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壤侵蚀就是土壤及其母质在外营力的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体发生侵蚀的三个条件是土体本身、坡度和外力。随着人类的出现,正常侵蚀的自然过程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其转化为加速侵蚀状态。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是产生土壤侵蚀的基础和潜在因素,而人为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土壤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防止土壤侵蚀,主要应从改变地形条件、改良土壤性状、改善植被状况等方面入手,通过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害设防地综合配置防治措施,以建立完整的土壤侵蚀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辽西低山丘陵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多、平地少的土地资源特点,以及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采取修建集流聚肥梯田、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措施,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含水量,缓解作物需水矛盾,但这些旱作节水技术措施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将它们与雨水集蓄工程、节水灌溉及抗旱保水剂应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打破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的制约,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节水农业与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文瑞 《土壤》1992,24(4):181-185
本文从发展节水农业对调控土壤水盐动态的作用及区域水盐平衡的观点,论述了盐渍地区发展节水农业有利于防治土壤盐渍化。提出了盐渍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1.实施合理调控土壤水盐动态的最佳节水防盐灌溉制度;2.采用节水防盐的灌水技术;3.减少输配水系统的渗水损失;4.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工作,但目前盐碱区淡水资源日益短缺严重制约了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如何在水资源约束下,优化统筹土壤水肥盐动态调控是当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利用有机培肥、耕作、节水灌溉、田间覆盖、咸水利用等农艺措施,在盐碱地建立“控盐、保肥、保水”的肥沃耕作层,显著改变了水肥盐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运移过程,实现了盐碱地质量和产能快速提升,上述内容也日益成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系统总结了盐碱地改良和肥沃耕层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下土壤水肥盐综合调控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协同关系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碱地可持续改良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对于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大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朝阳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9 463.7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8.1%,年均土壤流失量8 670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3 788 t/km2。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及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与生产活动,自然因素是产生土壤侵蚀的基础和潜在原因,而人为不合理的建设与生产活动是造成土壤侵蚀加速的主导因素。防止土壤侵蚀,主要应从改变地形条件、改良土壤性状、改善植被状况等方便入手,通过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害设防地配置综合防治措施,以建立完善的土壤侵蚀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活化水技术可使水的理化性质发生显著改变,提升水分子活性,其中磁化、去电子、增氧等灌溉水活化技术能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促进农田作物生长及增产,并且因其具有低耗能、无毒无害且高效快速的特点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磁化、去电子、增氧三种较常见的灌溉水活化技术对普通水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及其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同时着重介绍了磁化水灌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盐渍化的改良效果,并指出其中存在问题,以促进活化水灌溉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这对正处于淡水资源短缺、土地质量下降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实现农业节水增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良并高效利用盐碱地、有效推动盐碱地水稻产业发展,进行水稻种子供氧剂包衣保苗、控制灌溉节水抑盐、施用土壤调理剂改良技术集成研究已成为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调理剂+供氧剂处理下,水稻生长发育较快较好、增产明显、收益较高。同时并未引起土壤盐分显著积聚,相反至水稻生长后期盐分降低,而且不同时期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含量较高。该技术集成的研究对于指导盐碱地水稻高产高效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田水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调控农业水资源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基于此,从膜上灌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以及微喷灌技术等方面,对农田水利灌溉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9.
植物篱模式是实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适宜模式和种植技术,是一种坡地改良和可持续利用的生物工程措施。植物篱在控制土壤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控制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本文在对目前国内外植物篱技术研究推广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植物篱在土壤侵蚀控制、地表径流削减、土壤养分增加、土壤物理性质改善和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植物篱技术应用和研究方面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期为我国坡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提高渭北旱塬雨水利用潜力的技术途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东新村资料对渭北旱塬雨水利用现状和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渭北旱塬提高雨水利用潜力应采取的技术途径.认为提高雨水利用潜力应采取综合技术途径,合理施肥、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应用化学制剂、雨水汇集用于补充灌溉、增加地面覆盖和深耕等栽培措施在当前提高渭北旱塬雨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降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关中地区水资源的现状。指出了该区域在传统灌溉模式下现存的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将关中地区建设成节水型灌区的构想和措施。提出要尽快制定节水灌区的建设标准,重视输水过程中的节水和改进灌溉方式,重视生物节水,推广有限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艺节水,推广地表防止蒸发措施,提高水分利用率,开源节流,扩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这些措施是建设节水型灌区的关键,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蒸渗仪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的影响,阐明了土壤呼吸速率对节水灌溉干湿交替过程的响应;同时,分析了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处理间土壤水分状况差异较小的生育阶段,节水灌溉和常规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处理间水分差异较大的生育阶段,控灌稻田土壤呼吸日变化幅度较大,且速率和变化幅度均要大于常灌稻田土壤。控灌稻田全生育期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值为常灌稻田的1.47倍。控灌稻田土壤一般在复水和脱水的临界点上会出现土壤呼吸速率峰值。控灌稻田土壤呼吸速率受土温和土壤水分影响较大。稻田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温有较好的指数相关性,控灌稻田土壤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土壤体积含水率在35%~55%之间时,土壤体积含水率43%为控灌稻田土壤呼吸的一个临界值,当土壤体积含水率低于临界值时,土壤呼吸速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大(P0.05),当土壤体积含水率超过临界值时,土壤呼吸速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降低(P0.05)。研究结果为更加全面地评价节水灌溉的生态环境效应,同时为准确评估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集流节灌是雨养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缺乏、供需错位、土地条件差和人本素质低、农业投入少、技术含量低是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资源利用率差的主要影响因素.集流与节灌配套,是雨养农业持续、快速、优质发展的生长点,集流节灌技术既必需又可能.采用混凝土处理的地表(坡度10°)的降雨集水效率达58%,集水成本为0.52~0.70元/m~3.与常规灌溉相比,采用集水灌溉技术省水效率达60%~90%,同时还可降低空气、地表土壤湿度,减少土壤蒸发,降低植株发病率,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育,消除或减缓供需错位和供需矛盾,增产效益达30%~100%.果园滴灌,当年增收是总投入的2.94倍;农田、果园补灌,当年增收分别是总投入的4.33和8.55倍.  相似文献   

14.
