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西北龙须草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鄂西北山区实际出发,分析了龙须草开发利用现状,预测了合理开发利用龙须草资源的前景及潜力,并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龙须草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文章指出,大力发展龙须草,用其草桨替代木浆造纸,价廉物美,可为国家节约大量木材资源和外汇,并且可在加速山区脱贫致富的同时大量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
水分是龙须草山地高产优质栽培的限制性因子。盖膜、中耕+盖草、盖草、盖土和中耕等保墒措施均能改善草地水分条件,对促进龙须草分蘖和提高叶长、纤维长度及产草量具有明显作用。为促使龙须草人工栽培的健康发展,保证优质高产,应在高标准预整地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酌情选取适当保墒措施。  相似文献   

3.
Cd、Pb、Cu、Zn、As复合污染对龙须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处理水平下Cd、Pb、Cu、Zn、As复合污染对龙须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须草地下部对重金属的抗性大于地上部。在接近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上限值时,龙须草生长正常,减产幅度<10%;在含Cd5mgkg-1、Pb600mgkg-1、Cu125mgkg-1、Zn300mgkg-1、As50mgkg-1的复合污染土壤上,龙须草地下部干重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性不显著(α=0.01);在含矿毒水河水污染土壤和尾矿砂污染水稻土壤上,龙须草地下部干重与对照相当,且地上部干重分别为对照的61.58%和40.64%。这些说明龙须草在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龙须草的氮磷钾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纬32°~33°的低山丘陵区对龙须草的氮磷钾营养特性研究表明:龙须草的营养期长达200~220天;在营养期中龙须草对养分的吸收强度变化,于春季萌发生长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高温干旱后呈现三个高峰期;龙须草体内氮磷钾含量的比例为3.6:1:7.9,形成100kg龙须草从土壤中吸取0.36ks氮、0.1kg磷、0.79kg钾。据此可根据生产实际酌情确定草地施肥量及适当的施肥期。  相似文献   

5.
龙须草合理栽培密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须草高产的基础是密度,密度大小与土壤质地、肥料、水分、坡向、类型(品种)、管理技术水平直接相关。土层薄、肥力低、少水干旱地区,密度可大,每公顷以4.5~5.25万蔸为宜,第三年公顷产草可达15000kg左右;水肥条件较好的缓坡地,密度以每公顷3~3.75万蔸为好,第三年公顷产草可达22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育苗成分蔸移栽龙须草,共成活率一般教低度于50%,制约了这一优良保土经济草种的发展。对影响龙须单栽植成活率的研究表明:冬前整地来年移栽较边整地边移栽、在气温高的6~8月较早春或晚狄移栽、雨天移栽效晴天移我、免耕并深栽较翻耕浅植均可显著提高龙须草的成活率;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就近育苗、随起随栽,尽可能缩短种苗放置时间是保证龙须草成话的关键,人工保墒措施也不失为提高龙须草成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水稻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化感水稻叶片浸提液处理不同萌发阶段的稗草幼苗,8d后测定受体稗草体内各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对地上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的最大抑制效应达27.7%,对地下部的最大抑制效应达38.4%;对地上部过氧化氢酶活性(CAT)的最大抑制效应达56.4%,对地下部的最大抑效应达62.4%。经分析,水稻的化感作用具有破坏受体植物膜的功能、影响其生长调节系统和破坏其光合作用等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灭菌与未灭菌龙须草生物制浆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及鼠李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龙须草非纤维素降解菌全发酵过程中其生长曲线符合一般微生物生长规律 ,未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灭菌与未灭菌龙须草发酵过程中鼠李糖浓度在龙须草纤维分散 (发酵工艺完成 )前一直增高 ,其峰值为 0 .35g/L左右 ,但灭菌龙须草发酵过程相对略长 ;应用龙须草非纤维素降解菌进行龙须草生物制浆 ,可不必对龙须草原料、自来水以及用于脱胶的设备等进行灭菌处理。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通过对密集烤房烤后烟叶进行自然回潮、热风循环回潮、加湿器回潮三种回潮方式的比较,探索密集烤房烤后烟叶合理回潮的措施,以利于烟叶等级质量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加湿器回潮方式回潮到合理水分,上、中、下部烟叶需要时间约为2.5h、2h、1h;热风循环回潮上、中、下部烟叶需要时间约为10h、8h、5h;自然回潮上、中、下部烟叶需要时间约为17h、12h、8h;加湿器回潮所需时间最短,热风循环回潮次之,自然回潮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0.
龙须草蓄水保土效益和增产技术措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河南省西峡县龙须草自古就有野生,群众用它编草鞋、做蓑衣、打绳亦有悠久历史。为了保持水土,恢复和提高龙须草的效益,科学指导龙须草的发展,我们于1985年开始对龙须草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总结了龙须草区水土  相似文献   

11.
 引水灌溉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在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青海省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为例,对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采用分类整治的方法,提出治理方案。这对其他同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规划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区域治理中各试区的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和水利部及各地方政府的试点和重点小流域规划和治理的实践表明:为了加快治理速度,取得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规划中,必须贯彻以强化降水就地拦蓄入渗为方略的8条指标思想。  相似文献   

13.
湿冷系统运行特性及其在果蔬预冷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湿冷系统所具有的“三循环”特征,分析了该系统中气液传热传质机理,通过对物料的适应性试验,对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检测,说明湿冷系统的优点在于:蒸发器不用除霜,提高了制冷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冷库具备较为稳定的高湿低温环境,比普通机械冷库更适合于果蔬的预冷和储藏保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在方案编制、审查、批复环节已经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体系,但在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却存在着与前期完善的编制、审查、批复体系不相适应的现象.结合近年来水土保持方案落实及验收工作的实践,通过分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的衔接保障、水土保持方案落实的机制保障、水土保持措施落实的奖罚机制,对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准确掌握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基础性工作。在深刻认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实践经验,采用层次结构分析模型法构建了一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并对主要指标的监测方法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科学、有序地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与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土保持与经济持续发展史德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10008)一、土壤侵蚀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一)破坏土壤和土地的持续生产力"土地是万物之母",而"土壤是土地之母"。目前世界上97%的粮食生产仍依赖于土壤,在现代农业条件下,"没有土壤,就没...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们对于平原风沙区的水土流失不如对山丘区的水土流失认识深刻,为了纠正这种偏见,本文以黄泛平原风沙区为例,从侵蚀方式、侵蚀程度及危害的严重性加以分析,以证明鲁西北黄泛平原已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列为高度荒漠化危险区.同时对平原风沙区提出了治理开发对策以及选定的开发试区实施了多种治理措施,效益明显,使试区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已成为黄泛平原沙区治理开发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土壤侵蚀预报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侵蚀预报研究的新进展陈奇伯,费希亮(甘肃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兰州730021)对土壤侵蚀进行科学研究始于19世纪后期。1915年美国林业局在犹他州布设第一个定量试验点,标志着土壤侵蚀定量化研究的开始[1]。对土壤侵蚀进行预报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188万km2,急待治理的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2万km2,分布在东起西辽河沙地,西至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广大地域。进入80年代,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大2100km2,目前仍呈继续扩大的趋势,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人民在长期的治沙实践中,创造和总结了许多先进和适用的治沙技术。结合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广泛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就可以逐渐把沙漠和沙漠化土地改造成农林牧副加工各业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乐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别是浅山地区,由严重的水土流失引起的水旱灾害,直接危害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修梯田、造林种草、封育林草、兴建沟整工程。是山区抗旱削洪、蓄水保墒增产的有效措施。水土保持乃是防治山区水土流失,提高抗灾能力,治穷致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