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权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作为人类的生命之源,将成为新世纪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仍普遍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和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经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水资源处于无序开发和浪费的状态。因此国家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水权制度体系,明晰水权制度;完善水权交易合同制度;建立水权市场;政府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与用水业户签订水权转让合同;立法机关要适时的颁布有关水权交易的法律法规,制止交易中的不法行为。国家通过水权交易,增强水生产力、促进私人投资和经济增长、减少用水冲突、合理地进行现有和未来的灌溉开发、节约政府投资。水权交易对消除贫困和保护自然资源具有相当的效益。只有设置合理完善的水权体制,才能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国外水权交易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 ,我国面临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不均、供求失衡的诸多问题 ,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远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用水水平。为使我国在人口与经济活动不断增长、贫穷与环境退化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需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研究国外一些国家水市场的建立及水权交易的做法 ,提出我国制定水权交易制度时应在明确水权的基础上 ,完善资源水价征收体制 ,实现水资源有偿使用 ,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制定水权交易的有关法规 ,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 ,促进水权交易制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法律制度的完善是我国节水型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以经济学、法学等理论基础为支撑,从水资源的规划,水权、水价、水市场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节水型农业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霍泉是山西省19个岩溶大泉之一,霍泉灌区是临汾市规模最大的引泉自流灌区,开展初始水权分配研究,关系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居民生活和社会安定,意义重大。在确定的初始水权分配原则指导下,分析了用水现状,提出了各用户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分级分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友好度函数的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模型中指标体系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初始水权分配友好的概念,并确定了粮食安全保障原则、生态用水保障原则、尊重历史与现状原则、公平性原则、高效性原则以及环境保护原则作为初始水权分配的具体原则,建立了基于各原则的初始水权分配友好度子函数,提出了以初始水权分配系统友好度最大为目标的友好度分配模型。将此模型应用到湖北省府环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中,结果表明,该模型概念清晰,无需构造指标体系,可有效避免指标体系非一致性问题,同时能定量表达初始水权的分配过程及初始水权分配中各要素之间的友好关系,所建立的模型为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以系统分析的思想为基础,建立了面向生态和节水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序列模型系统,提出了综合考虑节水、水权、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多目标多情景模拟计算方法,得出了比较合理的南阳渠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当地水资源。分析计算出现状年、2010和2030年分别为工农业及城乡生活提供水资源量为5641.5,5796.7和5657.2万m3,缺水量分别为1544.6,2100.3和3627.9万m3,所得结果对  相似文献   

7.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根本在于制度建设,而水权制度便是其重中之重,因此,提出如何从被动节水到主动节水,从以工程建设为中心向以制度建设为中心转变的方法。通过阐述我国节水型社会视野下的水权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困境,引出对此方面的构想,并分角度地阐述了农业水权的具体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流域为单元调查规划阶段、流域水资源开发阶段、依法管理阶段和科学管理阶段四个方面介绍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指出我国水资源存在流域机构缺乏权力、体制和政策上存在弊端、流域规划监督无力、缺乏合理的水价体系、忽视开展节约用水等问题。同时,提出了水资源管理发展趋势为大系统、多目标、多级优化的综合管理、注重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设、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法管理和加强公众参与和采用先进技术强化水资源管理,为发挥水资源在人类生存、社会生产及优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长治市是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之一,通过对区域水资源的特点,利用现状及近、远期供水需求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拓展区域空中人工增雨开发,煤水资源保护利用,拦蓄洪水资源以提高区域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并通过完善科学管理体系,建全水市场运作机制,利用水权的合理有偿转让引导水资源利用按效益最大化准则运行来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大同市人均水资源量仅316.6 m~3,低于全省人均水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安全恶化等问题突出。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状况,为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严格实行"红线"管理、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加大水资源管理投入力度、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对林权证审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利用JBPM工作流技术构建了一个林权证审批系统,并采用JPDL流程建模语言建立了林权证审批系统流程模型,详细说明了流程中各个节点之间的出入条件,探讨了流程启动推进及任务回退的关键技术与实现。  相似文献   

12.