棚室蔬菜生产中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该文对棚室蔬菜生产条件下,滴灌、地下滴灌、渗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与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棚室蔬菜生产中土壤水分调控进一步研究应注重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5.
节水灌溉联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节约农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自动灌溉控制,该文采用自主设计的灌溉控制设备和墒情监测设备,通过GSM网络传输数据,设计了一套集墒情监测、灌溉控制和专家决策支持的节水灌溉联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就地控制柜、数据采集系统和自动控制软件三部分组成,实现了土壤墒情实时监测、专家知识管理及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需水参数等进行自动灌溉控制等功能。在示范区的应用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可广泛应用于规模化种植、温室大棚、精细农业等领域,对节水农业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水问题: 若干研究重点与讨论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农业用水是水资源的主要消耗方式,尤其在华北地区,因地表水资源不足,大量农田灌溉导致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水循环过程是农业节水的科学基础。从水循环过程出发,开展水量转化研究,在农田水文过程界面加以调控,进行系统的节水研究,是节水研究的重点。重视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农业的市场机制,促进节水设施建设;同时深入开展水循环的基础研究,充分利用非传统水资源,是解决我国农业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控制的精确灌溉系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节水灌溉系统,由作物蒸腾量和土壤水势为输入,以作物需水量为输出,通过对输入变量的模糊化、模糊推理和反模糊化,获得了作物的需水量,采用三星单片机为核心,由作物蒸腾和水势变送器分别测量作物蒸腾量和土壤水势,使用分段模糊控制策略构成灌溉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作物的需水量,有效地实现了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18.
节水灌溉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基于灌区灌溉用水过程的复杂性和实时性,研制了节水灌溉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软件。系统根据采集到的气象、土壤水分、作物、水资源状况等信息,运用作物系数法进行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根据土壤墒情决策模型,作出灌溉预报,确定精确的灌溉时间和最佳灌溉水量,利用决策结果对灌溉设备进行自动控制与监测,从而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该系统不仅具有数据录入、编辑、查询、统计、输出等信息处理功能,而且能够根据采集到的信息为灌区管理和用水户提供灌溉优选和水资源优化分配的决策支持,制定精细灌溉的作业方案。该系统立足田间,面向农户,可以为用户提供节水灌溉模式咨询、具体方案优选、指导灌区优化灌溉等功能,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水资源环境恶劣,农业生产条件受限,制约农业持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陈旧、固守、落后,小规模经营;科学技术落后、信息不畅,区位劣势;生存环境失衡,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分析了节水灌溉和作物产量的关系,多角度探讨了地面节水灌溉、地上节水灌溉、地下节水灌溉三种不同形式,根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实际情况,对旱作农业补充灌溉进行了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可知:节水灌溉已成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有效途径和粮食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灌溉期内土壤水盐变化规律,为改进灌区耕作期灌溉制度存在的现行问题,土壤盐碱化治理以及研究节水型灌溉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考虑土壤质地、灌溉方式、作物种植等因素进行试验点、观测点的布设,通过常规方法对水分变化、含水率、土壤盐分、地下水盐分等方面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子(灌溉方式、灌溉制度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基于2a耕作期内时空变化监测数据分析土壤水分、盐分运动变化特点。[结果]耕作期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含水率变化频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结论]耕作期内,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的情况下,过大的降雨量(灌水量)并不能得到更高的脱盐效率,甚至可能降低脱盐率,表层土壤呈现较明显的脱盐过程;地下水盐分变化与降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