红宝、无核翠宝、夏黑、克瑞森无核和河津-1的抗白粉病检测,不适用于北冰红;葡萄抗白粉病SCAR标记SCO11-914适用于北冰红和河津-1的抗白粉病检测,不适用于秋红宝、早黑宝、晚黑宝、晶红宝、丽红宝、无核翠宝、夏黑、克瑞森无核;而二者均适用于检测河津-1。本研究结果为葡萄抗白粉病育种和杂种鉴定提供了一定的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航恢七号空间诱变变异株系的稻瘟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卫星搭载水稻品种航恢七号SP3代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并对抗性变异株系作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250个航恢七号SP3代农艺经济性状优良株系经接种后,抗性变异株系H24对菌株GD3286表现抗性分离,分离比例为119∶108,其抗性遗传可能受2对互补抗病基因控制,且在SP4代仍存在抗性分离;H24SP5代株系的抗谱较原种对照显著提高,其抗谱达到84.4%,而原种对照的抗谱仅为40.6%,且H24对部分致病谱较广或专化性致病菌株表现抗病突变。经全基因组内微卫星多态性分析,H24与原种对照间未表现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田红刚  陈红旗  胡江  朱旭东  钱前 《核农学报》2016,(11):2096-2103
为改良空育131的稻瘟病抗性,通过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中金23的Pi-1、Pi-2和Pi-33稻瘟病抗性基因导入到受体亲本空育131中,并通过连续回交结合农艺性状筛选,获得了28个含有不同抗稻瘟病基因的空育131导入系,其中同时含有Pi-1、Pi-2和Pi-33这3个抗性基因的株系k165、k166和k191对稻瘟病的抗病频率均达到了98.4%,明显高于携带1个和2个抗性基因的株系,且k165的综合农艺性状已接近空育131,表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稻瘟病抗性基因是开展品种抗性定向改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黄矮病小麦种质为母本、丰产性品种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鉴定所有F1代及保留组合6个世代的抗病性,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分析抗病基因的遗传效应,根据Castle-Wright方法估计抗病种质的最小抗病基因数目。结果表明:抗黄矮病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抗病基因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表现为加性×加性和加性×显性;黄矮病抗性遗传力较高,变幅为69.15%~97.75%;抗病种质"02R084"和"02R493"分别含有1对抗病基因,且在不同遗传背景中基因互作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玉米品种抗顶腐病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鉴定和调查, 从25个玉米品种中选择抗病性较稳定的14个品种为材料, 其中6个品种包括病、健株, 共20个样品, 进行抗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的抗性遗传背景丰富, 20个样品经PCR扩增聚类后, 以遗传距离15划分, 可分为7个类群, 同一类群内的品种在抗病性方面有较强的相似性;同一品种的健株与病株间能产生特异性条带, 且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 说明植株感病后, 其遗传特性会发生改变.田间试验表明, 遗传特性差异大的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轮作对顶腐病有较高的防效, 可一定程度缓解生产中倒茬难而造成病害流行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甘薯(Ipomoea batats)高抗品种徐781和高感品种徐薯18的200个后代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抗病性鉴定和RAPD分析,获得与抗茎线虫病基因相连锁的RAPD标记OPD01-700。经13个高抗后代、5个高感后代、8个感病后代以及已鉴定的具有稳定抗性的10个品种验证表明,该标记可作为甘薯抗茎线虫病辅助育种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粳型(Oryza sativa ssp. japonica)抗源镇稻88尚无可供育种利用的分子标记的现状,以镇稻88和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配组构建F2作图群体。在采用单分蘖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对F2群体和F2:3家系分别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标记分析表明,RAPD标记OPO11与镇稻88中抗性基因紧密连锁,表现为共分离。使用该标记对徐稻3号等3个镇稻88衍生抗性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PD标记OPO11可应用于镇稻88与武育粳3号组合及其衍生组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
与南瓜矮生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矮生突变体(矮10)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C.maxima Duch)(蒙日南瓜)为轮回亲本,经6代回交和2代自交选育出S1~S9共9个南瓜矮生近等基因纯合株系,其中S2株系再与蒙日南瓜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共306株。利用RAPD技术,采用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s,NILs)分析法,结果表明,在640条随机引物中,发现RAPD标记S1225-548与矮生单基因D呈现连锁关系,遗传距离为2.29cM。RAPD标记成功转化成更为稳定的SCAR标记SCAR3-398。  相似文献   

10.
粳稻云引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其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摘要:用8个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系对稻瘟病抗性材料云引进行田间注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云引对接种的8个菌系均表现为抗病反应。用抗病材料云引和感病材料丽江新团黑谷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群体,用上述8个菌系分别对亲本、F1和F2群体进行田间注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云引对所有8个菌系的抗性均表现为单基因控制的分离特性(抗感分离比为3∶1)。利用微卫星标记将云引对四川-43菌系的抗性基因初步定位于水稻的第11号染色体上,与标记RM202的遗传距离为3.8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