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州市几种菜园土肥力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成达 《土壤通报》2001,32(3):106-109
对福州市起源于红壤和冲积物母质上的几种菜园土的土壤及其微团聚体性质测定结果表明 :经长期培育的高度熟化菜园土 ,其土壤养分贮量和有效养分含量均大幅度提高 ;腐殖质HA/FA、胡敏酸芳构化度和腐殖质氧化稳定性均明显增大 ;不同结合态腐殖质以松、紧结合态为主 ,二者绝对含量均明显增加 .这些决定了菜园土具有很强的供肥能力和良好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地带性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国平  钱进 《土壤》1993,25(2):71-74
研究了黄棕壤、红壤、黄壤、暗黄棕壤4种地带性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性质与其生物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并且有一定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相似文献   

3.
罗贤安 《土壤学报》1981,18(4):353-359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发生、发育的结果,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的主要标志。特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以及其它成土条件)形成特定的土壤类型,也形成具有特定性质的土壤腐殖质。因此,研究土壤中腐殖物质的组成、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计土壤生物活动的强弱与成土过程的趋向,从而为土壤分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连续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燕山山麓平原高产粮区褐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土 养分贮备及转化潜力较低灌水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分含量,促进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腐殖质结合形态、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促进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改善,增强土壤酶群体活性,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5.
几种侵蚀红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傅积平改进法测定了亚热带3种(轻度、中度和严重)侵蚀红壤的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并分析了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试验得出:随着红壤由轻度、中度到严重侵蚀的变化,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逐渐减小;供试红壤腐殖质的结合形态主要以紧结合态和松结合态为主,稳结合态腐殖质含量最少;随着红壤侵蚀程度的增强,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和有机无机复合量均减少,土壤有机无机复合度变化不明显。土壤复合量与结合态腐殖质、团聚体水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无机复合度与它们也正相关。红壤的养分因子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与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关性较好,而全钾和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关性不大。3种结合态腐殖质中,紧结合态与红壤养分(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吴志华 《土壤学报》1964,12(3):338-345
土壤腐殖质组成对土壤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土壤肥力的重要作用,已为前人所肯定[2,3,7]。土壤腐殖质组成决定于植被、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性质和土壤水热条件,不同土类之间由于以上几方面因子的不同,腐殖质组成亦不相同,各类土壤都有其特点,这方面的工作,已为丘林及科諾諾娃等总结过了[7,2],至于在同一类土壤上植被或耕作利用等的不同对腐殖质组成的影响,则研究尚少,而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对于拟定控制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方面,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玉米植株残体培肥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土培试验对玉米植株残体施人后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质组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加入玉米植株残体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提高,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增强,松结合态、联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的含量增加,稳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下降,土壤中五碳糖和六碳糖的含量升高,土壤胶体活性变强。玉米秸秆和根茬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郭成达 《土壤》1984,16(2):48-52
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和性质是反映土壤发生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前人工作表明,土壤腐殖质的性状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变异规律,随着土壤类型的水平或垂直地带的依次更迭,其腐殖质的组成和特性也发生相应的、有规律的变化[1-3]。  相似文献   