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不同农地产权情况与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响应的差别,探讨了农地产权中,各个要素对农户水土保持行为的影响,构建了农地产权与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响应相互关系的逻辑模型,并根据农户调查数据,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该模型进行了估计。农地产权与农户水土保持决策逻辑模型的运行结果表明:在行政村内转包的权利、抵押权、有无土地租赁、农户对水土流失的感知、不同的地区对农户的水土保持决策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熵值赋权的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是开展区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为促进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熵值赋权法,利用ArcGIS 10平台,将区域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作为统一的系统,开展了单位像元尺度的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较低,多数地区综合质量值处于0.4~0.6之间,0.6以上相对优良区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5%,黑龙港地区总体趋势呈现中间及南部区域水土资源综合质量值较高,而东西两侧的边缘区域质量较低。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土壤资源质量相对差的区域,如果水资源质量较好,则土壤资源将被改良,区域水土资源综合质量也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4.
保水剂构件的保水保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水土流失造成的肥料养分流失及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进行节水保肥的系列研究,阐明保水构件的保水保肥效果及其应用前景。[方法]利用保水剂加工成各种形状的保水构件,并使其获得的保水保肥效果优于把保水剂和土混匀的常规方法。[结果]在同等淋水量的情况下使用保水构件可减少65%的水分流失,N,P,K养分流失可减少89%以上;盆栽试验中,在干旱胁迫情况下,保水构件可使玉米增产155%;大田试验显示,自然降雨条件下,保水构件可使玉米增产26%,甘蔗增产10.5%且糖度增加。同时N,P,K养分下渗流失减少而对养分的吸收增加。[结论]系列试验说明保水构件可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和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绿水概念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学家Falkenmark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它拓宽了传统水资源的范畴,更新了水资源的思维,引起科学界对水资源概念和水文功能的重新思考。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严峻情况下,从绿水概念出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概念的全面性,也更加明确了保水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做好水土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水土保持中"保水"的对象就是绿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增加绿水比例,林草措施可以储蓄绿水,耕作措施可以提高绿水利用效率。应完善保水评价体系,加强绿水资源管理,发展保水技术,完整地宣传水土保持概念,树立完整的水土保持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能够协调主体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有力的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从各相关学科中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产权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外部经济效益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平理论和生态伦理理论7个具体的理论作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建立的理论基础,全面论证了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华北平原水氮优化条件下不同种植制度的水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两年三熟制和春玉米一年一熟制轮作体系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的产量、根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制度对产量、耗水和水分利用方面影响显著。一年两熟制下作物的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两年三熟制和一年两熟制,但是降雨量仅能满足总耗水量的72.9%,仍需较多地下水补充灌溉。两年三熟制降雨量能够满足作物耗水量80.4%,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一年两熟制分别减少23.1%,12.0%和15.8%。一年一熟制降雨量能够满足作物耗水量的89.2%,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一年两熟制分别减少45.2%,27.3%和30.7%。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的各层土壤水分在两年内呈现波浪型变化趋势,一年一熟制各层变化趋势较为平缓。两年三熟制和一年两熟制有利于提高土壤蓄水量,减少灌溉量,进而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抽取。两年三熟制降雨量能够较好地满足作物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介于其它两种种植制度之间,与其它两种种植制度相比;能够兼顾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春玉米高产的适宜栽培措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循环是自然界水体的自然规律,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任何破坏水循环机理的因素都将阻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相反,有利于水循环机理的因素都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这里从水循环机理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的内在联系,分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的辩证关系,进一步阐述水土保持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源涵养林林木耗水称重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在水源涵养林林木培育中选择耗水量较低的树种,在北京密云水库水源涵养林集水区,采用小型蒸渗系统测定仪和TDR等仪器,用称重法研究了6个野外水源涵养林树种的耗水特性,对6个树种的日平均耗水进行了比较,对不同天气情况下各树种的耗水特性进行了比较。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树种的日耗水量,从小到大依次为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臭椿(Ailanthusaltissima)、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杨树(Populussp)、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6年生荆条在7—9月份平均日耗水量为0.28kg,7年生油松在7—9月份平均日耗水量为0.57kg,3年生臭椿在7—9月份平均日耗水量为0.55kg,7年生侧柏在7—9月份平均日耗水量为0.7kg,3年生杨树在7—9月份平均日耗水量为0.77kg,5年生刺槐在7—9月份平均日耗水量为0.78kg。结果表明,荆条、臭椿和油松是耗水较少树种,适合在水源涵养林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