9.
罗贤安  朱显谟 《土壤》1961,4(6):1-10
研究了黄土区分布较广的塿土、黑墟土、黑麻土与陕南黄泥巴的腐殖质组成,絮凝极限与光学密度。黑墟土和黑麻土的腐殖质中胡敏酸与富非酸的比最大,约2左右,塿土与黑褐土次之,约1.2-1.5,黄泥巴以富非酸为主,二者之比小于1,与土壤所分布的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与钙结合的腐殖酸占腐殖质总量的90%以上,与二、三氧化物结合的腐殖质则很少,占10%左右,活性胡敏酸除施肥甚多的卫星田外,都分析不出来,几近于零。黑褐土与塿土中胡敏酸的光密度最大,抵抗电解质的稳定性小,而黄泥巴则反之。与苏联有关土类作了对比,黑麻土、黑墟土、塿生和黑褐土的腐殖质接近于黑钙土和粟钙土,黄泥巴的腐殖质接近于灰化土。现在的耕层,由于长时期的施肥和耕耘,腐殖质的性质较为年轻,深埋地下古土壤的腐殖质积聚层,几千年来很少受生物的影响,腐殖质趋向较复杂与老化,卫星田的分析也同样证明熟化程度不同影响土壤腐殖质在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NPK化肥、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耕层的有机质、腐殖质和活性腐殖质含量,其中胡敏酸、富里酸也相应地增加,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还能提高土壤腐殖质的胡/富比值。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土壤耕层(0-20m),而且影响耕层地下层次,但以0-60cm土层的效果显著,且以潮土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土壤粘附机理的化学吸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已有土壤粘附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结构化学和量子力学的统计效应出发,对参与粘附的各种因素———土壤表面性质、触土部件表面特性、土壤水中各种离子的性质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化学吸附角度,提出了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土壤粘附机理。该模型认为土壤与触土部件金属材料表面的粘附力是由土壤与金属表面间的化学吸附力(包括物理吸附力)、土壤水在金属与土壤之间形成的化学吸附力(宏观上表现为毛细管力)和水的粘滞阻力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续 8年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燕山山麓平原高产粮区褐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土养分贮备及转化潜力较低 ,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 ,促进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改善 ,增强土壤酶群体活性 ,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和微团聚体组成 ,较单施常量化肥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在配施同量化肥条件下 ,不同有机肥 (物 )料培肥增产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连续 8年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燕山山麓平原高产粮区褐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土养分贮备及转化潜力较低 ,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 ,促进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改善 ,增强土壤酶群体活性 ,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和微团聚体组成 ,较单施常量化肥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在配施同量化肥条件下 ,不同有机肥 (物 )料培肥增产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对土壤肥力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侵蚀使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淋失;同时,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降低,松结态腐殖质减少,A/C值下降;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等活性也因侵蚀而降低,土  相似文献   

15.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显著提高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耕层松结态腐殖质、稳结态腐殖质和紧结态腐质含量,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提高三种土壤耕层稳结态腐殖质和潮土耕层松结态腐殖质碳占重组有机碳的比例,降低三种土壤紧结态腐殖质碳占重组有机碳的比例。单施有机肥或化肥也能提高潮土耕层三种结合态腐殖质碳占重组有机碳的比例,降低旱地红壤和红性水稻土紧结态腐殖质碳占重组有机碳的比例。施肥还可以提高三种土壤耕层松结态腐殖质/紧结态腐殖质的比值。  相似文献   

16.
滨海水稻土腐殖质的组成及随种稻时间演变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滨海水稻土腐殖质各成分的组成及性质,结果表明各组分有机碳及氮含量均为表层最高,C/N在结构相对稳定的结合态腐殖质和胡敏酸(HA)中波动较小,而在游离态腐殖质和富里酸(FA)中变化较大。随着种稻时间变长,结合态的腐殖质和胡敏酸有在土壤中积累的趋势,在1 000 a水稻土中腐殖质的芳香化程度最高、结构最复杂。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山地土壤的腐殖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安  李香兰 《土壤学报》1979,16(4):339-351
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和组成是区分土壤肥沃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划分土类的一个主要依据。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候、植被、母质等诸成土因子的变化,形成了各个不同的土壤带。已经表明,表征土壤发生发育的腐殖质组成特性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差别。在高差较大的山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湿度不断增加,植被由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取代,土壤呈垂直带分布。Ассинг(1960)曾指出,山地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和组成具有与平地土壤不同的特点。我们对太白山北坡山地土壤的腐殖质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现象。本文即报道这方面工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比较3种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总量、有机无机复合状况、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光学性质和总酸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泡制度比水旱轮作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总量、重组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量和胡敏酸/富啡酸,而水旱轮作比冬泡制度有利于提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松结合态腐殖质/紧结合态腐殖质、胡敏酸E4值和总酸度。由此说明,冬泡制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总量和胡敏酸的累积,但不利于胡敏酸分子的增长,腐殖质品质较差。而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活性增加,胡敏酸分子结构趋于复杂,其氧化度和芳香度增加。因此,通过周期性的水旱轮作换茬,可使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比例协调,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特性的地理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成达 《土壤》1996,28(4):183-186,207
福建省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特性具有一定的水平地带性和地域性的分布规律;但其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尚不明显,在不同山地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从土壤学的观点,认为土壤硬度系指农业机械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傅递于土壤上,土壤对这些外荷力所能发挥的抵抗力,因此测定这种土壤性质,对于土壤耕作中某些问题的阐明和解决,实具有巨大意义。 1954年初,我们欲研究东北北部暗色草甸土的物理机械性质,从土壤硬度和其他土壤因子间的关系,试图说明暗色草甸土在多雨情况下,土壤下陷机车的原因,并探究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但苦无测定这种性质的仪器和方法。后来在“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